呃 逆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Advertisements

消化内科病证  胃痛  呃逆  便秘  泄泻. 胃痛 gastralgia 重点难点  掌握胃痛的辨证、针灸治疗  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  了解胃痛的鉴别、相关西医病证.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第一节 妊娠恶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了解:妊娠恶阻鉴别诊断、其它 疗法。 熟悉:妊娠恶阻的定义、病因病 机、预防与调摄。 掌握:妊娠恶阻的中医的辨证论 治、西医诊断及西医治疗。
中医学 第八版 第四章 内科常见病证. 不 寐 【概念】不寐,即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 病证。主要由于机体阴阳不调,气血失和,使心神不安所 致。 【病因病机】 1. 心脾两虚 2. 阴虚火旺 3. 心虚胆怯 4. 情志所伤 5. 痰热扰心.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便 秘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一 · 概述 ( 一 ) 定 义 便秘: 大肠传导失常 , 导致大便秘结不通的病证。  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  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  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 病机:大肠传导失常 病位:大肠.
第十四章 治燥剂第十四章 治燥剂. 功用主治 轻宣燥邪 燥证 外燥证 滋阴润燥内燥证 含义 燥证燥证 外燥 内燥 温燥(热 + 燥 + 风) 凉燥(寒 + 燥 + 风) — 感受秋 令燥邪 — 脏腑精 亏液耗 上燥 中燥 下燥 — 肾、大肠 —胃—胃 —肺—肺.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傷寒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 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八、痞证 (一)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三章 中医临床护理概要 第二节 肺系病症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一. 肺系病症 (一)护理评估 1. 病因发病 病邪犯肺,肺之宣降失常,肺气、肺阴耗伤,导致肺气上逆。 2. 四诊资料 咳嗽或干咳或咳痰,痰或稀或稠或多或少或白或黄,呼吸困难或呼吸不畅 。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中医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科 董炳耀.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东平县中医院妇产科—闫密桃.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哮 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便 秘 主讲:马剑颖 讲师.
妊娠恶阻.
恶阻 目的要求: 掌握 恶阻的定义及辨证论治。 熟悉 恶阻的病因病机。.
恶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妇 科 教 研 室 陶莉莉.
第 十 一 章 理气剂.
胃 痛 Stomachache.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本篇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辨证施治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第十 金匮教研室.
便 秘 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科教研室 熊文生.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内科。脾胃.
46、 痹 证.
王 付 制 作.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第八章 病性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下篇:内科病证 第八节 不寐 第八节 不寐 返回目录.
经行感冒.
胃 痛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附] 吐酸.
清热药.
便秘.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以治气滞、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目的要求: ⒈了解呕吐、哕、下利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⒉ 熟悉呕吐、哕、下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法则和禁忌。
呃 逆 Hiccup.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呕 吐 一、概述 定义: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的食物、痰涎和水液等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 呕- 吐- 干呕-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林昌松.
呕 吐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郭淑云.
呕吐哕下利病脉 证治第十七.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概 说 1、生理功能: 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 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胃阴亏虚.
胁痛 胃脘痛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呃 逆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九节 便秘.
便 秘 主讲:赵振杰.
积 滞 儿科教研室.
消 食 剂.
胃痛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浅表性胃炎什么症状.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呃 逆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一、概述 (一)、定义: 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中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的病证。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又称"哕逆"。 它可单独偶然发生,亦可见于它病的兼证,呈连续性或间歇性发作。 多见于胃肠病,也可在心脑、肝胆、肾、膀胱等病证中出现。 病因: 寒邪、胃火、气郁、食滞、或脾胃阳虚或胃阴虚 病机: 胃气上逆动膈。

(二)、源流 1、病名 唐宋以来,欬逆--哕病,或噫气--哕者。 《景岳全书》:“哕者呃逆也,非欬逆也,欬逆者欬嗽之甚也,非呃逆也;干呕者无物之吐即呕也,非哕也;噫者饱食之息即嗳气也,非欬逆也。” 2、病因病机 《素问·宣明五气篇》“胃为气逆,为哕” 《素问·口问篇》 “谷入于胃,乃传之肺,……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于胃,而胃腑不受,复出于胃,故呃逆也。” 阐明了呃逆的病位和病理机制。

2、病因病机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分: 寒呃:“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 虚热:“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实热:“哕而腹满者,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愈。” 《景岳全书·呃逆》:“虽其中寒热虚实亦有不同,然至呃之由,总由气逆,气逆于下,则直冲于上,无气则无呃,无阳亦无呃,此病呃之源,所以必由气也。” ---阐明总由气逆之故。 《脉因证治·呕吐哕》:“因胃中虚,膈上热,故哕。” ---阐明与膈有密切关系。

3.治法方面 《灵枢·杂病篇》“哕,以草刺鼻,嚏而已;无息而立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 《内经》:取嚏及转移病人注意力止呃等.----至今对呃逆之轻病,仍有实用价值。 4.预后方面 《素问·保命全形论》“病深者,其声哕。” 《济生方·呃逆》“大抵老人、虚人、久病之人及妇人产后,有此症者,皆是病深之候,非佳兆也。” 《景岳全书》“轻易之呃,气顺则已,本不必治。唯屡呃为患,乃呃之甚者,……大有亏竭而然。然实逆不难治,而唯无气败绝者,乃最危之候也。” (三)范围

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肝硬化晚期以及尿毒症等。 (三)范围 单纯膈肌痉挛; 他病致膈肌痉挛: 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肝硬化晚期以及尿毒症等。

二、病因病机 (一)饮食不当 过食生冷 寒凉药物 寒气蕴 蓄于胃 饮 食 不 节 胃失和降 动膈 辛热煎炒 过用温补 阳明腑实

(二)情志不和 动膈 胃失 和降 肝气 犯胃 恼怒抑郁 痰浊 挟逆气 津液 失布 肝木 犯土 忧思 伤脾 气郁 化火 炼液

(三)正气亏虚 素体脾胃虚弱 或久病大病后 或劳倦过度 热病之后 误用吐下 夹胃气 夹胃气 虚火 胃阳虚 上逆动膈 失于和降 肾阳不足 脾肾阳虚 上逆动膈 失于和降 肾阳不足 失于摄纳 冲气上乘 夹胃气 动膈 呃逆 耗伤胃阴 夹胃气 虚火

失调 和谐 肺失肃降 肺 气机 和降 呃逆 膈间不畅 膈 胃 胃失和降 肝 肝失调达 肾不纳气 肾

病位:膈。与胃、肺、肾、肝有关。 病机关键: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 病理因素:饮食、情志因素和脾胃虚弱;或寒、热、痰、郁、虚等的皆可致呃。

干呕 嗳气 呃逆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一)、诊断:主症: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 伴随症:胸脘膈间不舒、嘈杂灼热、腹胀嗳气。 诱 因:受凉、饮食、情志等 辅助检查:X线钡餐、内窥镜等,或肝肾功能、B超、CT有助诊断。 (二)、鉴别诊断 干呕 嗳气 呃逆 病机 胃气上逆 胃气上逆 胃气上逆动膈 主症 有声无物的 声音沉缓 喉中呃呃连声 呕吐或仅呕 多伴酸腐味 声短而频,不能自制 出少量涎沫 预后 良好 良好 若见于疾病的危重阶段,多难治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寒热 实证:呃逆初起,呃声响声有力,连续发作,脉多弦滑。 虚证:呃声时短时续,气怯声低无力。 若属阳虚者,可兼畏寒,食少便溏,腰膝酸软,手足欠温,甚则四肢厥冷。 若为阴虚者,可见心烦不安,口干舌燥,脉细数等。 寒证:呃声沉缓有力,得热则减,遇寒则甚,面清肢冷便溏,舌苔白润。 热证:呃声高亢,面赤,口臭烦渴,溺赤便秘。

2、辨病情轻重 偶然发生----生理现象。 反复发作,伴随症状明显,或在其他各种急、慢性病中出现---疾病。 一般---较轻。 大病、久病、老年,呃逆连续不断,声音低微,气不得续,脉沉细---胃气将绝。 (二)、治疗原则 理气和胃、降逆平呃 分别施以温中祛寒、清泄降热以及补中益气、降逆和胃或生津养胃之法。 !危重病患者,以救胃气为急。

(三)分证论治 ⒈胃寒气逆 主症:呃声沉缓有力。 兼次症:得热则减,遇寒愈甚,或膈间及胃脘不舒,纳差,口淡而不渴,甚者面青肢冷,或有过食生冷、寒凉史,或在受凉后发病。 舌象:舌质淡,舌苔白或白滑 脉象:多迟缓。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 方药:丁香散 丁香、柿蒂温中散寒降逆止呃;良姜温中散寒,宣通胃阳。甘草和胃。 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用本方。 兼气滞痰浊不化--脘闷腹胀不舒,可加枳壳、厚朴、陈皮等和降胃气,化痰导滞。

2、胃火上逆 主症:呃声洪亮,冲逆而出。 兼次症:口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舌象:舌红,苔黄或黄燥。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和胃,降逆止呃。 方药:竹叶石膏汤。 竹叶、生石膏辛凉甘寒,清泄胃火;麦冬滋养津液; 人参、粳米、甘草益胃和中;法半夏降逆和胃。 胃气不虚--去人参加柿蒂、竹茹顺气降逆平呃; 便秘合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通利大便,釜底抽薪---上病下治。

3、气滞痰阻 主症:呃逆连声,胸胁胀满,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 兼次症:肠鸣矢气;或呼吸不利;或恶心嗳气,头晕 目眩,纳差;或形体肥胖,平时多痰。 舌象:舌苔薄腻。 脉象: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降逆止逆 方药:旋覆代赭石汤 旋覆花下气消痰;代赭石重镇降逆为主药;法夏、生姜化痰和胃;人参、甘草、大枣扶正益胃。 胃气不虚,去参、草、枣以防壅滞气机。 痰湿明显,加陈皮、茯苓、浙贝。 兼热象,可加黄芩、竹茹。

4、脾胃阳虚 主症:呃声低沉无力,气不得续。 兼次症: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少困倦,泛吐清水,或见腰膝无力,便溏久泻。 舌象:舌淡或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润。 脉象:沉细弱。 治法:温补脾胃,和中降逆 方药:理中丸加白豆蔻、丁香 干姜温中祛寒为主,寒去则阳可复;人参、白术、甘草健益脾胃。丁香、白豆蔻辛温芳香,行气暖胃,宽膈止呃。 若寒甚者--加附子温肾祛寒。

5、胃阴不足 主症:呃声短促,口干舌燥。 兼次症:烦渴少饮,不思饮食, 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 舌象:舌质红而干或有裂纹,舌苔少而干。 脉象: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和胃止呃。 方药:益胃汤。 沙参、麦冬、玉竹、生地、冰糖皆为养阴益胃之品。 -可酌加陈皮、竹茹、枇杷叶等顺气降逆之品,以增和胃降逆之力.

其他治疗方法: 【转归与预后】 【预防与调摄】 654-2 10mg 或 阿托品0.5mg 注双足三里 安定 10mg iv 一般预后良好;危急重证或晚期,预后不良。 【预防与调摄】 1、饮食调养。 2、调畅情志。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病例分析 黄某,男性,34岁。与人吵架后喉中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1天来诊。伴胸闷,纳差,脘胁胀闷,肠鸣矢气,舌苔薄白,脉弦。 请问属于中医何病?辨为何证?用何方?

病名: 呃逆 证型:气滞痰阻 方药:旋覆花代赭石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