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概 说 1、生理功能: 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 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中医系 陈良金 三峡大学医学院 1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 机。 2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 断和鉴别诊断。 3 、熟悉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高热 证的急救处理。 4 、了解外感发热的调护、预后 目的要求.
Advertisements

三、气血失常 (一)气失常 1 、气虚(量不足) 2 、气机失调(运动失常) 气滞 气逆 气陷 气闭 气脱.
消化内科病证  胃痛  呃逆  便秘  泄泻. 胃痛 gastralgia 重点难点  掌握胃痛的辨证、针灸治疗  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  了解胃痛的鉴别、相关西医病证.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便 秘. 一、概论 定义: 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七天内排便 次数少于 2 ~ 3 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结.
中医学 第八版 第四章 内科常见病证. 不 寐 【概念】不寐,即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 病证。主要由于机体阴阳不调,气血失和,使心神不安所 致。 【病因病机】 1. 心脾两虚 2. 阴虚火旺 3. 心虚胆怯 4. 情志所伤 5. 痰热扰心.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本篇讨论消渴、小便不利和淋病三种疾病。. 1 、消渴是指口渴而过多地消耗水液的,以严重 口渴、多饮为主要表现一种病变。本篇所论消 渴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热病过程中出现的口渴 症状;二是指杂病中的消渴病,本篇论述以后 者为主。 2 、小便不利是指尿量及次数减少,甚则癃闭的.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便 秘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一 · 概述 ( 一 ) 定 义 便秘: 大肠传导失常 , 导致大便秘结不通的病证。  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  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  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 病机:大肠传导失常 病位:大肠.
外感发热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教学目的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机。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断 和鉴别诊断。 掌握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第三章 中医临床护理概要 第二节 肺系病症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一. 肺系病症 (一)护理评估 1. 病因发病 病邪犯肺,肺之宣降失常,肺气、肺阴耗伤,导致肺气上逆。 2. 四诊资料 咳嗽或干咳或咳痰,痰或稀或稠或多或少或白或黄,呼吸困难或呼吸不畅 。
第九章 脏 腑 辨 证 王明三 Tel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温 病 学.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淋证水肿. 淋证水肿 (一)淋证的概念 淋证是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引起的以小便贫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脾 与 胃 中医学教研室.
第 三 章 问 诊.
便 秘 主讲:马剑颖 讲师.
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 长 春 中 医 学 院 温 病 教 研 室.
第九章 外感病辨证.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
第三节:问 诊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 三:问诊的主要内容.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内科。脾胃.
第四节 其他辨证方法介绍.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第八章 病性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腹 痛.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下篇:内科病证 第八节 不寐 第八节 不寐 返回目录.
胃 痛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腹 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急诊科 郑敏宇.
便秘.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气血同病辩证.
第九章 脏腑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虫积辩证.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第七章 泻下剂 概念: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称为泻下剂。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呕 吐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郭淑云.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胃阴亏虚.
胁痛 胃脘痛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便 秘 潜山县中医医院 徐华兵.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泄泻.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九节 便秘.
二、阳明病实证 (一)承气汤证.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董振华.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七节 泄泻.
积 滞 儿科教研室.
消 食 剂.
胃痛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第五章 实 证 概 述.
腹 痛 陈良金.
第二章 藏象 第三节 六腑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概 说 1、生理功能: 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 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概 说 1、生理功能: 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 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大肠为传导之官,能吸收水分,排泄槽粕。 膀胱为州都之官,能贮藏排泄尿液。 胆为中清之腑,能贮藏和排泄胆汁,又主决断。 2、范围:包括胃、小肠、大肠、膀胱、胆的病证。 3、病因: 虚证:饮食不节;饥饱失常;久病失养; 吐泻太过;温热病后期;老年体虚。 实证:饮食损伤,误食不洁之品;寒热邪气内侵。

4、常见症状 胃:常见胃脘痞胀疼痛,恶心呕吐,嗳气呃逆。 小肠:常见腹胀肠鸣,腹痛,腹泻。 大肠:常见便秘,腹泻,便下脓血及腹胀,腹痛。 胆病:常见口苦、黄疸,胆怯、易惊。 膀胱:常见尿频、尿急,尿痛、尿闭,遗尿、失禁。 5、常见证型 胃气虚,胃阳虚,胃阴虚,寒滞胃肠,胃热炽盛, 寒饮停胃,食滞胃肠证。 胃肠气滞,虫积肠道证。 肠道湿热,肠燥津亏,肠热腑实证。 膀胱湿热。 胆郁痰扰。

一、胃气虚证 1、概念:指胃气虚弱,胃气失和,表现以胃脘隐痛或痞满、喜按、食少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2、病因:饮食不节,饥饱失常; 劳倦过度;久病失养。 3、临床表现: 主症:胃脘隐痛,痞胀,喜按,不思饮食,得食痛缓,食后胀甚,嗳气。 兼症:口淡不渴,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神疲倦怠。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4、证候分析: 胃失和降: 胃脘隐痛,痞胀(失于腐熟); 喜按,得食痛缓,食后胀甚(胃气虚弱) 不思饮食(失于受纳); 时作嗳气(胃气上逆)。 气血不生: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神疲倦怠。 气血虚弱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5、审证要点:胃脘痞满、隐痛喜按、食少与气虚症状共见。

6、鉴别诊断: 脾气虚与胃气虚 同时并见 共同点:均见气虚见症 不同点: 脾气虚 胃气虚 病机: 脾失健运 胃失和降 病位: 大腹 胃脘 主症: 腹胀便溏水肿 胃脘隐痛,嗳气呕恶

二、胃阳虚证 1、概念:指阳气不足,胃失温煦,以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又称胃虚寒证。 2、病因:饮食失调;嗜食生冷;过服苦寒,泻下之品;脾胃素弱,阳气自衰;久病失养。 3、临床表现: 主症:胃脘冷痛,绵绵不已,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时发时止。 兼症:泛吐清水,或挟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 舌脉:舌质淡嫩,或淡胖,脉沉迟无力。

4、证候分析: 虚寒内生 寒凝气机:胃脘冷痛,绵绵不已,食少脘痞,喜温喜按, 食后缓解,时发时止。 胃气上逆:泛吐清水,或挟不消化食物。 寒失温煦:口淡不渴,畏寒肢冷。 虚寒舌脉:舌质淡嫩,或淡胖,脉沉迟无力 5、审证要点: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为主。

4、证候分析: 寒凝气机:胃脘冷痛,绵绵不已,食少脘痞, 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时发时止。 胃气上逆:泛吐清水,或挟不消化食物。 寒失温煦:口淡不渴,畏寒肢冷。 虚寒舌脉:舌质淡嫩,或淡胖,脉沉迟无力 5、审证要点: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为主。

6、鉴别诊断:脾阳虚与胃阳虚 同时并见 共同点:均见虚寒表现。 脘腹隐痛,口淡不渴,畏寒肢冷, 舌胖嫩,脉沉迟无力。 不同点:脾阳虚:腹满,大便溏稀。 胃阳虚:胃脘隐痛,冷痛, 呕吐清水、食物。

三、胃阴虚证 1、概念:指阴液不足,胃失濡润、和降,以胃脘嘈杂、灼痛、脘痞腹胀、饥不欲食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虚热不明显,称胃燥津亏证。 2、病因:热病后期;情志郁结;吐泻太过; 过食辛辣;用温燥药太过。 3、临床表现: 主症:胃脘嘈杂,隐痛灼热,饥不欲食,脘痞不舒。 兼症:口燥咽干,干呕呃逆,大便干结,小便短少。 舌脉:舌红少津,脉细而数。

4、证候分析 胃气郁滞:胃脘隐痛,脘痞不舒。 虚热内郁:胃脘嘈杂、灼热,饥不欲食。 胃气上逆:干呕呃逆。 津少失润: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 阴虚舌脉:舌红少津,脉细而数。 5、审证要点: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与虚热症状共见。 6、说明:胃阴虚少见全身虚热表现。

四、胃热炽盛证 1、概念:指火热壅滞于胃,胃失和降,以胃脘灼痛、消谷善饥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简称胃热证,胃火证,胃实热证。 2、病因:过食辛辣、烟酒、肥甘、燥烈刺激; 情志不遂,肝火犯胃;邪热内侵。 3、临床表现: 主症:胃脘灼热,拒按,消谷善饥。 兼症:渴喜冷饮,口臭,牙龈肿痛溃烂,齿衄,尿黄,便秘。 舌脉:舌红苔黄,脉滑数。

3、证候分析 热滞胃气:胃脘灼热,拒按。 腐熟太过:消谷善饥。 胃热上炎:口臭,牙龈肿痛溃烂,齿衄。 热盛伤津:渴喜冷饮,尿黄,便秘。 实热舌脉:舌红苔黄,脉滑数。 4、审证要点:胃脘灼痛、消谷善饥与实火症状共见为主。

6、鉴别诊断:胃阴虚证与胃热炽盛 共同点:均有热象。 见胃脘灼痛,口干渴,尿短,便秘。 不同点: 胃阴虚 胃热炽盛 病机: 虚热 实热 食欲: 饥不欲食 消谷善饥 舌脉: 舌红少津 舌红苔黄 脉细数 脉滑数

五、寒饮停胃证 1、概念:指寒饮留积于胃中,胃失和降,以胃脘痞胀、胃中水声、呕吐清水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病因:饮食不节,嗜饮无度; 劳倦内伤,中阳受损。 3、临床表现: 主症:脘腹痞胀,胃中振水声,呕吐清水痰涎。 兼症:口淡不渴,头目眩晕。 舌脉:舌苔白滑,脉沉滑。

4、证候分析: 气机遏滞:脘腹胀满。 水饮内停:胃中振水声,口淡不渴。 痰饮上逆:呕吐清水痰涎,头目眩晕。 痰饮舌脉:舌苔白滑,脉沉滑。 5、审证要点:胃脘痞胀、胃中水声、呕吐清水为主。

六、寒滞胃肠证 1、概念:指寒邪侵袭胃肠,阻滞气机,以胃脘、腹部冷痛、痛势急剧为主表现的实寒证候。又名中焦实寒证。 2、病因:过食生冷;寒凝胃肠。 3、临床表现: 主症:胃脘、腹部冷痛,痛势暴急,遇寒加剧,得温痛减; 兼症:口淡不渴,面白或青,恶寒肢冷。口泛清水,腹泻清稀;恶心呕吐,吐后痛缓;腹胀便秘。 舌脉:舌苔白润,脉弦紧或沉紧。

4、证候分析: 寒凝气机:胃脘腹部冷痛,痛势暴急, 遇寒加剧,得温痛减。 胃气上逆:口泛清水,恶心呕吐,吐后痛缓。 寒犯肠道:腹泻清水。 寒凝气阻:腹胀便秘。 寒失温煦:口淡不渴,面青或白,恶寒肢冷。 实寒舌脉:舌苔白润,脉弦紧或沉紧。 5、审证要点:胃脘、腹部冷痛、痛势急剧为主。

七、食滞胃肠证 1、概念:指饮食停滞胃肠,以脘腹痞胀疼痛、呕泻酸馊腐臭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病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素体胃气虚弱。 3、临床表现: 主症: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厌食,嗳腐吞酸,呕吐酸腐食物,肠鸣腹痛,泻下不爽。 兼症:吐后胀痛减轻,大便酸腐臭秽,大便秘结。 舌脉:舌苔厚腻,脉滑或沉实。

4、证候分析: 胃气阻滞: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吐后痛减。 肠鸣腹痛,泻下不爽。 腐熟失职:厌食,嗳腐吞酸。 胃气上逆:呕吐酸腐食物。 传导失司:大便酸腐臭秽,大便秘结。 食滞舌脉:舌苔厚腻,脉滑或沉实。 5、审证要点:脘腹痞胀疼痛、呕泻酸馊腐臭为主。

八、胃肠气滞证 1、概念:指气机郁滞胃肠,以脘腹胀痛走窜,嗳气、肠鸣、矢气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病因:情志不遂;外邪内侵; 病理产物或病邪停滞。 3、临床表现: 主症:脘腹胀满疼痛,走窜不定,腹胀痛剧。 兼症:痛而欲吐、欲泻,泻而不爽,嗳气,肠鸣,矢气,得嗳气、矢气后胀痛得减。或无肠鸣矢气则胀痛加剧,大便秘结。 舌脉:苔厚,脉弦。

4、证候分析 胃肠气滞:脘腹胀满疼痛,走窜不定, 嗳气,肠鸣,矢气, 得嗳气、矢气后胀痛得减, 或无肠鸣矢气则胀痛加剧。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传导失司:腹泻,泻而不爽,或大便秘结。 气滞舌脉:苔厚,脉弦。 5、审证要点:脘腹胀痛走窜,嗳气、肠鸣、矢气为主。

6、鉴别诊断:寒滞胃肠与胃肠气滞。 共同点:均有脘腹痞胀及疼痛,呕吐腹泻。 不同点: 寒滞胃肠 胃肠气滞 病因: 有寒 无寒 症状: 冷痛喜温 胀痛嗳气 恶寒肢冷 肠鸣矢气 脉象: 紧 弦

九、虫积肠道证 1、概念:指蛔虫等寄生肠道,耗吸营养,阻滞气机,以腹痛、面黄体瘦、大便排虫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病因:饮食不洁瓜果,蔬菜, 食物,虫卵入口。 3、临床表现: 主症:胃脘嘈杂,时作腹痛,嗜食异物,大便排虫。 兼症:面黄形瘦,睡中齘齿,鼻痒,面部白色虫斑,白睛兰斑,唇内有粟粒样白点。突然腹痛,按之有条索状,剧痛肢厥,呕吐蛔虫。

4、证候分析: 虫伤精微:胃脘嘈杂,面黄形瘦,嗜食异物。 气机阻滞:时作腹痛。 肠道阻塞:突然腹痛,按之有条索状。 蛔虫窜胆:剧痛肢厥,呕吐蛔虫。 蛔虫外症: 齘齿,鼻痒,面部白色虫斑, 唇内有粟粒样白点,白睛兰斑。 5、审证要点:腹痛、面黄体瘦、大便排虫为主。

七、肠热腑实证 1、概念:指里热炽盛,腑气不通,以大便秘结、腹满硬痛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又称为大肠热结证,大肠实热证。六经辨证中称为阳明腑实证,卫气营血辨证中为气分证,三焦辨证中属中焦证。 2、病因:邪热炽盛;误用发汗;津液外泄,肠中干燥。 3、临床表现: 主症:高热,或日晡潮热,脐腹硬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 兼症:大便恶臭,汗出口渴,神昏谵语,狂乱,热结旁流。小便短黄。 舌脉:舌质红,苔黄厚而燥,焦黑起刺,脉沉数,沉迟有力。

4、证候分析 里热炽盛:高热,或日晡潮热。 腑气不通:脐腹硬满疼痛,拒按, 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 热扰心神:神昏谵语,狂乱。 热盛伤津:大便恶臭,汗出口渴,小便短黄。 实热舌脉:舌质红,苔黄厚而燥,焦黑起刺。 脉沉数,沉迟有力。 5、审证要点:发热、大便秘结、腹满硬痛为主。

十一、肠燥津亏证 1、概念:指津液亏虚,肠道失濡,传导不利,以大便干燥,排便困难及津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病因:素体阴亏;老年阴津不足;嗜食辛辣燥烈食物;汗、吐、下、久病、温热病后期。 3、临床表现: 主症:大便秘燥如羊尿,艰涩难下,数日一行。 兼症:口干,口臭,头晕,腹胀作痛,左少腹触及包块。 舌脉: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涩。

4、证候分析: 传导失职:大便秘燥如羊尿,艰涩难下, 数日一行。 肠中燥尿:腹胀作痛,左少腹触及包块。 津少失润:口干咽燥。 秽浊上逆:口臭,头晕。 燥热舌脉: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涩。 5、审证要点:大便燥结、排便困难及津亏症状共见为主。

十二、肠道湿热证 1、概念:指湿热内蕴,阻滞肠道,以腹痛、暴泻如水、下痢脓血、大便黄稠秽臭及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称大肠湿热。 2、病因:感受暑湿热毒;饮食不洁。 3、临床表现: 主症:腹痛腹胀,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暴注如水,腹泻不爽,大便黄稠秽臭,肛门灼热。 兼症:身热,口渴,小便短黄,身热口渴。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证候分析 热阻气机:腹痛腹胀,里急后重。 热伤肠络:下痢脓血。 湿热下迫:暴注如水,腹泻不爽, 大便黄稠秽臭,肛门灼热。 热盛伤津:身热口渴,小便短黄。 湿热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5、审证要点:腹痛、暴泻如水、下痢脓血、大便黄稠秽臭与湿热症状共见为主。

十三、膀胱湿热证 1、概念:指湿热内侵,蕴结膀胱,以小便频急、灼涩疼痛及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病因: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滋生湿热。 3、临床表现: 主症:小便频数,急迫短黄,排尿灼热,涩痛,或小便浑浊,尿血,尿有砂石。 兼症:小腹胀痛,腰部胀痛,发热,口渴。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4、证候分析: 湿热逼迫:小便频数,急迫,排尿灼热,涩痛。 气化失常:尿少,尿黄。 气机郁滞:尿痛。 热伤血络:尿血。 湿热熬煎:尿石。 湿热郁蒸:发热,口渴,小腹胀痛,腰部胀痛。 湿热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5、审证要点:小便频急、灼涩疼痛与湿热症状共见为主。

十四、胆郁痰扰证 1、概念:指痰浊或痰热内扰,胆失疏泄,以胆怯、惊悸、烦燥、失眠、眩晕、呕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病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痰热互结,内扰心胆,胆气不宁,心神不安。 3、临床表现: 主症:胆怯易惊,惊悸不宁,失眠多梦。 兼症:胸胁闷胀,善太息,烦躁不安,头晕目眩,口苦,呕恶,吐痰涎。 舌脉:舌红,苔白腻或黄滑,脉弦缓或弦数。

4、证候分析: 痰热扰神:惊悸不宁,烦躁不安,失眠多梦。 胆气不宁:胆怯易惊。 胆失疏泄:胸胁闷胀,善太息。 胆火上逆:口苦,呕恶,吐痰涎。 痰热上扰:头晕目眩。 痰热舌脉:舌红,苔白腻或黄滑, 脉弦缓或弦数。 5、审证要点:胆怯、惊悸、烦燥、失眠、眩晕、呕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