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理血药对. 桃仁 — 红花 桃仁 红花 组成 桃仁:苦甘而平,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 血 1. 配对机理 红花: 味辛而温,破血、行血、和血、调血.
Advertisements

1 本草學 高醫 麻醉科 盧奕丞 醫師 2 參考文獻  中醫學入門 文光  中藥用法十講 啟業  陜西中醫學院 教案.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孩儿们, 下午好!. 第一章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辩证论理,凭借四诊所得资料, 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情。法,就是 依据辩证所得的综合判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 治疗方法。方,就是依据治法进行合理恰当的组成或选方。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第2章第2章 — 解表药. 概述 常用单味药 常用中成药 概述 1. 表证的定义 2. 表证的分类 外邪 ( 外界致病因素 ) 侵犯人体 浅表部位所出现的症候群, 相当 于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初期 的症状. 风寒表证(风寒感冒) : 恶寒重, 发热轻, 清涕, 咽痒, 痰稀, 无汗,口不渴或渴 喜热饮.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感 冒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高志卿.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西班牙流感 1000 万人.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 凡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润燥作用, 治疗燥证的方剂, 统称为治燥剂.
第八章 解 表 药解 表 药. 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表证的 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一. 含义 :
感 冒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系 陈良金 一、概述 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 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 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一种外感疾病。 (一)定义: 病情严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 ---- 时行感冒.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辨证论治概述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定义 1、辨证 —— 就是将四诊所得到的患 者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有关 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 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和 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原文 12/P30 分析:论述了桂枝汤证的主要症状与基本 病机及《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
第二节 芳香化湿药. 定义: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醒脾作 用的药物,称化湿药。 湿邪为患湿邪为患 湿邪化热 湿热证 清热燥湿药 苦寒 清热燥湿 暑湿湿温 湿阻中焦 芳香化湿药 辛温香燥 芳香化湿 水湿浸淫 水湿病证 利水渗湿药 甘淡平 渗利水湿 水湿积聚 水肿实证 峻下逐水药 多有毒 峻下逐水 风湿浸犯.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第一章解表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麻黄 - 桂枝 药对出处《伤寒论》 麻黄 桂枝 麻黄 桂枝组成.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解 表 剂.
解表剂 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补益药对.
第十讲 温里药 含义: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叫祛寒药。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第 十 一 章 理气剂.
王 付 制作.
二、伤寒表实证 (一)   麻黄汤证 论太阳伤寒的主要证候与治疗.
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第一章 解表剂.
温里剂 【概念】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属于“八法”中的“温法”。
感 冒.
中药学 铁岭市卫生学校 中医药教研室 赵立彦.
中药学总论 董振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第十 金匮教研室.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八节 理气药 定义:凡以舒畅气机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 概述 概念 腹满、寒疝、宿食 三病合篇的缘由: 腹满 辨证与治则 实热性腹满与虚寒性腹满的辨证
第六单元 解表药.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46、 痹 证.
第七章 温里药.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实 证 定义: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 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 表现的 病理概括。 包括气滞、血瘀、湿阻、痰、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经行感冒.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以治气滞、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呼吸系统疑难病 选方用药技巧 (人民军医出版社) 王 付.
第十五章 理 气 药.
第七节 温里药 定义:凡是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适应证: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祛 湿 剂.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金匮教研室.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消 食 剂.
方舟®定喘止咳胶囊.
中药学 第十四章 温里药.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第五章 实 证 概 述.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概述 1、寒证:指机体感受寒邪,或阴寒盛,或阳气 虚损所出现的一类证候。 2、证候表现:恶寒、畏寒、溲清便溏、舌淡苔 白,脉迟或紧。

概述 3、病因: (1)外感阴寒。 (2)久病内伤,阳气耗损。 (3)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

概述 4、分类: (1)表寒 (2)里寒 (3)虚寒 (4)实寒 5、治则:祛除寒邪,或温补阳气。

第一节 表寒证

定义: 指风寒之邪侵袭肌表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1、风寒袭表,腠理闭寒。 2、风邪袭表,腠理不固,营卫失和。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恶寒、发热、头痛、苔薄白、脉 浮。 1、表实寒证:兼有恶寒重、无汗、身痛、或鼻 塞流清涕、气喘、脉浮紧。 2、表虚寒证:兼见自汗、恶风、鼻鸣干呕、脉 浮缓。

病因分析 (自学) 治则:解表散寒。

常用中药 麻黄 性味:辛、微苦。 功效及应用: 1、发汗--多与桂枝相须为 , 治疗外感风寒 表实证。 2、平喘--常与杏仁、甘草配伍治疗风寒外束, 肺气壅遏所致的喘促、咳嗽。

常用中药 3、利水——常与生姜、白术合用,治疗水肿兼 有表证的风水证。

常用中药 桂枝 性味:辛、甘、温。 功效及应用: 1、发汗解表—— (1)治外感风寒表证。 (2)治表实恶寒、无汗者,可配麻黄。 (3)表虚有汗而表证不解的恶风、发热,可配 白芍,以调和营卫。

常用中药 2、温经通阳—— (1)治风寒湿痹证,常配附子。 (2)常与当归、川芎合用于寒凝瘀滞证,如经 闭、痛经等。 (3)用于癥瘕积聚,配丹皮、桃仁。 (4)配茯苓、白术治疗由于心脾阳虚,阳气不 行,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证。 (5)治胸痹、胸痛、心悸等。

常用中药 防风 性味:辛甘、微温。 功效及应用: 1、祛风解表—— (1)外感表证。风寒者伍荆芥、 羌活;风热者伍荆芥、黄芩等。 (2)治疗风热发疹或皮肤瘙痒,可伍荆芥、 白蒺藜等。 2、胜湿、止痛、解痉—— (1)风寒湿痹,可伍羌活、当归等。 (2)破伤风,可配天南星、白附子,天麻等。

常用中药 羌活 性味:辛甘、温。 功效及应用: 1、解表散寒——可伍防风、 白芷、细辛治疗风寒表证。 2、祛风胜湿止痛——配伍防风、羌黄治疗风寒 湿痹证,尤以上半身为妙。

常见证型治要 风寒束表证 1、临床表现:恶寒重、或有发热、发汗、头身 痛、或鼻塞流清涕、气喘、苔薄 白、脉浮紧。 2、治法:发表散寒。 3、代表方:麻黄汤 (1)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常见证型治要 (2)方解: 君--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臣--桂枝:温经散寒、透营达卫,加强麻黄 发汗解表之功。 佐--杏仁:主降肺气、散风寒,与麻黄合用 一宣一降,增强解平喘之功。 使--炙甘草:一是和药;二是缓和药性。 (3)功效: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第二节 里寒证

定义: 指寒邪直中脏腑经络,阴寒内盛或阳气虚衰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1、外感阴寒之邪。 2、内伤久病,阳气耗损。 3、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

临床表现: 恶寒喜暖、面色苍白、肢冷踡卧、口淡不渴,痰、 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 治则:温里散寒。

常用中药 附子 性味:辛、热。 功效及应用: 1、回阳救逆—— 用于亡阳证 常配干姜、甘草。

常用中药 2、补火助阳—— (1)治疗肾阳不足,配伍肉桂、熟地。 (2)用于脾阳不振,配伍干姜、白术、人参等。

常用中药 (3)治疗脾肾阳虚之水气内停证,伍白术,茯 茯。 (4)心阳衰弱,伍人参、桂枝。 (5)阳虚自汗,可与黄芪、桂枝同用。 (6)阳虚外感风寒,配伍麻黄、细辛等。 3、散寒止痛——用于寒湿偏盛之痹证。

常用中药 干姜 性味:辛热。 功效及应用: 1、温中散寒—— (1)脾胃虚寒证。 (2)胃寒呕吐,伍用半夏。 2、回阳救逆——亡阳证,配伍附子。 3、温肺化痰——用于寒饮停肺证,配合麻黄、 细辛、五味子。

常用中药 肉桂 性味:辛甘、热。 功效及应用: 1、补火助阳—— (1)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配伍附子、熟地、山茱萸。 (2)脾肾阳虚,配伍附子、白术、干姜。 (3)引火归元,用于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上 热下寒者。

常用中药 2、散寒止痛、温经—— (1)血分有寒之瘀滞经闭、痛经,伍当归、川 芎等。 (2)用于脘腹冷痛,寒湿痹痛,腰痛。 (3)气血虚寒之痈肿脓不溃,或溃破后久不收 敛,伍黄芪、当归等。 (4)阴疽,配熟地、鹿角胶、麻黄。

常见证型治要 (一)寒滞心脉证 1、临床表现:恶寒畏冷、心胸痹痛、遇冷痛增、 得温痛减、苔白、脉沉迟或沉紧。 2、治法:行气散寒、通阳宣痹。 3、代表方:枳实薤白桂枝汤 (1)组成:枳实、薤白、厚朴、桂枝、瓜蒌。 (2)功用:行气散寒、通阳宣痹。

常见证型治要 三药相 配,通阳散寒,破气散结而开胸痹 (3)方解: 君:桂枝--温经通阳散寒 薤白--辛温通阳、散结宽胸→ 枳实--破气散结 三药相 配,通阳散寒,破气散结而开胸痹 (3)方解: 君:桂枝--温经通阳散寒 薤白--辛温通阳、散结宽胸→ 枳实--破气散结 臣:瓜蒌--涤痰下气使 厚朴——下气化湿除满 行气化湿除痰以 振奋阳气。

常见证型治要 (二)寒滞胃脘证 1、临床表现:胃脘冷痛、病势急剧、喜温、呕吐清 水、恶寒肢冷、苔白、脉弦紧。 2、治法:温胃散寒。 3、代表方:良附丸。 (1)组成:高良姜、香附。 (2)功用: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3)方解: 君:高良姜--温中散寒、止呕止痛。 臣:香附--芳香走窜、理气止痛,助君药除寒凝、 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