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 张晓风教授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Mao ze dong si xiang he zhong guo te se she huei zhu yi li lun ti xigai lun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主讲 张晓风教授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最大实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章节索引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最大实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尤 其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科学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意义; 2.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4.“三步走”发展战略构想的演进。
教学难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意义; 2.我国现阶段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4.“三步走”发展战略构想的演进。 教学方法: 讲授,观看影像资料,课堂讨论。 作 业: 课后复习练习题。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和发展 1.国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 国情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的综合。 从结构的角度看,国情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人口因素、民族构成以及传统、阶级状况、文化教育、历史特点、地理状况、自然资源、国际环境等。 如下图所示:
国 情 构成要素 阶 级状 况 国 际环 境 历 史特 点 文 化教 育 人 口因 素 政 治制 度 自 然资 源 经 济制 度 国 情 构成要素 自 然资 源 经 济制 度 地 理状 况 生产力 发展水平 民族构成及传统
1.国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 正是由于准确地把握了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才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像中国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时间不长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对它的基本国情应该怎样认识? 。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1)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阶段的划分。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三个阶段: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 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或初级阶段 共产主义的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发展历程 马恩对共产主义 发展阶段的划分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过渡时期
资本主义只能过渡到社会主义而不是共产主义。 (2)列宁: 十月革命前后,提出了只有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才能从“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到达“完全的社会主义”或“发达的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只能过渡到社会主义而不是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发展历程 列宁对共产主义 发展阶段的划分 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 过渡时期
(3)斯大林: 斯大林把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分为三个阶段:过渡时期;建成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 但斯大林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个短暂的阶段,急于求成、脱离实际地过早提出了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过渡的任务。 1936年,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 1952年,苏联已经处在“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期间。”
(4)毛泽东两个阶段的划分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的划分 比较发达阶段 不发达阶段 过渡时期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1)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的一系列新政策虽然在实践上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在理论上却同过去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发生了冲突,有些人怀疑改革开放的路线和政策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另一些人则否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的必要性。为了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从理论上深入开展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研究。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2)最早的三次提法 : (2)最早的三次提法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久,邓小平就提出,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这是中国的现实国情。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然是长期的。 ●叶剑英在庆祝建国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也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还不成熟、不完善,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有一个初级到高级的过程。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这三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或初级发展阶段时,都还没有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性问题加以把握,因而也还没有从理论上作为制定党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加以展开和发挥。
(3 )初级阶段理论正式提出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这个论述,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十三大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完成了对当代中国社会性质和基本国情的科学认识。(内容包括存在的必然性、基本含义、基本特征、基本矛盾、基本路线和基本任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十五大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
●党的十六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党的十七进一步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科学含义 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 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 之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是就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具备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具有了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特征。 经济上: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 之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这是就发展程度来说,我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态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我们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而不是泛指 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从经济基础方面看,根本区别在于: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因此这个时期社会的阶级关系主要矛盾和由此决定的根本任务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从上层建筑方面看,根本区别在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但它毕竟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但它毕竟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起来了的新社会的范畴。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则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还没有建立、正在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过渡的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具有不发达的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改变这种不发达状态的过程。 (1)基本特征:三方面 (2)过程特征:十三大五方面 十五大九方面 十七大八方面
(1)基本特征:三方面 A、生产力不发达 B、生产关系不成熟 C、上层建筑不完善
十三大 概括五方面特征 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 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 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 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 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十五大 概括九方面特征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十五大 概括九方面特征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十七大 概括八方面特征
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理论和实践)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基石”。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基本依据。
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理论和实践)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排除“左”右干扰,夺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胜利的思想武器。 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思想准备。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科学含义 长期性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0年 49年 56年 2050年左 右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50年左 右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00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邓小平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所谓“不够格”,也就是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这种“不够格”,主要是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也表现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
初级阶段长期性的根本原因 (1)这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历史使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占主要地位的历史阶段,但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却是无法逾越的。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 社会主义 跨 越 新民主主义 充分发展的 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 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要反对两种倾向 一是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二是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讨论 什么是补课?什么是补资本主义的课? = 学习、借鉴资本主义? = 补走资本主义的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补资本主义的课? = 学习、借鉴资本主义? = 补走资本主义的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补资本主义的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封建主义+ 资本主义?
初级阶段长期性的根本原因 3.由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处时代特点决定的 邓小平说:“什么叫现代化?五十年代一个样,六十年代不一样了,七十年代就更不一样了。” 一方面,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还要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 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不利地位的压力。
2008年世界银行对全世界的 GDP统计 美国 14.33万亿美元 日本 4.844万亿美元 中国 4.222万亿美元 美国 14.33万亿美元 日本 4.844万亿美元 中国 4.222万亿美元 德国 3.818万亿美元 法国 2.788万亿美元 英国 2.787万亿美元 意大利 2.299万亿美元
英格尔斯现代化十项指标 现代化标准 中国状况 人均GNP:3000美元以上 1000 非农业产值占GDP比重 85%以上 82% 现代化标准 中国状况 人均GNP:3000美元以上 1000 非农业产值占GDP比重 85%以上 82% 农业产值在12-15%以下 18.8 % 第三产业服务业产值GNP比重45%以上 33 % 非农业就业人口比重:70%以下 47.8% 大学生占20-24岁人口比重 12.5% 4% 成人识字率 80%以上 83% 人口净增长率为1%0以下 1.1%0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50%以上 36.09% 每名医生负担人口800人以下 1060人 平均预期寿命70岁以上 71岁
中国等36国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主要矛盾 科学含义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运动规律的要求,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客 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反映基本矛盾 运动规律的要求,是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客 观依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 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相互联系的矛盾,但主要的矛 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明确并且抓住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科学含义 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需 要 生 产 物质、精神
● 沉痛的教训 在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上,我们有过沉痛的教训。1956年,党的八大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国内形势。但是,随后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出现“左”的错误,仍然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结果导致中心任务移位,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恢复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法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解决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 (1)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有其特定的历史内容。 ●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 ●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包括生产力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2.解决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 (2)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 ●从社会需求方面看,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群众在旧社会被压抑的社会需求被广泛释放出来,人民对于崭新的社会制度能够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是多年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遭受过几次曲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未得到理想的改善,国家也无法较快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改善物质文化的要求,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长,而且在质量上不断提高,对于生产更加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
2.解决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社会生产方面看,经过几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实力有了巨大的增长,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也有了相当发展,但是生产力落后、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生产,无论是相对于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来说,还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来说,都仍将是比较落后的。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 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形成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初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随后,针对当时出现的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否定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邓小平及时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 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形成过程 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后来被概括为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逐步形成。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包含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现实中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一。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 ,集中概括了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和总政策,是这条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 ,是对我国现代化事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概括,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是我们完成现代化任务的立足之点。
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邓小平反复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就有了根本保证,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有了希望。
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既防止右,又要防止“左”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基本纲领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是一个政党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 的政策策略的根本标志。党的纲领包括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党的纲领规定当前和今 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是一个政党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 的政策策略的根本标志。党的纲领包括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两个部分。最高纲领是指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也可以称为党 的最高理想,最低纲领是指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 段制定的最低目标,又称基本纲领。党的最低纲领的制定应 以最高纲领为指导,并促进最高纲领的实现。
1.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的提出 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题目,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个方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基本方针、政策作出了新概括,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2.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
3.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 (1)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 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 一关系。 (2)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 过程。
(3)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关系的经验教训。 (4)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 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 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5)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最 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发展战略
一、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是这个国家对较长时期内经济 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全局性的谋划。它一般以经济发展为主, 同时也包含社会发展的内容,故通常称为“经济社会发展战 略”。它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 性的特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包括战略目标的确 定、战略步骤的设计、战略重点的安排和战略方针的选择。 战略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关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 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全局性奋斗目标。
1.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的构想 ●用100年分两步建成“四个现代化”。 ●周恩来第一次宣布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 始建设现代化。 ●1975年周恩来又重申建设现代化的目标。
2.邓小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的构想 (1)对现代化建设理解的深化。 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日本后,了解到现代化的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于1979年10月,第一次明确提出要修改原来关于现代化的要求。他说:“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
2.邓小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的构想 (2)提出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 1979年12月,邓小平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概念。他把到20世纪末的20年分为两个10年,初步提出分“两步走”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构想。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分两步走,20世纪末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战略,并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正确方针。
2.邓小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的构想 (3)“三步”战略的提出 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第一次使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样的提法,明确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同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
2、战略步骤:分“三步”走 温饱 小康 富强 (均4000美元人) (人均800美元) 2000年 2050年 90年 80年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相关链接: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 = 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v+m)+固定资产折旧费+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税金等纯收入的价值 国外净要素收入=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财产和劳务收入-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财产和劳务收入
新“三步走” 是党的十五大对“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如何实现第三步战略的具体部署:
第一步:2000-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步:2010-2020年。十五大所规定的目标是:“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第三步:2020-2050年。通过30年的奋斗,基本实现现代化。
《纲要》摘要 一、构建现代服务业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四、统筹城乡发展 五、加强资源节约和环保 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七、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八、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纲要》公布 20年粤港澳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大都市圈
战略定位 《纲要》赋予广东五大战略定位 ———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 赋予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更大的自主权,支持率先探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全国科学发展提供示范。 ———深化改革先行区 继续承担全国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鲜经验。 ———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 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建设自主创新新高地,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 ———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建设成为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龙头,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
到21世纪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再经过十年的 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21世纪第一个十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三步 走”发展战略的意义 这一发展战略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坚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把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明确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小康社会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党的十六大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大体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围绕实现这个目标制定了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这是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战略.
●“小康”含义的演变 ①《礼运》与“大同”、“小康” “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康”社会: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是谓小康。
1984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 ②邓小平最早提出“小康” 1979年12月6日:“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1984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
2、小康基本标准(小康项目和指标)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相关链接: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 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3.我国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已实现: 1995年,完成原定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一万亿美元,人均超过800美元。 2001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人均突破900美元。比1989年增长近两倍,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
根据这个测算结果,我们可以豪迈地向全世界宣布:一个12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 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16个指标进行测算,1990年全国小康实现程度为48%,2000年为96%。到2000年,尚有三个指标没有达到小康标准:即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66元,实现85%;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为75克,实现90%;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实现80%。分地区来看,东部基本实现,中部实现78%,西部实现56%。 根据这个测算结果,我们可以豪迈地向全世界宣布:一个12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
4.十七大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人民生活。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这样十个方面: 1、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2、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8万元(2000年不变价); 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4、恩格尔系数低于40%; 5、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6、城镇化率达到50%; 7、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8、大学入学率20%; 9、每千人医生数2.8人; 1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广东与全面小康标准的差距指标 每千人医生数 人 2. 8 1. 46 52. 14 1. 64 广东与全面小康标准的差距指标 指 标 单 位 标准值 广东 达标率(%) 全 国 人均GDP 美元/人 3000 1645 .95 54 .67 908 .9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8000 10415 57. 86 6860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元 8000 3770 47. 12 2366 恩格尔系数 % 40 38. 2 95 .5 37. 9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m2/人 30 20 .13 67 19 城镇化率 % 50 55 110 37. 7 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 % 20 42# 4. 2 大学入学率 % 20 11 每千人医生数 人 2. 8 1. 46 52. 14 1. 64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 % 95 71. 6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1;《广东统计年鉴》2000;2001; 注: 为2000年数据;#是广东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庭电脑数。
5抓住战略机遇期,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1世纪头20年,我国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的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如果举措得当,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新的跨越;如果应对失误,很容易导致经济徘徊、社会动荡。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发展的机遇不是很多的。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和切实利用好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本章小结
●我国现在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所作出的科学判断。 社会主初级阶段具有明显的过程性特征,是我 国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 必然要经历的长达百年的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一个中 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 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 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坚持党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必须正确 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构想的演 进。“三步走”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本世纪头20年,我 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要 战略机遇期。
阅读书目 1.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邓小平:《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 民出版社1993年版。 4.邓小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考题思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和主要内容,如何坚持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的统一?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4.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5.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如何认识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