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郭法春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 虞兮奈若何? 骓(zhuī):马
作者及其作品 《鸿门宴》节选自( )。作者是( )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讫汉武帝,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为八( )、十( ) 、十二( ) 、 三十( ) 、七十( )五种体裁,共130篇,50余万字。鲁迅曾赞誉《史记》为( ) 。
背景介绍 秦朝未年,群雄纷起,项羽和刘邦逐渐发展为两支最大的军事力量。公元前207年,项羽在钜鹿(今河北平乡)一战中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当项羽在黄河以北作战的时候,刘邦乘机从黄河以南攻入关中,占领秦朝的都城咸阳,并想据守函谷关称王。项羽听说后大怒,破关而入,驻军鸿门,准备进攻刘邦。当时,项羽的兵力是刘邦的四倍,刘邦为保存自己的实力,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到鸿门谢罪。这就是鸿门宴的背景。鸿门宴表面是个宴会,实际上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全文可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 宴前(1、2) 宴中(3、4) 宴后(5、6、7) 开端、发展 高潮 结局
第一段
第1自然段中应注意的重点词语、句子: 1、沛公军霸上 驻军 名词用作动词 2、沛公欲王(wàng)关中 称王 名词用作动词 驻军 名词用作动词 2、沛公欲王(wàng)关中 称王 名词用作动词 3、为(wèi)击破沛公军 替、给 劝说 4、范增说(shuì)项羽曰 5、沛公居山东时 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 6、好(hào)美姬 喜好 7、此天子气也 判断句
第一段记叙了几件事?
第二段
第2自然段中应注意的重点词语、句子: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 形容词作动词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善:与……交好 形容词作动词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驰:骑着马跑。之:到。 3、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以事具告,状语后置 4、欲呼张良与俱去 省略句式,省略了介词“之”。 5、亡去不义,不可不语(yù)。 语:告诉。 6、为之奈何? 就是奈何为之。怎么对付这件事。 替 筹划、出谋 7、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 8、距关,毋内诸侯。 9、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情 10、臣活之 使……活
11、孰与君少长? 就是“与君孰少孰长” 12、吾得兄事之 兄:像对待兄长那样 名词作状语 13、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情 14、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姻亲 1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 1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的原因非常:意外的变故 1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 1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谢:谢罪 19、不如因善遇之。 因:趁机,趁此
思考: 1.刘邦是怎样得知这件事的? 2.采取什么对策? 3.项伯给他提出怎样的建议?
文言知识梳理 1.词类活用 2.通假字 4.古今义的不同 5.特殊句式 6.一字多义
1、沛公军霸上。 2 、沛公欲王关中。 3、好美姬。 4、素善留侯张良。 5、臣活之。 6、吾得兄事之。 7、籍吏民。 驻军 名词作动词 称王 名词作动词 喜好 形容词作动词 与……交好 形容词作动词 使……活 使 动用法 像对待兄长那样 名词作状语 编造史册 名词作动词
1、具以事告。 2、距关,毋内诸侯。 3、张良出,要项伯。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 倍德也。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 谢项王。 具通“俱” 距通“拒” 内通“纳” 要通“邀 ” 倍通“背” 蚤通“早”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1、沛公居山东时。 2、约为婚姻。 3、所以遣将守关者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常也。 古义:姻亲。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
省略句 1、沛公居山东时( ) 2、此天子气也 ( ) 3、沛公军霸上 ( ) 4、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 ( ) 1、沛公居山东时( ) 2、此天子气也 ( ) 3、沛公军霸上 ( ) 4、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 ( ) 5、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 ) 6、具告以事 ( ) 7、张良与俱去 ( ) 8、勿从俱死也。( ) 判断句 省略句 状语后置 判断句 状语后置 省略句 省略句
为 1.使子婴为相 2.为击破沛公军 3.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4.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故 1.故听之 2.君安与项伯有故 之 1.珍宝尽有之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今者有小人之言 担任 替 是 替 筹划、出谋 所以 交情 代词,珍宝 到 的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