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與人性的經濟學傳承(二) 經濟成長的奧秘 黃春興 清華大學 經濟學系 2014/12/06 於 談判管理學會
回顧 創造力與人性的經濟學傳承 一、經濟學的傳承與價值理論 二、經濟成長的奧秘 三、經濟秩序與政府 四、第三次大轉型
二、經濟成長的奧秘 01. 問題的緣起 02. 生產理論 03. 發現技術進步 04. 創業家 05. 遞增報酬 06. 市場與利潤家 07. 知識的利用 08. 資本財的知識理論 09. 可持續的經濟成長 一、經濟學的傳承與價值理論 01. 題目 02. 經濟學的內容 03. 經濟學的起源 04. 亞當史密斯的傳承 05. 奧地利學派的傳承 06. 價格與價值 07. 一些被簡化的經濟概念
01. 問題的緣起 當一個人想到經濟成長問題後, 就無法再去思考其他的經濟問題了。 (R. Lucas)
01-1 經濟成長是指數型成長 成長率衡量的經濟是指數型的成長。 問題:為何要用成長率衡量? 01-1 經濟成長是指數型成長 成長率衡量的經濟是指數型的成長。 指數型成長的75(或72)法則:若平均經濟成長率為 g,則約 75/g 年後,所得會增加一倍。 g=3%,所得增加一倍需要25年。 g=9%,所得增加一倍需要8年。約30年可成長十倍。 經濟成長指的是平均每人的狀況。 問題:為何要用成長率衡量?
01-2 經濟成長的追趕 (GDP,US$) China Ave-g Taiwan 1979 267 7% 1957 14% 1990 539 6% 8132 5% 2002 1129 15% 13291 4% 2007 2440 18% 17596 3% 2011 4944 10% 20939 2% 2015P 6862 9% 22753 2023P 17000 30000 2031P 34000 From: http://twbusiness.nat.gov.tw/old/pdf/sec9.pdf
01-3 亞當史密斯的經濟成長問題 問題:一般薪資的高低取決於工業的生產力, 薪資的成長則決定生產力的增加率。 01-3 亞當史密斯的經濟成長問題 問題:一般薪資的高低取決於工業的生產力, 薪資的成長則決定生產力的增加率。 分工與專業化可以提高生產力。(A. Smith) 擴大市場規模能夠深化分工與專業。(G. Stigler) 經由貿易可以不斷擴大市場規模。(A. Smith)
01-4 馬爾薩斯的成長陷阱 人口數目是市場規模的重要因素,如果人口數目無法繼續增加,分工就無法深化。 01-4 馬爾薩斯的成長陷阱 人口數目是市場規模的重要因素,如果人口數目無法繼續增加,分工就無法深化。 馬爾薩斯的貧窮陷阱理論:土地的數量和質量將限制人口數目的增加和一般百姓的生活水準。
01-5 呂嘉圖的誤導 呂嘉圖提出邊際產出遞減理論:隨著人口的增加和新墾地的愈來愈貧瘠,土地的邊際產出會不斷下降。 01-5 呂嘉圖的誤導 呂嘉圖提出邊際產出遞減理論:隨著人口的增加和新墾地的愈來愈貧瘠,土地的邊際產出會不斷下降。 呂嘉圖從人口與土地的數量增加去討論生產力的提升。 呂嘉圖在貿易上的比較優勢法則也認為市場的開拓受限於自然稟賦。 這些憂鬱的科學觀點都誤導了分工與市場理論的發展。
02. 生產理論 人口與土地之外,還有哪些投入因素可以提升生產力?
02-1 生產的定義 自然資源:在有人類之前就已經存在的,不論人類知不知道它們的存在。 生產轉換:人類對自然資源所施加的改變,其方式: 02-1 生產的定義 自然資源:在有人類之前就已經存在的,不論人類知不知道它們的存在。 生產轉換:人類對自然資源所施加的改變,其方式: 物理性質的轉換、化學性質的轉換、生物性質的轉換 空間的轉換、時間的轉換 相關詞彙: 產出:經過生產轉換之後的結果。 生產:將自然資源或產出加以生產轉換的行動。 (最終)消費財:個人認為可以直接消費的產出。 中間財:個人認為可以再進一步生產的產出。
02-2 生產過程 魚在 菜市場 魚在 海中 魚在 漁船上 魚到 餐桌 魚在 廚房 魚在 菜籃裡 自然資源 中間財 (最終)消費財 生產 02-2 生產過程 自然資源 中間財 生產 生產 魚在 菜市場 魚在 海中 魚在 漁船上 生產 (最終)消費財 魚到 餐桌 魚在 廚房 魚在 菜籃裡 生產 生產
02-3 生產過程的創造性破壞 魚上貨車 魚卵在栽培室 魚在魚塭 魚到港邊批發市場 魚在海中 魚在漁船上 魚到菜市場 魚到餐桌 魚在廚房 02-3 生產過程的創造性破壞 魚上貨車 魚卵在栽培室 魚在魚塭 魚到港邊批發市場 魚在海中 魚在漁船上 魚到菜市場 魚到餐桌 魚在廚房 魚在菜籃裡 魚在餐館
02-4 生產的要素 生產需要四項要素: (決策主體)創業家:具有如何轉換原物料的決策能力。 (決策環境)制度:取得轉換原物料之權利的憑證。 02-4 生產的要素 生產需要四項要素: (決策主體)創業家:具有如何轉換原物料的決策能力。 (決策環境)制度:取得轉換原物料之權利的憑證。 (被耗用)原物料:等待被轉換的對象,生產之後即變形或消失。 (被租用)投入因素:具有轉換原物料的生產能力,但在生產過程中僅提供服務,自身不會消失或變形。 生產後可能出現折損(折舊的一種)。
02-5 生產要素圖 1 創業家 2 制度 4 投入因素 3 原 物 料 生產 過程 產出 附屬產出
02-6 原物料 自然資源與礦物。 自然力:水、陽光、風力。 土地:可循環使用但需要恢復成本。 包括能源之中間財。
02-7 投入因素 生產能力(capacity)之種類: 投入因素:承載生產能力之載體(carriers) 02-7 投入因素 生產能力(capacity)之種類: 臂力:亦即肌肉力或機械力之強度 。 技術:對施力之方向、時間、強度的控制能力。 設計:對不同臂力與技術的位置、先後、複雜性的安排。 投入因素:承載生產能力之載體(carriers) 勞動力(非技術勞動力、技師)。 資本財(傳統資本財、機器人)。 經理人。
02-8 投入因素承載的生產能力 載體 勞 動 力 資 本 財 經理人 生產能力 非技術 勞動力 技師 傳統 資本財 機器人 臂力 低 中 02-8 投入因素承載的生產能力 載體 勞 動 力 資 本 財 經理人 生產能力 非技術 勞動力 技師 傳統 資本財 機器人 臂力 低 中 高 無 技術 自動控制 人工智慧 商品設計 現場 全面 組織設計 物聯網
02-9 非技術勞動力與技師 非技術勞動力的知識:商品在單一生產階段的眉角(現場知識及經驗)。 知其瑕疵與脆弱處並據以謀求可能的改善。 02-9 非技術勞動力與技師 非技術勞動力的知識:商品在單一生產階段的眉角(現場知識及經驗)。 知其瑕疵與脆弱處並據以謀求可能的改善。 技師的知識:商品在整個生產過程的訣竅。 擁有較全面之商品設計知識。
02-10 傳統資本財與機器人 資本財的內嵌知識是過去技術和經驗的累積。 資本財的內嵌知識必須經過解碼才能利用。 機器人之後的人類社會: 它們以特殊文法內嵌到資本財。 若內嵌到勞動力就成技師。 資本財的內嵌知識展現出:臂力大於人,技術達到自動控制、更可進步到人工智慧。 資本財的內嵌知識必須經過解碼才能利用。 工程師是解碼的勞動力。 機器人之後的人類社會: 內嵌自動控制知識的能力足夠取代傳統勞動力。 內嵌人工智慧的能力可能逼退技師。
02-11 經理人 安排勞動者與資本財之間的配置、處理員工的工作誘因、囚犯困境、代理人等問題。 02-11 經理人 安排勞動者與資本財之間的配置、處理員工的工作誘因、囚犯困境、代理人等問題。 經理人是內嵌組織知識的特殊勞動力,擁有較全面的管理知識,但在技術與商品設計方面都不如技師。 當資本財內嵌物聯網後,在資訊處理上能否勝過經理人?
03. 發現技術進步 技術進步(的發現)把破馬爾薩斯的成長陷阱。
03-1 邊際產出遞減 不僅是勞動力與土地,資本財依然存在邊際產出遞減現象。 產出數量 總產出 邊際產出 資本財數量
03-2 邊際報酬遞減 即使產出不遞減,因價格會隨產出數量之增加而降低,邊際報酬於是遞減。 邊際報酬 產出數量
03-3 規模報酬遞增 利用資本財較高的生產能力,及資本財和勞動力的互補關係,工廠生產可發揮規模報酬遞增。 03-3 規模報酬遞增 利用資本財較高的生產能力,及資本財和勞動力的互補關係,工廠生產可發揮規模報酬遞增。 馬歇爾:市場擴大,因素市場的發展、公共財的提供等都有利於廠商生產成本的下降。 但是,即使存在規模報酬遞增現象,依然是一次性現象。
03-4 外生成長理論 雖然每一項技術進步都是一次性,但一百多年來世界平均2%的經濟成長率足以說明這外生的成長驅動力是穩定的。 03-4 外生成長理論 雖然每一項技術進步都是一次性,但一百多年來世界平均2%的經濟成長率足以說明這外生的成長驅動力是穩定的。 技術進步必須表現在新的投資上,而穩定的儲蓄率則長期經濟成長最主要的支持。 應用:一旦儲蓄率超過一定的門檻,低所得社會的經濟就會開始起飛。
03-5 沒有所謂的東亞四小龍 克魯曼認為:東亞四小龍的奇蹟是誇大的,那只不過是血汗投入的成就,對人類的經濟成長沒什麼貢獻。 03-5 沒有所謂的東亞四小龍 克魯曼認為:東亞四小龍的奇蹟是誇大的,那只不過是血汗投入的成就,對人類的經濟成長沒什麼貢獻。 男性就業、婦女就業、教育、再投資。 技術還可再進步,卻急著往外投資。
04. 創業家 台灣的經濟成長不在於投入因素的利用,而在創業家的貢獻。
04-1 熊彼特的創業家 兩種類型的社會改變 : 創業家是那些帶領社會發展的行動人。 04-1 熊彼特的創業家 兩種類型的社會改變 : 適應 (Adaptation) =社會為回應外部衝擊而在數量上有所改變。 發展 (Development) =社會出於內部自發,從質上去改變經濟生活。 創業家是那些帶領社會發展的行動人。 他們一如多識的狐狸,膽量大,也勇於挑戰現狀。 他們自信有能力實現夢想:“First of all, there is the dream and the will to found a private kingdom, usually, though not necessary, also a dynasty.”
04-2 熊彼特的創造性破壞 創業家得重新安排(recombines)現存的資源、投入因素、生產方式等,以創造新的經濟生活。他稱此為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並視為經濟成長的唯一方式。 重新安排的內容有五項: New quality of a good New use of an already existing good New production method The opening up of a new market A change of economic organization。
04-3 利潤篩選創新 重新安排的可能方式是無限多可能的,熊彼特認為: 我承襲此觀點,以預期正利潤定義創新。 04-3 利潤篩選創新 重新安排的可能方式是無限多可能的,熊彼特認為: The entrepreneur could handle the nearly unlimited number of choices was through intuition… (But) the demand for profit weeds out many possible combinations. 我承襲此觀點,以預期正利潤定義創新。
04-4 柯芝納的創業家 不同於熊彼特強調創業家的膽量、自信與勇氣,柯芝納強調的創業家能力是視野與警覺。 04-4 柯芝納的創業家 不同於熊彼特強調創業家的膽量、自信與勇氣,柯芝納強調的創業家能力是視野與警覺。 警覺:警覺市場中尚未被注意到的利潤機會。創業家具有靈敏的嗅覺,能聞到(smelling) 利潤機會。
04-5 柯芝納的創業家之警覺 兩種警覺: 後顧型警覺:(遠雄的廠辦建設) 前瞻型警覺:(遠雄的內湖科技園區) 04-5 柯芝納的創業家之警覺 兩種警覺: 後顧型警覺:(遠雄的廠辦建設) 創業家從科技與制度的變動已嗅出未來均衡的所在。 他們不會一步就達到新均衡,一步接續出下一步。 前瞻型警覺:(遠雄的內湖科技園區) 創業家描繪出未來,然後構思一個新的均衡。 新的均衡只是一種可能,必須結合被後繼的創業家共同塑造出來的。 創業家的活動帶來經濟成長,而所得的增加帶來新的企業機會。
05. 遞增報酬 持續的經濟成長來自於內生力量。
05-1 連續的一次性經濟成長 產出數量 資本財數量
05-2 資本財帶來的技術擴散 工業革命起源於偷懶:專業化帶來單調的工作,有利於熟練的個人發明資本財,取代重複工作。 05-2 資本財帶來的技術擴散 工業革命起源於偷懶:專業化帶來單調的工作,有利於熟練的個人發明資本財,取代重複工作。 成長起源於技術的擴散:個人知識內嵌到資本財後,其擴散引發正外部性。
05-3 研究發展的正外部性 Paul Romer:廠商的研究發展具有兩層意義: 05-3 研究發展的正外部性 Paul Romer:廠商的研究發展具有兩層意義: 在專利到期或技術遭山寨之前,研究發展的超額利潤對廠商具有誘因。 藉由成果(通常是商品)的擴散,廠商的研發具有正的外部性。 R. Lucas:現場作業員工的做中學過程亦會產生出 技術上的正的外部性。
05-4 資本財互補效果 勞動力與資本財的互補可以提高生產,但其效果也會邊際遞減。 05-4 資本財互補效果 勞動力與資本財的互補可以提高生產,但其效果也會邊際遞減。 資本財與資本財的互補,可以藉著創造接近N2 種類之新商品,形成遞增報酬現象。 在資本財互補效果下,新資本財可經由網路效果產生巨大的正外部性。
05-5 回歸奧地利學派 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 米塞斯:利潤引導創業家精神的發揮。 海耶克:個人知識的分工與利用。
06. 市場與利潤 米塞斯:利潤引導創業家精神的發揮。
06-1 米塞斯的創業家精神 他傳承賽伊,認為創業家不是資本家,是冒風險、賺取利潤。 06-1 米塞斯的創業家精神 他傳承賽伊,認為創業家不是資本家,是冒風險、賺取利潤。 創業家就像每一位行動人,總是投機者。但他對消費者未來需要的預測能人比別人強,而這者也是他的利潤來源。 他修正賽伊的遺憾,認為每個行動人都具有創業家精神,雖然日常看到的創業家多是成功者。
06-2 蘭德與《阿特拉斯聳聳肩》 沒有創業家市場。 Ayn Rand 的名著《阿特拉斯聳聳肩》: 06-2 蘭德與《阿特拉斯聳聳肩》 沒有創業家市場。 創業家也擁有某些內嵌知識,但不屬於投入因素。 沒有創業家市場,因為創業家無法受雇餘人;受雇於人就成為職業經理人。 他對經營結果概括承受,可能拿到負利潤(虧損)。 Ayn Rand 的名著《阿特拉斯聳聳肩》: 創新者是真正被剝削者。 我們(創新者)也來個大罷工,看看這世界要如何運轉? 台北市? 真正被剝削的是
06-3 制度作為背景 制度限制了創業家的作為,也就實質影響了經濟成長。 制度的兩極是自由開放和計畫經濟,其間是不同程度的管制。 06-3 制度作為背景 制度限制了創業家的作為,也就實質影響了經濟成長。 台灣在1960年代的自由貿易政策。 中國在1980年展開的改革開放政策。 制度的兩極是自由開放和計畫經濟,其間是不同程度的管制。 本節只討論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
06-4 市場作為一種平台 平台(platform)的意義: 市場作為交易平台: 多方相容的設施 進入者並列競爭 自由進出 自由的商業模式 06-4 市場作為一種平台 平台(platform)的意義: 多方相容的設施 進入者並列競爭 市場作為交易平台: 自由進出 自由的商業模式 共同約定的行為規則
06-5 個人行動的相互預期 共同行為規則之意義在於: 個人對其行動之計畫與其行動,必須建立在對他人行動之計畫與行動的預期上。 06-5 個人行動的相互預期 共同行為規則之意義在於: 個人對其行動之計畫與其行動,必須建立在對他人行動之計畫與行動的預期上。 個人的計畫與行動的實現,必須仰賴他人的計畫與行動的實現。
06-6 市場機能之一:經濟效率 生產效率:個人在給定資源下的最佳利用表現。 最佳利用=最大產出。 經濟效率:社會在給定資源的最佳利用表現。 06-6 市場機能之一:經濟效率 生產效率:個人在給定資源下的最佳利用表現。 最佳利用=最大產出。 經濟效率:社會在給定資源的最佳利用表現。 最佳利用=Pareto Optimum。 動態效率:社會持續的進步。 進步:效用內容的增加與實現效用之成本的下降。
06-7 市場機能之二:檢驗與淘汰 個人利潤不必最大,但需要長期正值,否則只好退出市場。 06-7 市場機能之二:檢驗與淘汰 個人利潤不必最大,但需要長期正值,否則只好退出市場。 個人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創意必須經過市場的檢驗。 利潤的盈虧將強迫個人重新計劃:調整商品的內容、價格、品質。 任何時點,市場內都有人在調整其計劃。
06-8 市場機能之三: 矯正錯誤 個人的計畫常因知識不足或對市場的理解錯誤,而導致行動失敗: 06-8 市場機能之三: 矯正錯誤 個人的計畫常因知識不足或對市場的理解錯誤,而導致行動失敗: 計畫無法展開:對方預料外的反應、新科技突現、局勢巨變。 協調失敗:行動經驗不足、與他人計畫出現衝突。 個人對錯誤計畫的矯正: 調整產品。 調整計畫。 調整產業。
06-9 市場機能之四:發現與創造 市場競爭的結果的不可預測: 競爭前,我們無法事先決定競爭的內容。 通過競爭獲致的好處,大都只是暫時的。 06-9 市場機能之四:發現與創造 市場競爭的結果的不可預測: 競爭前,我們無法事先決定競爭的內容。 通過競爭獲致的好處,大都只是暫時的。 環境越是複雜,競爭愈是重要。 市場的價值也在於競爭結果的不可預測 競爭在現實上必然不完全,也唯有在不完全的環境下,才存在真正的競爭。
07. 知識的利用 海耶克:進步來自於個人知識的分工與利用。
07-1 知識化 專業化產生的知識會成為資本財的內嵌知識。 資本財因內嵌知識素質提高而提高生產力。 07-1 知識化 專業化產生的知識會成為資本財的內嵌知識。 資本財因內嵌知識素質提高而提高生產力。 勞動力知識化後成為人力資本,也可以和資本財互補。 生產面也需要消費面的支撐,不僅是消費量,也包括消費知識。 不斷累積和增進的知識,是經濟成長的終極驅動力。
07-2 知識起於因果關係 因果關係:以若則敘述表達的邏輯。 若A則B:稱A為因,稱B為果。 個人一旦認定「若A則B」,就出現三種意義: 07-2 知識起於因果關係 因果關係:以若則敘述表達的邏輯。 若A則B:稱A為因,稱B為果。 個人一旦認定「若A則B」,就出現三種意義: 預測:當事件A出現時,預測事件B將會出現。 猜想:當事件B出現時,臆測事件A曾經出現。 計畫:想要事件B出現,會設法讓事件A出現。
07-3 三種知識力 預測能力: 猜想能力: 計畫能力: 客觀的預測能力:如物理規則的若則敘述為恆真。 07-3 三種知識力 預測能力: 客觀的預測能力:如物理規則的若則敘述為恆真。 主觀的預測能力:個人堅信某一若則敘述為恆真。 猜想能力: 必然性:相信只存在若A則B的因果關係為恆真。 或然性:在相信若A則B為恆真外,也相信若C則B為恆真。 計畫能力: 固執的計畫能力:只相信若A則B的因果關係為恆真。 有選擇的計畫能力:相信若A則B為恆真外,也相信若C則B為恆真。
07-4 個人知識 個人知識:個人所擁有之各項因果關係之集合,也就是個人知識力的總和。 07-4 個人知識 個人知識:個人所擁有之各項因果關係之集合,也就是個人知識力的總和。 個人擁有的知識力不相同。 擁有,未必就知道自己擁有。 即使知道擁有,也未必100%相信其因果關係。 「相信」存在著程度上的差異,故個人對其知識力也存在著不同的信心程度。 知識只有主觀的個人知識,沒有集體的知識。(M. Polanyi)
07-5 個人擁有哪些知識? 知識的第一種分類: 知識的第二種分類: Know What? Know How? 07-5 個人擁有哪些知識? 知識的第一種分類: Know What? Know How? Know Who? Know Where ? 知識的第二種分類: 一人世界的知識 二人世界的知識 多人世界的知識
07-6 一人世界與二人世界的知識 自然界 一人世界 二人世界 個人 個人 Know How Know What Know How Know 07-6 一人世界與二人世界的知識 個人 個人 Know How Know What Know How 自然界 Know What 個人 一人世界 二人世界
07-7 知識的第三種分類 Corded Knowledge Tacit Knowledge 已記錄下來的知識 默會致知 07-7 知識的第三種分類 Tacit Knowledge 默會致知 Corded Knowledge 已記錄下來的知識 Aware Knowledge 只能警覺而無法憑意識察覺 的知識 模型化、公式化 研究者的任務 Decordable Knowledge 能記錄下來的知識 情境、 閒聊 現場人員的經驗 重複、模仿 技師的任務 Conscious Knowledge 憑意識即能察覺的知識 反思、討論 眾人的互動 Undecordable Knowledge 無法記錄下來的知識
07-8 多人世界的知識 Know What : 多人世界的知悉問題和兩人世界類似,只是要知悉的對象從一人增為多人。 Know How : 07-8 多人世界的知識 Know What : 多人世界的知悉問題和兩人世界類似,只是要知悉的對象從一人增為多人。 Know How : 多人世界多了如何組織團體? 如何和其他團體進行交易與合作? 如何解決人際間的利益衝突? 3) Know Who: 兩人世界的交易或合作對象都是已知的另一人,多人世界則否。故:要與何人進行何種交易或生產合作?要請何人解決衝突? 4) Know Where: 這是Know Who的延伸,擺脫不了該對象所在地之典章制度的理解,如:是否將產品賣到非洲? 是否到大陸設廠?
07-9 知識的利用 技術:發展個人未能察覺的技術,使設法察覺。 科學:將已察覺的知識編碼出來。 科學與技術合稱科技。 編碼出來的知識: 07-9 知識的利用 技術:發展個人未能察覺的技術,使設法察覺。 科學:將已察覺的知識編碼出來。 科學與技術合稱科技。 沒有自己的技術,就不會有自己的科學。 誰毀了台灣的科技發展? 編碼出來的知識: 知識一旦編碼,就能成為大量生產的SOP。 其產品屬於完全競爭市場,其超額利潤為零。 能廣為傳播,卻無法提升薪資率。 沒有自己的科學,技術只能停留在技師與技師的身上。
07-10 知識的第四種分類 共同知識(common knowledge): 現場知識(local knowledge): 知識員工: 07-10 知識的第四種分類 共同知識(common knowledge): 跨場地共用或已編碼的知識。 上級能夠指導、考核的知識。 現場知識(local knowledge): 又稱在地知識。 只存在於特殊工作場地及未編碼的知識。 上級無法指導,必須授權個人運作。 知識員工: 共同知識並擁有工作現場的知識。 生產過程的問題是在現場中發現,而其改進與創新常來自默會致知。
07-11 社會的知識 個人擁有的知識是零碎、分散、與他人未必一致,而這些以現場知識與默會致知為主。 07-11 社會的知識 個人擁有的知識是零碎、分散、與他人未必一致,而這些以現場知識與默會致知為主。 社會成長帶動各行各業的專業化,個人知識更加零碎,而人與人之間的知識差異也擴大。 專業化後,個人知識的成長速度趕不上社會整體知識的成長速度。
08. 資本財的知識理論 馬克斯認為過去的勞動力內嵌到資本財,才貢獻了今日的生產力。實則是知識,而非勞動力。
08-1 載體 載體 (carrier),可以獨立移動之客觀物體,能將一個主體所寄載之物傳遞給另一主體。 例: 愛神的箭、咒語、巫毒小木人。 08-1 載體 載體 (carrier),可以獨立移動之客觀物體,能將一個主體所寄載之物傳遞給另一主體。 例: 愛神的箭、咒語、巫毒小木人。 穿越壕溝上空的子彈、信函上的文字。 語言、標籤上的價格。 規章、禮節、法律。
08-2 傳遞、編碼、解碼 ? 主觀的知識、目的、評價等需要客觀的載體來傳達,才能完成人與人的溝通與協作。 甲 乙 客觀 傳遞 編碼 解碼 08-2 傳遞、編碼、解碼 主觀的知識、目的、評價等需要客觀的載體來傳達,才能完成人與人的溝通與協作。 甲 乙 客觀 傳遞 ? 編碼 解碼 載體 載體
08-3 載體的演化 載體(渡船)為何長得這模樣? 08-3 載體的演化 載體(渡船)為何長得這模樣? 過去的航海員和造船技師,將他們的經驗和知識紀錄(embodied,內嵌)在這艘船體,並不斷修改。這些紀錄包含已編碼知識,也包含默會致知。 渡船組合了許多人的知識。
08-4 知識的再利用 操作者不必完全了解內嵌的知識;只要知道如何操作,就能再利用(reuse)它。 再利用的過程: 08-4 知識的再利用 操作者不必完全了解內嵌的知識;只要知道如何操作,就能再利用(reuse)它。 再利用的過程: 利用這艘船時,你已經坐在那些知識和經驗上,它們把你和船體變成一個結合體; 你在操作中重複利用內嵌的知識和經驗,順利航渡。 順利航渡後,你可以在操作手冊或船體中嵌入你新發展的知識和經驗。
08-5 知識再利用的成本 已編碼知識的再利用成本甚低: 能意識之知識的再利用成本不容易估算: 莫會致知之知識的再利用是不確定的。 08-5 知識再利用的成本 已編碼知識的再利用成本甚低: K. J. Arrow:知識的發現成本甚大,但邊際使用成本幾乎為零。 P. Romer:個別廠商的研發具有外部性。 Cooking menu。 能意識之知識的再利用成本不容易估算: Saxenian:Silicon Valley的酒吧 consultant, Angels (Silicon Valley) 莫會致知之知識的再利用是不確定的。
08-6 資本財的生產力奧秘 馬克思的勞動力不滅觀點: 目的:資本財的貢獻應該歸屬於勞動階級。 資本財內嵌勞動力。 08-6 資本財的生產力奧秘 馬克思的勞動力不滅觀點: 資本財內嵌勞動力。 資本財的價值取決於內嵌勞動力的數量。 勞動力在生產中從個人身上轉移到生產物。 目的:資本財的貢獻應該歸屬於勞動階級。 當資本財作為生產因素時,就像勞動者一樣,會將所含之勞動力貢獻到產出品上。
08-7 資本財作為知識的載體 資本財是知識的載體,不是勞動的載體。 資本財理論是知識論的延伸。 08-7 資本財作為知識的載體 資本財是知識的載體,不是勞動的載體。 渡船內嵌過去航海員和造船師的知識與經驗,資本財也內嵌過去科學家、技師、機器操作員等的知識與經驗。 渡船承載著過去投入的知識,也能與現行勞動和知識結合。 資本財理論是知識論的延伸。
08-8 資本財的種類 資本財可依承載知識之材料分類: 實體資本財— 金屬、木、石 08-8 資本財的種類 資本財可依承載知識之材料分類: 實體資本財— 金屬、木、石 資訊資本財— 書籍、膠捲(文字、圖像)、電子儲存體(+程式) 人力資本財— 身體(勞力、腦力) 組織資本財— 家庭、學校、廠商、軍隊、政府 制度資本財— 習俗、規範、租稅、市場、法律
08-9 資本財理論的問題 新古典理論討論同質的資本財,其問題只有資本財的最適數量問題。 08-9 資本財理論的問題 新古典理論討論同質的資本財,其問題只有資本財的最適數量問題。 奧派的資本財因具有結構性,故其問題在於資本財內嵌知識的分工、演化與結合問題。 構思與創新:構思( Idea )是對內嵌知識重新組合的建議,而創新是外在知識的預期重新組合,並預期會有正利潤的構思。
09. 可持續的經濟成長 知識的累積可以內嵌到投入因素,但不會累積的原物料是否會成為成長的極限?
09-1 上世紀末的危機 狂飆世紀: 上世紀末的五項危機: 現象:貨幣供給量、投資、工業產出、所得、消費 問題:如何降低人為成長的代價? 09-1 上世紀末的危機 狂飆世紀: 現象:貨幣供給量、投資、工業產出、所得、消費 問題:如何降低人為成長的代價? 上世紀末的五項危機: 經濟危機的潛在規模不斷擴大 財富分配不斷擴大 富裕帶來更大的不滿足 地球資源與生態不勝負荷 厚德載物的美德快速喪失
09-2 反自由經濟的運動 上世紀危機啟動本世紀的反自由經濟思潮。 反自由經濟之三部曲論述: 反對無度的消費與貪婪……就得反對自由經濟。 09-2 反自由經濟的運動 上世紀危機啟動本世紀的反自由經濟思潮。 反自由經濟之三部曲論述: 自由經濟的本質是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必然強調經濟成長政策。 經濟成長政策導致無度的消費與貪婪。 反對無度的消費與貪婪……就得反對自由經濟。
09-3 反自由經濟的政治運動 要求修正資本主義的生產與消費方式: 社會主義重新抬頭: 09-3 反自由經濟的政治運動 要求修正資本主義的生產與消費方式: 反對以GDP作為生產指標,改以Green GDP、HDI、GDH。 回歸儉樸生活、環保運動興起。 社會主義重新抬頭: 要求擴大政府職能。 佔領華爾街、課富人稅。 環保運動走向社會主義。
09-4 危機背後的凱因斯理論 世紀危機肇因於凱因斯經濟理論: 節儉的矛盾、鼓勵消費 09-4 危機背後的凱因斯理論 世紀危機肇因於凱因斯經濟理論: 節儉的矛盾、鼓勵消費 擴張性財政政策,利用乘數效果,目標仍在消費,但依舊指向GDP的經濟成長
09-5 危機背後的理論缺失 缺欠消費知識的消費理論: 誤解人力資本的生產函數: 寬鬆貨幣政策: 以總合目標為政策目標: 09-5 危機背後的理論缺失 缺欠消費知識的消費理論: 強調消費數量,衍生以低利率刺激投資和大量製造的經濟活動。 誤解人力資本的生產函數: 同質的勞動市場,導致競爭市場的低薪資。 寬鬆貨幣政策: 導致資本取代勞動力。 政府不願見通貨膨脹,只好追求GDP成長。 以總合目標為政策目標: 政府尋找政策成本低的分項,如以 G 或 C 替代 I。
09-6 重建消費理論 消費:以消費的質與結構取代消費數量。 09-6 重建消費理論 消費:以消費的質與結構取代消費數量。 生產:以累積的技藝(高級人力資本)取代實體資本量;以時間投入取代自然資源的投入。 可持續的所得成長過程: 技師的時間投入生產技藝商品,技藝商品降低自然資源的投入。 技藝商品提高商品價格,也提高技師薪資。 不斷提升的交易高值,可維繫所得的可持續成長。
黃春興 cshwang@mx.nthu.edu.tw http://mx.nthu.edu.tw/~cshwang 謝謝! 黃春興 cshwang@mx.nthu.edu.tw http://mx.nthu.edu.tw/~csh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