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 教与学的若干问题 Email: fwys@163.net.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讀經教育  第一組:吳碧霞、陳鍾仁  第二組:吳雪華、謝濰萁  第三組:邱國峰、林佳玫. 不論上智下愚 成功的教育 讓每個孩子 都能成為最優秀的人才.
Advertisements

护理部教学管理 南医大二附院 张淑芬. 护理部主要工作:  培训  质量  教学科研 临床教学的秘诀 What – 需要的、喜欢的 Who – 教师的角色 – 学生的程度、学习方式 How – 教学方法.
异食癖的诊断与处理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 异食癖乃指由于消化机能和新陈代谢 紊乱而导致异食的一种综合征。以患畜采 食或啃咬通常不应采食的物体为特征。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
 1. 在下列几种物质中,从物质的组成分析其 中和另外三种物质不相同的是( ) A. 四氧化三铁 B. 河水 C. 稀盐酸 D. 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物  2. 有浓盐酸、硫酸铜、氯化铁三种溶液,可 以把它们区别开的性质是( ) A. 状态 B. 气味 C. 颜色 D. 以上三者都可区别.
健康生活方式从我做起健康生活方式从我做起. 英年早逝的精英 人民的音乐家 —— 施光南 心血管意外,倒在钢琴旁 享年 49 岁 代表作:《祝酒歌》 《月光下的凤尾竹》 《希望的田野上》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2008 年中考化学考前辅导. 一、选择题: 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煤干馏 B 、生石灰制熟石灰 C 、石油蒸馏 D 、石蕊变红 2 、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 、葡萄糖 B 、冰水混合 C 、聚氯乙烯 D 、维生素 C.
CH5 常見的有機化合物  有機化合物與無機化合物分類標準  含碳與否 1. 有機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  四個例外:  CO 2 :二氧化碳  CO :一氧化碳 CO 3 2 - :碳酸鹽 eg.CaCO 3 、 NaHCO 3 、 H 2 CO 3...  CN - :氰化物 eg.KCN.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一. 新闻导语 二.新闻主体 三.新闻结构 四.角度选择.
学生常见病防治与合理营养膳食 食品营养与学生保健所.
對於學習不力學生的學習輔導經驗分享 張其清 新北市立新北高工 主任輔導教師.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第五章 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 中国是一个重视伦理道德的国家,几千年来,伦理道德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居于中心地位。伦理道德不仅体现于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之中,而且和国家、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等各方面都有联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 经验交流与心得体会
高考主题讲座 高考语文 董 腾.
第六章 顾客购买行为分析 学习目标 了解顾客购买行为分析的模式 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征和类型 掌握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方案 教育部
超市里的化学 九江十一中 周芬.
原从水中来, 不敢水中行。 人人都要我, 无我食不成。 (打一物质)
大家好!.
章节复习 目 录 第3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婴幼儿喂养 儿科教研室.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高一化学备课组 27g Al 18g H2O 6.02×1023 个铝原子
;5折业绩分析.
和風酥炸黃金魚 1. 先將和風炸物沾醬調味料混和均勻,裝沾醬盅內。 公克 高麗菜碎 公克 康寶凱撒沙拉醬
目标引领 考情分析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根据物质的量与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物质的量是化学计算的基础,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是高考的必考点。高考主要围绕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并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溶液中离子数目、分子中所含共价键数目、粒子中所含电子数等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预计2013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是将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
“差异适应性”教学子模式之语文作文 改变一点点 吴家山第三中学 八年级语文组 张向华.
把酒 问 青 天 明 月 几 时 有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乙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
从2008年度时尚先生看我们的时代精神方向.
學習行為觀察與評估 講 師:陳怡華.
罗湖区第二届智慧杯中学政治学科小课题研究
第一节 氯 气. 第一节 氯 气 1.氯气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 2.氯水的性质、HClO的性质。 3.漂粉精的成分、性质、制备与用途。 4.含氯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离职流程精细化标准推进材料 人事行政处.
第二篇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5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阿伏伽德罗常数 专题复习课件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 栾春武.
1.物质的量浓度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3.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4.万能公式.
新聞報導 一、什麼是新聞? 1、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 2、大眾關切的事 3、讀者有興趣知道的事 4、接近性.
課程名稱:原子量與莫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基于有机物的鉴别 再现基团的特性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郑倩茹.
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教科书 高一化学必修2 复习课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乙酸) 珲春二中化学组 :李春花.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 栾春武 邮编: 电话: QQ:
盐类的水解 醴陵四中高二化学组.
第二章 化学分析法 本章基本要求: 1. 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和术语: 滴定分析、滴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
天然水总硬度的测定.
細數原子與分子 編輯/楊秉鈞老師 錄音/陳記住老師 ◆ 原子量與分子量 ◆ 計數單位─莫耳 ◆ 公式整理 ◆ 範例─莫耳 ◆ 體積莫耳濃度
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浙江省温州中学 杨振华
化学 人教版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排查落实练一 化学计量.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國中2下 常見的有機化合物.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气体摩尔体积 黑龙江省庆安一中 孙秀民.
溶液的浓度 1、常用浓度 2、计算举例 2019/4/11.
实验 乙酸乙酯的制备 胡乔木 河南宏力学校高中部.
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方案 教育部
107學年度高雄區 實用技能學程輔導分發 五福國中說明會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1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火,第一次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把人从动物界分离开来!
課程名稱:有機化合物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乙醇的化学性质 1、与活泼金属反应 该反应属于 反应。 H H H—C —C—O—H ,
温州一模试卷分析及教学启示 平阳中学 周千来.
南投縣106年度 結合家長會防制學生藥物濫用宣導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大头婴儿 大头婴儿的头比较大,面部肌肉松驰,表情比较呆滞,对外界事物的刺激反应较低。为什么婴儿长期吃劣质奶粉会出现这种症状?
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苍南钱库二高 季宝璋.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3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 验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分数除法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 普陀三中 高二化学备课组 2016年11月.
§1.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的浓度.
物质的量 摩尔体积、 摩尔质量的计算练习.
物质的聚集状态 厦大附中 黄耿阳.
高锰酸钾法 测定钙盐中的钙含量.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厦大附中 黄耿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高中化学新课程 教与学的若干问题 Email: fwys@163.net

规范教与学的行为,有效地实现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 (怎样在72课时内完成高于140课时的教学任务?) 教与学的实践研究是课程实施的永恒课题 实现课程(模块)内容的再创造---个性化的体现三维学习目标、渗透课程理念; (怎样整合三维学习目标,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规范教与学的行为,有效地实现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 (怎样在72课时内完成高于140课时的教学任务?) 改变、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 (怎样改变不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学生:学得苦 ,越学越厌,个性发展被压抑扭曲、毕业后难以被社会接受; 教师:教得累, 越教越怕,专业发展畸形、落后,业绩不被认同,燃尽自己点不亮学生心中的青春火焰) 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师教学的创造性 。( 怎样提高教师理解、参与课程开发、课堂设计和组织的能力?)

建议反思的问题 1。依据什么来选择确定教学内容、素材和设计主线? (课标?教材?高考要求?教辅---练习册、复习资料?学科体系?问题?) 1。依据什么来选择确定教学内容、素材和设计主线? (课标?教材?高考要求?教辅---练习册、复习资料?学科体系?问题?) 2。怎样才能在规定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同学实现学习目标? ( 必修--72:140?物质结构基础—14:9 填鸭?增课时?挑重点?) 3。怎样才能在必修模块的教学中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降低兴趣的因素有哪些?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学生感兴趣内容的关系?确定基础的原则?) 4。实验知识内容、实验技能的学习要怎样选择和处理,才能不降低学生学习实验的兴趣,实现实验教学的功能? 5。要怎样来学习研究新课程的教学?(拜师?研究高考试题?学习教育理论与课程研究论著?学习、更新、补充新化学知识?按已有经验教?跟别人学)

1。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学习需要主体与客体的互动、主体内部的新旧经验之间的互动(同化与顺应)。 一、教学设计的若干理念 1。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学习需要主体与客体的互动、主体内部的新旧经验之间的互动(同化与顺应)。 2。学习者要对所学知识潜在的意义有认识,有学习的需求; 学习者是在一定的情景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学习环境的的主动的交互作用,借助他人的指导、启发,通过协作、会话、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工具,获得体验、得到领悟; 3。学习者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有机会、有可能进行学习活动,去阅读、思考、实验、练习、发问、倾听他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协作、交流; 4。 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方式适合于学习者,学习者能够主动地通过信息的感知、加工(顺应和同化)、应用,补充、扩大或改造、重建自己脑子中的知识体系。 学习需要、学习情景、协作与会话、意义建构

陈述性知识---个人具有的关于世界是什么的知识 二、体现三维学习目标的整合 1。引导学生学习完整的化学科学知识 知道是什么(know what);知道为什么 (know why);知道怎样做(技艺和能力,know how);知道是谁发现的(知道知识产权者和他的心智活动过程, know who) 陈述性知识---个人具有的关于世界是什么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 ---个人具有的关于“怎么办”的知识(以陈述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经适当的练习形成,以技能的形式呈现) 策略性知识---有关个人自身认知活动的策略性知识 (包含元认知能力之中)

2。整合三维学习目标 1。什么是化学反应? 案例:关于化学反应内容学习些什么? (参照课程标准各模块研究) (联系生产、生活、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感悟化学反应的特征、现象、本质、类型、反应中的量变、质变与能量变化、反应的描述方法、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光合作用) 2。为什么物质能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本质是运动的,核外电子的运动—转移与得失、离子互换,外界条件对物质存在状态与物质间相互关系的影响) 3。怎样引起、控制、利用化学反应? (反应条件及其控制---反应速率与控制---反应程度及其控制,化学反应利用及其对社会的意义—获得新物质、实现能量转化、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4。怎样学习、研究化学反应? (观察、实验、探究反应规律、逻辑推理、数学方法,定性、定量研究)

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把学习同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行为和态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 培养问题意识,激发探究兴趣 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欢乐的体验: 学习能够帮助学习者实现对学习结果的期望、得到所期望得到的物质利益、情感满足或其他精神需要(至少通过学习能增加实现的希望);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努力,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增加了对学习的信心; 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了尊重和发展; 通过学习,学习者感觉到他对世界、对社会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了; 由于对某个问题的探索有了结果,使他有信心能更好的生活,更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把学习同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行为和态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 培养问题意识,激发探究兴趣 培养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学习研究。

四、关于学习方式变革 学习方式 特 征 按学习 形式分 接受学习 学习内容以定论形式直接呈现,学生是接受者 发现学习 学习方式包括学习方法,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品质等因素。 学习方式 特 征 按学习 形式分 接受学习 学习内容以定论形式直接呈现,学生是接受者 发现学习 (含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 按知识接受特征分 机械学习 学生无法理解学习材料,单靠机械记忆学习 意义学习 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经验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掌握知识 按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控制程度分 自主学习 学习者独立地确定学习目标、计划、策略和方法,独立地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 受动学习 学习者依赖或完全由他人来确定学习目标、计划、策略和方法,学习过程的监控,学习结果的评价也依赖他人

2。各种学习方式有各自适用的范围和局限性。 1。学生实际学习方式,不一定能单纯归属于某一种学习方式,大多只是偏于某种学习方式。 2。各种学习方式有各自适用的范围和局限性。 3。接受与发现学习、机械与意义学习、自主与受动学习,在本质特征上虽然是对立的,但并不是是非分明、学习效果绝对相左的。各组学习方式的某些特征有相互交叉和涵盖的内容,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4。随着学习者知识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方式也逐渐转化。从同一个人,面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材料,在不同的学习条件下,也会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便于进行或学得更有效。 5。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案例 物质的量的教学 论述: 由于化学变化中所涉及的原子、分子等微粒,质量都很小,目前还不能直接进行称量。为此,在化学中采用物质的量来计量大量微粒的集合体中微粒的多少。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mol)。1摩尔任何微粒的集合体中的微粒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通常使用近似值6.021023mol-1。如0.012kg 中约含6.021023个碳原子。 活动: 请给出物质的量(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 计算下列物质的微粒数或摩尔数。 0.5molH2中氢气分子数 1mol NaCl中氯离子数 1mol H2SO4中氧原子数 12.041023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

论述 1mol分子、离子、原子、电子等都所含相同数目的微粒,但由于不同微粒的质量不同,因此,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也是不同的。1mol C   1mol S  1mol P(红磷) 1mol K2Cr2O7 12g 32g  31g    294g  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我们将单位物质的量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用符号M表示,常用单位为g·mol-1或kg·mol-1。 活动 1。完成下列计算: 8gH2SO4的物质的量 10.6g Na2CO3的物质的量 0.25mol CaCO3的质量 2.0molH2O的质量 2.根据上述计算,总结归纳物质的量(n)与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氢氧化钠和硫酸的反应 氧化铁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的反应 氯酸钾(KClO3)加热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的反应 过氧化氢分解

论述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与1只篮球体积的比较 在温度和压强一定时,物质的体积主要由物质所含微粒的数目、微粒的大小和微粒之间的距离决定。在1mol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中,所含的微粒数相同,微粒的大小不相同,微粒之间的距离又非常小,所以,1mol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体积是不相同的。 1mol气态物质中,所含的微粒数相同,虽然微粒的大小不相同,但微粒之间的距离要比微粒本身的直径大很多倍,所以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气态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而气态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与外界温度、压强有关。因此,在温度、压强一定时,任何具有相同微粒数的气体都具有大致相同的体积。 大量的科学实验研究表明,在标准状况下(273K、101kPa),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我们将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用符号Vm表示,常用单位为L·mol-1或m3·mol 。 活动

案例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 从电子排布、化合价、原子半径变化建立周期性变化概念---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结构、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周期表应用(位置、结构、性质关系)----周期表意义 建构式,体现学科体系、逻辑结构强。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变化的周期性----周期律----周期表结构的应用 解读式,把周期表作为学习工具学习、介绍。

1。让学生在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学习 “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在谈到“有效地教与学”时,提出的教学原则之一是“实际去做才好”。 该原则指出:“如果学生期望把概念应用在新的场合,那么,他们必须先在新的场合进行练习。如果他们只是练习计算回答那些可遇见的练习题,或者那些不现实的“文字习题”,则学到东西也就有很大的局限。同样,除非允许和鼓励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在各种特定环境中实践,否则,学生就不能学会批判性思维、分析信息、交流科学概念、进行逻辑辩论、组成小组工作和获得其他不要技能。 “知识树“绘制活动 、 化学实验(学生课堂和课外实验、家庭实验)与化学探究活动、 调查参观活动 、 角色扮演、讨论和辩论、 模型制作、专题展示活动、 以化学内容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等。

案例: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转化 1。阅读人类太阳能利用图;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能量转化方式(屋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 干电池点亮小电珠 用铝热剂焊接钢轨 闪电时产生少量氮氧化物 煤气炉的火焰 X射线使底片感光);列举能量转化实例 2。活动:自制化学暖袋 3。交流讨论:了解家庭或社区生活用的燃料种类。调查燃烧状况,特别注意燃料燃烧是否完全,有没有环境污染物排放。请教专家或查阅资料,交流讨论解决化石燃料燃烧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4。知识介绍:把煤转化为洁净的燃料 5。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认识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热效应计算。 6。知识介绍:认识燃烧热与中和热。

8。结合生活经验,说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化学电源。 9。活动与探究: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燃料电池制作实验;简易铅蓄电池的制作。 7。原电池反应实验: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实验现象;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同时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实验现象; 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实验现象; 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现象、结论;分析原电池反应原理;制作简易电池,测试是否能产生电流。 8。结合生活经验,说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化学电源。 9。活动与探究: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燃料电池制作实验;简易铅蓄电池的制作。 10。浏览常见化学电源的组成和反应原理图表。

2。设计探究学习活动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体验探究的乐趣,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 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推动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开展学习,提高思维水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案例:关于有机合成知识的学习 学习讨论下面的例子,了解怎样利用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和某些无机物进行有机合成的。 例 乙酸乙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也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是 CH3COOCH2CH3 。对比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分子结构,推测怎样才能从乙酸、乙醇合成乙酸乙酯? CH3 COOCH2 CH3 CH3 COOH CH3CH2OH 可以设想,把乙酸分子中 –COOH原子团(羧基)中的氢氧原子团用乙醇分子中的-OCH2 CH3原子团取代,就可以把乙酸转化为乙酸乙酯: CH3COOH + CH3CH2OH CH3 COOCH2CH3 + H2O 我们已经知道,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能得到乙醇,如果从乙醇能制得乙酸,并能实现乙酸转化为乙酸乙酯的变化,那么就可以从石油化工产品---乙烯合成成乙酸乙酯了。 实验活动(乙醇的氧化、乙醇和乙酸的酯化) 。

案例 乙醇与苯酚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活动性比较的实验设计 案例 乙醇与苯酚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活动性比较的实验设计 问题提出:从结构推测,用熔化的苯酚与无水乙醇分布与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钠进行反应实验对比是否可行? 如何进行对比实验?如何依据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控制反应条件以便得到合理正确的结论?(接触面积、浓度、温度、溶剂) 提供资料和学习工具:乙醇与苯酚的分子结构特点(结构式)、熔点、在水中某些有机溶剂(苯、乙醚、乙醇等)中的溶解性 实验方案设计与筛选:(学生讨论提出) 指导分组实验,提醒安全问题,观察记录现象: 报告结果,反思总结:

3。创设学习情景支持学习方式的变革 “情景(情境)“是指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真正的、完整的知识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的。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化学课程体系”;要“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要“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来开展教学工作。 化学新课程强调学习情景的创设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需要。学习情景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建构上具有极为重要作用。不强调学习情景创设,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就难以完成。 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

学习情景的涵义与作用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学习和认知基本上是情境性的。 学习情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同时支撑物的表征、视觉本质又促进了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由现实世界中相对应的事物或情境所决定的,当知识脱离了现实的情景时,就变得没有活力。现实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往往只包含从情境中抽取出来的抽象知识,也没有给学生实践应用的机会与条件,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是表面的抽象的,做与观察是不一样的。学生虽然学习了一个新的概念原理,没有实际使用的真实情境,无法运用。此外,学习的很多知识由于脱离现实世界,在实际中用不上。

据1999年“环球时报“报道,美国匹兹堡大学主办了一所“海上大学”,大学设在一艘大船上,有船上有各种教学设施,开设了以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地理、生物学等50多门课程。该大学船每年2月从巴哈马拿骚港起程,经哈瓦那、进大西洋,过南非开普敦北上肯尼亚蒙巴萨港,渡过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胡志明市,再经香港、上海、日本的大阪,作为期4个月的环球航行。学生在船上,一边上课、完成作业,一边观赏、考察大自然,了解研究世界不同地区的景物、风土人情和名胜古迹和各地政治、经济和文化概况。每到一地,师生还和当地居民座谈、联欢,举办了解当地特色的参观、旅游和探险活动。这所大学把课程的学习建立在真实、宽阔、多样的活动背景之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成效也就不言而喻了。

没有学习情景的学科知识,充其量只是知识词典,不是完整的教学内容。有些人认为学习情景和学习过程仅仅是达到学习结果的途径或载体,它们本身没有目标性的价值。他们认为,当学习的内容和结论可以直接获得时(如直接讲述概念),过程和情景可以省略。他们没有想到,省略了学习情景和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就成了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和形式操练。这是和知识的建构过程相违背的。 情景是学习的具体环境和背景,是学习素材的呈现方式和加工方式。它不仅包括过程的情景化,也包括结果的情景化。情景是课程的重要要素,学习的情景融汇到学习结果中,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结果的迁移。

案例: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学习水的知识,除了教材提供的素材(水的电解与合成、自来水的生产、蒸馏水和硬水、水污染及其处理等)外,还可以利用下列素材创设学习情景: 1、观察下列实验,它说明什么? 把玻璃毛细管插入染色的水中 取两块玻璃片,把表面插干净,在其中一片上滴几滴水,把另一片盖上去,试着拉开它们。容易吗? 在洁净的水面上小心放两三枚回型针,回型针为什么不下沉?在水中滴一滴洗洁精,发生什么现象? 你曾经看到水蛸等小昆虫在水面上跑动吗?为什么水面可以使它们如履平地? 在玻璃水槽中装入半约1/3容积的水,在中央放一只空的小玻璃杯,用一张灰色塑料布蒙在玻璃水槽上,用细绳扎紧,使塑料布中央稍往下垂。把装置放在阳光下照晒,一段时间后,你会看到有水“跑“到空的小玻璃杯中,为什么? 2、阅读下列资料,从这些资料,你知道了什么? ①地球上的水蕴藏总量/kM3与百分含量/%: 海水1348000 (97.33) 、冰川雪水28200(2.04) 、地下水8450(0.61)、河水湖水126(0.009)、盐湖105(0.006)、土地湿存水69(0.005)、大气层水蒸气(0.001); ②如果你的体重是60公斤,体内含有的水约是40升(40公斤)。人体各组织中的含水量(百分含量/%):皮肤 72 骨骼 22 牙齿 5 血液79 肌肉77; ③ 据统计,世界上约有10亿人无法获得干净的饮用水。在贫困落后国家,80%的疾病是由未净化饮水中的病菌、寄生虫卵引起的。如果人都能获得洁净的饮水,每年将有200万儿童免于难。 ④一个人平均摄取水3升,其他用水还需25—140升。你估计每天要用水多少升? 世界上大部分淡水用于农业生产。农业用水占储水量的70%,而灌溉方法不当而流失的,又占农业用水的70%。 拧不紧的水龙头,每秒会滴两滴水,每滴水约0.05mL,一只这样的水龙头,一天会流失多少水?一个月呢?一年呢?

4。设计组织交流合作学习活动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交流; 在学习活动中互相启发、协作配合,学会合作。 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会倾听、沟通、教与学要有交往、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互动; 师生间可以分享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共识、共享、共进、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讨论下列问题: 1。我们已经知道硫元素的化合价有-2、+4和+6,请你例举不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并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硫元素为-2价: 硫元素为+4价: 元素为+6价:           2。下列含硫化合物发生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用硫磺(硫单质)撒在汞的表面,汞与硫磺生成硫化汞(HgS),以除去洒落在实验室的汞 。 工业上或实验室用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 。 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亚硫酸钠,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钠 。 实验室用稀硫酸与硫化亚铁(FeS)反应,制备少量的硫化氢气体 。                            3。写出实现硫元素各种价态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如果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4。含硫化合物转化在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举例说明。                       

5。营造安全、愉快、成功的 课堂教学氛围 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营造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氛围,满足学生个别发展的需要。关怀学生的个人发展中的困难,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使学生陷入失望,在班集体中处于尴尬局面,失去自尊;在教学常规管理中要渗透对人的关怀和体贴,打破令人厌倦的不合理的常规陋习,避免让学生体验难于承受的失败与挫折感。 使学生看到学习成功的前景,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是比传授学科知识更为重要的任务; 在班级和课堂上营造一个令人愉快学习的氛围,创设支持学生个性发展、取得学习成功的积极环境; 应当对学生抱有兴趣、愿意并善于理解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尊; 要帮助学生缓解来自家庭、社会、同学和自身焦虑所带来的过大的压力。

唤起学习情绪体验的回味,激起学习的兴趣和成功的憧憬。   一些学生对化学用语学习的困难,从元素符号开始,到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单位,困难日益加重。怎样使他们在化学用语学习中体验到这一化学学习工具内涵的丰富、使用的便捷,运用成功给自己学习带来的种种好处,是及其重要的。教师简洁地表达、引导学生在使用中消除惧怕心理,在教与学的情景中自然地融入这些学习工具的使用技能,使学生感到成功的使用不仅必要而且并不困难。而后在适当时机加深理解,知其所以然,困难就不复存在。反之,在学习时大讲这些用语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强调学习的困难,指出它是学习化学的分化点,引起学生学习对学习成功的忧虑,是没有好处的。

五、关注学生的智能倾向、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 既要注意全面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又要依据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智能倾向、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进行教育。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能倾向、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教学,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的发展。 尽可能从多种角度,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探究、分析、阐述较为典型的、学生较难接受、掌握的问题; 允许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 依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学习要求,给出发展方向的建议。

案例 1。 物质的量的学习 理智型的、逻辑思维强的: 理解---领悟----认同----接受----掌握 为什么要引入一种新的计量单位? NA是怎么来的? 质量、体积、微粒数的换算关系? 通过运用理解掌握的: 知道---应用---接受-----领悟----掌握 2。盐类水解的学习 观察盐类水解产生的酸碱性现象-----产生并解决问题-----认识水解本质-------扩大认识-----练习、把握基本规律-----练习熟练----应用、深化认识 从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推理盐类某种离子对水溶液酸碱性的影响----认识水解本质-----进一步归纳、总结水解规律----应用、熟悉表达方法

六、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益 1。研究实验技能训练内容的筛选: 关系到实验安全的; 涉及实验设施保护、环境保护的; 关系实验成败和实验效果;属于实验操作技术规范要求的。 2。研究实验内容与学生实验兴趣的相关性 新奇实验现象的发现、观察、分析(0.96); “发现”、探索变化的本质、条件、规律(0.71); 制备、合成某种物质(0.68) 重复教师的演示(0.62; 0.21), 验证课本的知识(0.45) 能巩固知识技能, 提高考试成绩的(含实验单元操作 0.29)

实验教学调查(据林秀梅老师2002-2003年对2511名学生调查资料整理) : 56.30%的学生喜欢做分组实验; 48.80%的学生喜欢现象新奇的实验, 25.10%的学生喜欢富有刺激性的实验; 38.00%的学生喜欢富有创造性、探索性的实验, 15.70%的学生喜欢由自己设计实验是的, 27.24%的学生希望“成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多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认为做实验对学好化学有帮助(47.5%),做了实验学习内容记得住,有利于解答考试中的实验题(26.2%),(80年代末期的中学生有“47.6%因为(中)高考要考化学”,90年代末增加到63.25%)。 5.20%的同学认为“考试好坏和做不做实验无关,不做也可以”,有2.70%的学生认为“少做实验,多做实验习题,使考试成绩提高”,有1.90%的学生认为“做实验不如听老师听老师讲实验,做实验题”。 高一、高二、高三年的学生对实验的喜欢程度:高一64%,高三理科40%。

多数学生分组实验中缺乏热情,“无所谓喜不喜欢,老师安排了就做”。实验时只按课本描述的方法操作,不重视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推敲。 53.8%的学生关注实验结果和课本是否一样, 35.25%的学生最关注实验操作 20.40%的学生不喜欢实验是因“时间紧,无法完成,草草了事,叫人讨厌”。24.6%的学生因为实验时气味难闻、药品有腐蚀性、实验有危险而不喜欢。 27.18%学生不喜欢的化学实验是由于实验仪器容易破损,学校要求学生损坏要赔。

案例:进行实验专题研究---关于某些化学实验中的气体压强变化

七、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地位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 创设学习情景,提供学习工具; 组织学习活动,参与学习过程,倾听学生发言、发问,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帮助和指导。 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教学生活。

“教师捧着理化课本或史地课本,学生对着理化课本或史地课本,一边是念一句讲一句,一边是看一句听一句;这种情景,如果仔细想一想的话,多么滑稽又多么残酷啊!”“我不怕多费学生的心力,我要他们试读、试讲、试做探讨,试作实习,做许多的工作,比仅仅听讲多得多,我要教他们处于主动地位。他们没有尝试过的事物,我决不滔滔汩汩的一口气讲给他们听,他们尝试过了,我才讲,可是我并不逐句逐句的讲书,我只给他们纠正,给他们补充,替他们分析和综合。” -------叶圣陶 1941年

八、作业、试题的设计—区分作业、试题的功能与作用 课程的作业 课程学习测验题(试题) 选拔性考试试题 性 质和 作 用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复习、巩固并归纳、整理所学内容,达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考查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的情况,以便通过分析进行学业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改进教学。 主要是为了甄别和选拔,能有效的区分不同水平的学生。 编 制要 求 依据课程标准,按内容标准的学习要求来编制,帮助学生全面达到学习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按内容标准的学习要求制定学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编制相应的测验题和试题,能反映学生的发展。 依据考试的性质、选拔的标准,控制一定的难度、区分度和信度。 常见类 型 包括: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面向社会的调查活动;思考、交流讨论题;书面练习题;从各种媒体(包括 影视资料、网络)获取并加工信息。 纸笔测验试题;行为表现测试评价:实验操作和实验探究设计考查; 自然现象或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考查,实地解决一些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考查。 以纸笔测验和口试(面试)为主。

化学习题与试题编制的改革 (1)引导学生在新的实际情景中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2)通过练习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3)启迪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观察进行学习 (4)应用开放性习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5)练习探究活动方案设计与评价 (6)通过练习学会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1.观察下列实验: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 mL用硫酸酸化的0. 02mol·L-1高锰酸钾溶液,分别滴加0 1.观察下列实验: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 mL用硫酸酸化的0.02mol·L-1高锰酸钾溶液,分别滴加0.01mol·L-1硫酸亚铁溶液、草酸溶液。在酸性溶液中,高锰酸钾被还原为硫酸锰,硫酸亚铁、草酸分别被氧化。观察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要的时间,比较两种反应的速率。 2.依据下表给出的双氧水分解的一组数据画出双氧水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双氧水分解速率怎样随时间而变化? 反应时间/h 0 2 4 6 8 H2O2浓度/mol.L-1 0.05 0.03 0.02 0.015 0.01 3。乙炔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大量热,形成高温火焰(氧炔焰),可以用于焊接或切割钢板。焊接或切割钢板,氧气与乙炔的比例应如何控制?为什么?乙炔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C2H2(s)+ 5/2 O2(g)===2CO2(g)+ H2O(l) ∆H = -1 298.3 kJ•mol-1 1kg乙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形成氧炔焰的焊枪,其气体出口是个双层管,氧气从内管、乙炔从外管喷出,在管口燃烧形成高温火焰。如果氧气从外管、乙炔从内管喷出,行吗?为什么?

4. 在一块表面无锈的铁片上滴一大滴含酚酞的食盐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液滴周围逐渐呈现红色,并慢慢形成褐色的锈斑,铁片发生电化学腐蚀。试用原电池反应的原理说明发生的现象,解释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5.某次实验测定,汽油在汽缸内燃烧排放的废气成分(体积分数)如下: 氮气 78% 二氧化碳 9% 一氧化碳 6% 氧气 4% 氢气 2% 烃 0.2% 氮的氧化物 大于0.05%--4% 二氧化硫 0.006% (另有少量水蒸气和炭黑) 试说明废气中含有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气、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的原因。 6.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0mL溴水,分别加入5mL己烷。把一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在避光处振荡后静置,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是呈橙红色的溴己烷溶液,下层是几乎褪成无色的稀溴水。把另一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在光照下振荡后静置,溶液也分层,上、下层液体几乎均是无色的,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伸入试管液面上方,有白烟出现。由此你对己烷的性质有什么认识?

7.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薄膜。聚乙烯塑料薄膜适宜做食品包装袋,聚氯乙烯塑料薄膜不能用于食品包装。取两小片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薄膜,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后,移开酒精灯,观察它们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从它们燃烧的情况能区别它们吗? 8。阅读下面一段资料并回答问题。 天然纤维、人造纤维与合成纤维 自然界提供的天然衣着材料主要是棉花、麻、羊毛和蚕丝。棉花、麻等植物性纤维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人造纤维仍然是利用自然界的纤维材料制成的……..,合成纤维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这类高分子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有什么区别?请列举这三类纤维纺织成的衣料。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种衣料? (2)化学科学的发展促使纤维种类发生了变迁,品种日益丰富,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九、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 项目 传统设计 新课程设计 教学重点的落实; 教学难点的突破; 考点(知识点、能力要求)的训练。 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的落实; 教学难点的突破; 考点(知识点、能力要求)的训练。 三维学习目标的整合; 学习情景创设; 学习活动设计、组织。 教学模式 教学方式、方法; 重视课堂教学内容、时空的分配、控制; 以某种教学经验模式为范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 强调把学习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和运用; 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和个性。

依据大纲、教材、学生基础、(考试要求)设计教学方案,讲演教学内容、维持课堂秩序,主持学习训练,进行学习评价。 主角、主持、主宰(主导?)。 项目 传统设计 新课程设计 教师角色 依据大纲、教材、学生基础、(考试要求)设计教学方案,讲演教学内容、维持课堂秩序,主持学习训练,进行学习评价。 主角、主持、主宰(主导?)。 依据课程标准,以教材为范例设计教学,参照学生需要、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提供学习工具、组织学习活动,参与学习过程。 设计、组织、指导、支持、参与、互动。 学生地位 听取教师讲演、接受学习训练、接纳学习评价、配合教师教学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被动、配角、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学成果的体现者。(主体?)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接受学习同时尝试探究发现、学会交流合作。 主动、主角、获得发展。

如何解决化学教育中知识学习的三个问题? 科学新概念的掌握更多地与学习者的已有概念相关,要接受掌握正确概念需要“概念的转变。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包括如何利用正确的经验和如何消除转化对概念的误解。怎样才能把学习者原有的误解概念转化为正确和科学的概念? 科学知识具有累积性、逻辑性和经验性。知识的累积(不是堆积)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联系之上。“知识点”不弄清楚互相之间的联系非常难学。通过亲自体验和逻辑推理这一特殊的心理体验,可以使新旧经验和新旧知识连结起来,这种逻辑性体现与学科知识体系之中,它弥补了学习过程中感觉器官体验不足的问题。怎样处理亲自体验和逻辑推理的关系?怎样处理学科中心、学生(体验)中心的转化或融合? 科学学习强调亲身体验、“做中学”,但由于时代的变迁、环境、条件的限制特别是课时的限制,不可能把科学史上所有理论、概念的产生过程都重复一遍。如何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必须的体验活动?如何控制探究学习活动的度与量?

十、教学评价(校内) 1。课堂教学评价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教师教学行为评价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评价是教师评价的三个重要内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主要部分是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是教师评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项目。 课堂教学评价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教师自评为主,要有教学同行、教学研究和管理人员、学生和家长的参与。 为了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使评价科学、公正、客观、全面,要研究制定评价标准和实施方法。教师本人、教学同行、教学研究和管理人员可使用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通过若干次评价结果的分析、综合,力求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较客观的评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内容 一级指标评价 评 语 等级 学习目标理解与学习素材、内容的组织处理 把握基础知识内容 基本技能训练科学 揭示知识形成过程 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 体现科学态度熏陶 进行价值观教育 课堂教学活动组织、指导 善于营造课堂气氛和创设学习情景,鼓励学生发问、质疑 活动内容适合学生水平 活动内容符合课程要求 学生活动体现合作学习 尊重学生,关注学习过程 及时处理教学反馈信息,体现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

教师专业水平表现 学科专业水平素养 教学设计水平与创造性 学习活动组织、调控能力 课堂教学氛围营造能力 语言表达与板书能力 协调学生课内外学习活动能力 实验与传播媒体应用能力 执行教学常规,仪表、教态 教学反思(或教学改进建议) 总评(等级与评语)

2。学业评价表 学生化学成绩报告单 学年 学期 学生姓名: 组别: 学期纸笔测验总评成绩: 学习行为表现评价: 发展水平评估: 项目 自评 同桌评 老师评 家长评价与意见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档案袋评价 发展的建议 说明:目前发展水平等级分优、良、中、差四等,可以附加说明。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