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第二单元.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Advertisement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探究问题 1 、观察任意一 质点,在做什么运动? 动画课堂 各个质点在各自的平衡 位置附近做机械振动,没 有随波迁移。 结论 1 :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光 的 反 射 科目: 物理 漳州五中 阮舒清 教学目的: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定 向 猎 狐 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300米 北 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300米 ● 北 ● ● 目标2 ● ● 目标1 ● ● 西 东 ● 起点 南.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分式的乘除.
一读:说一说各场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 再读: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想一想: 对于你发现的问题,你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投影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俄罗斯方块:注意观察游戏中用到的 数学的知识
活动课 有趣的组合.
猜一猜 有个好朋友, 没有腿却会跑, 没有嘴却会响。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睡觉。 请你猜猜看, 好朋友是谁?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担任主体的东西有很多,如:电扇、桌子、笔、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灯……
余角、补角.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Unit 1 What’s this?.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长度单位 贵港市东津镇中和小学 李云金.
时序逻辑电路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集成计数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利用集成计数器设计任意进制计数器。 二、实验原理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比大小.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看一看,想一想.
实数与向量的积.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2 光的衍射(diffraction of light)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光的传播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线段 直线 射线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 胡益萌.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中式烹调技艺 第八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Me and My Shadow 我和我的影子 By Laurie.
第4课时 绝对值.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2.2直接证明(一) 分析法 综合法.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29.1 投影.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 下册 投影和视图 珠海市金海岸中学 杜家堡 电话: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 1.光和影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2-2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二、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三、空间二点的相对位置 四、重影点 五、例题 例1 例2 例3
总复习.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位似.
编程达人-- 从零开始学UI系列教程 第九节、布尔运算 先行者 YC.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五上第二单元

五年级第三单元《光》 教材简介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五年级第二单元《光》教材内容结构 光 传播特点 光与热 阅读资料---拓展延伸 光和影 影子的特点1、2 影子产生的条件1、2 光的反射 4 光的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 3 太阳光与热 光的强弱与温度 5 物体的特性与吸热 6 物体受光的角度与温度 6 太阳能的利用 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 6、7 设计、制作、评价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7、8 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7 阅读资料---拓展延伸 牛顿的发现 看不见的光线 传播特点 光与热 光的合成和分解 光的“大家庭”

《光》教材内容结构 1—4课是光的传播特点,5-7课是光和热的关系。 第1课光和影,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光和影的关系开始,包括因为影子的产生和其特点正好反映了光直线传播的规律。 第3课光是怎样传播的,是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去推测和验证光的传播特点,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然后回过头去解释影子的成因。 第4课光的反射,是第3课的延续。本课通过几个逐渐增加难度,层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并知道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从第5课开始,探究光和热的关系。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但是光的强弱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呢?本课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测得出自己的回答。 第6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研究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太阳的光和热。重点从材料的性质和物体受光的角度去探究。 第7课、8课是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太阳能热水器。因为太阳能热水器设计到很多科学原理,所以这两课的活动要综合运用到前面所学的知识。首先观察、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以及工作过程和原理,接着是设计、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最后通过展示、实践、评价、交流来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知识和技能。

《光》教学内容在相关概念 中的地位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r射线 无线电波 可见光 紫外线 X射线 波动性 粒子性 物质 能量 光---电磁波 直线传播 反射 折射 干涉 衍射

第二单元《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以及物体和光源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光是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但有时候反光也给我们带来不便和危害。

第二单元《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 ●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 光是直线传播的。挡光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 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 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人们对光反射原理的运用。

第二单元《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 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 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会聚光线的特性,可以得到强光和高温。这在实际生活中已得到广泛运用。 ● 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第二单元《光》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观察影子、光源、物体的之间的关系,寻找影子变化规律。 用日影观测仪观察记录一天中午体影子的变化,寻找变化规律。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阳光的强弱、材料的属性、物体受阳光照射的角度和物体升温快慢的关系。 能准确地记录实验、观察中的数据,并根据要求绘制出柱状图或折线图。 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做出自己的解释。 制作简易潜望镜,设计、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第二单元《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 形成对光的研究的兴趣。 ● 认识到认真观察、实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的重要性。 ●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有规律的。

《光和影》 【活动导入】 影子是怎么产生的? 影子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相关说明 关于光源 根据学生的水平,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像电灯这样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算不算光源?不算,因为它们虽然能自己发光,但处在没有发光的状态,所以不是光源。 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首先是要在发光的前提下。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不是反射其它物体的光,这样的物体才叫光源。

第二单元《光》—1、光和影 【体验活动】影子 实验目的:探究在光源的照射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 材料清单: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橡皮、铅笔、尺子 1 2

改变的是什么条件? 光源的位置 (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影子长短与光源位置的关系

改变的是什么条件? 物体离光源的距离 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影子大小与光源位置的关系

1 2 改变的是什么条件? 光源照射的物体侧面形状 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影子形状与光源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关系

重点、难点活动—”光和影”实验说明: 只改变光源的方向和位置(照射的角度),不改变光源离物体的远近; 光源的位置用光源用直射、斜射描述(照射物体的光线和水平面之间夹角为90度时为直射,其余为斜射。角度越小斜射得越厉害) 直射时如果看不见影子,要把物体稍微提起来一点,这时影子最短。

【体验活动】 影子 (教材P25) 实验目的:探究在光源的照射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 材料清单: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橡皮、铅笔、尺子 实验步骤: (一)影子位置与光源的关系 1、将白色卡纸平铺在桌面上,将橡皮“立”放在白色卡纸上; 2、用手电筒从不同的位置照射,在卡纸上分别画出橡皮的影子。 预期结论: 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方向随着光源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在背光的一面; 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的角度改变而改变,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二)影子大小与光源的关系 1、将白卡纸平铺在桌面上,用手控制悬空的橡皮,分别改变它与桌面的距离; 2、保持手电筒与桌面的距离,分别照射到不同远近的橡皮上,并在卡纸上画出它们的影子。 预期结论:物体离光源的距离越来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也越来越小。 (三)影子形状与光源的关系 1、将2张卡纸摆成L型,用手控制悬空的橡皮; 2、用手电筒分别从橡皮的上面和侧面照射,画出它们分别投射在2张卡纸上的影子。 预期结论: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形状有关。

第二单元《光》—2、影光下的影子 在观测仪的底板上标好东南西北,在观测时按指南针测定的方向放好日影仪。在更换观测点时也同样按指南针测定的方位摆放。 观察记录太阳的方向和位置(角度或高低),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课堂上每隔10分钟,课后45分钟,记录一次。 把数据先记录在表格中,再做成柱状图(时间和影长)。 做柱状图时,时间可以按实际记录的时间,不必是整点。 南 东 西 北 影长 时间

《光》—3、光是怎样传播的 推测: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画出光的路线图) 要求学生说出所画的路线图的依据,即你为什么认为光是直线传播的。

《光》—3、光是怎样传播的 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吗? 常识《光学实验盒》 不仅要理解实验的操作方法,要理解实验的目的,以及实验结果是怎样验证推测的。 纸屏 可以用其他材料代替吗? 常识《光学实验盒》

《光》—3、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目的:验证光的传播路线是呈直线传播的 【体验活动】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教材P28-29) 实验目的:验证光的传播路线是呈直线传播的 材料清单:手电筒、1个有1条缝隙的蓝屏、1个有3条缝隙的蓝屏,潜望镜模型 我们能观察到什么? 实验结果怎样验证光线是呈直线传播的?

【体验活动】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教材P28-29) 实验目的:验证光的传播路线是呈直线传播的 材料清单:手电筒、1个有1条缝隙的蓝屏、1个有3条缝隙的蓝屏,潜望镜模型 实验步骤: (一)光线穿过小缝 1、将两个有缝隙的蓝屏立在桌面上,间距为10厘米,3缝的排在1缝的前面,并将中间的一条缝隙对齐; 2、将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蓝屏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缝,观察桌面上的投影; 3、把第二个蓝屏向左或向右移动,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蓝屏上的小缝,这时在桌面上发现了什么? 4、用箭头标示出前进的路线,对比两次实验出现的现象,试着解释我们看到的现象。 预期结论:光只能通过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小缝在桌面上出现明亮的光线,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二)光线穿过弯管和直管 1、用手电筒分别照射弯管和直管; 2、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式和路线。 3、将2个椭圆形镜片分别黏贴在弯管观察口,潜望镜就制成了! 预期结论:我们在直管的一头能看见光亮,在弯管的一头看不到光亮,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光》—4、光的反射 按要求把目标照亮; 画出光的路线图; 认识光的反射 解释光是怎样把目标照亮的; 2 归纳、理解: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 认识光的反射 科学 2 1 3 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光》—4、光的反射 牙膏盒 观测孔 插镜孔 45度角,上下两块镜面必须平行,镜面要相对。 纸样及孔、缝可以事先加工好,学生主要思考和操作镜子怎么插,为什么这样插。并画出光的传播路径,解释为什么能从下面的观测孔看见上方的物体。

《光》—4、光的反射 (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市二等奖、区一等奖) 城市建筑与光污染 《镜子里的影像》 (小论文评比市二等奖,区一等奖) 由“光的反射”延伸开来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 城市建筑与光污染 (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市二等奖、区一等奖) 由“光的反射”延伸开来的科学小论文成果: 《镜子里的影像》 (小论文评比市二等奖,区一等奖)

《光》—5、光与热 挑选温度计. 选择观测场地. 学生的分组、分工及合作. 目的:阳光强弱和温度的关系。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观察比较:用一面平面镜反光,和用多面平面镜把反射光集中一处,光的强弱及温度。 利用凸透镜和凹面镜能会聚光线,得到强光和高温。 挑选温度计. 选择观测场地. 学生的分组、分工及合作. 凸透镜 凹面镜

《光》—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两个实验都是对比实验,就要注意控制相同的条件和不相同的条件。两个实验中其它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时间等应尽量保证一致。 最重要的就是一组实验中的几根温度计对相同温度的显示情况要相同。 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光》—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构造、工作过程及简单原理 分小组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其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和原理。 教师要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

《光》—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其基本结构:由太阳能集热器、绝热贮水箱、连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统组成。 工作过程: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通过控制系统进出冷热水。 绝热保温储水箱 真空集热管 真空集热器 支架 水箱是采用双层不锈钢板构成,中间是聚胺脂整体发泡的保温体,保温作用十分明显,一般合格的太阳能热水器每天温度下降在5℃以内。可隔天使用。

《光》—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真空集热管是双层玻璃构成,内表镀上热吸收层充分吸收太阳光。 两层之间为真空,热量只能进不能出,这样相当于一个拉长的保温瓶。确保在冬季管内水也不会结冰,能够正常使用。 真空管里的水吸收热量后,在真空管内利用重力的作用形成冷水自上而下,热水自下而上的自然循环,使整个水的温度逐步升高,达到一定温度。由于管内水温高于水箱水温,最终使水箱中的温度达到使用所需的温度。

《光》—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在制作前,要指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教材上学生的设计图。 塑料瓶、盒子既是集热器又是保温箱。 用塑料瓶装水,容易让阳光射进去,但可以减少热量外流,起到升温和保温的双重作用。 盒子里面涂黑色,是为了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盒子内瓶子的背面贴锡纸是为了加强反射,让透过瓶子的阳光反射回瓶子,减少热量外流。 盒子的盖用塑料薄膜,也和塑料瓶一样,减少了盒内的热量向外辐射。 瓶子周围用塑料泡沫,是为了保温。 装塑料瓶的盒子支起来,可以改变角度,以保持使阳光直射。 在制作前,要指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教材上学生的设计图。

《光》—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教师准备:在活动日期、场地的选择、布置,各组区域的划分,活动器材的准备,活动的程序和方法,活动的评价等方面作充分的考虑。 要让学生明白检验的标准 、明确活动的规则,即如何公平合理。 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竞赛,而是学习。要教育学生重视活动后的交流、反思、改进等活动。为此教师要预留一定的时间使此项活动得以落实。 教师除了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给与评价外,还应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的团结合作、动手动脑、克服困难、交流反思等情况给与关注,纳入评价内容。并把这些评价内容事先告诉学生,起到评价的教育和导向作用。

《光》—资料库之:牛顿的发现 实验目的:证明彩色光可以合成白色光 材料清单:彩色卡纸圆片,中间有孔,圆片边缘至圆心有一个切口;塑料中轴 【体验活动】牛顿盘的制作 (教材P43) 实验目的:证明彩色光可以合成白色光 材料清单:彩色卡纸圆片,中间有孔,圆片边缘至圆心有一个切口;塑料中轴

【体验活动】牛顿盘 (教材P43) 实验目的:证明彩色光可以合成白色光 材料清单:彩色卡纸圆片,中间有孔,圆片边缘至圆心有一个切口;塑料中轴; 实验步骤: 1、依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将7个圆片从切口处交叉重叠起来; 2、用塑料中轴从圆心上下扣住,将圆盘固定好; 3、调整并旋转彩色圆盘,直到转盘在我们眼中成为白色(接近自然光的颜色)。 预期结论: 1、彩色光可以合成接近日光的白色光; 2、不同程度的彩色光可以合成不同颜色的光。

单元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记录;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柱形图、折线图处理数据; 注重培养学生持久研究的耐心; 结合教材开展课外研究及科技实践活动。

课外拓展建议 1、本单元适合开展专题研究(小论文或小发明): 《阳光下的影子》 《光的反射》 《光与热》 …… 2、本单元适合拓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 《阳光下的科学》 (创新大赛省二等奖、市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