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中国人看来,洋人都是没有文化的野蛮人。他们吃牛奶,吃了不能消化就胶结在肚子里,必须吃大黄喝茶水才能化解,连最穷的洋人也要在胸前挂一小口袋大黄,时常去舐舐闻闻,而大黄和茶叶只咱中国有。另外,也许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八单元 17 — 18 世纪的启蒙思想. 为什么继文艺复兴之后, 17 世纪的欧洲再次 发生了思想解放运动? 一、启蒙运动的发生 1. 原因: 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自然科学的发展,导致近代唯物主义 哲学的确立 经济: 政治: 科学文化:
Advertisements

单元 小结 西方 人文 精神 的起 源及 其发 展 单元 小结 西方 人文 精神 的起 源及 其发 展 一、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历程 二、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 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二、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 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主讲:王晓凤 老师 任课单位:孟津县平乐高中 时间:
战争到五四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第五、六单元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日落紫禁城 1.
洋务运动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清朝政局变动和洋务运动 一 二 三 四 退出.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导学提纲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历程 未来50年的现代化展望及思考.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派探索救国道路一览表
.  课标版 历史 第41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期末复习.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八章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中华民国时期)经济思想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晋公庙中学 传经送宝、指导教学!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课件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第四讲 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运动.
维新派 东莞市光明中学·常长岭.
把书读薄 高考五大高频考点专题整合 专题四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明确高考动向 形成知识体系 做到触类旁通.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社科部 李慧.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三单元 重难点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标要求: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诸城市城北学校 张跃文.
  你知道这幅画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由谁创作的吗?
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必修②第三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合肥一中 马晓静.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 6 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戊戌变法 历史选修二复习课.
欢迎指导!圣诞快乐! 执教者:蒋海兵.
【材料】 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千百年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安地躁动起来,希望建立一个自己的理想天国;统治者面对内忧外患也急了,开始了自强求富,意在中兴自存;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急了,担心亡国灭种,主张改弦更张发展资本主义。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冲击——反应模式 费正清(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认为中国传统历史发展是属于停滞的,中国社会自身是无法产生进入近代社会的动力,所以中国要进入近代社会就需要外在的力量,需要外在“冲击”,中国“反应”其“冲击”,这种模式突显了外部的“冲击”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授课人:方琼 2010年12月9日 1.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历史》 必修2.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政 治 文 明 历 程 专题三 近代中国政治文明 主讲人:李素云.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在许多中国人看来,洋人都是没有文化的野蛮人。他们吃牛奶,吃了不能消化就胶结在肚子里,必须吃大黄喝茶水才能化解,连最穷的洋人也要在胸前挂一小口袋大黄,时常去舐舐闻闻,而大黄和茶叶只咱中国有。另外,也许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

什么事件促使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 鸦片战争

导 言 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文化 的衰微,中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 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在长达100多年的探索过 导 言 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文化 的衰微,中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 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在长达100多年的探索过 程中,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 烈交锋。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 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 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 脱隔绝状况,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 化历程。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课 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

认识“西学东渐” 中国人对西学的态度: 由最初的排斥 逐渐接受西学 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科技文化思想的传入。 中国人对西学的态度: 由最初的排斥 逐渐接受西学 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在鸦片战争之后,力主学习西方的社会政治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1.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抵抗派) 代表:林则徐、魏源 2.洋务派(对抗顽固派) 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4.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康有为、梁起超、严复

一、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抵抗派) 代表:林则徐、魏源

材料一 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技术科学,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新式水师。 材料二 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设问:①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焦点(共同点)是什么?②魏源思想突出的特点是什么?③从“师夷”的内容和“救亡”途径上看,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局限性?

一.近代放眼世界的先行者(抵抗派) 代表:林、魏 1.林则徐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各国律例》、《四洲志》 思想核心:学习西方 “师夷长技以制夷” 1.林则徐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各国律例》、《四洲志》 魏源 《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2.林、魏的思想影响: ①林、魏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②为谋求民族独立自强,学习西方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二、洋务派(对抗顽固派) 代表:曾、李、张等

二、洋务派(对抗顽固派)——体用之争 代表:曾、李、张等 1.体用之争的背景及含义: 体用之争最早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 背景: ①战后列强加强经济侵略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 体用之争最早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

二、洋务派(对抗顽固派)——体用之争 代表:曾、李、张等 1.体用之争的背景及含义: 张之洞在《劝学篇》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思考 曾国藩(洋务派):“购(外洋器物)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张之洞(洋务派):“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悖于经矣。” 倭仁(顽固派):“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是“以夷变夏”,将毁灭封建法统和伦理道德。

二.洋务派(对抗顽固派)——体用之争 代表:曾、李、张等 1.体用之争的含义及背景: 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顽固派:反对“西学为用” ①同:根本上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②异:要不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二、洋务派(对抗顽固派)——体用之争 代表:曾、李、张等 1.体用之争的含义及背景: 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 3.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 4.评价洋务派: ①有进步的一面: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也起了促进作用;开展了变革中国近代社会现状的首次实践。 ②有保守的一面:仅停留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层面,没有改变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思想。(鲁迅:“……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新突破 代表:王、薛、郑 背景:资本主义侵略加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思想变化:思想变化:早期的“中体西用”思想,支持洋务派→→改良政治,设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 “欲行公法,莫要于张国势;欲张国势,莫要于得民心; 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中华而自安卑弱,不欲富国强兵,为天下之望国也,则 亦已耳。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永保升平之 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 ———— 郑观应 《盛世危言》

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新突破 代表:王、薛、郑 背景:资本主义侵略加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①思想变化:早期的“中体西用”思想,支持洋务派→→改良政治,设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 ②原因:有识之士觉察到洋务运动的弊病,认识到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 ③意义:思想启蒙作用;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形成

四、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1.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的发展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三世说 进化论 据乱世 生平世 太平世 君主专制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康有为 三世说 进化论 据乱世 生平世 太平世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变法通议》 梁启超 严 复 批判君权 抨击专制制度和顽固派 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民主君仆、主权在民动摇君权论的基础

四、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政体的尝试 代表:康、梁、谭、严 问题: 有哪些核心因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看图思考

这三幅图揭示了什么主题?

四、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政体的尝试 代表:康、梁、谭、严 1.问题:有哪些核心因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 ①社会因素:甲午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加剧了民族危机 ②经济政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③思想意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康有为传播维新思想的万木草堂 康有为联络1000多名举人给光绪帝上书的重大行动——“公书上书”

四、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政体的尝试 代表:康、梁、谭、严 1.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 2.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 维新派思想: ①变法立场:必须变法;变法才能救亡 ②政治学说:民权思想;君主立宪(反专制);自由平等 ③文化观念:废科举(改革教育制度);倡导西学 顽固势力(包括洋务派): ①变法立场:“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②政治学说:“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③文化观念:坚持科举取士制度;反对西学

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 要不要维新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四、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政体的尝试 代表:康、梁、谭、严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 2.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 3.维新运动的结局及其伟大意义: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结局:因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而失败 意义:①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②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本课总结 地主阶级抵抗派: 洋务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器物 仿制度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早期维新派: 康、梁维新派: 推行君主立宪制度

反 馈 练 习 1、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2、鸦片战争失败后,一部分人开始寻求改变现状的道路和学习西方,他们大多属于 A、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 B、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 C、经营对外贸易的商人 D、下层群众中的先进者 反 馈 练 习

3、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4、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最早提出的 A、魏源 B、康有为 C、容闳 D、洪仁玕

5、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课后探究 反思“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促使了中国近代文化的演进。直到 今天我们仍然在进行着“西学东渐”,西方的文化大 量被引入中国,但是西方文化已经暴露出来许多问 题,人们又把目光纷纷转向到了古老的东方文化。 我们该怎么样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