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物畫 李錦葉 麥麗鳳 2002
最早發現之中國人物畫 最早的人物畫是戰國時代楚墓內的一幅絹帛圖。距今有二千多年,內容是描繪一位細腰長裙的婦女,側身而立作合掌頂禮之狀。在她的頭上有飛翔的鳳鳥和獨足的蛇形夔正在搏鬥。鳳代表和平與生命;夔代表邪惡。表達了這婦女希望戰勝災難。 戰國 人物龍鳳帛畫 31.2×23.2cm 湖南省博物館北藏
中國人物畫的演變 中國人物畫的演變,根據畫史記載,歷史悠久,其 發展過程屢有所變,根據繪畫的本質,可劃分為四 期。 一. 上古時代至三代,為人物畫萌芽期: 二. 自三代至秦漢,為禮教化時期。 三. 自三國迄於唐,為宗教化時期。 四. 自五代直隸明清,為文學化時期。 其次,若以人物畫發展而言,又可分為以下幾點: 一. 上古時代至三代,為人物畫萌芽期。 二. 自漢至三國,為人物畫成長期。 三. 自晉到隨末,為人物畫發展期。 四. 自漢到隨末,為人物畫成熟期。 五. 入唐到宋中葉,為人物畫黃金時期。 六. 從宋末至元代,為人物畫停滯時期。 七. 入明以後,為人物畫中興時期。 八. 明末至清,為人物畫衰微時期。 中國人物畫是隨政治及宗教而興衰,由於思想觀念的轉變,畫風及畫法,亦隨之改變。
中國工筆人物畫特點: 中國人物畫在形式上分為工筆人物、半 工意人物和寫意人物。 中國人物畫在形式上分為工筆人物、半 工意人物和寫意人物。 工筆人物畫:刻劃工細,以線條為主要結構,線條均勻,宜作重彩。適合描繪古代生活題材,畫面艷麗堂皇。 牛郎織女圖 (工筆畫) 王鷹
中國古典人物畫畫法步驟: (一)起稿: 有了題材,畫小草圖,選出理想構圖。然後預備一張畫紙掛在牆上,用炭筆起稿,以小草圖作樣本,把大體描下來。經過揣摩,邊畫邊修正構圖直至滿意。要深入刻畫人物表情、姿態、衣紋、背景等都要交代清楚,不能含糊。 (二)過稿: 工筆畫適宜用熟宣紙及熟絹畫,把畫稿放在透光上。把宣紙或絹覆放在畫稿上,透過燈光把畫稿線條輕印於紙或絹上。
(三)勾線: 工筆畫講究線條組織美,線條必須表現物象的質感、物體明暗和結構。開始勾線要重頭部開始。 (三)勾線: 工筆畫講究線條組織美,線條必須表現物象的質感、物體明暗和結構。開始勾線要重頭部開始。
先要勾頭髮,按頭髮生長規律分組一根根地描繪。勾頭髮顏色要濃,接近面部邊緣處用筆要輕,勾好後才染黑色,由淺至深。 頭部著色部驟 鼻唇耳眼畫法 先要勾頭髮,按頭髮生長規律分組一根根地描繪。勾頭髮顏色要濃,接近面部邊緣處用筆要輕,勾好後才染黑色,由淺至深。 接是眼晴,用濃墨先畫上眼線,跟眼珠、眼瞳。下眼線用淡墨勾,眼線由眼角落至眼尾收筆。 畫嘴唇先用稍濃黑畫唇中線,後用淡墨畫上下唇線。鼻、耳、面的輪廓線用赭墨勾。 衣紋的線條按質地而定。深色厚衣服勾深線;淺色薄衣服勾淡線。
(四)打底色: 白描稿打好後需要打底色增立體感書光線效果。先由頭部開始,頭髮、眼珠、鼻孔等由淺到深逐層烘染至烏黑。 深色衣服用淡點烘染,白衣用白粉烘染明處,淺衣服不用打底色。
(五)色: 色步驟由淺到深,不能只畫 一次完事。一般色按名部位顏色平塗上去,由淺至深,最後用烘染分出立體明暗效果。 ※烘染— 使用兩支筆,一支蘸濃色,一支蘸乾淨水。濃筆一落,筆拖開,分出濃淡變化效果。 紅樓夢 (工筆畫) 王鷹
服裝與人之關係: 服裝表示人種、國屬、個人地位、性質之有力工具。服裝隨朝代變更,上至帝王,下至子民百姓,服裝各有制式,以分貴賤,何等身份,著何種衣服,以示區別,不能亂穿。 明 張路 漁夫圖 138×69.2cm 絹本設色 清 王石谷 康熙南巡圖中的康熙在揮毫 東京護國寺藏 絹本設色
中國人物畫的表現手法: 人物畫以人物為主體的一種繪畫表現,以內容及形式兩種來分。 內容方面: 肖像畫、歷史人物畫、宗教畫、仕女畫、故事畫、風俗畫、風土人情畫、神怪畫、諷刺畫、生活寫實畫、宣傳畫、廣告畫、插圖等。 形式方面: 壁畫、屏幛、卷、冊頁、扇面等。 人物畫在所有繪畫部門中是最難表現的一種。人雖各有五官、四肢、軀幹,然而形態卻因人而異,各有不同,正如顧愷之說:[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鳥……]。
中西人物畫之比較: 中國 西方 (一)對自然的想法 1 欣賞自然,求精神滿足。 征服自然,求物質滿足。 2 重精神、喜靜退。 重物質、喜動進。 (二)人生觀 古樸、高雅、以德為重。 滿足慾望、重功利。 為修身、達到物我兩忘渾然境界。 主理智、重學科分析,求現實。 (三)繪畫特色 線為主,色為輔。 光與影,重立體。 色彩側重裝飾性及趣味性。 重真實,傳達迅息及事實反映。 3 唯美主義,哲學藝術。 現實主義,科學藝術。 (四)材料 毛筆、硯、墨、絹、紙、水性顏料。 油畫筆、油性顏料、油畫布。 毛筆毛長而尖圓,性柔軟。 油筆尖端多齊,平而扁,毛硬。 落筆後,則不可改。 可再三塗改。
中國人物畫的缺失方面: 第一,中國人物畫,不重測量解剖,對人體骨骼之組織,筋肉之運動,缺乏真正了解,只專注顏面之描寫,對於身體四肢各部份,往往忽略而不重視。 第二,中國人物畫,缺乏透視方法,遠近不分,甚至於有反透視作用;遠者人物反比近者大,又因名物大小之比例,安置之遠近,不合透視法,因此缺乏空間感。 第三,中國人物畫之傳授缺乏科學方法,專靠師承口授或心傳,此外學畫唯一途徑臨摹古人之作,容易養成依賴,久而久之,習以為常,只知墨守成規,故無法自由創作。 第四,中國人物畫之色彩,專注重裝飾趣味化,與光之變化毫不相關,因此容易產生死板、單調、生硬。 第五,中國人物畫之技法過於保守,一味仿古,力追古法、不肯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