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复习纲要 一、命名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通常 具有下列形式: 取代基 名称 + 骨架名称 + 类别名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苯酚 酚与醇概念的对比: 酚 —— 羟基跟苯环直接相连的 化合物。 醇 —— 分子里含有跟链烃基结 合着的羟基的化合物。 芳香醇 —— 羟基跟苯环侧链相 连的化合物。
Advertisements

1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2010、10、. 2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苯酚的结构特点,能够正确书写苯酚的结构简式。 2.认识苯酚的弱酸性和与浓溴水的取代反应,能够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体会苯酚中苯基和羟基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4、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苯酚的检验方法。
第十一章 醛、酮.
焦點 1 動物的排泄作用.
卤代烃.
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 在氢氧化钠溶液(无色)中加入稀盐酸(无色) [实验] 在氢氧化钠溶液(无色)中加入稀盐酸(无色) 实验步骤和现象 NaOH溶液 滴加稀盐酸 无现象 实验步骤和现象 NaOH溶液 溶液变成无色 溶液变红.
第17讲 常见的酸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中学 赵倩.
运 动 生 理 学 主讲:徐芝芳 2010年 2月.
省质检考前指导.
酸 碱 盐 复 习 课 阜宁县张庄中学王宏雨.
前言 我們常喝的一些飲料,如柳橙汁、檸檬汁嘗起來酸酸的,呈現酸性;而有些物質,如某些肥皂水溶液及清潔劑,摸起來有滑膩感,和急救箱中的氨水一樣,都是鹼性 那麼到底是怎樣的物質稱為酸?怎樣的物質才稱為鹼呢?我們藉由下面的實驗來認識.
苯酚的性质.
第十一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exit.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 081班:吴秀萍,何芷欣 邱丹妮,陈凤.
第十六章 含氮芳香化合物 exit.
海水制碱 新都中学.
《钠与水反应》说课稿 下面从五个方面谈一谈关于钠与水反应的整节课的一些想法: 泗洪县东方中学 翟尚明
葡 脱 水 麦芽糖 C12H22O11 多糖 (C6H10O5)n 淀粉(生粉) 纤维素 大米、小麦、土豆、山芋等 木材、棉花、滤纸等.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常见的碱.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化学选修4选修5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大连二十高中化学组 夏 凯
6.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测定 6.1 概述 6.2 凯氏定氮法 6.3氨基酸氮的测定.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2-3 常見的酸與鹼.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酸式盐、 多溶质混合溶液为载体 常规题型:微粒种类、 数量关系及解释.
高考总复习 化 学.
基于范题范例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平阳中学高树浪 QQ 年11月21日.
第二节 离子反应(共2课时).
高三第一轮总复习 专题9 认识有机物 脂肪烃 2018年11月19日星期一.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物料(元素)守恒关系式。
5-3 常見的酸與鹼 製作人兼導演:206寶貝與理化姊姊 演出者:206寶貝與外星人.
課程名稱:原子量與莫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基于有机物的鉴别 再现基团的特性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郑倩茹.
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教科书 高一化学必修2 复习课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乙酸) 珲春二中化学组 :李春花.
第 19 章 铜副族和锌副族.
Chapter 10 Alcohol, Phenol and Ether
苯 应用模板上加了图片.
2014年高考理综(化学)复习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秦才玉.
第十二单元 有机化学基础(5) 授课人:董 啸.
細數原子與分子 編輯/楊秉鈞老師 錄音/陳記住老師 ◆ 原子量與分子量 ◆ 計數單位─莫耳 ◆ 公式整理 ◆ 範例─莫耳 ◆ 體積莫耳濃度
第二章 第一节 离子反应 化学 必修1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重要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浙江省温州中学 杨振华
第二节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课时.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一、分类的定义 把大量的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归类的方法 去哪里找浓硫酸? 酸类物质.
第八章進入原子的世界 第 6 章 進入原子的世界.
第 九 章 醇 酚 醚 Alcohols,Phenols & Ethers
课时4 物质的分散系 【学习目标】 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3、知道常见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 实践研究 王成冠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珲春二中 李英福.
复习回顾 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① 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② 2H表示2个氢原子。
苯 酚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乔纯杰.
回顾知识: 下列溶液中,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C A、Na+ H NO S2- B、 Cl- Na+ ClO- Fe2+
神奇的瓶子 气体制取收集 专题复习.
第三章 第一节 水溶液.
乙醇的化学性质 1、与活泼金属反应 该反应属于 反应。 H H H—C —C—O—H ,
温州一模试卷分析及教学启示 平阳中学 周千来.
理化检验 生活废水中COD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KMnO4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原理方法,深化对返滴定法的理解;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課程名稱:離子與寫化學式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第二节 离子反应 zxxkw 第1课时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珲春二中化学组:李春花.
化学扑克.
课题二 酸和碱的反应 第一课时.
課程名稱:常見的酸與鹼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人教版选修⑤——《有机化学基础》 §3.2 醛 朱小云
葡萄糖结构探究 海口实验中学 黄芳.
3 卤代烃.
2011年1月 化学学科会考复习(六) 氧化还原反应 厦大附中 黄耿阳.
专题二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 厦大附中 俞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有机化学复习纲要 一、命名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通常 具有下列形式: 取代基 名称 + 骨架名称 + 类别名称 把次序在先的官能团作为母体基团,其余作为取代基。排列次序如下: —COOH,—SO3H,—COO -,—CO—X ,—CO—NH2 , —CHO ,—CN ,=O ,—OH , —NH2 ,—O—(—RO), —C≡C—,-C=C—,其中—X 和 —NO2只能作为取代基。

1、脂肪族化合物的命名 (1)确定母体基团,写出类别名称 (2)选择主链,写出骨架名称 (3)编号,写出母体基团位次 (4)加上次要基团及取代基的位次及名称 例如:CH3CH(OH)CH2CHO (3-羟基丁醛) CH3CH(CH3)CH(OH)CH2CHO (4-甲基-3-羟基戊醛)

2、芳香族化合物命名(母体基团排列次序见前) (1)写出母体化合物的名称 (2)编号,有的芳环有固定编号,对于有苯环的母体化合物,将与母体基团相连的碳原子为1号,使取代基的位次最小。 (3)加上取代基的名称。 如果官能团不与苯环直接相连,则苯环作为取代基使用。如:

二、性质 (一)自由基取代 (二)亲电加成(烯烃、炔烃、二烯烃) 在反应中具有亲电性能的试剂叫做亲电试剂。由亲电试剂的进攻引起的加成反应叫做亲电加成反应。

● 不对称加成规则(马尔可夫尼科夫规则):凡是不对称烯烃与HX等极性试剂加成时,带正电荷的部分加在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其它部分则加在含氢少的双键碳原子上。(此规则对炔烃同样适用) ● 反马氏规则:当有过氧化物存在时,不对称烯烃与 HBr 加成,带正电的部分加在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其余部分则加在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炔烃同样适用)

● 烯烃的硼氢化反应:进一步氧化、水解可制得醇,此反应符合反马氏规则。 ● 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由于是叁键反应分两步进行。若双键、叁键同时存在,加氢时,先叁键后双键;加卤素时,先双键后叁键。(与上述试剂都可反应,注意炔烃与H2O反应时发生的重排)。

炔烃除了可以发生亲电加成反应外,还可以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如: ● 二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有1,4—加成、1,2—加成。(其中包括双烯合成,是生成六员环化合物的反应)

● 氧化反应: 1、用酸性 KMnO4氧化并加热,烯烃分子中双键断裂生成酮或羧酸;炔烃在此条件下生成羧酸。不同结构的烯、炔生成不同的产物,用此可以推测原来烯(炔)分子中双键(叁键)的位置和 原烯烃(炔烃)的结构。

2、烯烃经过臭氧化、水解(Zn粉+H2O)可得醛或酮,以此也可以推测原烯烃的结构。 ● 末端炔的性质 1、末端炔可与Ag(NH3)2NO3、Cu(NH3)2Cl 反应生成沉淀。 2、可与金属钠反应: 此反应可用来由末端炔合成其他的炔。

(三)亲电取代(芳烃)

(1)当环上已有了一个取代基时,第二个取代基所进入的位置主要由原来苯环上的取代基来决定。常见的取代基分为两类: 还可以进行二元取代。定位规律如下: (1)当环上已有了一个取代基时,第二个取代基所进入的位置主要由原来苯环上的取代基来决定。常见的取代基分为两类: ● 第一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定位能力先强后弱。 —O - ,—NH2 ,—NHR,—NR2 ,—OH,—OCH3 , —NHCOCH3 ,—OCOR,—C6H5,—CH3 ,—X 等。

—N+(CH3)3 ,—NO2 ,—CN,—COOH,—SO3H,—CHO,—COR 等。 ● 第二类定位基(间位定位基): —N+(CH3)3 ,—NO2 ,—CN,—COOH,—SO3H,—CHO,—COR 等。 (2)二元取代苯的定位规律: ● 环上原有的两个取代基定位效应一致时,由定位规律决定,既第三个取代基进入共同一致影响的位置。 ● 两个取代基定位效应不一致时,属于同一类由定位能力强的决定(相差不大则为混合物);不属于同一类,则由第一类定位基决定。

A、两类定位基对苯环的影响(α位比β位易被取代) B、有第二类定位基时由于使苯环钝化,在异环上进行二元取代。 (3)萘的定位规律: A、两类定位基对苯环的影响(α位比β位易被取代) B、有第二类定位基时由于使苯环钝化,在异环上进行二元取代。 ● 侧链的反应(α—H的氧化、卤代)

(四)亲核取代(卤代烃) ● 在反应中,亲正电性的富电子试剂叫做亲核试剂。由亲核试剂进攻带部分正电的碳原子而引起的取代反应叫亲核取代反应。

(注意与格氏试剂有关的反应) 叔卤烷在上述试剂作用下发生消除反应,生成烯烃。 ● 查依采夫规则:当仲、叔卤烷发生消除反应时,氢原子主要是从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脱去。(较易生成烷基取代较多的烯烃) ● 格氏试剂生成: (注意与格氏试剂有关的反应)

(五)亲核加成(醛、酮) 反应时试剂带负电的部分首先进攻带部分正电的羰基碳原子,然后带正电的部分加到羰基氧原子上。 反应的难易程度: HCHO ﹥ CH3CHO ﹥ CH3COCH3 ﹥ RCOCH3 ﹥ RCOR’

化学还原剂(NaBH4)还原得醇,可保留双键。 ● 还原反应: 催化加氢 —→醇 ; 化学还原剂(NaBH4)还原得醇,可保留双键。

● 歧化反应:(不含α-氢的醛) ● α—H 的反应:碘仿(可用来鉴别乙醛、乙醇、甲基酮和能氧化成甲基酮的醇)、羟醛缩合(此反应既增长了碳链又在分子中引入了羟基,同时也是制备α、β-不饱和醛的方法)

(六)羧酸及其衍生物 1、羧酸 ● 甲酸的特殊性:既具有醛的性质又具有酸的性质。

2、羧酸衍生物

● 与格氏试剂的反应:生成叔醇(合成上常用酰氯和酯) ● 酰胺的特殊性质:酸碱性、脱水(非取代酰胺,生成晴)、霍夫曼降级反应(制取伯胺)、还原。 ● 乙酰乙酸乙酯(β-丁酮酸乙酯)及丙二酸二乙酯的制法、性质和应用。

(七)含氮化合物 ● 硝基化合物的还原(主要制取芳胺) ● 硝基化合物的还原(主要制取芳胺) ● 胺的弱碱性,可利用此性质鉴别芳胺和不溶于酸的有机物,也可用于分离和提纯。判断碱性强弱的规律。

● 胺的烷基化反应:生成伯、仲、叔胺和季胺盐。 ● 胺的酰基化反应:通常用来保护氨基。 ● 异腈反应(可鉴别伯胺) ● 亚硝基化反应(重氮盐的生成,注意:一般用 NaNO2+HCl或H2SO4在低温下反应)

● 芳胺的反应:(1)由于伯胺极易被氧化,所以常采用保护氨基的方法,既先进行酰基化反应,待其他反应完成后,再将酰基水解掉。 (2)芳环上的取代:氨基可使苯环活化,因此要制取一元取代物就必须降低苯环的活性,方法如下:先酰基化得到邻对位产物,再将酰基水解掉;先与硫酸或盐酸反应生成铵盐得到间位产物,再加NaOH还原为氨基。进行硝化反应时由于先与硫酸作用,因此得到间位产物,若要得到邻对位产物要先进行酰基化反应。

-CN 取代,在有机合成上可用来去氨基、制酚、卤素衍生物及引入羧基。反应如下: ● 重氮盐的反应(重氮基被取代) 重氮盐的重氮基可被-H、-OH、-X、 -CN 取代,在有机合成上可用来去氨基、制酚、卤素衍生物及引入羧基。反应如下:

根据所得到的产物可推出原来偶氮化合物的结构。 ● 偶合反应:重氮盐与酚或芳胺作用,由偶氮基—N=N— 将两个分子偶联起来生成有颜色的化合物。(见书396~399页) ● 偶氮化合物用适当的还原剂还原(SnCl2 + HCl 或 Na2S2O4 )可得到两个芳胺如: 根据所得到的产物可推出原来偶氮化合物的结构。

(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 单糖、二糖的氧环式结构;成脎反应(各类糖的成脎速度比较);氨基酸、蛋白质性质及多肽的水解。 (九)对映异构 构型的标记法:D/L、R/S (十)杂环化合物 典型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及名称、鉴别方法。 (十一)脂环族化合物 双环及螺环化合物的命名、性质及脂环族化合物的稳定性。

三、化合物的制法(可用于合成) (一)烯烃:醇分子内脱水;卤代烃消除反应。 (二)炔烃:卤烃消除反应。 (三)用苯经过取代得到其他芳烃衍生物。 (四)卤烷: 烷烃直接卤代; 烯烃与X2 、HX 加成;醇与HX作用:

4、从格氏试剂制备:格氏试剂分别与甲醛、醛、酮、酯(酰氯)作用生成伯、仲、叔醇。(注意反应时要用干醚) (五)醇、酚、醚 ● 醇:1、烯烃水合 (直接、间接); 2、卤烃水解 3、醛、酮、酯还原生成伯、仲醇; 4、从格氏试剂制备:格氏试剂分别与甲醛、醛、酮、酯(酰氯)作用生成伯、仲、叔醇。(注意反应时要用干醚)

● 酚:可用重氮盐的反应制取;利用苯磺酸钠加NaOH,碱熔,再加酸得到;用芳卤烃在加热、加压、Cu的条件下与NaOH 作用,再加HCl 得到酚。 ● 醚:醇分子间脱水;威廉森合成(卤烃的醇解) (六)醛、酮 ● 醇的氧化 ● 羰基合成(烯烃 + CO + H2) ● 炔烃水合:除了乙炔外都生成酮。

(七)羧酸 ● 醇、醛的氧化。 ● 腈的水解 (是增长碳链的一个方法) ● 从格氏试剂制备:R—MgX + CO2(干冰) ● 醇、醛的氧化。 ● 腈的水解 (是增长碳链的一个方法) ● 从格氏试剂制备:R—MgX + CO2(干冰) ● 从烯烃与 CO,H2O 作用制备 ● 利用卤仿反应可制取少一个碳原子的羧酸

(八)胺 ● 卤烷氨解(胺的烷基化,可得到伯、仲、叔胺) ● 醇与氨的作用: ● 卤烷氨解(胺的烷基化,可得到伯、仲、叔胺) ● 醇与氨的作用: ● 从硝基化合物还原:注意苯环上连有两个硝基时,可进行选择性还原,所用试剂为 NH4SH, ● 晴或酰胺的还原:晴可还原成伯胺;酰胺可还原成伯、仲、叔胺。 ● 霍夫曼降级反应(比原来少了一个碳原子)

四、特征反应(可用于鉴别) 1、烯烃 2、炔烃 ● 用溴水鉴别,由红棕色变成无色。 ● 用KMnO4 ,由紫红色变成棕褐色沉淀。 ● 用溴水鉴别,由红棕色变成无色。 ● 用KMnO4 ,由紫红色变成棕褐色沉淀。 2、炔烃 ● 炔烃鉴别方法同烯烃。 ● 末端炔:加Ag(NH3)2NO3 生成白色沉淀;加Cu(NH3)2Cl 生成棕红色沉淀。

3、卤代烃 4、苯:可溶于硫酸 ● 用AgNO3/C2H5OH ,可生成AgX 沉淀(AgCl白色,AgBr 淡黄色,AgI 黄色)

5、醇 ● 可溶于硫酸 ● 加金属Na有氢气放出(低级醇) ● 伯、仲、叔醇可用卢卡试剂(无水ZnCl+HCl)鉴别,出现浑浊的快慢不同。 ● 可溶于硫酸 ● 加金属Na有氢气放出(低级醇) ● 伯、仲、叔醇可用卢卡试剂(无水ZnCl+HCl)鉴别,出现浑浊的快慢不同。 ● 加K2Cr2O7 ,由橘红色变成绿色。 ● 加KMnO4,由紫红色边成棕褐色沉淀。 ● 多元醇(1,2-二羟基的多元醇)可与Cu(OH)2作用生成绛兰色溶液。 ● 乙醇还可以用碘仿反应鉴别

6、醚:可溶于硫酸。 7、酚 ● 加NaOH,再加H2CO3,由浑浊变澄清再变浑浊。 ● 与FeCl3的显色反应:苯酚——紫色;邻甲苯酚——兰色;邻苯二酚——深绿色 ● 与溴水作用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溴水可得到黄色沉淀。

8、醛、酮 ● 用羰基试剂(2,4-二硝基苯肼),生成黄色沉淀。 ● 用羰基试剂(2,4-二硝基苯肼),生成黄色沉淀。 ● 醛与托伦试剂作用,生成银镜;与斐林试剂作用,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可与品红醛(希夫溶液)作用,变成红色。(注意:芳香族醛只能被托伦试剂氧化而不能被斐林试剂氧化)

● 与饱和的亚硫酸氢钠作用,有白色晶体生成。(仅限于大多数醛和脂肪族甲基酮) ● 碘仿反应(I2 + NaOH),可鉴别具有 CH3—CO— 结构的醛和酮以及具有CH3—CH(OH)— 结构的醇。有黄色的碘仿生成。

9、羧酸: 10、胺 ● 可利用其酸性(与NaHCO2 反应,有气泡放出)。注意甲酸的特殊结构,既有醛的性质又有酸的性质。 ● 乙酰乙酸乙酯由于烯醇式结构的存在可使 FeCl3 显色;使溴水褪色。(有α-H) 10、胺 ● 胺可溶于酸。 ● 苯胺与溴水作用可生成白色沉淀。 ● 伯胺的异腈反应,有恶臭味。 ● 苯胺遇漂白粉溶液即显紫色。

11、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 果糖 ﹥葡萄糖 ﹥麦芽糖。 (蔗糖、淀粉不是还原糖,不发生此反应) ● 可利用成脎反应(生成黄色晶体)的速度来鉴别。快慢次序如下: 果糖 ﹥葡萄糖 ﹥麦芽糖。 (蔗糖、淀粉不是还原糖,不发生此反应) ● 淀粉溶液遇碘呈蓝紫色。 ● 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碱和硫酸铜的溶液,即产生紫红色。 ● 分子中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即显黄色。

12、杂环化合物 ● 呋喃与用盐酸浸过的松木片作用,即显绿色。 ● 噻吩与靛红(要加硫酸、加热)作用,即显兰色。 ● 呋喃与用盐酸浸过的松木片作用,即显绿色。 ● 噻吩与靛红(要加硫酸、加热)作用,即显兰色。 ● 吡咯的蒸汽或醇溶液与浸过浓盐酸的松木片作用,呈现红色。

五、合成(典型) 1、丙二酸二乙酯合成法(可用来合成 RCH2COOH 及 RCH(R’)COOH) 2、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可制取丙酮、CH3COCH2R、CH3COCH(R)R’) 3、与格氏试剂有关的合成法。 4、由重氮盐制备各种化合物。(请看重氮盐的性质) 5、羟醛缩合

六、比较化合物的沸点、熔点、溶解度、。 七、比较化合物的酸性、碱性,并作出解释。 八、比较各种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及化合物的稳定构象 九、书上的作业题凡是与讲过的内容有关的 都要会做。

有机化合物的相互转变 胺 酰胺 烷烃 酰卤 酯 卤代烷 腈 羧酸 烯烃 醇 醛 炔烃 醚 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