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東晉 陶淵明 任真自得的 人物性情 模仿史書傳記的 形式,描述人物 性情 ★文意說明:本文為陶淵明辭官後,模仿史 書傳記形式寫成,是陶淵明稟性志趣的 自我剖析,也是他的自傳。 ( 人物 ── 主角 )( 體裁 )
老鼠 拍摄过程 卡通画竟猜 特点鲜明的卡通形象 丰富多彩的背景设计 美妙恰当的背景音乐 瞿溪四小 胡晓雷.
钟培宁 观察和探究 活动一 : 观察同一植 物的 “ 相同 ” 叶子, 是否 完全一样 ?
初稿:吴 飞(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小学)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 核稿:高娟娟(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审稿:吴淑艳(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小学)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小学 邓华.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下面哪些数是 2 的倍数?哪些数是 5 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只看个位上数就能进行判断。 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数学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3.50 元是 …… 3元5角3元5角 像 3.05 、 1.06 、 , …… 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读作:十六点八五 …… 小数点 读作: 一点零六 读作: 三点零五 读作: 零点八零 小数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范小林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你认识它们? 请把手中的人民币学具分一分,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活动要求: ①小组内互相说说,都有些什么面值的人民币 ②然后讨论一下,你们可以怎样给这些人民币分类 ③你们怎样分类,就怎样摆出来.
第六課 與宋元思書 作者:吳均. 吳均 ,字叔庠(庠,古代學校名稱,如: 郡庠、邑庠。又「夏曰校,殷曰序,周曰 庠。」《孟子‧梁惠王上》有「謹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義。」古時朝廷大學,北稱 「上庠」,南稱「成均」,故吳均名均字 庠),吳興故鄣人(今浙江省吉安縣)。生 於南朝宋明帝秦始五年(西元四六九年),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授课教师:赵卓. 五柳先生传 东晋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 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 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
韩 愈 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 昌黎, 世称韩昌黎。作者写 此文时,初登仕途,很不得 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要求做 官,未果。郁郁不乐,所以 有 “ 伯乐不常有 ” 之叹。 后世评价: “ 文起八代之衰 ” , “ 唐宋八大家之首 ” 。
三峡 郦道元 深圳桂园中学 执教:李 坚. 三峡 郦道元 深圳桂园中学 执教:李 坚 长江三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Shanghai Longway Inspection & Technical Services Co., Ltd.
S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二单元 猫 黑坪小学 李国春.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授课人:姚晓霞.
第五单元基础知识复习 桥下三中 王云霞.
初三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审题训练 泰兴市洋思中学 刘金玉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我的文言文 前言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好习惯,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还要敢于大声地诵读,羞于启口是学习古诗文的大忌。“哑吧”古文是学不好古文的,这样,既缺乏学习兴趣,又缺少语感,就会理解不畅,望文生畏。 1、读准字音 主要指读准生字、通假字、多音字、形近字的字音。 2、读好停顿.
送东阳马生序 (复习课).
马 说 韩愈.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余角、补角.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八年级(上)备课 阅读与写作实践 吉大慧谷学校 高 波
识字四.
课题:议论文阅读之论点的概括方法及运用 作者:黄嘉珲 单位: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與宋元思書 山水駢體文.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第七编 五代、宋、元艺术 (公元907—1351年).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同 路 人 敬拜赞美詩歌 45首.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浪费 海浪 + 费用 = 浪费 费用 小费 学费 水电费 电话费 停车费 +
BUSINESS POWERPOINT THE Scenery DESIGN.
自从我认识耶稣 zi cong wo ren shi ye su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8.1 平行四边形 (第2课时) 湖北省赤壁市教学研究室 郑新民
第 一 課 宋元思書 與 吳 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4.2 证明⑶.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八年级 下册 16.1 二次根式(2)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 22、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 东城中学 孙雅力.
与朱元思书 郧县青曲中学 高峰.
內壢國中102學年度 2/21世界母語日 宣導活動.
駢文 《與宋元思書》 目錄 文學常識 駢文簡介 駢文形成原因 駢文的特點 課文《與宋元思書》 結構 寫作技巧.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平 均 数 第1课时 课件设计:康 兵 重庆市合川区杨柳街小学.
國中國文 奇山異水~ <與宋元思書> 吳均.
机械设计A 、B 重修 涮分 学习过,想提高?? 上课 考勤?? 平时成绩 %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除法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 上册 简便算法 高效课堂编写组 王合立.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考总复习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背诵默写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 3.问君何能尔? ____________。 4.安得广厦千万间, ____________! 5.瀚海阑干百丈冰, 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7.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其喜洋洋者矣。 8.野芳发而幽香, ____________。 9.念天地之悠悠, 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背诵默写

篇章 重点篇章   《与朱元思书》   《送东阳马生序》   《诗词曲五首》   加*号    《五柳先生传》    《马 说》

与 朱 元 思 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总领全文) (异水) (奇山)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写富春江全貌的句子是: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总写富春江山水特点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写富春江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写富春江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山“奇”在山势之奇、山音之奇、山意之奇、山林之奇。   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异”在极其清澈、水流湍急快如箭马。

3、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的这些感慨? 答: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和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答: 视觉——“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3、请找出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1)从视觉来写: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③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2)从听觉来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3)好在:写景有声有色,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句子都是骈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话概括。 记述作者本人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求书难、求师难、求学苦(奔走、生活) 3、文中极叙作者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和刻苦,用意何在?   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4、采用对比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你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 师生态度 (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生活情况 (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自己:緼袍敝衣,日仅再食) 5、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自己缊袍敝衣,有什么作用?   更突出了自己虽然衣、食、住与同舍生相比甚远,但仍自得其乐,因为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这才是作者所追求的美好生活。

6、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 7、作者成年求学时对老师是什么态度? 态度:毕恭毕敬,不敢出言。 8、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

1、用课文原句填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 ①好读书②性嗜酒③常著文章自娱。 (1)表现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的句子是: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   ①好读书②性嗜酒③常著文章自娱。 (3)描写五柳先生家境及其态度的句子是:   环堵萧然……晏如也。 (4)“赞”语中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   不汲汲于富贵。 (5)传文中与“不戚戚于贫贱” 相照应的句子是: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简要概括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及其生活状况,并分析其分别写出了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 (1)好读书,刻画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2)性嗜酒,刻画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3)写文章,刻画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4)生活状况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是一个率真放达、淡泊名利,虽处于贫困之中却能安贫乐道、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4、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不求甚解”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不求甚解”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 5、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反映了他仕途失意,内心痛苦,“醉”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6、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7.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答: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遭遇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遭遇是: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主观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食马者愚妄无知)是: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6)本文的主旨句是:     其真不知马也。

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答: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通过千里马的遭遇的描写,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3.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样的人?  答: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千里马寓人才;食马者寓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4.本文的写作方法是什么?  答:托物寓意 5.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是什么?请结合课文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答: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作好充分准备,因为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有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