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热病分类对后世的启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民进海宁市总支部. 民进海宁总支开展 “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 活动: 1 、为了积极履行民主党派的职能,搜集社情民意,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 2 、让民主党派走进群众,让群众了解民主党派。 3 、通过 “ 三走进 ” ,进行访贫问苦,搜集民情民声,构筑群众与政府的桥梁,
Advertisements

控 江 路 街 道 2008 年暑期工作总结. 社区的暑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一项关系 到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今年暑期,控江路街道在进一步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中,本着 “ 领导重视、学生喜欢、家长放 心 ” 的宗旨。以社区教育为阵地,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
供瘤动脉超选插管 的临床价值探讨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介入科 顾建平 年 5 月 · 上海 在肿瘤的介入性诊疗工作中, 供瘤动脉的超选插管有其重要的 临床意义。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温 病 学. 回 顾 — 绪 论 温病四大家(清)代表著作学术成就 叶天士《温热论》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 阐明温病病因病机 发展温病诊断方法 薛生白《湿热病篇》 立湿热病专论 丰富温病理论及证治 吴鞠通《温病条辨》 倡导三焦辨证 规范四时温病证治 王孟英《温热经纬》 以经典为经,以后世名著为纬,系.
素问·评热病论.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基础医学院2004级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 运气、发病与治疗 姓名:薛 辉 学号: 导师:王庆其.
温病学的历史成就与传染病救治的诸多思考 中日友好医院 晁恩祥 2010年11月.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中医基础理论 青海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中医基础教研室.
第九章 外感病辨证.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张国华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中医基础理论 辽宁中医药大学 郑洪新 教授.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中医基础理论》 成都中医药大学.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四节 其他辨证方法介绍.
素问·六节藏象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电子讲稿 绪 论.
药物分析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反思与重构 马广水 2011年7月.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中医基础理论 Basic Theories of TCM
素问·厥论 主讲人 王洪京.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基于“北语模课”平台的 课程设计与实施.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经行感冒.
第四章 病因病机 薛霁 首都医科大学 邹志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总 论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汇报人:勾长明.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董振华.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主讲人:贾国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 陈香兰(0551- ) Spring 2009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EBNF与操作语义 请用扩展的 BNF 描述 javascript语言里语句的结构;并用操作语义的方法描述对应的语义规则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超导探索与科学思辨 超导探索与科学思辨 李平林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2.2直接证明(一) 分析法 综合法.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鄢陵县彭店一中 赵二歌.
2019/5/20 第三节 高阶导数 1.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報告組別:第三組 報告組員:亷千儀 吳佩蓁 陳郁文 李芷亭 林詩倩
基因信息的传递.
在陽明任教已21年 總是帶給大家隨和的印象 受傷前的吳老師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黄帝内经》 热病分类对后世的启示

一、《内经》对热病的定义 《素问*热论》 论及寒温热病,属外感热病类。 《素问*刺热论》论及五脏热病,属内伤热病类。

热病概念 总结《内经》对“热病”的阐述 无论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都能引起发热,而凡具有发热的外感、内伤疾病,都可称之为热病。

“伤寒”与“热病” 的名称解释 1、自病因角度出发: 伤寒之“寒” 寒 四时邪气 2、自症状角度出发: 热病之“热” 热 发热症状

二、《内经》对热病的分类 * 四种分类方式: 1.按病因分类 2.按辨证纲领分类 3.按发病气候季节分类 4.按病理过程分类 * 对于这次分类的小结

(一)按病因分类

病因 1、外感热病 热病 2、内伤热病

1、外感热病的阐述 《内经*素问》 “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分析:此“寒”指感受外邪,是对外感病因总的阐述。 后世启示(1)

2、内伤热病的阐述 后世发展 分析:劳倦 气伤 气虚 郁久化热 内热。 分析:劳倦 气伤 气虚 郁久化热 内热。 《内经*调经论》:“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歧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腕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内经》关于外感热病与内伤热病的比较

(二)、按辨证纲领分 1、按六经辨证分《素问*热论》 热病 2、按五脏辨证分《素问*刺热论》

1、按六经辨证分类 六经 《素问*热论》的症状描述 太阳经 头项痛,腰脊强。 阳明经 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 少阳经 胸胁痛,而耳聋。 六经 《素问*热论》的症状描述 太阳经 头项痛,腰脊强。 阳明经 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 少阳经 胸胁痛,而耳聋。 太阴经 腹满而嗌干。 少阴经 口燥,舌干而渴。 厥阴经 烦满而囊缩。 后世发展

2、按五脏辨证分类 五脏热病 《素问*刺热论》的症状描述 省文 肝热病 小便黄,腹痛多卧,胁满痛,狂燥不安 五脏热病 《素问*刺热论》的症状描述 省文 肝热病 小便黄,腹痛多卧,胁满痛,狂燥不安 心热病 先不乐,卒心痛,烦闷,善呕,腰痛不可用 脾热病 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腹满泄 肺热病 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咳喘, 发热 痛走胸膺,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 肾热病 先腰痛,骨行酸,苦渴数饮,项痛而强, 行寒则酸,足下热,不欲言 后世启示

五脏热病是否属于内伤热病? 小思考 (1)症状: 感受外邪 外感热病 五脏 发热 热病 的表 劳倦、情志内伤 内伤热病 现

(2)、区别与相同点

我们的观点是: 根据《内经》的相关原文,内经五脏热病不能认为属于内伤热病,只能说 五脏热病与内伤热病是以不同的方式、角度来看待“热病”这一问题的。 用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个问题,得到的信息往往也不完全相同。

(三)、按发病的季节气候分类 《内经*素问*热论》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者,为病温,后夏至者,为病暑。” 伤寒 热病 温病 暑病

《内经》按季节气候四时邪气发病分析 特点: 季节气候不同,邪气偏重不同,发病症状也不完全相同,以主要邪气的特点为主要表现。 后世发展

(四)、按病理过程分类 阴阳交:邪入阴分,交争不解,邪盛正衰,危重 热病 预后 风厥:太阳感风,少阴气厥 劳风:因劳受风寒,化热壅肺 肾风:受风,面目浮肿,目下壅起,碍语 风水:受风少气,身重行迟,经闭不卧,卧则喘嗽 阴阳交:“交者,死也” 预后差 风厥:表里同治 病可痊愈(也有预后差,但少) 劳风 素体壮者,预后佳 肾风 风水 素体弱者,病危重,预后差 后世启示 热病 预后

《内经》与几部历代著作比较

理论:更完善,更系统,趋于多元化,逐渐强调时间、地域差异性,发展为“时地议”的理论,沿用至今;同时,实用性越来越强,贴近临床实际应用。 总之: 理论:更完善,更系统,趋于多元化,逐渐强调时间、地域差异性,发展为“时地议”的理论,沿用至今;同时,实用性越来越强,贴近临床实际应用。 外感热病

《内经》内伤热病的发展 ? 《内经》与李东垣的“脾胃论”有什么联系呢? 《素问*调经论》之“劳倦 气衰 郁而化内热”的理论,乃后世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之“脾胃论”的理论基础。 内伤热病是基于病因病机的角度来分析的。 ? 《内经》与李东垣的“脾胃论”有什么联系呢?

内经与脾胃论的比较

《内经》内伤热病的影响 * 对李东垣的脾胃论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内伤热中证中的“内伤”就是相对《内经》的另一种分类—“外感热病”而言的。 * 对李东垣的脾胃论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内伤热中证中的“内伤”就是相对《内经》的另一种分类—“外感热病”而言的。 * 《内经》所阐述的外感热病与内伤热病有何区别与联系呢?

热病六经辨证的后世发展 张仲景对六经辨证作了详细的阐述,是对《内经》六经分证的一次发挥。

六经辨证的意义: 六经辨证更为具体,符合临床表现,还加入了病变传化,病程变化即变证,坏病的阐述,使热病分证更清晰更明确,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六经辨证也符合医学发展过程的哲学概念——常变观。即重视常中之变,又明确变中之常。 常——规律性的,普 遍的 变——特殊性的,不同的 医学哲学思维的发展

《内经》五脏热病的分类是后世脏腑辨证的起源,为后世“藏象”学说的出现、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脏热病的分类方法,丰富了后世临床辨证理论内容,为新的学说——藏象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内经》热病分类对后世的又一大贡献。 继续

《内经》热病又分为: 伤寒、温病、暑病 元代医家王安道议论颇详: 称“仲景之书,本为即病者设,不为不即病者设”。 《内经》热病又分为: 伤寒、温病、暑病 元代医家王安道议论颇详: 称“仲景之书,本为即病者设,不为不即病者设”。 又“寒疫与温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 他认为,三者病因、病名、病形不同,要“辨其因,正其名,察其形”,“当不误人”。 他进一步将伤寒与温病分开,主张治温病以“清里热”为主,这给后世温病学派以很大影响。

热病按发病分类的 继续发展 明末——吴有性,《温疫论》阐发了“戾气学说”。 清朝——叶桂,论温病,阐发“卫气营血”理论体系。 同期——薛雪,《湿热条辨》补足了叶氏“湿热病证”的不足。 清末——吴瑭,《温病条辨》创立“三焦辨证”,温病认识系统化,理论不断得到完善。 温病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内经》病理过程分类 对后世的影响 《内经》对病理过程的阐述,推衍其预后情况指导后世医家重视对病理过程的观察,尽早把握病势发展趋势,控制病情。

总结: 热病的分类起源于《内经》。 《内经》对热病的分类阐述结合了热病的内蕴,即包含着外感热病与内伤热病的统一,也包含着伤寒与温病的统一。 不否认差异 反映“区别”与“联系” 从认识的角度 理论系统化,规范化 从历代医家 目的:指导临床,治病救人

今天讨论“《内经》热病分类对后世的启示”的目的 以《内经》为起点,不断找出热病的发展分支,以“求同存异”的眼光,看待医学理论、乃至任何科学理论的发展。 理论发展的规律: 理论起源 修改补充 发展完善 (新) 变革

医学理论思想的发展的特殊性 起源 内经,逐渐发展为各种医学思想 差异 地域、时间、趋势、医家思想 整和 反映一个时代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 起源 内经,逐渐发展为各种医学思想 差异 地域、时间、趋势、医家思想 整和 反映一个时代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 应用 正确认识并用于临床,治疗疾病 目的 取得最佳疗效,追求高质量、健康 生活。

谢谢! 内经,P.B.L.活动小组 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