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罰 班級:休閒四甲 組別:第八組 姓名(學號): 鍾淑宜(498B0045)、陳家薇(498B0012)、 羅亭婷(4980064)
體罰的定義 體罰:是指通過對人身體的責罰,特別是造成疼痛,來進行懲罰或教育的行為。使人做大量工作、運動,體能訓練,使其身體難以負荷,亦是體罰。 廣義的體罰:包括「身體的直接處罰」、「身體的間接處罰」、「精神上的處罰」三類。 狹義的體罰:通常排除了精神上的懲罰,也有從矯正或改變學生行為的結果來界定體罰行為。
支持體罰的理由 管教難上加難。 你打我,我告你。 老師你憑什麼打我?
哲學觀點 東方: 中國古書記載:「喫人打罵差遣,乃所以成就之。」(明,鄭璃,《昨非菴日纂》)「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三字經》)「至八九歲時,年方稍長,或可用威。若遇聰穎者,即如前法,亦足警悟,其或未覺,略用教笞。」(《幼訓》) 西方: 西方亦有古諺云:「放下鞭子,寵壞孩子」、「兒童猶如路上馬,負載重物以前先鞭打」、「兒童都有一個背,打了它,他就能領會」
社會學習論 社會學習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認為兒童大部分的行為可藉由觀察別人的行為,和別人行為的結果來學習,例如:殺一儆百。在教育上,教師常採取鼓勵好榜樣和懲罰壞榜樣,讓其他同學學習。可見,體罰也許是教師在教室管理上受到挫折而產的攻擊行為,也許是教師用來改變兒童行為的制約技術,或是教師對該情境的詮釋,或是教師希望收到殺一儆百的效果。 無論是哪種理論,都顯示出教師權威的不容忽視性,和教師企圖透過體罰來改變學生行為的壓制性。
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的看法 過去對於家長來說體罰很普遍,家長們常常能夠說出它的好處。傳統的思想覺得幼兒不懂事,「嚴父出孝子,棒下出孝兒」,需要用打的方法令他們學懂怎樣守規矩,打下品行的基礎,到幼兒長大了就不用再打。再者,人性本惡,人有很多不良的意識和行為。 治亂世用重典,幼兒行為正常時不用打,當他們有嚴重行為問題時才體罰。其次,很多時候體罰都是由權威的爸爸負責,而媽媽負責勸諫。最後的結果是只有媽媽在場時,子女就非常頑皮,怎樣勸諫都沒有效果。當爸爸出現時,他們會變得很聽話,因為爸爸的體罰具有阻嚇作用,這好像證明了體罰的好處。
支持體罰的個案(一) 體罰 7成民眾支持 2006/08/26【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一項抽樣調查指出,有7成民眾不贊成校園零體罰,但9成支持教師專業評鑑,以有效提升教學品質。 這項調查還發現,多數民眾希望公立幼稚園延長服務時間,並取消寒暑假,以因應雙薪家庭需求;多數受訪者還認為,應提升大學品質,未達招生基本標準,學校應寧缺勿濫,且入學後應提高退學率、加強淘汰成績差的學生。 教研院在去年9月間,針對幼教、國教、中教、高教等重要議題,分3次以電話成功訪問了5340名20歲以上民眾。 幼教部分,過半數民眾贊成幼稚園教英語,其中以女性及國中小家長贊成比率較高;國教部分,7成民眾不贊成校園零體罰政策,以鄉村地區、年紀較高、學歷較低者,不贊成比率較高,教育程度高、年輕者較贊成零體罰。 全球最早立法禁體罰的瑞典,當年立法通過時,也高達5、6成民眾仍支持體罰,但到了2000年,只剩2%民眾支持體罰,台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蕭慧英指出,很多民眾把體罰和處罰搞混,擔心不體罰,就管不住學生,教研院的調查結果她不意外。她說,她剛當媽媽時,也曾體罰過孩子,因為她媽媽也是這麼教的,但後來她學會比體罰更好的管教辦法時,就不想再體罰了
支持體罰的個案(二) 日本學校暴力事件大增 安倍晉三支持體罰學生 2007/01/31新華網 日本正重新考慮容許學校施行體罰,以管教不遵守紀律的學生,保障教師安全。日本政府教育改革會議向首相安倍晉三提出了這份建議報告,安倍對建議內容大表支持。政府強調,這並不是準許教師鞭打學生或施行其它嚴厲的體罰方式。負責這份提案的內閣官員說:“體罰不包括拳打腳踢,只是要讓頑劣學生罰站,或輕輕拍打他們的頭部。” 該報告還建議,大刀闊斧改革學校制度,包括增加更多的上課時間、強制學生參與公共服務,以及把每年從4月開始的新學年改成從9月或10月開學。這份提案將會于3月底完成。安倍24日晚已對有關建議表示讚賞,他說:“我會給這些建議100分。” 日本二戰後一直禁止學校對學生施行體罰,要求學校推行“寬松教育”。迄今為止的教育基本法是在約60年前日本法務省制定的,對體罰的規定比較嚴格,如果將課堂上喧嘩的學生逐出教室就算“體罰”。此次教育改革會議提出修改教育基本法的“體罰”基準,是為了讓教師能夠恰當地應對越來越嚴重的學生妨礙老師正常教學的現象。 據日本文部省統計,2004年由小學生制造的校內暴力事件多達1890件,比上次調查增加了18.1%。更令人不安的是文部省還發現,不僅小學生之間的暴力事件有所增加,小學生對老師實施暴力的事件也多達336起,比上次調查增加了32%。
支持體罰的個案(三) “英國父母支持體罰” 2011/09/23 蕃薯藤新聞 英國一項對中學生父母進行的調查顯示,國內有大量家長支持體罰。《時報教育增刊》出版品訪問了超過兩千名家長,他們發現其中有49%贊成在英國學校重新採用體罰。只有45%不同意。大多認為,教師應該要能夠對學生更嚴厲。 家長也支持其他老派的懲罰方式。大約有89%支持將頑皮的孩子送出教室,課後留校和午餐時間禁足也分別受到88%和87%的家長支持。對孩子大吼是比較不受歡迎的,僅得到55%的家長支持。讓學生難堪更加不受歡迎,因為只有21%的家長支持這個方法。 英國教育大臣邁克爾戈夫也支持較嚴厲的懲罰,他說,「每位小孩都有獲得適當教育方式的權利,但是現在這個權利現在正遭到少數人扭曲破壞,因為有少部分的人需要得到一個明確的教訓才知道誰才是老大。」他補充道,教師在處理有破壞性的學生時,將可以「更自由地使用他們自己的判斷」。
反對體罰的理由 不能讓人面對現實 自身情緒管理失控 造成學生心理壓力 帶給學生負面影響 沒有正面教育意義 間接影響整個班級
相關「體罰」之法律 民法第一千零八十五條 教育基本法第8條 教育基本法第十五條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
國外對體罰的看法 世界各國對待體罰的態度有較大分歧,大體分三類: 2.禁止體罰學生,但要求恢復體罰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3.允許體罰: 1.完全禁止: 奧地利、芬蘭、德國、挪威、瑞典、丹 麥、冰島、烏克蘭和羅馬尼亞。 2.禁止體罰學生,但要求恢復體罰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如日本、英國,其中英國甚至在完全禁體罰後又重開禁 3.允許體罰: 新加坡、澳大利亞、韓國、美國。像英國、美國、韓國、日本。
國際不打小孩日 (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 又譯無巴掌日 每年的4月30日是1998年在美國由一個反體罰組織發起的國際不打小孩日,目前已有上百個國家的民間參與。
反對體罰的個案(一) 體罰定義 教育部:讓學生身體疼痛行為算體罰(零體罰) 大紀元2007年1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 為落實校園零體罰,教育部今天公布體罰定義,懲罰學生讓學生身體疼痛或不舒服的行為,不論是老師施加(如鞭打),或叫學生自行為之(如交互蹲跳),都算是體罰。教育部表示,將進一步與全國教師會溝通體罰定義,預定六月公布注意事項,讓第一線教師有所依循。 立法院去年(2006)十二月三讀通過,將校園零體罰納入教育基本法,但各界對體罰的定義仍相當模糊。教育部下午說,教師於教學或教育過程中,只要採用讓學生身體疼痛或不舒服的方式,不論是教師施加,像是毆打、鞭打、打耳光、打手心、打臀部等行為,或是教師命令學生自行為之,如交互蹲跳,都算體罰。 教育部訓委會專委傅木龍指出,體罰不等於處罰,也不等於管教,而教師管教學生行為時應該和學生溝通,避免讓學生感到不舒服。部分老師、家長認為校園零體罰立法後,就無法管教學生,這其實是錯誤觀念,教育部將透過社教館所,向家長宣導零體罰觀念,並培訓種子教師宣導零體罰概念,也將試辦教師專業評鑑,解決輔導管教的問題。
反對體罰的個案(二) 反對體罰,郝龍斌自爆:因六巴掌畏唱歌 中評社香港2010年3月26日 台灣又傳出體罰的事情,台北市長郝龍斌感受特別深刻,因為郝龍斌念小六時,在音樂課上唱“西風的話”,卻莫名其妙被老師賞了6個巴掌,讓他從此害怕唱歌,不過今天問到這一段往事,郝龍斌不願多談,只口氣嚴厲的說了一句“反對打罵教育”。 民視報道,元宵花燈展示結束,台北市長郝龍斌親自頒獎狀,鼓勵學童,再接再厲,被問到北市小二生,被老師甩巴掌打腫臉,郝龍斌語氣嚴厲,會這麼生氣,不只是自己的地盤又出包,其實是踩到40多年的,他心裡的那個痛。 郝龍斌小六那年,在青潭國小音樂課上,老師莫名其妙飛來的六個巴掌,讓郝龍斌從此害怕唱歌,就算要唱,“西風的話”也成了郝龍斌的禁歌。
體罰做為刑罰的爭議 主要爭議在其是否人道和有效方面。 1994年,新加坡法院對一名塗鴉和盜竊的美國少年Michael P. Fay的判決
我們對於體罰的看法(一) 劉暄屏: 我是屬於支持體罰,因為我覺得有時候小孩子做錯事還是需要適當的管教,才不會讓他走偏,也因為我在國中的時候學校是有體罰的,像是拱橋、鴨子走路、打手心、罰寫等,可能沒交作業就罰拱橋,遲到就罰鴨子走路,考試考不到標準少一分打一下這些,這些處罰對我來說都是有作用的,因為我怕打手心,所以會為了不被打而用功讀書。所以我覺得適時適當的體罰對小孩來說是可以的! 劉惠茹: 我認為適當的體罰是必要的,但現在這個社會似乎許多事情都分不清輕重。我想這是目前所有人都需要學習的。
我們對於體罰的看法(二) 羅亭婷: 我認為適度的體罰是好的,但是如果大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造成孩子身心靈上的傷害,就不好了。體罰應該要慢慢來,不能馬上就用太過嚴厲的懲罰,不然不僅沒辦法使孩子成長,反而讓他封閉自己,造成永久的傷害。
我們對於體罰的看法(三) 陳家薇: 我個人是支持體罰的,但是體罰也不是說打就能打,或是說罵就罵!畢竟老師是人,學生就不是人嗎?體罰的本意是教育,因此適度的體罰是有利教育學生平時的生活素養。可是現在社會父母過度寵溺小孩,學校老師罰罰站,小孩回去就跟父母哭訴,再來的情況就直接上報…當老師的豈不是也很無辜?這樣的例子裡,有多少父母會在投訴媒體時先問問老師為什麼要怎麼做?他家的小孩做錯什麼事?現在人人重視教育,不過教育也不只是課業,更是教育孩子的人格素養;零體罰固然是好事,但過度草莓的學生們,一旦走出父母保護的羽翼下,面對社會工作的種種現實,還能夠這麼軟嫩嗎?
我們對於體罰的看法(四) 鍾淑宜:適當體罰是必要的,但如果因為自己情緒管理不當,而下手過重,那即使一開始不是你的錯也變成了你無理,常常會有學生不為了學習而學習,而只是因為怕被老師打所以才認真讀書,這樣是否就本末倒置呢?而家長也是個很矛盾的職業,想要小孩好,便不斷的逼他們,而學生不受教不肯讀書,卻又怪罪老師沒教好,但如果稍微管教了一下,馬上又大罵老師體罰學生,這讓現今社會的老師真的很難做人。因此我認為如果自身行為做好就不怕有體罰事件發生了
選擇「體罰」的原因
成員分工 反對體罰資料之整理、對於體罰之看法: 鍾淑宜、陳家薇 。 支持體罰資料之整理、對於體罰之看法: 劉惠茹、劉暄屏。 統整資料、製作PPT、對於體罰之看法: 羅亭婷 報告 鍾淑宜
參考資料 圖片: (http://tw.image.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_ylt=A3eg9CJCInpRfgcAnAJt1gt.?p=%E9%AB%94%E7%BD%B0&fr=yfp&ei=utf-8&n=30&x=wrt&y=%E6%90%9C%E5%B0%8B)奇摩圖片 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D%93%E7%BD%9A)維基(http://mag.udn.com/mag/people/storypage.jsp?f_ART_ID=44844#ixzz2RCgDV5JBPower By udn.com) 2006/8/26聯合新聞網 (http://www.epochtimes.com/b5/7/1/31/n1609381.htm) 2007/1/31 PM大紀元(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1/31/content_5675675.htm)2007/1/31新華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26 中國評論新聞網
參考資料出處(二) (http://history.n.yam.com/funday/garden/201109/20110923045296.html) 2011/09/23 蕃薯藤新聞(http://www.growthmagazine.com.hk/content.php?cat=Expert&page=15) GROWTH線上周刊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5/55-29.htm) 2006/5/15《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