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原住民 陳第的《東番記》說明喪禮情形:「家有死者,擊鼓哭,置尸於地,環煏以烈火,乾,露置屋內,不棺;屋壞重建,坎屋基下,立而埋之,不封,屋又覆其上,屋不建,尸不埋。然竹楹茅茨,多可十餘稔,故終歸之土不祭。」就是說,家裡有人過世,親屬敲鼓哭泣,將屍體放在地上,四周環繞烈火烘烤,直到屍乾,露放在屋內,並不裝棺。一直到該竹屋十幾年後破敗,才立埋在屋中的地下,在上面重新建屋,不用立墓碑或是祭拜(稱為立身葬或室內直肢葬)。且並未封裝,只是將新屋直接蓋在上面。如果不改建,就不埋葬屍體。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歷史 授課老師:莊明哲 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 台灣早期的人類活動 (pp.12-13) 台灣的史前文化包含 : 1. 舊石器時代: 年前 例如,長濱文化、左鎮文化 … 2. 新石器時代: 年前 例如,大坌坑文化、圓山文化、卑南文化 … 3. 金屬石器時代:
Advertisements

第一章 早期臺灣 第一節 史前文化與原住民族. 臺灣歷史發展的特色 臺灣的考古發展及史前文化 原住民的族群與分布 早期文獻中的原住民 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 學習重點.
傳統節慶大觀園 ◆ 一年之中隨著不同的季節和信仰,而有不同的 節慶,你知道這些節慶的意義和活動的內容嗎?
論點 “ 自由 ” 主張 照顧 ” 弱勢 ” 父母 我 配偶配偶 子女子女 8 夫 妻.
製作 : 楊又瑄. 黃仲薇. 蔡沛瑜. 朱弘瑜. 張瑜茜. 台灣原住民的圖騰服飾文化. 台灣原住民文化 台灣原住民現在目前有 14 族,在台灣活動時間 已將近 8,000 年之久,早起稱為生番;傳統的 9 個 族群在 1945 年是由日本政府所認可。邵族、噶瑪 蘭族和太魯閣族分別在 2001 年、
只要我長大 原住民的成年禮 各國的成年禮. 原住民的成年禮 台灣原住民之成 年禮,與自然環 境有密不可分的 關係,如狩獵代 表勇敢,舉辦祭 典以緬懷祖先, 或作為神明賜與 之勇氣象徵。
20 簡易概率 (增潤) 學習範疇:數據處理 (D) 學習單位:6D-E1 簡易概率.
自我介紹 楊惟勝.
科目 歷史 單元 史前台灣與原住民文化 姓名:顏淑玢 節數:2
上課注意事項 1.上課前須靜坐 2.上課需帶課本筆記 3.上課遵守教室秩序 4.作業要準時繳交 5.上完一單元就小考一或兩次.
台灣原住民.
舊石器時代 位置: 亞洲大陸東緣,西太平洋弧狀列島一部份 背景 形成: 兩千多萬年前逐漸隆起,形成島嶼 生物: 大角鹿、猛瑪象、亞洲大陸原始人 臺東 長濱文化 苗栗 網形文化 臺南 左鎮人目前臺灣發現最早人類化石 影片:長濱文化臺南左鎮人 代表 文化 1.住在海邊洞穴-短期定居小型隊群 2.以採集、狩獵為生.
原住民藝術之美 起 源 社會型態 分 布 文化祭典 服 飾 藝術表現 居 住.
原住民族.
台灣高山原住民 祭典 神話傳說 原住民 高山族 阿美族 泰雅族 排灣族 布農族 卑南族 魯凱族
專題報告學生:四仁‧葉 錚 指 導 老 師:蕭 秀 貞 老師
台灣的原住民.
中國人壽 徐真真.
一-3 豐富多元的原住民文化.
建構原住民知識體系 宏觀 長 中 微觀 田調、 短 資料採集 上層 理解.建構 中層 整理.分析 下層 教材 刊物 專家學者 資源中心 部大
病 毒 性 肝 炎.
世界各地巫術與下降頭.
第一章 史前與歷史初期的原住民 第二節 「沒有歷史的民族」的歷史
WWE巨人 Big show.
達悟族舊稱雅美族,由於族人意識的自覺與主張,已將日據時代的稱述正名,自民國87年改稱達悟族。族人分佈在蘭嶼島,背山面海,傳統住屋呈半穴居的地下屋,特殊景觀,可抵抗颱風季節的風害。九族的達悟族區位在九族廣場邊,可以欣賞到傳統住屋和老山胞雕刻小船。
濫用藥物 姓名:林鴻源 下6B.
鄉土文化成果展 台灣小常識.
台灣之子ˍ 臺灣原住民 世居阿里山的 ~ 鄒 族 台中市南區國光國民小學 李憲雄.
台灣原住民.
Chapter 5 迴圈.
原住民的介紹 班級:五年二班 座號:22號 作者:陳巧蓁.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9/28號專題報告 Web網頁遊戲 曾建瑋.
2-3 基本數位邏輯處理※.
4B冊 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關係.
音樂之旅 第一冊 單元十 曲式──二段體、三段體.
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小學 六年級 數學科 下學期 數形.
What is Easter何為復活節? The Easter Bunny兔子? Easter Island復活島?
教會節期禮儀 從受難到基督升天.
認識阿美族的吉祥物-樹豆 樹豆(Fataán).
Chap3 Linked List 鏈結串列.
新竹縣竹北市興隆國小 104學年度第1學期 防災防震宣導
牙齒的構造與功能 牙齒大發現.
第 2章 原住民文化   ■台灣原住民的族群   ■台灣原住民的文化.
---感恩節的由來及習俗 The story of Thanksgiving and Traditions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太空 Random Slide Show Menu
多元文化概論.
多元文化概論.
98學年度優質化社區發展「立志藝文季」校內講座 從原住民音樂來 了解和聲
台灣原住民有哪些呢? 泰雅族 賽夏族 布農族 邵族 魯凱族 鄒族 卑南族 阿美族 排灣族 平埔族 達悟族 跟我一起探訪飛魚的故鄉…….
行的色彩 交通標誌(4).
十八界的 樂受概念.
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小學 六年級 數學科 下學期 數形.
由織布歌中欣賞泰雅族語之美 -以24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專輯之ㄧ為例.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1996年 亞特蘭大奧運會宣傳主題曲.
一、埋葬與葬俗起源 二、埋葬制度的原則與發展 三、歷代的喪葬制度之演變 四、近年傳統禮制的重大變革 五、殯葬與宗教靈魂觀
生命服務技能與實際 課程介紹 講師 王福星.
好朋友相處之道 10句讓你心有所感的話 mar03280 整 理 Music: Angels Sing.
11058: Encoding ★☆☆☆☆ 題組:Problem Set Archive with Online Judge
DEP5114A General Studies Prof. Mak Se Yuen Student Name:Lau Yeuk Lan
Parasitics Extraction (PEX) 與 postsimulation(posim)
生活摺紙.
第四組 停車場搜尋系統 第四組 溫允中 陳欣暉 蕭積遠 李雅俐.
管理學作業 Ethics dilemma-SeaWorld trainer killed by killer whale
台灣原住民的音樂文化.
經文:約翰一書 5:1-12 凡信耶穌是基督的,都是從神而生,凡愛生 他之神的,也必愛從神生的。
居家問題小偵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台灣 原住民 陳第的《東番記》說明喪禮情形:「家有死者,擊鼓哭,置尸於地,環煏以烈火,乾,露置屋內,不棺;屋壞重建,坎屋基下,立而埋之,不封,屋又覆其上,屋不建,尸不埋。然竹楹茅茨,多可十餘稔,故終歸之土不祭。」就是說,家裡有人過世,親屬敲鼓哭泣,將屍體放在地上,四周環繞烈火烘烤,直到屍乾,露放在屋內,並不裝棺。一直到該竹屋十幾年後破敗,才立埋在屋中的地下,在上面重新建屋,不用立墓碑或是祭拜(稱為立身葬或室內直肢葬)。且並未封裝,只是將新屋直接蓋在上面。如果不改建,就不埋葬屍體。  

台灣 傳統的漢人社會忌諱死亡,在台灣原住民的習俗中,死亡也被視為禁忌,有不少繁複的儀式和禮俗必須遵守,早年由於生活文化背景不同,加上屬於禁忌,不但外人不易了解,更因此增加了神秘感,甚至引起不少的誤解。 原住民的葬禮習俗中很多相似,如守喪期間留在家中不出門、不打獵、不飲酒、不高聲說笑、不穿華服等,甚至整個部落還停止蓋新房或開墾種植等工作,以免招來壞運氣。 台灣原住民的喪葬儀式,受到漢化影響,一般以室外土葬為主,善終(病死)的親人埋葬在室內,可以和祖靈住在一起,但意外死亡被視為凶死,不能埋葬在室內,必須埋在郊外偏僻處,這種習俗普遍見於排灣族、布農族、魯凱族、卑南族、太魯閣族等。 但現在室內葬的習俗已很少見,大部埋葬在室外,並和漢人一樣設有墳墓及墓碑,除了偏遠的山地鄉多選在葬在部落附近外,一般多由鄉公所規劃公墓集中以土葬方式埋葬,除了喪禮的過程和方式不同外,幾乎已全部漢化。 原住民原來視火化為對往生的親人不敬,但近幾年來,和漢人一樣只要是罹患如癌症死亡者,多會主張以火化方式,隨著觀念改變及土葬所需的墓地愈來愈少,火葬也成了原住民往生後開始考慮的方式。

台灣 原住民傳統喪葬習俗大致分為三階段: 一、臨終儀式: 臨別之言→移靈置家屋中庭→為臨終者著衣→斷氣死亡; 二、屋葬儀式: 埋葬→獻牲禮→墳上燃火→共食→撒水及灰; 三、驅靈儀式: 祭祀亡者/獻牲品→巫師驅亡靈→驅亡靈之行→驅亡靈之言→共食→撒水及灰→復歸日常生活。  

鄒族喪禮 太魯閣族喪禮 阿美族喪禮 賽夏族喪禮 在屋內進行,遺體也是埋在屋內,只有被割首者、年幼者、為出嫁者或離婚者才是葬在室外。葬禮由母親氏系群的男子舉行驅靈儀式,將人與靈分開。 鄒人相信西方是「惡靈之門」,所以傳統家屋正門朝東方,聚落墓地安排在西部邊緣。現在改信基督宗教後,喪禮儀式多改採基督宗教方式,唯死者頭部仍朝西方。 死亡後身體靈hiyo立刻轉型為hitsu(靈),並隨赴靈界「塔山」。 其游離靈piepia則變成hitsunotei(糞之靈),繼續留在部落干預社人的日常生活。 葬完五天後舉行meipunu儀式,希望與生人不同性質的靈不要再回來。 太魯閣族喪禮 人將死之際,家人必須守候到斷氣為止, 倘若沒有人照顧而自己斷氣者稱為「暴斃而死」, 若此,喪家必須放棄所住的家另外擇地建新居。 如果家庭有人過世,必須將所有起的火熄滅,同時將爐灶內的火灰丟到屋外。 將化好妝的屍體猶如胎兒在母親腹中的姿勢用織布包裹。 男人要脫上衣在床下挖洞將屍骸埋葬。 要守喪五日,期間不吃加鹽的食物、不吃肉、不吃魚,同時不耕作不打獵。 阿美族喪禮 阿美族和其他民族一樣,並不認為死是生命的終結,而只是轉變到另一個世界的過程。程序有: 一、臨終禮:死者斷氣前,家人跑過來喊叫死者的名字。 二、化妝禮:洗臉、洗足、著衣。 三、埋葬禮:習俗上埋葬愈早愈好,傳統上葬在房屋後方的院內,但日據時期強制將死者埋在公墓內。 四、超渡:埋葬後請祭司團主持,使死者靈魂列入祖靈。 五、捕魚禮:埋葬後當晚或次日作捕魚祭,以示解除喪期。 賽夏族喪禮 賽夏人死後,通常在死亡當日埋葬,若死在夜間,則於次日晨間埋葬,埋葬必須通知同一祭團同氏族人參加。屍身以面向東入穴,屍身伸直,橫臥穴中,以布帛包屍,將所附的陪葬品一起放入,並將鹽巴撒在屍體上,以茅草覆蓋,再把土填平。墓的四周邊插上短竹子加圍石頭,不像漢人把土填高成凸狀。賽夏族人古代為室內葬,因日治時期理番政策的實施,以衛生為由,強制埋葬於公墓。

排灣族喪禮 排灣族喪葬禮俗稱為Smangpoliu,禮俗的形式和死亡原因的分類有很大的關聯。死亡的原因分為「善死」和「惡死」兩種。在家屋內自然死亡的人被視善死,而在家屋外的則為惡死,即使是在醫院內死亡也會被視為惡死,所以當病人快斷氣時,家人會以救護車將垂死者送回家,希望在家中才斷氣。傳統的排灣族喪葬實行「室內葬」,用布或毯包紮屍體,屈肢包成橢圓形,於室內深埋土中,上蓋大石。排灣族的室內葬身受祖靈觀念的影響,如在屋內不可放肆,須謹言慎行,遷居不可毀屋等,皆有對先人崇敬之意。室內葬在日治時期,以不潔和野蠻為由,強力疏導改為室外葬,此風俗遂漸泯。 善死者之喪葬處理方式如下: 1、入殮。 2、訃告親友。 3、告別祭:個人依次觸死者之右肩,並對死者致惜別之意。 4、下葬:排灣族傳統上,對惡死者行室外葬,其餘多行室內葬。 5、改火驅靈:埋葬完畢回到喪家,凡參加喪事者需以預置的三盆水,以手潑水灑在喪家門口地上,口中祝告亡靈勿再回家,勿使家人生病。 6、服喪。 7、招靈祭。 8、慰問遺族。 9、除喪忌。 10、滿月驅靈祭。 達悟族喪禮 達悟族人死後大多是當天或是隔日黎明就送葬,並沒有沐浴更衣,棺木的組裝則在墓地,只有彎曲死者的四肢,做嬰兒出生時的姿勢,然後用avaka麻布包裹以繩綑綁,由死者的近親抬出屋外,其他的親人則是手持長炳刀身披冑甲,到屋外或是屋頂叫嚷咒語驅鬼,然後把屍體抬到墓地埋葬。達悟族的葬法主要有土葬、崖葬、水葬等,後來發現的甕葬數量則是少數,過去的傳統多為嬰兒。一般自然的死亡視為善終則以土葬的方式埋葬,品行不良或是沒有後嗣近親的多是用崖葬,但各部落有所差異,而少年夭折以及嬰孩死亡的,多是抱到海岸礁岩下拋入海中,這樣的方式稱之為水葬。 土葬和崖葬的送葬家屬都是男性,穿著武裝手持鋼槍,由親人背在肩上或是由兩個人用長板縛屍互抬,5-6人隨後送葬;而女子和其他朋友概不送葬。土葬的地方多是固定的,大多是距離聚落1-2里的海邊林木密集的地區,其葬穴挖成方形,將屍體面向東方腳朝西方,同時讓臉稍稍俯下不要面向太陽,因為族人普遍認為面對太陽死者會不舒服,而且會變成凶鬼出來害人;在喪禮結束第三天之後,如果還有死者家屬依然哀傷悲泣的,其他親友才能到喪家慰問。

葛瑪蘭族喪禮 宗教在噶瑪蘭的生活裡佔有重要地位,他們崇拜祖靈,其宗教信仰以祖靈為中心。噶瑪蘭人將人間與靈界分開,相信靈界的鬼神能保佑凡人。人死後的祭靈魂儀式,用來界定人與靈魂的一道儀式。族人相信在人死後,魂魄不會馬上成為有靈的靈魂,必須透過Bathohogan儀式才能成為靈魂,成為祖靈之一,而且是保護族人的善靈;反之,死後沒有執行此儀式者,就會變成孤魂野鬼。所以,噶瑪蘭人對待凶死之人(被馘首,或橫死者)即不做Bathohogan,任其變為惡靈。 Bathohogan在執行上有兩種型式:一是善死者的作法,平常族人在家中過世的,不論老死、病死,只要不是凶死者,之後在出殯下葬時也很順利者,即為善死者,這種人的Bathohogan都直接在家中舉行;一是死亡後出殯前碰到自然界的一些不祥預兆,如打雷、地震等,就會引來惡靈,所以儀式必須先在戶外舉行招靈、驅邪後,才能和善死者一樣移入室內舉行。 平埔族喪禮 平埔族人的葬禮南北各地也會因地而異。屏東平原上的平埔族人一般是在人死後,用木板釘成棺,親友則贈送青藍布或鹿皮陪葬,埋在平常所睡的床下,配偶需遷到別 的地方居住。而北部淡水一帶的平埔族人習俗是,死者皆裸體,只用鹿皮包裹。由親屬四人抬至山上,將鹿皮舖展開來,然後用死者生平的衣服覆蓋之,再用土掩 埋。一般說來,子孫有帶孝的習俗,也就是在胸背披兩片藍布,但時間長短不一定。安置喪者的地方,稱為馬鄰地,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地方。一般人不會靠近,附近的田地也棄耕。甚至有將屍體懸掛樹上的習俗,因此就有了馬鄰樹或馬鄰竹。都被視為禁忌之地。 泰雅族喪禮 泰雅族的死亡分為善終及惡死兩類;凡在家中有親屬陪伴而死亡者為善終;在野外露天死亡或被害以及自殺、難產等皆屬惡死。泰雅人在死者斷氣後,近親須立即為之梳髮、洗面、換穿盛裝、胸衣、戴首飾、耳飾、臂飾後,用一塊布舖在地上,將屍體從上移至地上,屈其手足於胸前做蹲距狀,然後用布條把屍體包起來,用帶緊縛。然後由男性近親在死者斷氣之床下掘一圓穴,深約五、六尺,足可豎放屍體,屍體的面多朝向河岸。然後將死者的蕃刀、煙斗等陪葬於墓穴內,然後蓋一石板,覆土於其上整平。喪家在喪葬後半月或一個月後,邀請曾參加喪葬之親戚,至其家飲酒,主喪人及死者的配偶持酒赴野外,呼亡靈作祭並送亡靈赴靈界。送靈後即表示一切回復正常。若有惡死者,通常在發現死亡之處就地掩埋。喪葬完畢後,請巫師作禳祓祭以驅除惡靈。

布農族喪禮 布農族人認為死亡有善死、惡死。凡病死於家中為善死,死於非命則為惡死。善死者死後,家人將屍體移置地上,扶成坐勢,使股肱曲於前胸處,用藤帶或布袋縛之。於室內掘墓穴,深約四尺、直徑三尺,周圍以石板為壁,下葬時男性面向東,女性面向西。上面蓋以石板,之後填入泥土。惡死者,僅由首先發現者就地掩埋。 魯凱族喪禮 魯凱族的喪事處理和埋葬方式,都是依善死或惡死而各不相同。惡死者在處理程序上附帶有諸多禁忌,如於部落野外意外傷亡者,同部落之人需於獲知消息後立即於為埋葬之返家,而死者則有近親就地埋葬;夭折而亡者多只為長牙的嬰兒,由父母隨即埋葬;孕婦難產而亡者,尤被視為大凶事,僅由父母或配偶處理,其所留衣物及治喪者所服均應一概遠棄。一般喪葬的處理方式是,由近親為其易盛裝,亦採用曲肢葬,並在室內埋葬,及揭開屋內地下石板掘墓而埋。 邵族喪禮 邵族的喪禮由首領和先生媽共同處理,死者家屬必須在家人死後的第二天清晨四點,於家中祭拜。從前邵族人多行「甕葬」,先將死者的四肢彎成蹲踞狀,用繩子綁好,再在放入缸中下葬。

卑南族喪禮 雅美族喪禮 卑南族傳統喪葬儀式如下: 1、裝殮:死者由家人及近親裝殮。 2、掘墓下葬:同族男性在室內掘墓穴。掘成時由長老以琉璃珠三顆拋入穴 內,然後置屍穴內,頭向西,面向上,死者的衣服、飾物也放在墓中, 男性置腰刀一把,女性則置鋤一把。 3、改火、改水:埋葬後翌日,喪家請女巫來家改火,棄舊火於室外,用火 石打火,點燃薪火。棄舊水,用竹筒汲取新水,表示重新開始新生活。 4、除穢淨身。 5、稻田間做祭以恢復田間工作。 6、出獵除服:第五天,喪家之男性集體赴山中出獵。 7、別靈:喪家由女巫陪同,帶檳榔實、料珠等到祖家前作祭。此後即恢復 正常生活。 雅美族喪禮 雅美族善死者臨終時,死者家屬及近親都會趕來。男人們到時,頭戴藤帽,身穿背甲,右手按著劍,左手執木槍,全身武裝,如上陣作戰狀,這是為了防禦死靈攻擊。他們集合於喪家內,辦理喪事。 1、報喪。 2、停殮:只能在白天埋葬。成殮時,將死者雙手掩至面部,膝蓋碰到下顎, 用麻布包裹,並綑以細繩,成為球形,放在屋中。自成殮至出殯之間,需由死者的家屬或參加喪禮的親屬一人至數人,輪流至屋頂上面「告別死靈」,這是該族喪禮中最嚴肅的場面。話別儀式完後,即可出殯。 3、出殯:出殯時,由男親屬背屍。背屍時是把繩子掛在頭上,向墓地走。 送葬的近親男子們 也一起,讓背屍者行走在行列中間。 4、入葬:進入墓地,留一人看守屍體,餘人找尋一適當的埋葬地,,然後 以掘棒掘深約等於一人身深的東西向寬長的墓穴,然後把綑屍之繩解開,再把屍體放置倌內,頭朝東,身體右側靠地,臉向北,不可向著太陽。當屍體放好,即蓋上兩端側板及上面頂板。 5、離開墓地:墓穴上所堆的砂土,需好好按平。驅靈穰邪的儀式。 6、告別死靈的儀式:喪家的家人一到家就放聲大哭。這天用餐前後,仍須 舉行向死靈告別的儀式。 第三天,一起舉行第三次告別死靈儀式。第三次告別做完,大家帶著水槍或魚網去海邊捕螃蟹或魚,當天烹煮。至此,幾天的喪事算是全部結束。 參考資料: https://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2&ved=0CC0QFjAB&url=http%3A%2F%2Flms.ctl.cyut.edu.tw%2Fsys%2Fread_attach.php%3Fid%3D1511810&ei=SpCHU5ikEMaHkQX09oHQDQ&usg=AFQjCNFmiJV3fQuOKU2ouMtsY5NOUDEZww&bvm=bv.68114441,d.dGI&cad=r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