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北 亚 区 域 金 融 合 作 背 景 下 大连市金融业发展的新机遇 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 张 欣
第一岛链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东 北 亚 概 况 东北亚,是指亚洲的东北部地区,按地理位置的分布,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俄罗斯联邦的东部地区(萨哈林岛等地),日本国,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蒙古国。
一、东北亚金融合作的动因 防范和化解区域金融危机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教训 东亚国家的金融脆弱性 IMF的不恰当干预 合作机制少 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数十年间,东亚仅建立了4个财政央行合作机制,其中20世纪50~60年代建立了2个,危机前的90年代建立了2个 功能有限 在金融合作方面的具体功能主要限于信息交流和业务培训 IMF的不恰当干预 忽视具体国情的经济结构改革
什么是“华盛顿共识”? 1989年陷于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急需进行国内经济改革。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的研究人员以及拉美国家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研讨会,旨在为拉美国家经济改革提供方案和对策。 在财政政策方面,加强财政纪律; 在货币政策方面,推动浮动利率; 在贸易和资金政策方面,推动贸易自由化,外资进入自由化; 在宏观产业政策方面,推行私有化,放松政府管制。
约瑟夫·斯蒂格里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泰国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基金会的首脑们说,紧缩政策将重建人们对泰国经济的信心。当危机发展到其他东亚国家,并且这些政策的失败已经很明显的时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只是眨眨眼,给每一个到它门口求援的国家开出同样的药方。我当时就认为这是一个错误,与拉美不同,东亚国家已经实现了预算盈余。紧缩导致了在教育和基本建设方面的投资不足,而这两者都是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
危机后东亚金融合作取得的进展 合作机制数量增长 合作机制功能加强 在金融危机后的短短3年内,金融合作机制数量较之前增长了一倍,达到了8个 金融市场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支付计算体系、担保体系及评级机构等) 银行监管 经济评估及政策对话 危机管理及能力建设(培训)
实现区域内资本优化配置 资源的丰富与资金的短缺并存 资金的盈余与资金的短缺并存 中国的东北地区 俄罗斯远东地区 资金需求方 资金供给方 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开发的现实化 蒙古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 朝鲜的市场化动向 资金供给方 日本:地区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第一大债权国 韩国:新兴的发达国家 中国:加快“走出去”步伐
为贸易和投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中日: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四)大贸易伙伴国 中韩:中国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韩国是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国 中俄:中国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贸易互补性 中朝:中国为朝鲜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中蒙:中国为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投资来源国
二、东北亚金融合作的进程 10+3框架下的东北亚合作 1992年,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建立东亚经济集团(EAEG)的倡议,遭到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强烈不满 1993年,东盟经协商后将其更名为东亚经济核心论坛(EAEC) 1997年12月15日,在马来西亚首次实现东盟9国(当时柬埔寨尚未正式加入东盟)与中日韩3国首脑的会晤
1999年10+3领导人会议期间,中日韩3国首脑以早餐会形式进行了会晤,以后便形成了正式的年度会晤机制 2000年5月4日,第九届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在泰国清迈共同签署了建立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的协议,即清迈协议(CMI) 2001年9月,在第3次中日韩首脑会晤时,朱镕基总理提议建立3国经济和贸易部长会晤机制 2002年11月第4次3国首脑会晤时,朱总理又提出建立中日韩3国的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建议。至此,东北亚区域合作正式成为10+3框架内的一个重要内容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日韩金融合作 2007年5月在日本京都举行的东盟和中日韩财长会议上,与会各方提出了设立共同外汇储备基金的设想 2008年4月,中日韩在20国集团(G20)全球金融峰会期间达成重要实质成果,同意加速清迈倡议有关多边换汇的进程 2009年清迈协议多边化协议(CMIM)签订,多边化区域外汇储备库建立 2010年3月24日,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以及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共同宣布,CMIM正式生效。 2012年11月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15周年纪念峰会上,与会领导人纷纷提出继续推进清迈协议多边化的倡议
三、大连市金融业发展的优势 独特的区位优势 北方的优良港口 面向东北、辐射华北、走向国际 工业基地、林业基地、商品粮基地、原材料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
便捷的交通运输 铁路 公路 航空 港口 重要的铁路枢纽,铁路货运量居东北三省之首 公路运输网覆盖全国,公路客运量居东北三省首位 周水子机场 东北地区首个直飞台湾的航线(2008年) 多项指标居中国东北地区 12 个民用机场的首位 港口 东北三省唯一的港口客运站 4条国内航线、2 条车船联运航线、1条国际航线(大连——韩国仁川)
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区域性商业银行 大连商品交易所 大连银行(世界468位,内地39位) 众多的银行分支机构(中国银行等) 东北三省唯一的商品交易所 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货市场和油脂期货市场以及第二大农产品期货市场
丰富的人力资源 众多高等学府 特色化人才培养与教育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对人才的吸引
四、大连市金融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其他城市的竞争 东北地区:沈阳(东北三省的中心城市、经济发达、金融机构众多)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 华中地区:武汉、郑州 华南地区:深圳、广州 西北地区:兰州、西安 西南地区:重庆、成都 上海市:亚太区域性金融中心 其他国家:东京、首尔
人才结构性短缺 缺少专业化金融学人才 缺少高端专业化人才 缺少复合型人才 缺少外向型国际化人才
五、大连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对策 加强与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 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 同日、韩、俄、朝建立经济圈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 区域性金融中心 现代产业聚集区 同日、韩、俄、朝建立经济圈
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入驻 引进和创立各类金融机构总部或区域总部 构建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 积极发展公共事业 律师事务所 资产评估公司 会计师事务所 信用评级公司 投资银行 担保、审计 积极发展公共事业
大力发展期货市场和股权交易市场 大连商品交易所 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所 期货市场与金融中心建设:香港、法兰克福 推出新的交易品种: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焦炭(2011) 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所
人才战略 产、官、研合作 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 改善居住环境,降低生活费用
与区域内城市分工合作 金融中心的职能分散 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东北地区主要城市金融指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