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 衬托对比 渲染烘托 金榜苑教研中心.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摆一摆,想一想. 棋子个数数的个数 摆出的数 、 10 2 、 11 、 20 3 、 12 、 21 、 30 4 、 13 、 22 、 31 、 40 5 、 14 、 23 、 32 、 41 、
Advertisements

《滕王阁序》名句默写 高二下.  1、《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了时间 已到深秋的句子是, 。写来 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的句子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 “ 写尽 九月之景 ” 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  3、描写当地繁华富庶的句子是:
诗歌鉴赏 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 之表达技巧. 《考试说明》对 “ 古代诗歌鉴赏 ” 的能力要求是: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境、语言 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级.
计算下面 4 道题: = 0.8 = 0.2 = 3.4 = + - + - 0.8.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辨明思想感情 规范答题技巧 十一中 王冬梅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 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 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 考纲解读.
宜山宜水 更 宜宾 制作者: Lily Windy 制作者: Lily Windy 时间: 时间: 宜 山 宜 水 更 宜 宾.
数学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3.50 元是 …… 3元5角3元5角 像 3.05 、 1.06 、 , …… 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读作:十六点八五 …… 小数点 读作: 一点零六 读作: 三点零五 读作: 零点八零 小数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苏轼 苏轼官翰林学士的时候,曾问幕下士 说: “ 我词何如柳七(柳永)? ” ,幕下士 说: “ 柳 郎中词只合十八七女郎,执红牙 板,歌 ‘ 杨柳岸晓风残月 ' 。 学士词须 关西大汉,铜琵琶、 铁绰板, 唱 ‘ 大江东去 ‘’’ 。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看图指认艺术技巧 衬托 图片来源——唐伯虎点秋香.
诗歌鉴赏高考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之 表达技巧.
古典诗词的 魅力呈现.
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
梅 花 魂.
文化传播网 庹氏匾额作品欣赏 资料来自单身不贵族QQ空间 点击翻页.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中国古代诗歌概说 一、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上古——口头歌谣 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古诗鉴赏专题复习之表达技巧之 衬托 罗冬松.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 制作:廊坊市第二中学 李占营.
给点阳光我就灿烂 ——工作简历模板.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高二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记时法 扬州市育才小学 周志杨.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 李亚权.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内阅读热点点津.
诗词鉴赏专项复习 千古兴亡多少事 ——2009年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 河南济源第一中学 周建新.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初一年级(1、2)班 制作:李淑芳.
诗歌鉴赏 之描写手法.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教学目标: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赏析诗歌。
越中览古 李白.
送别诗鉴赏练习 相见时难别亦难.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P28 Let's learn & Let’s play
赤壁赋 苏轼.
色彩 · 对比.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BUSINESS POWERPOINT THE Scenery DESIGN.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比大小.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8.1 平行四边形 (第2课时) 湖北省赤壁市教学研究室 郑新民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语文园地二.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6.4不等式的解法举例(1) 2019年4月17日星期三.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数学游戏 有趣的数学 和龙市头道镇小学校 秦 莹.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10.3平行线的性质 合肥38中学 甄元对.
4.2 证明⑶.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 --- “情”与“景”的关系
连加连减 及加减混合.
了解介词.
小学新课程标准数学第一册(人教课标版) 加减混合运算 授课人: 孙东霞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Logo 思维 力量 商务展示·企业内训.
8小鹰学飞.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1 秋天的图画.
惊弓之鸟 山西省邹城市中心店镇老营小学 王 丹.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乘法的初步认识.
秋兴八首 (其一).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4、3、2加几 练习课 北京小学 杨 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诗歌鉴赏之 衬托对比 渲染烘托 金榜苑教研中心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都是通过对某些事物(或形象或情感)进行对照来完成。但是,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表明是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

《白 梅》 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白 梅》 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题: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乐景与哀景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乐景衬哀情 《谢亭送别》唐代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结合本诗,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乐景衬哀情 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得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乐景衬哀情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乐景衬哀情 用貌似欢乐喜庆的场景,表达一种悲哀凄凉的情绪.用梦境来反衬现实。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梦境写得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凄凉,“恨”的含意便表达得越充分。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湖北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

答题是应包括“以……正(反)衬出……,其作用(目的/动机)是为了突出(突显)……”。反衬手法运用的同时自然就包括对比手法了.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问:诗人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情感的?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07安徽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诗歌上片通过“寒山”矗立、大地空旷以及“秋空”碧澄等场景,来衬托(正衬出)鹰意气飞扬的形象,为下片个人期待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情怀的抒发做了铺垫。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整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这首诗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首句写的是“衾枕冷”,这其实就是因为下雪夜冷。冻醒后抬头看见窗外很亮,这也是因雪所致。末一句写听到的“折竹声”,更是写出夜雪之大,雪压断了竹枝。全诗从触觉、视觉、听觉多角度侧面描写,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诗歌鉴赏之 渲染、烘托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 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 孟浩然《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营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 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问:上片的景物描写对下片中所提到的周公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上片写大江,写江山如画,写多少豪杰,特别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描写,渲染了场面的雄伟壮丽的同时,为下片写对周瑜的建立功业之情感抒发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渲染,是意象描写对意境营造而言; 烘托,主要是景物之描写对情感抒发的烘托。 对比和衬托则是两个对立或相近的意象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