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考点: (1)议论文的三要素及其之间关系 (2)论证方式 (3)结构形式 (4)语言特点
论点 论据 论证 ——作者的观点或主张。 ——用来证明观点的事实或道理。 ——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 议论文三要素
中心论点: 论点是对所议论问题(论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一般只有一个论点。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议论文阅读理解的关键。
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有如下方法: 一、看标题,有时议论文标题即其中心论点。 二、看开头。开篇点题,开门见山是议论文的常见写法,因而许多文章的中心论点都出现在开头部分。 三、看结尾。一些议论文中,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至文末得出结论,该结论即中心论点。
四、看中间。用某个过渡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五、分析论据。对于有些隐含的中心论点,需要我们分析文章所用的论据,看这些论据为了证明什么,此处“什么”即中心论点。归纳综合,有时中心论点分解为好几个分论点,这就需要逐个分析,再综合归纳。
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即论据,它为论点服务。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凡能证明论点的事实都可以作为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和数据。 ——凡科学原理、名言谚语、格言警句都可作事理论据。 论据分两大类
阅读《成功》,指出本文的论题和中心论点。 论题——成功之道 中心论点——勤奋是成功之道。
《成功》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观点的独到和深刻。 2 、学习课文思路清晰的写法 3 、学习本文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 写法
季羡林(1911——2009),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6年9月26日,95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成为首位“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被称为“国学大师”。
经典语录: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 做人要老实,学外语也要老实。学外语没有什么万能的窍门。俗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就是窍门。 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言简意赅 烦琐 家喻户晓 兀兀穷年 膏油 阑珊 憔悴 晷 ɡāi suǒ yù gāo wù qiáocuì lánshān guǐ
2、默读文章内容,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即论点: (2)用“‖”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简要概括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第①、 ②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作者提出成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4)为什么说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论题——成功之道 中心论点——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全文共10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4)作者谈他对成功的理解,并提出成功的三个条件; 第二部分(5~10)指出勤奋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对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 天资:人与人之间的天资是不相同的 勤奋:如果不勤奋,天资再高也无用 机遇:机遇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
关键 天资 + 勤奋 + 机遇 = 成功 无能为力 自己决定 无能为力
分析三个条件 无能为力 结论:无论是治学或是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 天资:由天决定 机遇:不期而遇 勤奋: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 结论:无论是治学或是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
作者是怎样来论述勤奋是成功的根本条件的? 讨论: 作者是怎样来论述勤奋是成功的根本条件的? 家喻户晓的故事 引用韩愈的话 引用王国维的经典比喻 勤奋是成功之道。
故事 名言
囊萤——据说晋朝车胤,幼时家境贫寒,无钱买油点灯读书,于是夏夜捉萤火虫放入布袋,凭着萤火虫发出的亮光读书,后博学多通。
映雪——晋代孙康,好学而家贫,于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
悬梁——西汉人孙敬,好学,读书至夜不息。为了不使自己瞌睡,用绳系住自己的发髻,悬于屋梁,坚持多年,后终成一代名儒。
刺股——战国时辩士苏秦游说秦王失败后,发愤读书,日夜不息。疲惫欲睡之际,以锥刺自己的大腿,驱除睡意,勤奋学习。
名言 1、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请大家运用作者关于构成成功条件的基本观点探究下列材料,看看有哪些发现。 深入理解、运用观点 请大家运用作者关于构成成功条件的基本观点探究下列材料,看看有哪些发现。
探究练习一: 材料一:电视剧《我的太阳》中有位女舞蹈演员,为了艺术上有所成就,不仅天天苦练,而且到35岁还不愿生孩子,搞得婆媳关系很紧张,宁肯离婚也不让步。可是她专业成绩平平,一共也没当过几回主角,这位演员作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最后却不得不忍痛离开舞台。 材料二:有人说杨丽萍就是专门为舞蹈而生的,她的好多作品都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参考:成功路上,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
探究练习二: 。参考: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材料一: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岁时就认识书写工具,7岁就能指物作诗。邻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诗并给他报酬。其父觉得有利可图,便拉着他到处赚钱,不让其学习,结果到20岁时“泯然众人”。 材料二:据《青年博览》刊载,少年大学生钱某,12岁时就会微积分,被认为是神童,进入合肥科技大学学习。平时,学生们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野逛,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多次劝说仍无进步,后来退学当了油漆工,从此告别神童生涯。 材料三:南北朝时的江淹,少时笃志好学,其诗幽丽精工,《恨赋》、《别赋》脍炙人口,晚年满足安逸生活,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人称“江郎才尽”。 。参考: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
探究练习三: 参考:机遇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 材料一:世界著名喜剧演员卓别林在一次临时安排的“特别演出”中,显示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那时他才5岁,当喜剧演员的母亲在演出时嗓子突然哑了,她不得不离开舞台。面对一片混乱,舞台掌管灵机一动,建议让卓别林上台代替母亲表演,因为他曾看过卓别林当着母亲和朋友们的面表演过。5岁的卓别林面对灿烂的灯光和挤满剧场的观众,无拘无束地表演了几个节目,特别是模仿母亲那沙哑的嗓音,得到了观众热烈的掌声。正是这次偶然的机会,决定了卓别林今后的生活道路,成为杰出的电影表演艺术家。 材料二:秦末,刘邦、项羽先后进入咸阳,当时项羽力量明显强于刘邦,消灭他易如反掌,在“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谋士范增之言杀掉刘邦,沽名钓誉,听信项伯仁义之说放走刘邦,最后天下被刘邦所夺。 参考:机遇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
探究练习四: 参考:1、勤奋,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 2、做学问或干事业,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馆。有3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问里面是否有人,但全神贯注的陈没有听见,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毫不在意的微笑一下,又重回书堆中。最终他成为数学大师。 材料二:贝多芬小时候弹钢琴专注时,手指在键盘上磨得滚烫。为长期弹下去,他在琴旁放一盆凉水,把手指浸在水中泡凉后接着弹,水撩在地板上积少成多,漏到楼下房东家里却浑然不知。 材料三:一只蜜蜂要酿造1公斤蜂蜜,必须在100万朵花上采原材料,假如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1公里,那么蜜蜂要酿造1公斤蜜,就得飞行45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行11圈。 参考:1、勤奋,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 2、做学问或干事业,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3、深入理解,合作探究 (1) (2)下列两句中“不敢”的意思一样吗? A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 B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蓦然回首, 众里寻他千百度,
(立志) (追求) (获得)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高瞻远瞩,选定目标 王国维的三种境界: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高瞻远瞩,选定目标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百折不挠,艰苦奋斗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豁然开朗,妙手得之 (立志) (追求) (获得)
作者将第一种境界解释为“预期”;第二种境界从文字看是写追求,作者理解为“勤奋”;第三种境界是说成功,本意中也包含奋斗成功的道理。 2、王国维是治学的成功者,他的 “三种境界说”在学术界已经成为经典的比喻,作者基本赞成“预期——勤奋——成功”的“成功之道”,但是对此也有保留,作者有自己的理解。问:作者是怎样理解的? 作者将第一种境界解释为“预期”;第二种境界从文字看是写追求,作者理解为“勤奋”;第三种境界是说成功,本意中也包含奋斗成功的道理。
王国维 成功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预期 勤奋 第一境:高瞻远瞩,选定目标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勤奋 第二境:百折不挠,艰苦奋斗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成功 第三境:豁然开朗,妙手偶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中心: 文章以个人经历说道理,分析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指出无论是治学或是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