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第九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工业化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中的结构变化与优化
关于汇率计算.
102年10月 公共債務法 講師:財政部國庫署 林組長達聰.
中国收入差距.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危机 转型 动力 看清中国经济.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2013年度述职报告.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10.2 立方根.
提示语、广告词 颁奖词、衔接语 感谢信、通告启事 图文转换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走势分析.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七章.
统计学原理(第四讲) 罗洪群.
财务绩效评价计分方法 1、基本指标计分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本指标计分是按照功效系数法计分原理,将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相应行业标准值,按照规定的计分公式计算各项基本指标得分。    (1)单项指标得分= 本档基础分 调整分 + 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功效 系数 实际值-本档标准值 调整分=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本 节 目 录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二、工业化阶段 三、高效的益综合发展阶段 四、课堂巩固.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中国财政支出 庄志辉 赖灿荣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第 3 章 基本概念.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第十章 方差分析.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第七章 参数估计 7.3 参数的区间估计.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第三节 常用外贸B2B平台简介 一、阿里巴巴 国际交易市场( 中国交易市场( 日本交易市场( 全球批发平台(
Greening One Belt One Road The Role of NGOs
模型分类问题 Presented by 刘婷婷 苏琬琳.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政策环境与旅游投资 Policy environment & Tourism Investment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6.4 你有信心吗?.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第4章 Excel电子表格制作软件 4.4 函数(一).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4课时 绝对值.
第二章 投资学宏观领域问题研究 第一节 资本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 1、资本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本投资的决定作用。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专家研讨会 ACCC Workshop: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s 内蒙古 Inner Mongolia.
第三节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总平方和可以分解为三项: (10.10).
通货膨胀对债权人有利,还是对债务人有利?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第一章 C++语言概述 第十一组 C++语言程序设计.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The Behavioral Insight Team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 5 章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区域差距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各地区之间只要在某一方面,如资源禀赋、人口素质、教育水平、科技水平、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市场发育、经济发展水平、收人或消费水平、经济发展速度等,存在着某种差异,都可以认为存在着区域差距。

一个国家内部,一些区域比另一些区域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更强的经济实力,致使空间上呈现出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并存的格局,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存在的理论 1、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解释 2、发展经济学理论的解释 增长极理论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 倒“U”型学说

区域差异呈现出客观性、长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外部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区域差异产生是客观存在的; 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外部条件等因素对于同一个地区来说,很难在短期内彻底改变,所以区域差异将长期存在; 由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等因素处于变化之中,而且随着技术进步,区域经济发展对要素的依赖性会发生改变,区域差异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尽管区域差异存在客观性和长期性,但是区域差异应在一个适度的区间之内,适度的差异会产生势能,加速要素在不同区域间流动的速度,以实现最优的配置。区域差异一旦超过了临界值,不但会使欠发达区域处于被动和依附状态,很难摆脱落后局面,而且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存在的持久性因素 区位因素; 自然资源禀赋; 历史文化传统; 发展机遇;

2、内生因素对区域经济差距的不同作用 劳动力迁移; 资本流动; 中央政府政策; 地区之间的联系;

三、测度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指标 四种分类方法 : 1.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 2.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经济指标反映国家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如人均GDP、人均GNP、人均NI(国民可支配收入)等;社会指标主要反映国家各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如失业率,人文发展指数(HDI),生活质量指数(POU)等指标。 2.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静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在一个时点或一段时间内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化情况,包括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动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区域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即差异性)。

3.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 4.相对差异指标和绝对差异指标 单一指标通常是采用人均收入、人均GDP、消费支出,以及经济增长率、就业率或失业率等;综合指标则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如人均GDP、人文发展指数(HDI),生活质量指数(POU)、总产出值(GVO)、物质产品(MP)等综合指标。 4.相对差异指标和绝对差异指标 绝对差异是区域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绝对量的非均等化现象,反映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一种量的等级水平差异。相对差异是指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变化速度的非均等化现象,它反映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异,一般用某指标的变动率来衡量区域相对差异。

(1)绝对差异指标 (a)极差和极均差 极差是样本中的极大值和极小值之间的差额,极均差则是极大值或极小值偏离平均值的差额。   这两个指标的特点是较适合于分析两个区域之间或某个区域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绝对差异。

(b)平均差和标准差 平均差是样本中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的绝对离差的平均值。 平均差是反应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之间的平均差异。平均差异大,表明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差异程度越大;平均差越小,表明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差异程度越小。   

标准差则是样本中的各变量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的平均值的算术平方根。 若x1,x2,x3......xn的平均数为m 标准差s=√1/n[(x1-m)^2+(x2-m)^2+.......+(xn-m)^2]

例: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平均数相同的,标准差未必相同。   例如,A、B两组各有6位学生参加同一次语文测验,A组的分数为95、85、75、65、55、45,B组的分数为73、72、71、69、68、67。这两组的平均数都是70,但A组的标准差为17.08分,B组的标准差为2.16分,说明A组学生之间的差距要比B组学生之间的差距大得多。

这两个指标在计算上稍微复杂些,但它们相对于前一组指标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当考察的区域较多时,这两个指标能够全面的反映区域之间的绝对差异。

(2)相对差异指标 (a)极值比率和极均值比率 极值比率就是极大值与极小值之比,极均值比率则是极大值或极小值与平均值之比。   极值比率和极均值比率它们的特点是适合比较两个区域之间或某个区域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相对差异。

(b)平均差系数和变异系数(CV) 平均差系数是由样本的平均差除以样本的均值所得。变异系数(即标准差系数)是用样本的标准差除以样本的均值来计算的。 它们能够全面的反映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差异程度,同平均差和标准差相比,这两个指标反映的是各区域间经济的相对差异,使得指标更具可比性。学术界用变异系数考察我国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有助于人们全面、客观地认识我国的区域差异状况。

(c)基尼系数(Gini coffieient)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

这是国际上最常用的分析国民收入规模分配格局的指标。各区域间的基尼系数越大,表示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反之,则越小。

低于0.2收入绝对平均 0.2-0.3收入比较平均 0.3-0.4收入相对合理 0.4-0.5收入差距较大 0.5以上收入差距悬殊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根据黄金分割律,其准确值应为0.382。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基尼系数2010年超过0.5,已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财富分配非常不均。

四、统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1、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总体特征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的30年间,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平衡发展战略,各种投资政策和财政支付转移明显地向边远和落后地区倾斜,然而效果不佳,付出的代价非常大。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来了一个大转变,从平衡发展战略转向不平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发展和开放的政策明显向沿海地区倾斜,使得沿海地区得以迅速发展起来,也迅速地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划分主要是按照行政省区,辅之以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这三大地带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由东向西呈递减阶梯状态。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前,北方地区领先于南方地区;在改革开放前期,北方地区仍然领先于南方地区,而且差距进一步拉开。20世纪90年代以后,南方地区经济迅速崛起,人均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7.2%,北方地区经济的领先地位受到动摇。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城乡二元结构被视为造成中国城乡差别的主要因素。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1.6:1)的水平,按照国际劳工组织1995年发表的36个国家的相关资料,城乡差距超过2:1的国家只有3个,中国便是其中之一。从绝对差距看,1978年农民年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差209.8元,之后几乎每年都在扩大,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 制度因素; 历史和区位因素; 政策因素; 基础设施因素; 市场意识因素;

3、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的影响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将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表现在:工业项目的重复引进、重复建设,使区域之间的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化;保护本地工业的发展,限制本区域资源的流出和其他区域商品的进入,地方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其结果必然会加剧本区域产业结构的封闭性和低层次性。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将削弱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将可能在区域间形成相互隔绝的需求供给关系,影响区域之间合理分工的实现。如果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拉得过大,东部沿海区域的加工工业与内陆区域的资源性产业的发展将可能出现严重的脱节,二者之间产生明确的断层,区域之间的需求供给关系就会弱化。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将导致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上升。 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人均收入增长较快,消费需求扩大较为迅速,不仅带动了本地区的价格水平,而且还通过一系列的传递机制如商品购买,异地消费等,影响其他的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区域的价格水平,可能推动全国价格水平的持续攀升。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日益提高,大量外地剩余劳动力的涌入,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也存在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4、统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建立政府区域管理体制;(主体功能区) 建立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统筹区域产业规划; 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体系;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投资力量;(财政) 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政策)

阐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 思考题: 试用极化理论和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解释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 关键词: 测度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统计指标有哪些? 阐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累积性因果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