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概论 洪宪培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书 《管理学》,哈罗德.孔茨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管理学》,斯蒂芬 • 罗宾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原理》, 王利平编著,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 《管理学教程》,约翰•斯通纳等著,华夏出版社
第一章 导论 --管 理 概 述
管理概述 一、为什么要管理 二、管理的概念 三、管理的特征 四、管理理论与思想概述 五、管理哲学与管理方法
请你判断:以下何为管理活动? a.部队中班长与战士谈心; b.企业的主审计师对财务部门进行检查; c.钢琴家制订自己的练习计划; d.医院的外科主任主持会诊。 e.两个人共同抬重物
存在管理的两个必要条件 ── 必须是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包括生产的、行政的等活动) ── 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
一、为什么要管理 为什么要管理?——问题存在——解决问题 1.资源稀缺与人们追求目标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2.管理的作用 (1)合理配置资源 (2)提高工作效率与效益 (3)更快更好地实现总体目标
管理的必要性 管理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科学方法 管理是一切组织与事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管理是管理专业大学生最基本的职业生存能力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当你开始职业生涯后: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对管理者: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可以使自己获得成为有效的管理者的系统知识。 对被管理者:学习管理可以更好地理解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适应组织的需要。
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之一,中国唯一,2004年销售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案例 1 海尔的腾飞 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之一,中国唯一,2004年销售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美国《家电》杂志统计显示海尔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家电企业,并对美国企业发出了“海尔击败通用电气”这样的警告。 美国《财富》杂志选出在“美国以外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名商界领袖”中,其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排在第19位。
案例2 疯狂扩张的代价 中联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经国务院批准注册的国有大公司。公司组建伊始,他们在全国各地迅速地注册公司,短短一年时间之内,注册二级公司20多个,三级公司50多个,四级公司更是遍布全国。 然而,偌大的一个公司,竟没有像样的主业支撑,没有知名的品牌挑台,再加上内部管理上的混乱,致使资金周转困难,债台高筑,对下属公司的管理失控,陷入了全面危机。 1997年,国务院不得不对该公司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一个曾红极一时的国有大公司倒下了。
分析:海尔与中联公司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上述两个案例,一个由小到大,到强;一个由大到乱,到衰,这一成一败说明了企业的成败在于科学的管理,在于正确的战略。 美国邓恩和布兹特里斯信用分析公司调研结果表明,有90%破产企业是由于管理不善所致。 我国国有企业80%以上的亏损企业是由于管理不善所致。
二、管理的概念
1.管理的定义(1) 管理科学定义,不同的学派有着不同的观点 : 管理科学定义,不同的学派有着不同的观点 : 管理就是用人。借他人之力把事情办好。即筹划、组织和控制一个组织或一组人的工作。 管理是协调他人的活动。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管理就是决策。 将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管理问题的解决,都视为作出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 管理就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组织目标 资源 人 力物 力财 力 1.管理的定义(2) 计划、组织、 领导、控制 管理: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期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组织目标的过程。核心在于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 组织目标 资源 人 力物 力财 力 计划、组织、 领导、控制
效率(efficiency) 效果(effectiveness)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即正确地做事。 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即做正确的事。 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Peter Drucker 名言 Do things right Do right things ( Do things fast)--CA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 1) 无效率 (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 2) 无效果 (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
三、管理的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活动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核心是协调各种人际关系 4、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组织与管理者 组织:由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的系统性结构的实体。具有三个特征: 由人组成 具有明确目的 发育出一种系统性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 正式组织:依据法律或规章,为实现特定目标而正式设计的职位系统; 非正式组织:依兴趣、爱好、共同利益关系等自发形成的社会交往系统。
组织与管理者 组织的层次 管理者 操作者 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实现既定目标。 高层 管理者 组织的层次 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操作者 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实现既定目标。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管理者的分层
管理性活动 管理性活动:获取、调度与利用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者) 操作性活动:用手、脑,或手脑并用去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或工作。(操作者)
管理者任务 确保下级的设想、意愿、努力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 培训下级 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
管理人员技能 技术技能 人际关系技能 概念形成技能
(1)技术技能。掌握和应用解决自己分管范围内出现的问题的技术和方法。 (2)人际关系方面的技能。处理和协调上下左右的关系。 (3)概念技能。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层次对管理者的能力要求也不同: 基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 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 人际关系技能 人际关系技能 人际关系技能 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 能 技术技能
三商四能力一素养 高智商 、高情商、高胆商 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 、组织能力 多元文化的素养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1)要具有优秀的品德。有理想、进取心、责任感,脚踏实地,不畏艰难。 (2)要有丰富的知识。“T”型知识结构 相关知识,越广越好 管理知识,越深越好 (3)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向上,承受压力,自我控制——情商 (4)勇于实践。
管理的核心 ------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只会做人,不会做事,一团和气和稀泥,管理上等于零。 只会做事,不会做人,常常得罪人,管理也等于零。 因此,要先会做人,然后会做事,这就是管理。
管理者 三流管理者 自己做事 二流管理者 带人做事 一流管理者 让人做事 超一流管理者 让人思考
管理职能 法约尔: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孔 茨: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 控制
计划:为组织确定任务、宗旨、目标;实现目标的战略、措施、程序;以及实现目标的时间表和预算。 组织:根据组织的目标、战略和内外环境设计组织结构,并为不同岗位配置人力资源的过程; 领导: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以推动其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控制:衡量和纠正下属活动,以保证事态发展符合计划要求的过程。 创新:使组织的作业工作和管理工作不断有所革新和改进。
管理活动的良性循环 创新 计划 领导 计划--规定了方向和任务 组织--规定了任务由谁去完成,谁向谁报告 领导--调动积极性、创造性 控制 计划--规定了方向和任务 组织--规定了任务由谁去完成,谁向谁报告 领导--调动积极性、创造性 控制--保证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世界没有为任何企业提供直接可用的经验。 -----德鲁克 体育与战争的管理理念是相通的。 -----袁伟民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部分内容是科学,部分内容是艺术 经过系统整理的管理知识是科学 管理知识的应用,亦即管理实践是艺术
科学,又是艺术?? 到目前为止,管理是否是一门科学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回答。因为,管理面对的不是一次又一次可以设定完全相同条件的实验环境,而是分分秒秒都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因而不存在可以一次又一次重复验证的规律。
四.管理理论与思想概述 泰罗与科学管理 法约尔 马科斯•韦伯 行为科学的出现:霍桑研究等
主要内容 本章重点: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18世纪~19世纪末)——管理 理论的萌芽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 西方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发展阶段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 21世纪的管理学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要点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本章重点: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 18世纪~19世纪末)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经济学家。是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学者,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系统阐述了劳动分工论和劳动价值论。主要观点:1)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和利润的源泉;2)劳动分工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和工具的改进;3)提出 “经济人”的观点。 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英国数学家和机械学家。著有《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发展了斯密的观点,他认为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效率,有利于工具的改进,而且可以减少支付工资。 因此,在斯密和巴贝奇的观点提出之后,劳动分工的做法普遍被采用,到了20世纪,大量流水生产线产生。 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1732-1792),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在企业中重视人的作用和尊重人的地位,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因此,他被誉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二、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 (20世纪初~30年代) 管理理论比较系统地建立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个阶段所形成的管理理论称为“古典管理理论”或“科学管理理论”。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5),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著有《计件工资制》、《工厂管理》、《科学管理原理》等。 泰罗的主要实验(“生铁搬运试验”1880年 ): 标准作业研究 标准时间研究 原来工人每天搬运量: 12T; 实验后工人每天搬运:47.5T 原来每个工人每天工资:$1.15; 实验后每个工人每天工资:$1.85
根据以上试验,泰罗提出了以下科学管理思想: 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合理利用工时。 2、实行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将管理和劳动分离:计划职能——管理当局承担; 执行职能——工人承担 5、实行职能工长制等。 这些现在早已熟悉的常识,在当时却是重大的变革! 科学管理理论的贡献:提高了生产效率、作业人员与管理者的分工协调。是管理从经验走向理论的标志。
对科学管理理论作出贡献的其他人物: 亨利·甘特(Henry L Gantt,1861-1919),从事企业管理技术咨询工作。他的主要贡献:提出科学选用工人、奖励计件工资制、进行工人培训以及设计出“甘特图”。
亨利·福特(Henry Ford,1863-1947)。“汽车之父”。他的贡献:创建了第一条流水生产线——汽车流水生产线,进行了多方面的标准化和专业化工作。
案例 联合邮包服务公司的科学管理 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 ,于1907年8月28日在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创立,后总部迁至亚特兰大市。目前是世界最大的速递和包裹承运商,快递运送业务遍及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雇佣了15万员工,平均每天将900万个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180个国家。为了实现他们的宗旨,“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运送”,UPS的管理当局系统地培训他们的员工,使他们以尽可能高的效率从事工作。 让我们以送货司机的工作为例,介绍一下他们的管理风格。UPS 的工业工程师们对每一位司机的行驶路线进行了时间研究,并对每种送货、暂停和取货活动都设立了标准。这些工程师们记录了红灯、通行、按门铃、穿院子、上楼梯、中间休息喝咖啡时间,甚至上厕所时间,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从而给出每一位发动机每天中工作的详细时间标准。为了完成每天取送130件包裹的目标,司机们必须严格遵循工程师设定的程序:
当接近发送站时,他们松开安全带,按喇叭,关发动机,拉起紧急制动,把变速器推到1档上,为送货车的启动作好准备,这一系列动作严丝合缝。然后,司机从驾驶室溜到地面上,右臂夹着文件夹,左手拿着包裹,右手拿着车钥匙。他们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他记在脑子里,然后以每秒3英尺的速度快步跑到顾客的门前,先敲一下门以免浪费时间找门铃。送完货后,他们回到卡车上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 这种刻板的时间表是不是看起来有点繁琐?也许是,它真能带来高效率吗?毫无疑问!生产率专家公认,UPS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举例来说吧,联邦快运公司平均每人每天不过取送80件包裹,而UPS却是130件。在提高效率方面的不懈努力,看来对UPS的净利润产生积极的影响。
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 1841-1925)。“组织管理理论之父” 。著有《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主要贡献有四项: (二)以法约尔为代表的组织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 1841-1925)。“组织管理理论之父” 。著有《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主要贡献有四项: 1、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 企业 技术 经营 管理 财务 会计 安全 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 控制
2、管理的五个要素: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管理的十四项“一般管理”原则 (2)职权与职责 (9)等级链 (1)分工 (8) 集权 (2)职权与职责 (9)等级链 (3)纪律 (10)秩序 (4)统一指挥 (11)公正 (5)统一领导 (12)人员稳定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13)首创精神 (7)个人报酬 (14)集体精神
(三)马克斯•韦伯和行政管理理论 1、理想的行政集权组织(严格的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非人格化的人员关系、等级制的指挥链)
2、权力的分类 权 力 神授的权力 传统的权力 合理的法定的权力 行政组织的基础
3、理想的行政组织的管理制度 ★明确规定的职务等级系列 ★自由契约的职务关系 ★ 候选人被任命而非被选举,通过考试或 技术训练的证件来挑选 ★ 候选人被任命而非被选举,通过考试或 技术训练的证件来挑选 ★ 固定的薪金 ★受严格而系统的纪律约束
三、现代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学派和管理理论大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背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劳资矛盾加剧,尤其二战后,和平、民主浪潮席卷全球,推动了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行为科学”学派 人际关系理论——梅奥 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X和Y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超Y理论——乔伊·洛尔斯和约翰·莫尔斯(1970s) Z理论——威廉·大内(1980s)
(一)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试验:1924-1932年,美国国家委员会在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的试验。 主要参加者: 梅奥(1880-1949),心理学家。 霍桑试验的结论: 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 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由霍桑试验,梅奥创建了“人际关系理论”
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撰文说,所谓薪酬管理就是用“最低的人力成本”去购买“最高的营业绩效”。这个观点让许多打工族深以为恨,因为他们的劳动力仿佛集市中可以讨价还价的商品。难道经济学家说错了吗?当然不是。但他忽略了下面的三个问题: 第一,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打上价格标签的同时需要顾及人的尊严;第二,提供劳动力的人,追求的不仅仅是被老板视为成本的工资,还有职业生活的快乐;第三,每一位员工都希望能够与老板分享公司的营业绩效,因为其中浸透了他们的情感。 如果你在薪酬管理中也和经济学家一样忽略员工的情感,那么,就别指望员工热爱他的工作。于是,劳资关系就变成了买卖关系,一边是讨价还价,一边是缺斤少两。
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感情和归属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亚伯拉罕•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他认为: (1)人类的需要有轻重层次,某一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次需要才会出现。 (2)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和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 (3)人的需要分五层: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感情和归属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对工程师和会计师提出 问题(什么情况下你对工作特别满意?什么情况下对工作特别 厌恶?),调查对工作满意或者不满意的因素,于1959年出版 了《工作与激励》一书,正式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1)保健因素:保健因素对职工行为的影响类似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如:企业政策和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 (2)激励因素:具备激励因素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
X和Y理论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MIT教授,1957年提出 (1)X理论的观点:人的本性是坏的;人有厌恶工作的特性;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惩罚,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完成给定的工作目标;一般人胸无大志,满足于平稳的工作,不喜欢有“压迫感”的创造性的困难工作。 (2)Y理论的观点:人并不是懒惰的,喜欢工作;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人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工作。 超Y理论(洛尔施、莫尔斯) 观点:管理方式要由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来决定,不同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
Z理论 威廉·大内,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在研究分析日本企业管理经验后提出: 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以融为一体。 企业对雇员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终身雇佣制)、上下级的关系是融洽的(人本管理)、对职工要进行培训、让职工参与多个岗位、准备评价与稳步提拔、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检测手段要正规。
关于人性的假设 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谢恩,归纳了人性的四种假设: (2)“社会人”(social man) 的假设 (1)“理性的经济人”(rational-economic man) 的假设 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 (2)“社会人”(social man) 的假设 认为:社会需求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上的报酬更能激励人们。
(3)“自我实现人”(self-actualizing man) 的假设 认为: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4)“复杂人”(complex man)的假设 于 60-70年代提出。认为:人是复杂的,不仅因人而异,而且一个人本身在不同年龄、地点、时期也会有不同表现。
四、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 ◇ 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强调组织是人与人协作的系统) ◇ 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强调组织是人与人协作的系统) ◇ 权变理论:强调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关系
◇决策理论学派 是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作为基础进行研究的。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他长期从事计算机和心理学教学,还从事计量经济学研究,著有《管理决策新科学》。主要观点是:管理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
◇ “管理科学”学派 背景:二战期间产生的运筹学发展了新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应用于管理工作中就形成了管理科学理论。不仅突破了原来的“操作方法”、‘作业水平”的范围,向整个组织的所有活动扩展,而且采用了泰罗时代根本没有的科学技术,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并通过计划、控制,解决各种管理问题。 “管理科学理论”的主要思想: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等)及管理手段,使生产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
五、21世纪的管理学 管理理论以战略管理为主。尤其伴随信息网络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管理理论在诸多方面产生了创新。 企业再造 知识管理理论 传统企业管理是以资源稀缺性原理和投资收益递减规律为 理论基础的,信息时代这是以知识的无限性和投资收益递增规 律为指导思想的。在信息时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员工成为最 重要的资本,人本思想成为管理的指导思想。企业在资本运行 中更重视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的运用,据研究在企业形象上花费1美圆,可获得270美圆的收益。 (抢注“Hisense”商标案)
建立学习型组织。 《第五项修炼》提出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四条标准: ①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 ②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 ③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 ④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 五项修炼: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长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复杂程度; 《孙子兵法》:为将之道、用人之道、用兵之道、在复杂环境中取胜的战略、策略对今天管理的影响; 儒家思想:中国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日本企业充分利用儒家思想,把家庭观应用到企业组织设计中;把对君和父的忠诚用于建立企业上下级关系;把“仁、义、礼、智、信”作为塑造企业文化的精髓,形成与西方不同的特色。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顺“道”: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荣士达的创始人荣德生以“《大学》之‘明德’,《中庸》之‘明诚’”对待下属。 守信:信誉。 利器:高新科技。 对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己而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百战必败。
二、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中国近代企业管理 建国后的企业管理 1. 全面学习苏联的管理模式 2. 探索中国现代管理模式 3. 十年动乱造成管理大倒退 4.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阶段(1978-1986):扩大企业自主权,简政放权;推行经济责任制; 第二阶段(1987-1991):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经营责任制;股份制 第三阶段(1992至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1世纪,中国企业管理三件事:1、欲发展经济,必先发展企业。2 、欲发展企业,必先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3、欲提高创新能力,必先要学习。
五、管理哲学与 管理方法
管理的方法论(管理哲学) 关于管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是关于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主要包括 管理辨证法 管理认识论 管理文化 管理的科学价值观
"让国王以哲学思维方式、哲学方法来管理、统御国家"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力主哲学家当国王
中、美、日管理哲学主要差异
美国人--个人主义(1) 美国人在200年前,地大人少,少有邻居,彼此无人能帮忙,理想的方法就是自我保护,生态环境造就美国人个人主义。 美国的管理是“划龙舟式”的管理 “划手”背向前方,大家一定要步调一致,听从指挥、放弃个人的念头,严格遵守“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信条。举手表决,“用拳头代替打破人头 ”。凡是缺乏效力、跟不上多数的人就要被淘汰
日本人--集体主义(2) 日本地方小、有台风、地震、火山,彼此靠得紧,因此日本崇尚集体主义也是生态环境所致。 日本的管理采取“抬神轿式”的管理 一千多年来,日本人被训练得能够全员一致,采取同样的行动,所以没有必要独裁者强有力的发号施令。 抬神轿时没有人指挥,抬轿的人有高有矮,有人用力,有人不用力,有人摇摇晃晃,增加了阻力。但是被抬的神并不发号施令。然而摇晃的结果,则是每个神轿都平安到达目的地。
日本----单一性和高度认同性 岛国自然环境,民族单一性(大和民族),使日本民族的文化具有明显双重性特征。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与这种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岛国的自然环境使日本民族有走出岛外,认识岛外世界与岛外世界联系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在文化上表现为开放性和善于学习的文化特征。 四面环水的岛国,形成了妨碍与外部世界往来的自然屏障,又增加了岛国的封闭性。民族的单一性少有多民族间的摩擦,形成了单一性和高度认同性的文化特征。
中国人--交互主义(3) 即有个人主义又有集体主义,是交互主义。 《易经》有阴卦也有阳卦,但是阳卦多阴,阴卦多阳。阳卦多阴,因为阳虽然是少数,却是主要动力,所以叫阳卦,阴虽是多数,但阴不是主要动力,所以不能叫阴卦。可见中国人并没有少数服从多数的观念。 该"划龙舟"时就整齐划一;该"抬轿子"时就抬轿子,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
管 理 哲 学 政治家需要哲学,企业家也需要哲学;只有用哲理武装起来的理论家与实业家,才能卓而不群,眼光远大,思路敏捷,既能捕捉战机,又能身体力行、率领职工去达到组织目标。
张瑞敏的“太极式智慧” 居安思危 居危思进 “东方不亮西方亮” “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出口创汇 出口创牌 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管理方法的分类 法律方法 行政方法 经济方法 教育方法 技术方法 管理方法是管理原理指导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掌握了原理、理论,而没有有效的管理方法,同样不能实现有效管理。
一、法律方法 管理的法律方法是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事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
二、行政方法 管理的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的管理方法。其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 三、经济方法 管理的经济方法是指,利用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奖金与罚款等经济手段调节经济活动。
四、教育的方法 教育方法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从德、智、体等诸方面施加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五、技术方法 技术方法是指,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根据管理活动的需要,自觉运用自己或他人所掌握的各类技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的管理方法。如信息技术、决策技术、计划技术等。
思考题
例: 如何进行管理? 在一个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有二个厂的厂长分别论述了他们各自对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看法。 例: 如何进行管理? 在一个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有二个厂的厂长分别论述了他们各自对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看法。 A厂长认为,企业首要的资产是员工,只有员工们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都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服务。
因此,管理者有什么问题,都应该与员工们商量解决;平时要十分注重对员工需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员工提供学习、娱乐的机会和条件;每月的黑板报上应公布当月过生日的员工的姓名,并祝他们生日快乐;如果哪位员工生儿育女了,厂里应派车接送,厂长应亲自送上贺礼。在A厂,员工们都普遍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工厂日益兴旺发达。
B厂长则认为,只有实行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实现企业目标所必须的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控制体系;注重上岗培训;实行计件工资制等。在B厂,员工们都非常注意遵守规章制度,努力工作以完成任务,工厂发展迅速。
请问: 这两个厂长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案例-- 管理问题分析(1) 王中是一家冷冻食品厂厂长,该厂专门生产一种奶油特别多的冰淇淋。在过去的4年中,每年的销售量都稳步递增。但是,今年的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到8月份,累计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7%,生产量比所计划的少15%,缺勤率比去年高20%,迟到早退现象也有所增加。王中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可能与管理有关,但他不能确定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改变这种情景。他决定去请教管理学家。
管理问题分析(2) 请问:具有不同管理思想的管理专家,会认为该厂的问题出在哪里,并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