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单元 大珠小珠落玉盘 阅读与欣赏 复习要点 1. 了解古典诗词文学形式的特点。 2. 概括古典诗词中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的特点;理解古典诗词中抒发的 情感和思想内涵。 3. 了解作品绘景、叙事、写人、抒情所运用的技巧,品味作品中精妙的 语言。 4. 掌握有关修辞和动静结合以及衬托等知识。 复法指导.
Advertisements

学生:刘雨欣 指导老师:马岩.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过程  3. 研究结果 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 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 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 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
举人! 吴敬梓 : 清朝小说家,字敏轩,晚年号为文木 老人。代表作《儒林外史》 。 《儒林外史》 :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 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虽没 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 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 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 气。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
小蝌蚪找妈妈.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欣赏美.
老王 杨 绛.
导入 一个女子,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放,她就是宋朝婉约派词人李清照。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方法、技巧平台 如何阅读欣赏现代诗歌? 朗读(读音准确、停顿恰当、有感情) 整体感悟(内容主旨) 研读赏析(词句含义) 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观千剑而后识器, 操千曲而后晓声.
蟋蟀在时报广场 乔治 塞尔登.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
评比课件 制作人:余静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智取生辰纲 刘晓玮 王麦喜.
人琴俱亡 刘义庆.
在山的那边.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现代自由诗.
在山的那边.
经典诵读.
五蠹(節 錄) 《韓非子》 主講教師:張其昀.
范进中举 吴敬梓 执教:邵志浩.
陶罐和铁罐.
猜一猜 此物不稀奇, 生命不能离, 用刀切不断, 用网捞不起。 答案:水. 猜一猜 此物不稀奇, 生命不能离, 用刀切不断, 用网捞不起。 答案:水.
封闭、落后、压抑、灰暗…… 的世界。 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偏僻的山区,连绵的群山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大山里的世界是一个 山那边是什么呢?
名人名言: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冰心 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
内容提要 全文朗诵 随文注释 整篇翻译 重点提示 参考文献 自测练习 不失人情论 李中梓 课件制作: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 王兴伊.
小说选举风波 德化三中 林凤玲
墨池记 曾巩.
教科版语文 一年级下册.
2008秋季四年级 语文期末笔试卷质量分析 主讲人:华美英
蜀道难 (李白).
Dí 爱迪生.
爱迪生救妈妈.
她是清华学者 ,一代才女  她是《围城》作者钱钟书的夫人   他们夫妇   都是建国初期中国最有学问的高级知识分子   可悲的是  
师说 作者:韩愈 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论 述有关教师的不朽之作.
清明节 端午节 春节 重阳节 中秋节 七夕节 元宵节.
雷电颂.
威尼斯商人 (节选) 莎士比亚.
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 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 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1949年去台湾,开始发表作品。1964年赴美定居,代表作《台湾轶事》。聂华苓的作品以深邃的历史感表现现代中国的沦桑变化,抒写台湾中下层人们的乡愁和海外浪子的悲歌。创作坚持“溶传统于现代,溶西方于中国”的艺术追求。
2008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 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十五音乐 以乐治国与以琴养心.
想一想: 一分钟你都能做哪些事,请你举手大声说一说!.
丝绸之路 郑路镇张庙小学 邹玉红.
诗四首.
逍遥游 庄子.
课前热身 【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语出宋代张孝祥《论治体札子》。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 吞吴。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施耐庵 罗贯中.
与太阳有关的诗文: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
第一单元 自然奇观.
陈情表 忠则《出师》, 孝则《陈情》。.
背 影 —朱自清 主讲人:方敏 天河口中学.
教材:北京、开明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26课
“六一”儿童节的来历 1942年6月 ,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并焚毁了这个村庄。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第 9 课 土地的誓言 hóng 端 木 蕻 良.
观 潮 观 潮.
阿长与《山海经》 —— 鲁 迅.
1.一去二三里 小溪小学.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授 课 人:李 静 南京三中文昌初级中学
1 人有两个宝.
比尾巴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玉桃园分校 王 竞.
20.纸船和风筝 山丹县南关小学 张春贵.
最苦与最乐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陈 新.
学习目标:.
安塞腰鼓 刘成章.
语文S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单元 天上偷来的火种.
蒙公一中韦群珍.
29.数星星的孩子 幸福陈占梅小学二年(3)班.
30 “年”的来历.
观 潮 观 潮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
12.界碑 王晓廉. 12.界碑 王晓廉 王晓廉照片 作者简介: 王晓廉,1950年出生于黑龙江鸡西。研究生学历,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下过乡、当过兵,先后在鸡西市劳动局任秘书、党史研究室科长、市文联副主席兼《雪花》杂志主编。现在北京五洲名人文化传播公司工作。 自1974年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文学》、《当代》、《北京文学》《福建文学》《北方文学》等120多种报刊发表作品,并出版诗歌散文集七部。从2006年2月开始歌词创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赶赴会场

剑川的金花个个能唱

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 歌会前准备

照规矩传歌

歌 会 场 面

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

歌是从小听会的

唱的醉了,看的也醉了

金满斗会

作家的意思 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 ——《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瑞典文学院院士马悦然说:“我个人确信,1988年如果他不离世,他将在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检查预习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蹲jù( 踞 ) 酬hè( 和 ) pì( 譬 )喻 xī(熹 )微 忌huì( 讳 ) chún( 淳 )朴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即物起兴( xìng  ) 龙吟凤哕( huì ) 柞木林( zuò  ) 3.解释下列词语: (1)即物起兴: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开头先咏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2)向例:一向的做法。 (3)面善:面熟。 (4)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故事或语句。

修订自主学习填空题 《云南的歌会》讲述了云南古老的歌会形式一共有三种,分别是在山野对歌在山路漫歌、在村寨传歌(斗会)。山野对歌具有对抗赛的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山路漫歌是即兴的自由歌唱;村寨传歌(金满斗会)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

整体感知 1.通过课前预习本文,想一想:跟你听过、看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什么特点? (提示:可从歌唱的人、地点、内容、环境气氛等方面进行比较) 演唱会所受的拘束较多。而少数民族同胞们在蓝天白云、在树林山野中歌唱,人人都是唱歌的高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歌唱者淳朴自然,歌会气势壮观。

整体感知 3.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丰富我们的见识。借助于这篇课文,你对云南、对云南的风俗、云南人有了哪些感性的认识? 云南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云南人多才多艺,能歌善舞… …

问题探究 对于三个唱歌的场面,作者描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山野对歌部分主要写唱歌人,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山路漫歌部分则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金满斗会部分既有全局描绘,也有细部刻画,宛如电影画面中的全景和特写。

问题探究 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提示:可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文字来共同探讨云南歌会的迷人之处。) 作者极爱这种淳朴自然的民间文化。因此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赞美。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四、语言品读 读文章第四段,说说你最欣赏哪些句子。 说明:此处的环境描写,作者移步换景,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山坡树林、写花、写鸟、写人,描绘出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来。与此相关的句子都值得玩味。

语言品读 2.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多是情歌酬和”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在下文其实就有照应——“也唱其他故事”。因此,此处一个“多”字下得准确精当,无可更易。 “种种不同方式”有总领作用,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

《刘三姐》选段是对歌,用丰富的比喻,比赛机智才能。 《五朵金花》选段是山路漫歌,即事抒情,淳朴本色。 五、拓展延伸 阅读可以延伸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见识,通过学习本文,你是否对民歌的演唱形式有了一些了解呢?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请欣赏《刘三姐》、《五朵金花》两个选段,说说它们分别是哪种演唱形式,都有怎样的特点。 《刘三姐》选段是对歌,用丰富的比喻,比赛机智才能。 《五朵金花》选段是山路漫歌,即事抒情,淳朴本色。

结 语 不少写平民的散文,往往触及他们生活的卑微,使读者感受不到他们存在的尊严。沈从文是个例外——

他让我们触摸到平民身上流淌的生命尊严。这里摇曳着人性中最本真的光华,而这些鲜活的生命状态却存在沈的记忆中,由此可以窥探到作家内心深处潜滋暗长的忧虑。不过这流淌的素朴之光还是可以照亮被尘世风烟推远的灵魂。邵燕祥说:从文的作品可以不舍昼夜地流下去,润泽当代的直到后代的无数饥渴的灵魂。现实生活中跋涉的多是沧桑和沉重,是他让我们在回眸间拣拾生命里本应有的鲜活基因。

老师寄语 呼吸于水泥森林里的我们是否该邀江上清风揽山上明月?期待大家灿烂而青葱的生命诗意地栖居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