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讲 : §1.1~§1.3 数学起源与古希腊数学 §1.1 数学思想的萌芽. 古代巴比伦的数学.
Advertisements

1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 观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 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 .清朝 B .夏朝 C .唐朝 D .商朝 2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 .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阶级 B .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
第 3 课 青铜与商朝文化. 内外服制 内服和外服之分 a) 内服:甲骨文称 “ 大邑商 ” 或 “ 天邑商 ” i. 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 ii. 今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b) 外服:也称为 “ 四方 ” 或 “ 四土 ” 。 i. 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 ii. 指当时四周数量众多的方国或部落.
第 5 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 青铜器在夏、商、周三代发展的状况 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分布广,连续性 特点:  其他手工业行业的发展 陶瓷业 玉器制造业.
第三节 夏 、 商 、 西周的社会经济. 夏朝 (形成) 前 2070 年 商朝 (发展) 前 1600 年 西周 (强盛) 前 1064 年 春秋 (瓦解) 前 770 年 我国的奴隶社会经历了怎 样一个过程 ?
礼乐文明的确立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礼仪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其中哪些具有中华文明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夏 、 商 、 西周的社会经济 海南州中学 王烈平 夏朝 (形成) 约公元前 2070 年 商朝 (发展) 约公元前 1600 年 西周 (强盛) 约公元前 1046 年 春秋 (瓦解) 公元前 770 年 我国的奴隶社会经 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一些常用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 、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3 、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情感目标 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 的论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第二章 夏 商. 第一节 夏  夏年代学研究  1. 文献所见夏代积年  471 年说。《太平御览》卷八二引《竹书纪年》: “ 自禹至桀 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 ”  431 年说。《易纬 · 稽览图》 “ 禹四百三十一年 ” 。两说相差四 十年的原因,历来有两种解说,一是.
现代文部分教材分析及写作 八年级语文(上)
21世纪教育网经纬社会思品工作室制作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1、B 2、A 3、 A 4、 C 5、 B 6、 C 7、 A 8、 C 9、 D 10、 D
河中石兽 纪昀 jǐ yún 江洲中学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穷人.
蟋蟀在时报广场 乔治 塞尔登.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吕准能.
(1)家庭 (2)有某种专长的人 (3)量词.
第二学习主题 第7课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酝酿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史第三讲 夏商周更替 曲阜师范大学.
第4节 武王伐纣.
第二节 商朝奴隶社会的初步发展(前1600—前1046) 一、商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二、商的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 四、商朝的衰亡
历 史 朝 代 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代 春秋与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第 2 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 商 西周 春秋 东 周 奴隶社会 战国 封建社会.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主讲教师:徐海涛 所属院系:设计学院艺术系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认真倾听 用心记忆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第20课 汉字的演变 甲骨文 金文 小篆和隶书 草书、楷书和行书 课堂小结.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授课人:姚晓霞.
两晋与南朝.
——曹文轩 孤独之旅.
驳论文 在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不正确的说法,需要我们写文章批驳,帮助澄清思想,端正认识。
第三单元 散文(2) 9 议论散文两篇.
植物和我们.
猜猜他是谁? 他是美国人 他一生却有两千多项创造发明,对人类的文化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电灯、电话就是他发明的 dí 爱迪生.
她是清华学者 ,一代才女  她是《围城》作者钱钟书的夫人   他们夫妇   都是建国初期中国最有学问的高级知识分子   可悲的是  
一小时系列讲座 工具书使用方法之一: 《康熙字典》检字方法
黄河三门峡 美丽天鹅城 河南 三门峡市外国语中学 侯生军.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鲁人版六年级下册第十课】 在生活中磨炼自己 特殊字体:李旭科毛笔行书 【招远市魁星路中学 刘刚治】 1.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本单元是夏朝建立到战国时期的历史,主要讲述了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繁荣及走向瓦解的过程,同时也讲述了大变革时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的过程。
第五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我国古书中“千耦其耘”的现象应出现于( )。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短文两篇 巴  金.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林翠容.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日记两则.
日记两则 设计者:郑永红.
                                                                                                                                                                
汉字的历史 产生与演变。。。 By Becky Yu.
秋天的图画 吴虹 紫河中学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
猜猜看 mó ɡu蘑菇 小伞一把把, 长在大树下, 下雨不能打, 做菜顶呱呱。.
10 bīng 冰 花.
Numbers.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西藏 Tibet.
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人骨法器.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家.
漢字的起源 有人說…….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1.春夏秋冬 春(春天)(春风) (春雨) 花(花儿)(红花) (山花) 冬(冬天)(冬雪) (冬日) 飞(飞机)(飞虫) (飞鸟)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

二重证据法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 ——王国维 纸上材料:文献资料 地下材料:考古资料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中国第一个具备“信史”的朝代 + 历史文献 考古资料

周 夏 商 夏商周三代的关系,不仅是前仆后继的朝代继承关系,而且一直是同时的列国之间的关系。从形势看,后者是三国之间的主要关系,而朝代的更替只代表三国之间势力强弱浮沉而已。

夏桀的残暴无道 “桀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 ——《竹书纪年》 “是日何丧,予与汝皆亡”! ——《尚书·汤誓》

商的始祖 “殷契(xiè),母曰简狄,有娀(sōng)氏之女,为帝喾(kù)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史记·殷本纪》

一. 商朝的建立 建立者:商汤 时间:1600BC—1046BC 都城:亳(后多次迁都);殷 商朝共传十七世、三十王,历时六百年左右。从成汤灭夏到盘庚迁殷以前称为商朝的前期,约二百余年。盘庚迁殷后,商朝各方面获得大发展,武丁在位的五十多年,是商朝最强盛的时期。商纣王残暴,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标志着商朝的灭亡。 “汤乃践大子位,代夏朝天下”。 ——《史记.夏本纪》

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建国

二、内外服制 1、内服和外服的含义:P9 2、内外服制度: 直接管辖与间接管辖的制度 3、特点: 松散的联盟关系 共主与方国的臣服关系 内 服 外 服 1、内服和外服的含义:P9 2、内外服制度: 直接管辖与间接管辖的制度 3、特点: 松散的联盟关系 共主与方国的臣服关系 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体系 4、原因: 部落联盟传统的延续 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 四川三星堆 山东岳石文化

内服 外服

安阳殷墟商代遗址

三、青铜时代 1.青铜器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青铜鼓 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宴飨、朝聘、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的用器,用以代表使用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是立国传家的宝器。青铜礼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工艺精美,其存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显著特点。 四羊方尊 青铜鼓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最 大最重的青铜器。大鼎高达 133厘米,器口长79.2厘米, 重量达875公斤,代表了中 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最高水平。 原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 美细腻,通体以雷纹为底纹, 饕餮纹、夔纹为主体装饰, 给人以稳重、庄严而又神秘 的感觉,是古代科技与艺术、 雕塑与绘画的完美结合,是 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

练习与测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 ——杜甫《槐叶冷淘》 材料二:何休注曰:“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 ——《公羊传·桓公二年》 材料三: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左传·宣公三年》 (1)从上述材料看,鼎在中国古代有哪些功能? (2)鼎是中国青铜文化的象征,举出与鼎有关的成语。

鼎 豆 敦 鬲(lì) 铺 甗(yǎn) 食器

簠(fǔ) 簋(guǐ) 盂 俎(zǔ) 匕 盨(xǔ) 食器

箭镞 钺 青铜兵器 矛

青铜纹饰

铭文 大盂鼎

2.甲骨文 刻在龟甲上的文字 刻在牛肩胛骨上的文字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商人占卜刻字过程 《礼记》: 1.用铜钻在甲骨上钻出深而圆的孔。 2.在钻孔的一侧凿出枣核形的槽。 3.用燃炽的木枝或金属在钻凿处灼烧, 甲骨就会爆裂,出现兆纹——“卜”形 裂纹。 4.根据兆纹判断吉凶,把卜辞刻在兆纹 附近。 钻凿卜骨的工具

东边日出西边雨,一鸟不鸣山更幽。白下门东春已老,今来风雨又维舟。

甲骨百家姓

探索与争鸣 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古文字?在文明的演进过程中为什么许多古文字消亡了,而汉字却存活了下来? 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 章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等。 汉字存活下来的原因:一是中国是相对封闭的国家, 有着强势的文化,中华文明的兴盛对汉字的发展有着 巨大的推进和保障作用;二是汉字结构和造字方法, 非常容易表达新的事物,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等。

2.甲骨文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气候、习尚等许多方 面,是反映商代社会生活的直接记录,是研究商史 的第一手资料,使商代历史成为信史。 从结构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 和使用的“六书”规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古文字, 是现代汉字的祖先,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即从那 时开始。

3.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当时主要的经济部门 农业工具:石器和木器 农业技术:耨田、施肥,农业技术进步 粮食:谷物作物(酿酒原料) 青铜耨 镶嵌兽面纹戈 3.农业的发展 农业工具:石器和木器 农业技术:耨田、施肥,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是当时主要的经济部门 粮食:谷物作物(酿酒原料) 商人酗酒也是商朝衰亡的一个原因

神秘的三星堆文化 世界上最早、树株最高的 青铜神树。高384公分,三 簇树枝,每簇三枝、共九枝, 上有27果九鸟,树侧有一龙 缘树逶迤而下。具推断可能 为古神话传说中扶桑树。

神秘的三星堆文化 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铜 大立人像。通高262公分,重 逾80公斤,被称为铜像之王。

神秘的三星堆文化 巨大的青铜纵目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