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新使命 广州市教育局科研处 谷忠鹏 2014年5月6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海南省教育科研数字图书馆 使 用 培 训 胡国杰 设计. 网上学术信息共享资源: 海南省教育科研数字图书馆 网址: 或 海南省教育科研数字图书馆是一个以海南 省高校文献中心为总馆,全省教育系统图书馆 为分馆,整合全省教育系统内图书、相关数字.
Advertisements

CERNET2宁波节点 汇报 提 纲 CERNET2宁波 节 点建 设 背景 CERNET2宁波 节 点建 设 目的 CERNET2宁波 节 点的 设计规划 CERNET2宁波 节 点建 设进 展 节 点所提供的服 务 、 应 用及 研 究。
第二章 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 1 、域名与域名的管理 2 、 IP 地址及其管理 3 、如何将计算机接入因特网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信息组张宏芳.
赛尔网络有限公司 CERNET 网络中心 网络运行部 李信满 2007年11月20日
目 录 山东师大简况 校园网前期建设 信息化规划与建设 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蔡冠群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现 代 远 程 教 育 蔡冠群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攀枝花学院 攀枝花学院2013级物流管理邓雨杜制作.
第6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网考小组.
预防接种———— 儿童的保护伞 宝宝的健康是每个父母最关心的事情。近年来随着疫苗的品种越来越多,价格低的数十元,高的数百元,看得家长“云里雾里”,心情极为很矛盾……既担心没打疫苗,宝宝得病,又担心平白无故挨一针。由于种种原因,包括社会、媒体的一些不完全正确的宣传,甚至部分医务人员对疫苗的错误信息,很多家长对是否需要接种二类疫苗不知所措。
大学计算机基础 (省精品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八章) 华南农业大学  信息学院 1.
腸病毒.
基于下一代网络的大规模媒体服务 主讲人 邢卫 2006年5月26日.
东北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2009年工作汇报 2010年1月.
校园网与INTERNET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李 斌.
网络互联基础解析.
第五届农业网站发展论坛暨全国农业信息中心主任座谈会
上海十进制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谢建平 愚人节的IPV9与 中国IPV9 RFC1606、1607解读 上海十进制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谢建平
大学资源计划 理论与发展 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 蒋东兴
预防接种知识讲座 接种希望,呵护未来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蔣世中副秘書長 103年12月29日
第6章 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 6.1 计算机网络概述 6.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6.3 Internet基础
IP地址及其管理.
基于CNKI数据库交换服务体系的新的产品服务模式 与CNKI数据库使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预防接种———— 儿童的保护伞 宝宝的健康是每个父母最关心的事情。近年来随着疫苗的品种越来越多,价格低的数十元,高的数百元,看得家长“云里雾里”,心情极为很矛盾……既担心没打疫苗,宝宝得病,又担心平白无故挨一针。由于种种原因,包括社会、媒体的一些不完全正确的宣传,甚至部分医务人员对疫苗的错误信息,很多家长对是否需要接种二类疫苗不知所措。
安全承载未来梦想 ——以太科技让校园更安心.
内蒙古师范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武俊明 2012年10月15日 内蒙古师范大学智慧校园建设项目介绍 内蒙古师范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武俊明 2012年10月15日.
比利时.
计算机系统与网络技术 第14讲 局域网构建技术 讲课教师:常姗
肠道病毒与急性胃肠炎病毒.
研考會業務報告 高雄市議會第2屆第1次大會 報告人:代理主任委員 謝惠卿 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肠道病毒(enterovirus) 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 有67个血清型 人类肠道病毒包括:
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 建设方案及其实施
项目6.1:计算机网络基础 项目描述 能力目标 应用网络可以工作、学习,网络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了解网络知识、培养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是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通过对概念的理解,培养信息分析、辨别能力, 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作、学习。
打造公共服务新平台 树立智慧民生新形象 文雅(副总)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广州
2014天猫双11战略解析 Page:
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与思考 程艳旗 浙江大学信息中心 2013年10月10日.
目前网络舆情的 态势特征及其应对 王国华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博导 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 主任 , 武汉.
让 干部经常受教育, 使 农民长期得实惠.
网际协议:IP.
西南林学院计科系 董跃宇 局域网及局域网组网技术 西南林学院计科系 董跃宇
第7章 企业网设计 天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饶国政 博士.
第一部 实施准备.
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 本科教学评估汇报 向技术要管理效益向管理要服务效益 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 本科教学评估汇报
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培训 王 延 觉 2013年7月.
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
三項百大躍新局,特色創新揚國際 光電與通訊系.
一、网络课程的建设意义 二、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三、网络课程的教学应用. 一、网络课程的建设意义 二、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三、网络课程的教学应用.
教师:陈有为 TCP/IP与Internet(A) 教师:陈有为
第6章 网络互联技术与实践.
IPV6 DHCP Server 建置 陳家祿 楊世偉.
本 章 重 點 18-1 Internet的由來與對生活的影響 18-2 Internet的服務與相關名詞簡介 18-3 IP位址表示法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中心 冯刚 基于IPv6的SIP移动性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中心 冯刚 CERNET 2005 DaLian.
by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資訊教育暨網路中心 劉育彰
部署IPv6网络的思路探讨 及对安全因素的考虑
局域网技术 第一章计算机局域网概论.
校園網路電話專案 建置說明 2018/12/6 D-Link Taiwan Version 1.03.
基于SDN架构的高能物理数据传输虚拟专用网络研究与建设 For HEP Data
第一章 網站架設流程與空間申請 講授者:詹雅愔.
校园网络及一卡通介绍 兰宇
IPsec封装安全有效载荷.
106年度自來水管承裝商管理系統 訓練講習會 台北場(16日)、高雄場(27日) 中華民國 106 年10月.
基于DHCP的 校园网准入及无感知方案研究 作者 王道佳 马严 黄小红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
臺灣學術網路(TANet) IPv6 推動進度統計
大数据 西默路由器功能指导配置 上海西默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大学计算机基础 5-5 网络地址与域名系统.
IPv6环境下个性化网络学习系统 设计及实现 作者:和珍珍、张晖、李波、王祎珺.
嵌入式IPv4/IPv6校园网机房远程监控系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新使命 广州市教育局科研处 谷忠鹏 2014年5月6日

提 纲 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启示 我国教育信息化战略定位和战略部署 广州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新任务

一、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启示 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战略规划及其启示 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制订及其启示 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应用及其启示

(一)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战略规划及其启示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新世纪以来,以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席卷全球,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努力抢占教育信息化的制高点。以英、美等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不仅教育信息化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而且近年来又推出了新的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

英国政府将信息与通信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变革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2005年3月,英国政府发布了《利用技术:转变学习和儿童服务》战略,随后又委托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对其进行了更新和修订,并于2008年7月发布了《利用技术:下一代学习(2008-2014)》战略,2010年3月,又发布了《下一代学习:2010-2013执行计划》,不断地推进英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

其中,构建信息化自信体系是英国现阶段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战略,并确定了在信息化自信阶段,该国教育信息化应达到的目标:一是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具备更大的学习自主权;二是利用技术支持学习,发展高层次技能;三是领导和机构都能利用技术给学习者发送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四是所有学习者,包括弱势群体、亟需援助和有特殊需要的人,都能通过技术获得价值。同时强调,这是一个系统范围的教育变革,需要各部门相互协作、不断努力才能实现。

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了两个教育目标:一是到2020年,将大学毕业生的比例由39%提升到60%;二是消除由种族、收入差距带来的学习成就差距。为实现这两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于2010年11月正式发布了《变革美国教育:用技术促进学习》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号召对美国教育实施整体变革,呼吁美国民众与机构一起合作来设计有效、高效和灵活的教育结构和教学过程,并提出通过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模型来变革美国教育。

《变革美国教育:用技术促进学习》教育技术计划以信息技术和学习科学为重要支柱,以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模型为核心,从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教育生产力五个方面,规划技术支持下教育变革的路径。在学习领域,借助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强有力的个性化学习经验;在评价领域,借助技术为有效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在教学领域,借助技术开展联结性教学;在基础设施领域,建立让所有师生随时随地可用的基础设施;在教育生产力方面,利用技术的优势控制学习成本和提高学习绩效。

英美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启示在于:一是要以促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加强教育信息化的战略研究;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需求为导向,注重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三是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抓手,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变革;四是要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五是要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制定及其启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政策对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相继制定了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政策和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发达国家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已相当完善,对各自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导向、调控、干预和规范作用,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是注重教育信息化政策目标的正确合理。目标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直接关系到政策的成败。发达国家在制定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时,对目标的确定有高度的认识和理解。如美国,将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师生的应用要从课堂、学校延伸到社会、家庭;信息技术教育要与“提高学生学业标准运动”紧密联系;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要体现在各学科教学中,而且要成为变革美国未来教与学方式的重要工具;要注重开发和研究新一代的技术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这些政策目标设置科学,形成体系,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是注重教育信息化政策对特定对象的适当倾斜。发达国家在制定教育信息化政策的过程中,既努力保持各自的发展优势,又极力避免不平衡现象的出现,注意对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给予适当倾斜。如1997年,美国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和农村学校跨越“数字鸿沟”,决定由联邦政府通讯委员会每年从通讯服务基金中,向有待帮助的学校和图书馆提供超过19亿美元的高速上网支持。美国政府还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技术投入,使特困学校学生和残疾学生有机会运用与其他学校学生同等先进的技术。

三是注重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多元参与。美国政府在制定“教育信息服务折扣政策”时,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政策进行规划、调查和讨论,并向社会公开征求建议;各类经济、教育、文化组织和机构也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计划,供政府采纳。同时,为确保各项政策真正实施到位,美国政府十分重视民间组织和企业的参与,积极鼓励县、州政府与私人部门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解决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四是注重教育信息化政策的理论研究。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如何发挥政策的导向调节作用,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政策的理论研究。英国是最早开展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的国家,早在1972年就开始了“国家计算机辅助学习发展计划”的研究项目;日本文部省也早在1994年就成立了多媒体规划政策室,陆续发表了多媒体教育的文教对策,这些对策后来成为日本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观点和具体策略。

五是注重教育信息化政策的立法完善。由于法律比政策具有更强的约束力,能够更好地保证教育信息化推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立法工作。如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新的电信法案,决定对中小学和图书馆使用网上资源实行免费并对它们使用网上服务实行不同程度的优惠。又如,英国1998年以立法形式规定,将“信息与通讯技术”由选修课改为必修课,并拟定了中学该门课程评价的9项标准。

六是注重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检查评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不是政策过程的终结,只有在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础上进行检查评估,一项完整的政策过程才算完成。通过政策的检查评估,可以衡量具体政策的优劣和实施效果,可以暴露出政策的不完备性、不周密性,为制定新的政策提供依据。英国政府在推出各项政策时,都同时推出并行的评估计划,近年来,该国对“国家学习网格”建设工程启动了一系列评估计划,分别用来评估儿童受信息技术的影响和受地方教育局信息技术政策带来的影响。

(三)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应用及其启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互联网掀起的“数字化生存”风暴风靡全球,发达国家开始大力推进计算机和互联网进入教室。以美国为例,到2003年,美国95%的学校连接了宽带,93%的教室连入互联网,平均每4.4个学生拥有1台联网计算机(1998年是平均12.1个学生1个平台)。然而,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之后,人们却发现研究者之前所预言的教育变革并没有发生,传统教学方式在学校课堂教学中仍然大行其道,人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教育对信息技术的期待和现实相差甚远?

从深刻的反思和大量的研究中,人们发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之所以微乎其微,根本原因在于,信息技术的使用并没有以人们对学习的科学认识为基础,学校教学多数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的认识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的水平上,继续沿用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大量的数字化设备仅仅被用于“黑板搬家”和“书本搬家”,传统的“人灌”变成了“人灌+机灌”,从而加剧了学习的异化和“非人本化”。

近年来,以网络化计算和通讯技术为中介的学习——“赛博学习”(Cyberlearning)开始在世界各地兴起。“赛博学习”的出现,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习科学这两大杠杆相互作用,合力推动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变革发展的新潮流和大趋势。目前,发达国家正逐步深入到应用信息技术创造新的学习时空,以及丰富学习资源、探索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深层次的学与教的改革和探索,并创造出了各种交互式、体验式学习的新模式,推动着学习方式的变革。

总体来说,发达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一是从重视教育教学和重视管理,转向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二是从重视信息技术向重视教育本位回归;三是从重视硬件建设转向重视应用建设;四是更加重视教育信息系统、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的提升。

二、我国教育信息化战略定位与战略部署 国家教育信息化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定位 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和行动计划

(一)国家教育信息化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 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把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举措。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它既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和必要手段,离开了教育的信息化,就谈不上教育的现代化。

战略定位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这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战略定位 2012年9月5日,我国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口径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刘延东同志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她指出: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深刻影响着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教育发展必须适应时代的特征。在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加快教育信息化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紧迫任务。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国家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坚定决心。

战略定位 与此同时,中央各部门也把教育信息化摆上了重要位置。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随后,教育部联合九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十二五”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将“三通两平台”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重点),工信部出台的“宽带中国2013年专项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支持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并要求在“村村通”建设中优先接入学校。国家发改委在制定信息惠民工程中,提出了六项重要建设内容,教育信息化也是其中之一。

(二)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和行动计划

战 略 目 标 总体部署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工 作 方 针 总体部署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坚持面向未来,育人为本。面向未来国力竞争和创新人才成长的需要,努力为每一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坚持应用驱动,共建共享。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构建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推进。统筹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形成特色,重点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坚持深度融合,引领创新。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主要发展任务 总体部署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助力破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学习型社会。通过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增强队伍能力、创新体制机制,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问题,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主要发展任务 总体部署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一是要以育人为本和提高质量为要求,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探索形成网络条件下的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础教育信息化重在缩小区域、城乡和学校之间的数字化差异,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重在开发优质资源和关键应用,提升实践教学水平。高等教育信息化重在创新信息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继续教育信息化重在推进网络环境下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主要发展任务 总体部署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二是要以促进公平和均衡发展为目标,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基础设施与资源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两大支柱,也是信息时代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础。加快建设教育信息网络,解决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接入困难的问题;探索教育云服务模式,解决全国范围内资源共享困难问题。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政府购买公益服务与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快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主要发展任务 总体部署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三是要以提升管理决策水平与公共服务能力为出发点,构建覆盖全国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与监管能力。 整合集成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制,提高教育管理公共服务质量与水平。

主要发展任务 总体部署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四是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手段,系统推进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责任,形成责权明确、统筹有力的教育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形成鼓励企业和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体系。

行动计划 “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 中国数字教育 2020行动计划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 这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 目标是基本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并形成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机制。 中国数字教育 2020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 “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 中国数字教育 2020行动计划 这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阵地。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 这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阵地。 主要内容是将学校的信息化能力建设纳入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基本教学环境建设,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选择100个左右不同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县市区域、1600所左右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先行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试点,探索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新思路、新方法与新机制,总结经验、全面推广。 中国数字教育 2020行动计划 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

行动计划 “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 中国数字教育 2020行动计划 这是支撑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 中国数字教育 2020行动计划 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 这是支撑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目标是建立国家级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推动地方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和管理决策平台,为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行动计划 “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 中国数字教育 2020行动计划 这是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的关键举措。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 中国数字教育 2020行动计划 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这是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的关键举措。 主要内容是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立和推广应用教育信息化标准,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战略研究体系,培养教育信息化后备人才。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行动计划 “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 中国数字教育 2020行动计划 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公共基础。 重点是完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主干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络(CEBSat)升级换代,发射双向宽带教育卫星,建成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到2015年,通过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建设,使宽带网络覆盖各级各类学校,中小学接入带宽达到100兆以上,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接入带宽达到2兆以上;高校的接入带宽达到1G以上,省级网络的接入带宽达到10G以上;国内国际互联互通带宽达到250G以上。支持IPv6协议,与IPv6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 中国数字教育 2020行动计划 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

重点工作 2012年10月,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强调了今后三年国家教育信息化必须重点推进的七项工作: 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 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 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 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

重点工作 三通两平台 宽带网络 校校通 优质资源 班班通 学习空间 人人通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三通两平台” 是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就结构上来说,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作为“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三通两平台”既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抓手,也是“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的先导性工程。

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 宽带网络 校校通 基本要求: 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条件。 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 什么是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 一是为学校建设能上网的多媒体教室; 二是为教师提供一套基本的软件工具和教学资源; 三是一定比例的教师配有计算机并且经过培训能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备课授课。

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的普遍应用。 优质资源 班班通 “班班通”推进的根本目的: 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的普遍应用。 要使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的大部分班级的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能够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通过不同的应用模式,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中的应用变成一种常规行为。

工作重点 专递课堂 名师课堂 名校网络课堂 优质资源 班班通 使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教学、教研活动的常态。 是指利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使边远地区上不齐课、上不好课的农村学校与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市中心学校同上一堂课,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是指组织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开设网络课堂,形成更多更好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的共享。 是指利用网络课堂的形式,使名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多更广地扩散,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使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教学、教研活动的常态。

空间的概念: 网络化的社交平台 教师尽快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服务平台 汇聚优质资源的平台 管理的平台 学习空间 人人通 要把“网络学习空间”建成网络条件下从事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基本平台,建成一个实名制的、组织化的、可控可管的体系,为所有想在网上进行教学活动或教研活动的教师提供一个网络阵地,逐步形成网络条件下教学活动管理、组织和服务的基本体系。强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要整体推进,资源服务和空间建设要统一到一个平台上,优质资源服务和空间建设服务必须是一体化的。

教育资源 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实际上是一个云服务体系的建设。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集约共享,降低学校信息化成本和建设难度;推动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提高应用水平。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是一个运用云计算技术构成的覆盖全国、多级分布、互联互通,为“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技术支撑和网络服务的云服务体系。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网络学习空间”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网络学习空间”既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组成“细胞”,又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全国师生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参与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的共建共享。

教育管理 公共服务平台 “两级建设”,就是建设中央和省两级教育管理数据中心。 通过统一开发的应用系统形成动态、准确的数据,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支持服务,为地方及学校应用提供服务。 “五级应用”就是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开发中央、省、地(市)、县、学校五级应用系统,部署在中央和省两级数据中心,各省通过省级数据中心为所属地(市)、县、学校提供应用服务。

三、广州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新任务

新阶段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市形成了服务体系化、管理协同化、应用人本化、城乡一体化“四化融合”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区域教育信息化特色发展之路,在全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广州“数字教育城”工程的启动为标志,我市教育信息化走过基础建设与基本应用、整体建设与整合应用阶段,进入了科技与教育融合创新的阶段。

新阶段 为了贯彻国家和省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统一部署,2014年3月31日,我市召开了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市教育局屈哨兵局长做了工作报告,越秀区政府、番禺区教育局和从化市西宁小学做了经验交流。受王东副市长的委托,市政府冯军副秘书长做了重要讲话。 随后,市教育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意见》,对今后几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做出了总体部署。

总体思路 今后三年,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创强争先建高地”这一中心工作,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深化改革,率先转型,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成果应用和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综合实力,为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广州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工作目标 持续提升全市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启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到2016年,我市教育信息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网络建设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教育信息资源有效性明显增强,城乡师生信息素养大幅提升,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显著提高,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高效协调,教育信息化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为我市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重点工作 一是完善和优化“三通工程”。到2015年,全市公办学校基本实现1000M带宽接入市教科网,民办学校基本实现宽带接入市教科网,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到2016年,50%以上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形成泛在学习环境下的教育新形态。到2016年,市、区、校三级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基本形成,优质数字资源无障碍地配送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所有班级,全面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到2016年,全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广州“数字教育城”注册率达100%,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比例达100%,全面实现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重点工作 二是深化广州“数字教育城”工程的建设与应用。2014年,启动广州“数字教育城”三期工程建设,完善个人空间和机构空间的建设;2014—2015年,实施广州“数字教育城”推广应用全员培训,并积极探索应用广州“数字教育城”各类空间变革与创新教学和管理模式的途径与方法;2016年,完善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机构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校产管理等核心业务信息的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并与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衔接。同时,逐步建立健全教育决策支持系统,提高政府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重点工作 三是实施广州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按照“系统规划、顶层设计、科研引领、实验先行、重点突破、示范带动、逐步推进”的策略,2014年,做好6所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的建设工作;2015年,启动30所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的建设;2016年,全市建成约100所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通过实施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形成区域性的推广应用方案,引导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方向,促进我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

重点工作 四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到2015年底,90%的中职学校按标准建成数字化校园,并启动10所中职学校的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基于广州“数字教育城”公共服务平台,继续完善和拓展关键专业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教学支持系统的建设,不断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加大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专业的力度,并建设仿真实训基地等信息化教学设施,形成支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有效教学、学校科学管理的数字化校园环境。

重点工作 五是实施高等学校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工程。整合和规范市属高校的公共数字资源,2014年,启动建设我市高等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实现我市高校课程资源、图书文献、科技资源、教学实验平台等的共享;以支持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协同创新为目标,构建由网络学习社区、校园生活社区、学习资源中心、教学支持中心、活动交流中心等组成的网络学习空间,力争到2016年,基本实现市属高校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重点工作 六是实施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14年,正式启动新一轮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计划,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分类分层对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分期分批开展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对教研人员、教育技术人员、学校信息化主管分期分批开展教育信息化执行力培训,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培训。

重点推进的应用 应用重点 任务6:机制创新与应用示范 任务3 资源的优化及应用示范 任务1 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试点 任务2 基于资源与工具的教学应用示范 任务3 资源的优化及应用示范 “微课”与“翻转课堂”应用示范 任务1 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试点 任务2 各类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 职教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应用示范 职业教育网络课程应用示范 任务4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改革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等模式示范 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应用示范 专递课堂和名师课堂应用示范 基于项目的学习等教学模式示范 任务5 网络协作教研 网上集体备课应用示范 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应用示范 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示范 任务6:机制创新与应用示范

谢谢! 请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