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体育教学方法 第一节 体育教学方法概述 第六章 体育教学方法 第一节 体育教学方法概述 一、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称。 关于教学法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关系: 关于体育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关系: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一)、根据师生双边活动分类: 教授法——是教师为完成体育教育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教育、教养、发展的教学法。 学习法——是学生为完成体育学习的目标,所采用的一系列学法和练法。
(二)、依据体育目标分类: 体育教学方法——包括语言法、示范法、完整法、分解法、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等。 身体锻炼方法——包括负荷锻炼法、重复练习法、间歇锻炼法、变换锻炼法、巡回锻炼法等。 (三)、以学生活动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及其来源分类: 语言法 直观法 练习法 (四)、从教学活动中获得信息的性质和功能特征分类: 基本信息的手段和方法——语言法、直观法、监督法。 辅助信息的手段和方法——音响法、定向标记法、专门技 术设备法等。
(五)、根据体育教学方法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结合体育教学实际进行分类: 自学法:观察法、阅读法、参观法、实习法。 学 自练法:自我锻炼法、自我控制法、自我评价法。 练 自评法:目标评价法、运动评价法、负荷评价法、 法 效果评价法。 创新法:运动动作创新法、运动编排创新法、发展 体能创新法、优异成绩创新法。 养护法:安全防范法、保护帮助法、量力适度法、 卫生监督法。
品德教育法——教育要求法、陶冶法、说服法、 榜样法、奖惩法。 教育法 个性培育法——启发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 发现法、程序教学法。 教授法 知识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演讲法、讲 练法。 技术技能教学法——语言法、直观法、练习法、 教学法 完整与分解法等。 体能发展的方法——固定负荷法、变换练习法、 综合练习法、游戏与比赛 法、巡回锻炼法、运动处 方法。
一、语言法 概念——语言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动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形式——讲解、口令和指示、口头评定成绩、口头汇报、默 念与自我暗示等。 第二节 体育教学中的指导法 (一)、讲解法 1、概念:讲解法是指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 称、作用、要领、做法及要求,以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技能,进行讲解的方法。 2、讲解法的具体方法 (1)、直陈法 (2)、分段法
(3)、口决法(概要法) (4)、侧重法 (5)、 对比法——直接比、正误比、对照比、同类比 (6)、提问法 (7)、联系法 3、运用要求: (1)、讲解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教育意义。 A、讲什么——据课的任务而定。 B、怎么讲——据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 C、什么时间讲—— (2)、讲解的内容要正确,符合学生实际。 (3)、讲解要通俗易懂,精简扼要。 (4)、讲解要有启发性。
(5)、要注意讲解的时机和效果。 讲解的时机: 不宜讲解的时机: (二)、口令和指示 (三)、口头评定成绩 (四)、口头汇报 (五)、自我暗示 二、直观法 概念—在体育教学中,借助视觉、听觉、肌肉本体感觉等 感觉器官感知动作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分类 1 直接直观法——常速示范、慢速示范 间接直观法——教具模型直观法、电影录象直观法、 助力阻力直观法、定向标记直观法。 视觉法—— 分类2 听觉法—— 动觉法——
(一)、动作示范: 1、概念——示范是都是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明确所要 学习的动作形象、技术结构、要领的一种方法。 2、运用要求: (1)、动作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A、示范么——据任务而定。 B、怎么示范—— C、示范时要求学生观察什么—— (2)、示范要正确、熟练。 (3)、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 A、 示范的位置:据学生的队形、动作的性质、技术结 构、学生观察动作的部位以及安全的 要求等因素来决定。
B、示范的方向:据动作的结构以及要求学生观察的动作部位而定。 示范的面有: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镜面示范。 (4)、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二)、直观教具和模型的演示——是一种运用图象、图表、照片、 幻灯及人体动作模型等间接直观的方法。 (三)、听觉法——是运用声波为信号,迫使学生准确地掌握动作 的时间与空间的方法。 (四)、定向标记直观法——是以具体和形象的标志物给学生规定 与指示动作时间与空间的方法。 (五)、动觉法——是借助外部力量帮助学生通过触觉和肌肉本体 感受器,直接体验动作要领,辨别动作的空间与时间的关 系和对身体某部位影响的一种方法。
三、完整法: (一)、概念——完整法是指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 落,完整地进行学习的方法。 (二)、优缺点: 优点—— 缺点—— (三)、运用条件: 1、动作结构简单: 2、动作难、复杂,不能分解时: (四)、运用要求: 1、在教简单的、容易掌握的动作时,教师可用完整法。 2、在教复杂较难的动作时,要突出重点。 A、 从技术结构的角度:先技术基础,后技术细节。 B、从练习七要素分析:先路线方向——姿势、幅度——
后力量、速度频率——节奏。 3、简化动作的要求: 4、广泛采用各种专门性练习和诱导性练习。 专门性练习—— 诱导性练习—— 思考:挺身式跳远采用完整法教学时,可采用哪些专门性和诱导性 练习。 四、分解法(分段法) (一)、概念——分解法是把一个完整的身体练习,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按部分逐次进行学习,最后完整地掌握技术的方法。 (二)、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完整法与分解法的比较区别:
(三)、运用条件: (四)、分解法的几种形式: 1、单纯分段法: 标枪: 持枪跑 交叉步 投枪 4 2 3 2、递进分段法: 标枪: 持枪跑 交叉步 投枪 4 1 2 3 2、递进分段法: 标枪: 持枪跑 交叉步 投枪 5 3 4 1 2
3、顺进分段法: 标枪: 持枪跑 交叉步 投枪 4、逆进分段法: 2 3 1 3 2 1
(五)、运用要求: 1、划分动作各部分时,应考虑到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使部分的划分不至于改变动作的结构。 分解动作的方法(思考) 2、使学生明确所划分的部分在完整动作中的位置。 3、分解法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 4、分解动作不宜分得太细,分解练习的时间不宜太长。 五、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一)概念——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练习中产生动作错误的原因,选择最有效的手段,及时地防止和纠正错误的一种方法。 (二)、作用——
(三)、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及纠正的方法。 1、思想上、心理上的原因: 纠正错误方法: A、 A、 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并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等品质。 加 B、加强保护,并教会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C、 C、降低动作的难度, 2、掌握知识、技能方面的原因 纠 纠正方法: A、 A、 要求教师提高讲解、示范的质量,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领会动作要领和完成动作的方法。 B、 B、 因受旧技能的干扰所产生的错误,应采取下列方法纠正: 诱导性练习: 转 转移性练习
2、 4、 组织教法不当导致的动作错误,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努力钻研教材教法,科学安排教材内容,正确选择组织教法,使之符合学生实际。 1、 3、身体素质或基本技术跟不上时,要加强学生相应的身体素质练习和技术练习。 2、 4、 组织教法不当导致的动作错误,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努力钻研教材教法,科学安排教材内容,正确选择组织教法,使之符合学生实际。 其 5、其它原因:如场地过硬过软,器械太轻或太重,风力影响和其它外来干扰等,都容易使学生做出不正确的技术动作。为此,教师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四)、运用要求 1、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2、纠正错误时,要抓主要矛盾。 3、耐心细致,循循善诱。
第三节 体育教学中的练习法 体育教学中的练习法——是根据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通过身体和思维活动对动作进行反复练习的方法。 第三节 体育教学中的练习法 体育教学中的练习法——是根据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通过身体和思维活动对动作进行反复练习的方法。 体育教学中通常采用的练习法有: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练习法、比赛法、综合练习法以及集中注意力练习法、念动练习法和放松练习法等。 练习法中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因素: 运动负荷: l 休息方式:分积极性休息和消极性休息。 l 间歇方式:正常间歇、硬性规定的间歇和极值曲线的间歇。 一、重复练习法 (一)、概念——重复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 相对固定的条件:动作结构、运动负荷的表面数据以及场地器材等 重复练习法的特点:练习的条件固定和反复进行练习。练习的间歇时间没有严格的规定。(但间歇重复练习法除外) 重复练习法的作用:
(二)、分类——单一重复练习法、连续重复练习法、间歇重复练习法三种。 单一重复练习法——是对动作每练习一次就进行休息的反复练习方法 连续重复练习法——是对动作连续重复练习两次以上之后再进行休息,然后再连续反复练习的方法。 间歇重复练习——是练习后安排相对固定的间歇时间,再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 二、变换练习法 (一)、概念——变换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在变换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其特点是练习条件的变换。 变换的内容和方式: 变换练习的数据——速度,速率、持续时间。 变换练习的间歇——间歇时间长短,休息方式。 变换做动作的形式——如实心球,可前、后、侧抛。
变换练习的外部条件——改变器械的重量、高度等。 变换练习的组合——如体操单个动作的不同组合等。 变换练习的环境——如跑道上跑改为公路跑。 (二)、分类——连续变换和间歇变换两种。 连续变换练习法——是在练习条件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进行练习的方法。其特点是变换练习的条件时,练习与练习之间没有间歇。 间歇变换练习法——是在间歇后改变运动负荷的表面数据或运动形式、组合,再进行练习的方法,其特点是负荷与休息交替进行,此法又分为两种: A、不断增加运动负荷的间歇变换练习法。 B、经常变换运动负荷的间歇变换练习法。 三、循环练习法 (一)、概念——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戒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站),要求学生在每一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内容和任务,做完一轮练习后,可重复下一轮练习,这种循环往复进行练习的方法,就是循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即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二)、特点 1、练习内容多样化,对身体的影响全面。 2、负荷量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3、简单易做,一般不受物质条件的限制。 4、增大课的练习密度,提高单位时间内的锻炼效果。 5、经常进行循环练习,可提高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随时掌握自己体能增长的情况,有助于养成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 (三)、作用 1、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巩固提高技术技能。 2、 可加大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 3、 有助于肌肉疲劳的恢复 4、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循环练习的具体方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而言) 1、持续练习法:这种方法要求不停顿地连续完成一套循环练习,其目的是发展肌肉和有氧代谢能力。
2、间歇练习法。这是方法要求在一套循环练习中,每项练习之间有短暂的休息。 3、 交替补充练习法 (1)、结合新授教材的循环练习 (2)、结合复习教材的循环练习法。 (五)、循环练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1、流水式连续循环练习——按规定顺序从第一个人开始依次进行练习。特点:时间长,项目多、距离长,主要发展一般耐力。 2、轮换式连续(或间歇)循环练习——是将全班分成若干组,各组同时做不同练习,然后按规定顺序轮换进行。特点:时间短、项目少|距离短、发展肌力和力量耐力。
(六)、循环练习法的设计 1、设站数量——国外8-12个项目,我国一般4-6个项目。 2、内容的选择:一般是选难度小,较简单的学生已掌握的练习,所选内容主要来自以下一些身体练习:基本体操、运动辅助练习、 举重练习和负重练习、各种运动项目练习。 3、负荷的安排;是本人极限的1/2,不超过2/3。 4、练习时间(3-4轮时间)15分到20分钟。练习的组数:3-4次(轮),练习的频度,3-4次/周。 5、站与站之间的顺序安排: 自下而上、交叉安排 、站间调节、由小到大、合理布局。 思考题:1、设计一套结合新教材的循环练习方案。 2、设计一套结合复习教材的循环练习方案。 3、设计一套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循环练习 方案。
日本对一个学生的循环训练卡片 运动项目 9、15 10、5 M T 1 台阶上下(1分钟) 30 15 33 17 2 立 撑(1/2分) 运动项目 9、15 10、5 M T 1 台阶上下(1分钟) 30 15 33 17 2 立 撑(1/2分) 24 12 28 14 3 悬垂屈臂(最高次数) 5 7 4 仰 起坐(1分) 32 16 持哑铃跳(1/2分) 9 20 10 6 提铃胸前举(1/2分) 8 持铃蹲起(1/2分) 13 双杠支撑臂屈撑(最高次数) 摇绳跳(最高次数) 教师测验学生时间 18分21`秒 17分23秒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时间 16分 15分30秒
2 1 3 4
四、综合练习法 (一)、概念:综合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综合运用某些练习法的特点而组成的一类练习方法。如:篮球技术和战术的结合练习等。 特点:练习时没有固定的形式,常常是在连续的或变换的条件下进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作用:其作用是多方面的,既有利于掌握、巩固运动技术,也能较好地培养综合运用技术、战术的能力,对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得体的训练水平,以及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等,都有较好的作用。 五、游戏法与比赛法 (一)、概念; 游戏法——游戏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规定的目标的一种练习方法。 比赛法——比赛法是按照规定的人数和充分发挥已经掌握的体育技术、技能进行互相竞争以决定胜负的一种方法。
A、多样性——游戏与比赛法的内容丰富生动,形式活泼多样。 (二)、游戏法与比赛法的异同点: 1、游戏与比赛法的共同点: A、多样性——游戏与比赛法的内容丰富生动,形式活泼多样。 B、情趣性——两种方法的内容都具有“情节性”和“情趣性”,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A、 C、机动性——游戏与比赛中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需要学生随机应变,因而有利于学生提高在各种复杂多变的条件运用自己的智力,体力和技能的机动能力和适应比赛的能力。 D、教育性——由于规则对学生的约束,并强调良好的体育道德 和集体配合的精神,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1、 游戏与比赛的特点: (1)、游戏法的特点: A、 A、 参加者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可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创造性”。 B、 有一定的竞技成分和一定的情节。 C、 参加者具有一定的心理紧张状态。
C、 C、 动员身体最大能力,对身体的要求较高,对机体的作用明显 (2)(2)、比赛法的特点: A、 A、 有明显的竞争因素。 B、 B、 有明显的心理紧张状态 C、 C、 动员身体最大能力,对身体的要求较高,对机体的作用明显 (三)、游戏法与比赛法的作用 这两种方法,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运用要求: 1、运用游戏法的注意事项: A、要有目的地选择游戏的教材 准备部分的游戏——其内容要能全面的发展身体,活动肢体,具有一定的兴奋性,起一个准备活动的作用。 基本部分的游戏——其内容要紧密结合主教材,达到体会所要学习的动作,巩固提高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提高练习的兴趣和效果 B要及时地进行思想教育 C、教育学生把严守规则与发展创造性二者结合起来。 D、做好组织工作和指导工作。
2、运用比赛法应注意的问题: A、目的要明确,比赛法应在掌握动作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进行。 B、加强组织工作 C、注意道德品质教育 D、要注意控制运动负荷 六、集中注意力练习法 (一)、概念——集中注意力练习法是通过某种活动阻断学生思想上与教学无关事物的联系,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的练习方法。 特点:练习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凭借技巧智慧来完成练习。能提高中枢N系统的兴奋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上课作好最佳的心理准备。 作用:使学生心理处于最佳的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发展想象力,思维力和智力以及动作反应能力,培养组织纪委性和团结、协作等道德品质。 提问:请列举几个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方法。
(二)、运用要求 A、 A、 集中注意力练习的性质、难易,应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特征和接受能力。 B、在一次课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课中,要变换练习的形式和内容,避免重复,使之具有所颖性,随时存在新异刺激,以保证练习的效果。 C、练习的组织,方法要简单易做,不宜花费时间过多。 七、念动练习法(又称想象练习法) (一)、概念——念动练习法是学生对某动作的完成过程,有意识、系统地在脑中进行思维,表象的一种练习方法。 特点:通过对完成动作的思维、想象和体验活动来作用于心理、生理,并使完成动作的过程和动作概念得到熟练和巩固。练习简单易行、不需要场地、器材,节省体力,没有运动损伤的危险等特点 作用:集中注意力N系统的兴奋性,加速心血管的活动,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刺激相应的肌肉产生N冲动,加深对动作的记忆,加快动作的熟练程度,能改善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提高操作思维能力和完成动作的能力,进而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
(二)、形式: 口语想象(默念)——是自言自语或默念动作完成的过程,同时有完成动作的清晰思维活动。(参考,默念有利于提高警惕学习——汗与笑的结晶P239) 意识想象——是对动作完成的过程进行再现表象,不伴有语文引导。 观察想象——是观察完成动作时所进行的动作表象。 (三)、运用要求: A、学生对动作技术要有正确的概念。 B、念动练习特别适用于有危险性和动作技术较复杂的项目,(如跳水、滑雪、器械体操等),也适用于能力差,易受伤,因伤或其 它原因不能直接从事实际练习的学生。 C、念动练习要和实际练习结合使用。 D、做念动练习时,应安静、放松、排除环境干扰和思想中的杂念,集中注意于头脑。 八、放松练习法 (一)、机体活动性放松练习法
特点:练习简单,负荷轻微。它不仅可以使紧张的肌肉、神经和情绪得缓解和放松,并且可起到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心情舒畅等作用。 1、概念——机体活动性放松练习法是通过肢体的屈伸、振摆、抖动和按摩、深呼吸以及其他轻微的身体活动等练习,来使机体逐渐处于相对安静状态的一种练习方法。 特点:练习简单,负荷轻微。它不仅可以使紧张的肌肉、神经和情绪得缓解和放松,并且可起到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心情舒畅等作用。 2、运用要求: (1)、根据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大小程度,使放松练习相继、逐步降低运动负荷。 (2)、侧重体育教学中身体负荷较大的部位的放松。 (3)、在学生较为紧张的民政部下,可做些能引起欢笑的简单游戏练习,或轻松、愉快的舞步练习。 (4)、放松练习可不拘形式,目的在于起到生理、心理上的放松、舒畅作用。一般情况下,做3-5分钟的放松练习即可。
(二)、心理放松练习法 1、概念:心理放松练习法是用一定的套语进行引导(自我暗示),使情绪安定,肌肉放松的一种练习方法。 特点:是在词语的引导下,和曾经有过的与词语含意相同的体验结合,引起植物神经系统的冲动,对词语所指向的机体产生相应的调节作用,从而使肌肉松软,血管放松,心情安定而舒畅。 2、运用要求: (1)、要使练习者相信这种意念、“冥想”的练习确实有效,并建立起信心。 (2)、练习时的环境和意念均需“入静”,良好的“入静”状态是取得心理放松练习效果的前提条件。 (3)、入静时须闭目冥想。 (4)、体育教学中做心理放松练习,一般在高年级和 负荷较大的课结束时进行,3-5分钟即可。
第四节 体育教学中的学练法及处方法 学练法的分类: 一、学练法 学练法——是指学生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计划,独立地进行自学和自练的方法。 学练法的分类: (一)、自学法——自学法是指学生学习有关体育基础知识、领会、掌握动作要领、技术环节与特征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阅读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四种。 1、观察法——是学生通过感官对即将学练的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动作,初步建动作概念和表象的方法。 2、阅读法——就是学生通过阅读体育教材课本,体育动作图解和其他体育、保健知识,来感知与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与动作技术原理的一种方法。 3、比较法——学生就体育知识的某一问题,集中有关学习资料,进行对照学习,兼取诸家之长和一种分析综合的方法。 4、讨论法——学生依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自练法有:模仿练习法、适应练习法、反馈练习法、强化练习法四种。 (二)、自练法——是以学生自身的独立活动为主,有目的地反复进行某一身体练习的一种方法,它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最基本的实践操作活动和方法。 常用的自练法有:模仿练习法、适应练习法、反馈练习法、强化练习法四种。 1、模仿练习法——是按照别人提供与演示的动作模式为样板来进行模仿,从而形成动作技术与技能的方法。 2、适应练习法——是通过再现性练习,使自身生理与心理等方面产生适应性变化,为更好地学习与掌握“三基”创设最佳条件的方法。 3、反馈练习法——为了解与掌握动作模式与实际演练的目标差,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加强自我诊断与自我矫正,不断改进与提高动作技术的方法。 4、强化练习法——在反复多次练习的基础上,创设比较复杂多变的练习条件和外部环境,通过自我强化训练手段,巩固技能,形成技巧的方法。
(三)、自评法(自我评价法)——是指个体在练习过程中,对自己学练行为价值标准的掌握和判断,进而采取控制与调节可能性的一种方法。 自评法可分为目标评价法、动作评价法、负荷评价法、效果评价法等。 1、目标评价法——是学生对自己的练习目标、自我监督意识、实施目标的意志与行为的评价方法。 1、 2、动作评价法——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对自己运动动作的质量和成绩的评价方法。 1、 33、负荷评价法——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依据身体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的变化,评价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方法。 1、 4、效果评价法——学生经过系统练习后的一种总结性评价,需要通过一定的检测手段(如测验、达标与技评),掌握与评自身动作技术,体能发展和一般健康水平的方法。
创新法包括:运动动作创新法、动作编排创新法、发展体能创新法、优异成绩创新法。 (四)、创新法——创新法是个体通过思维活动和体力活动产生出独特、新颖,并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的体育知识、技术以及学练的方法。创新法是学习的最高层次,是智能与体能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现代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创新法包括:运动动作创新法、动作编排创新法、发展体能创新法、优异成绩创新法。 1、 运动动作创新法——依据运动动作的技术结构、动作要素和技术特征,创造出一种新的运动动作和运动项目的方法。 1、 动作编排创新法——在掌握单独的、基本的动作基础上,自编、自导一套独特而新颖的组合动作和套路练习的方法。 1、 发展体能创新法——创立一种合理而有地发展身体和提高运动能力的新手段与新方法。 1、 优异成绩创新法——在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某一练习中,创造了优异成绩,具有全国或世界领先水平,并为一定社会体育组织所承认的新纪录。
(五)、自我养护法——以养身、健身为目的的自我监督的卫生保健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安全防范法、保护帮助法、量力适度法、卫生监督法几种。 1、安全防范法——安全防范法是指在学练过程中,预防与杜绝因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危及安全与伤害事故发生的一种方法。 1、 2、保护帮助法——为了防止运动损伤,加强自身安全,采取自我保护他人相互保护的一种方法。 1、 3、量力适度法——学生在学练中,依据自身生理特点与健康水平,量力而行,有节有度,采取适宜生理负荷的方法。 4、卫生监督法——学生在学练过程中,讲求锻炼卫生,日常卫生、环境卫生、作息制度卫生等,并能坚持自我监督的方法。
(二)、运动处方法: 1、概念:运动处方是根据个体的健康、体力状况以及心血管功能状态,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和运动负荷,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它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科学锻炼的一种方法。 2、 2、分类: l 临床治疗运动处方——针对患者的运动处方,以治疗疾病,提高康复医疗效果。 l 预防性运动处方——针对亚健康人群的运动处方,以预防疾病为目的。 l 健身运动处方——针对健康人的运动处方,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竞技训练运动处方——针对运动员的运动处方,以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
E、及时调整的原则(一般情况下,通过8周锻炼就能收到效果,如果心脏功能提高,靶心率亦应提高,若再按原处方规定的运动强度锻炼,则效果不大)。 1、 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 l A、个体化原则。 l B、以全身耐力为基础原则。 l C、有效负荷强度原则。 l D、运动效果的特异性原则(即不同的运动和方法,其健身效果是不同的,故运用运动处方健身时,应根据健身的目的,选择运动项目和方法,以确保健身目的的达到。) E、及时调整的原则(一般情况下,通过8周锻炼就能收到效果,如果心脏功能提高,靶心率亦应提高,若再按原处方规定的运动强度锻炼,则效果不大)。 4、运动处方的内容: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度、注意事项。 运动项目:运动项目主要根据运动者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定。 运动强度:用心率指标来设定有氧运动强度,通常称为“靶心率”或“目标心率”(THR)其计算方法如下: 靶心率(THR)=(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0、6—0、8)+安 静时心率 最大心率=220-年龄
用自觉疲劳程度(RPE)规定运动强度 :即主观感觉,掌握运动强度。 在实践中,一般人进行有氧运动的心率控制在本人最大心率的60%-70%,即120次/分——160次/分左右。最大强度不超过80%,最小强度不低于50%。 用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数表示运动强度: 用自觉疲劳程度(RPE)规定运动强度 :即主观感觉,掌握运动强度。 目前,国外运动医学专家认为,确定合理运强度的最好方法,是靶心率和自觉疲劳程度两种方法的结合。即主观与客观的结合。 C、运动持续时间 D、运动频度: E、 注意事项: 按照运动处方进行锻炼时,应注意运动的持续性、节律性和有氧性,尽量进行有大肌肉群参与的全身运动;应指出禁忌的运动项目和易发生危险的动作;提出运动中自我观察指标及出现异常时停止运动的标准;每次锻炼前、后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及时修正运动处方中不适合自己的部分。
第七章 思想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 第一节 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第七章 思想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 第一节 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是指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使 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壮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要加强体育的目的性教育 (二)要加强体育的目的性教育 (三)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正面教育原则 (一)坚持正面说理,启发诱导,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二)防止热讽冷嘲、挖苦和杜绝体罚学生 (三)正确运用表扬批评法 (四)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一)尊重和信赖学生 (二)要求要严格、合理、适当 (三)注意教师自身的典范作用 四、集体力量教育的原则 (一)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立良好的集体而努力 (二)结合教材特点,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三)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 (四)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五、知行统一的原则 (一)联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二)在体育实践活动中陶冶学生身心 (三)要教育学生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第二节 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途径和方法 一.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二)爱国主义教育 (三) 集体主义教育 (四)民主法制和组织纪律教育 二.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一)体育课堂常规 (二)体育教材内容 (三)课的组织教学 (四)突发事件处理 三.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一)说服法 (二)榜样法 (三)评比法 (四)表扬法 (五)批评法
第三节 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 一、个性的概念 所谓个性,时指个人所具有一定心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的总和 二、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 (一)体育教学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 (二)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能起稳定作用 (三)体育教学对学生发展起调整作用 三、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基本要求 (一)善于识别和承认学生的个性 (二)辨证处理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的关系 (三)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新颖的组织教法 四、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 (一)启发诱导法 启发诱导法是在教学的开始,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去探求解 决问题的基本办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达到教师的要求, 最后由教师提供正确答案的方法 (二)学导法 学导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一种方法
第八章 体育课 第一节 体育课的类型和结构 一、体育课的类型 (一)、据课的内容: 1、理论课—— 2、实践课—— 第八章 体育课 第一节 体育课的类型和结构 一、体育课的类型 (一)、据课的内容: 1、理论课—— 2、实践课—— (二) 、据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育基础、专业特长和健 康状况等: 1、普通体育课—— 2、专项提高课—— 3、保健体育课—— (三)、据教材性质: 1、单一课 2、综合课
(四)、据一节课的具体任务: 引导课、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考核课。 1、引导课——为了明确某一阶段的教学任务、要求、内容等而进行的课。 2、新授课——是以学习新教材为主的课。 注意事项如下: (1)、使学生对新教材形成正确、完整的概念。 提问: 在粗略掌握动作阶段可采用哪些教学方法使学 生形成正确、完整的概念。 (2)、据教材性质和学生特点,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 A、 首先要科学的进行动作的分段。 B、对每一具体分段动作,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 C、预计有可能出现的错误,考虑相应的犯措施。
思考:新教材——鱼跃前滚翻的教学步骤? 第一步:解决鱼跃的远度问题(划线远撑前滚翻) 第二步:解决鱼跃的高度问题(障碍远撑前滚翻) 第三步:按技术规格要求的鱼跃前滚翻。 (3)、新授课应首先掌握动作的基本环节,克服难点。着重解决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4)、要有适当的重复次数和运动负荷,注意精讲多练 3、复习课——是以复习教材为主的课。 注意事项: (1)、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从相应的教法措施上体现 出来。 (2)、注意区别对待,好生、差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3)、注意精讲多练,合理加大课的密度和运动量。
4、综合课——既有新教材,也有复习教材的课为综合课。 注意事项: (1)、注意教材的合理搭配 思考:综合课如何搭配教材? A、一新一旧 B、一难一易 C、发展不同素质的教材搭配 D、发展身体不同部位的教材相搭配。 E、量大量小相搭配。 (2)、科学合理地安排教材顺序 思考:综合课如何科学的安排教材的先后顺序? A、 先新教材,后复习教材。 B、先难教材、后易教材。 C、兴奋性低的教材先上,兴奋性高、兴趣性的教 材在课的后半部分上
D、先速度、灵敏性质的教材,后力量耐力性质的教材。E、运动量小的教材在前,运动量大的教材在后。 (3)、合理的分配各项教材的时间比例。 (4)、注意课的组织问题。 思考:请合理安排100米(复习)、铅球(新授)两个教 材在一节课中的先后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 5、考核课——是以检查学生成绩为主的课。 注意事项: (1)、使学生明确考核的目的,端正态度。 (2)、考核课可适安排一些复习内容。 (3)、做好准备活动,加强安全措施。 (4)、做好培养助手和场地、器材、登记表格等准备工作。 (5)、考核课中应注意加强教学因素
(2)、技术教学和身体练习相结合的课的结构: (3)、智力活动和体力活动区分的课的结构(三段教学 的结构) 二、体育课的结构 (一)、我国体育课结构的沿革情况: (1)、三部分课的结构: (2)、技术教学和身体练习相结合的课的结构: (3)、智力活动和体力活动区分的课的结构(三段教学 的结构) (4)、按照不同类型安排的课的结构—— (5)、按准备、练习、休息相交替安排的课的结构。 (6)、据课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安排的课的结构 (六段教学结构) (7)、台湾十段课的结构 (二)、国外体育课结构的类型: 1、规格化课的结构。 2、自由化课结构
(三)、体育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对课的教学模式的整体设计,即课的内容安排顺序、教法的运用和时间和分配等。课的结构可分为共性结构和具体结构两个部分。 (1)、共性结构——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其理论依据是人体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 (2)、具体结构——是指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其理论依据为: A、一堂课的心理变化: B、 课提类型不同,结构也不同。 C、场地、器材、人数、物质条件的不同,具体结构也不同, (四)、对安排课的结构的几点看法:
第二节 体育课的组织 体育课的组织——是指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教材内容、场地器材条件等,进行合理安排所采取的措施。 第二节 体育课的组织 体育课的组织——是指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目标、教材内容、场地器材条件等,进行合理安排所采取的措施。 体育课组织的内容——课堂常规、队列和体操队形的运用、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学分组和分组教学、体育骨干的使用和培养等。 一、 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师生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课前常规: (二)、课中常规: (三)、课后常规 二、队列和体操队形 运用队列和体操队形时的要求:
B、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专项分组 C、根据学生技能水平分组 2、临时分组 1、用队列和体操队形前的基本要求 2、安排学生学习队形的基本要求 3、调动学生队伍的基本要求 三、场地器材的布置 四、编班分组和分组教学 (一)、编班分组的方法 体育课编班的方法 1、原教学班上课,即男女生混合班上课。 2、男女生分班上课,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分组方法 1、固定分组 : A、按性别、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 B、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专项分组 C、根据学生技能水平分组 2、临时分组
(二)、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有分组不轮换和分组轮换两种组织形式。 1、分组不轮换 2、分组轮换 (1)、两组一次等时轮换(基本部分一半的时间轮换) 16分 1组:跳远 ← → 2组:技巧 (2)两组一次不等时轮换 17min 13min 2)组 双杠(复) 1)组 辅助.诱导练习 4 min 1)组 跳山羊(新m) 13min
(3)、三组两次等时轮换:(基本部分1/3时间轮换一次, 2/3时间再轮换一次,两次练习时间相等) 10分 10分 10分 1组:技巧 2组:跳远 3组:铅球
运用条件:学生人数多,器材较少,新教材比较容易,复习教材比较简单或学生掌握教材已比较熟练的复习课,均适用这种形式。 (4)、四组三次不等时轮换:(基本部分1/4时间轮换一次、2/4时间轮换二次,3/4时间轮换三次) 1组、2组合起来练习篮球 16分 16分 3组:技巧 8分 4组:双杠 运用条件:学生人数多,有三个教材,其中一个教材难或是新教材,另两个教材简单,可采用这种形式。
(5)、先合(分)组,后分(合)组: 1、2、3、4组:武术(新) 1、2组支撑跳跃(复习) 3、4组:双杠 运用条件:三个教材,各教材之间的运动负荷差距较大,有的教材不受场地限制(武术,耐力跑),而有的教材又受场地器材限制(支撑跳跃、双杠)的情况下采 用。 分组教学的注意事项: (五)、培养和使用体育骨干 注意事项: 1、课前要认真做好培训工作。 2、课前教师应向小组长简要说明这节课的目标、要求、内容、组织教法及保护方法等。 3、要充分信任,大胆使用。 4、发扬教学民主,
第三节 体育课的密度和负荷 一、体育课的密度 (一)、研究体育课密度的意义 (二)、概念: 第三节 体育课的密度和负荷 一、体育课的密度 (一)、研究体育课密度的意义 (二)、概念: 1、综合密度(一般密度)——是指课中各种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2、各种活动——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做练习,相互观察帮助、练习后的休息、组织措施五项。 3、专项密度——是指课中某种活动合理动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如讲解密度,组织措施密度等。 4、运动密度(练习密度)——是指学生做练习的总时间与课堂总时间的比例。运动密度是评价体育课比较重要的依据。
(三)、安排和调节体育课密度的要求: 1、课前认真备课 2、改进和提高课的组织水平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巧。 4、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 (四)、测定与分析体育课密度的步骤与方法 1、准备工作: (1)、研究教案,了解课的任务、内容和组织教法。 (2)、明确测定者之间的分工。 (3)、准备好测定密度的登记表(P128、6-2、6-3),计时表及必要用具。 (4)、选择好测定对象。(一般选择班上中等水平的学生作为测定对象。)
2、测定和数据整理 (1)、计时者认真、准确地测出各项活动的时间,并区分各项活动所用时间是否合理,清楚地向计录员报时。 (2)、记录员按计时员所报时间,将其登记在教学活动内容和时间使用情况记录表内。 (3)、记录员将教学活动内容和时间使用情况记录表内所记的各项活动合理和不合理动用的总时间计算出来,填入《密度测定登记表》内(以秒为单位)。 3、体育课密度的计算方法 (1)、练习时间:基本体操 、器械体操 、跑 、跳跃 、投掷 、球类、游戏 、武术 、队列练习 。 (2)、指导时间 (3)、观察与帮助时间。 (4)、组织措施时间 (5)、休息时间
不合理的时间: 4、统计与制图 第一步:根据课的顺序,分别用后一项活动时间减去前一项活动结束时间;然后将各项活动时间分别相加,得出各项活动的总时间。 第二步:根据计算出的各项活动的总时间,计算出各专项密度和课的一般密度。 专项密度=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总时间/实际上课的总时间*100%(以秒为单位计算)。 一般密度=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总时间/实际上课的总时间*100% 第三步:则根据各专项密度的数据,绘制出体育课密度的条形图。
二、体育实践课的负荷 (一)体育课的生理负荷 1.概念及意义 2.体育课生理负荷的安排 (1)课的生理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安排,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水平。 (2)根据课型和组织教学形式的要求安排生理负荷。 (3)要考虑教材内容的性质、结构、难易程度、练习强度及气候环 境等条件来安排生理负荷。 (4)合理安排课的生理负荷.要依照负荷强度大小,适当地安排 间歇时间,使练习与休息交替进行,结合有效的卫生措施来促 进学生体能的提高。 3.体育课生理负荷的调控 4.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测定与评价方法 1.学生自我感觉 2.观察法 3.生理测定法 (二)体育课的心理负荷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第乡的指向和集中。 情绪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态度、体验。 体育课上学生不仅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而且也要承受一定的 心理负荷。具体表现为学生的注意、情绪、意志等方面的变化。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第乡的指向和集中。 情绪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态度、体验。 意志指:学生根据自身确定目标,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的心理过程。 2.体育课心理负荷的安排。 经研究表明体育课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趋势一·般表现为:注意 的高峰一般出现在课的15min处(45min一 次课);—般分别出现在课 的4—18min处和36——40min处;意志的高峰一般出现在课中20— 30min处,它与机体生理活动变化规律所出现的工作状态相一致。 3.体育心理负荷的测定。 心理负荷测定是第课中学生心理上承受各种刺激所产生的变化程度 进行描述的方法。学生自我评估法是指学生根据自身在课中所承受 的心理负荷的感受和行为表现所作出评价的一种测定方法。
课堂强化练习:据下列数据计算出课的一般密度和练习密度。 全课总时间:45’ 讲解示范时间:8’10” 观察帮助时间:4’13” 浪费时间:4’ 练习时间:14’27” 组织措施时间:14’10” 5、体育课密度的分析 体育课密度的分析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A、体育课中的效利用时间比重是多少?是否合适; B、体育课中各项活动所占的时间比重各是多少?中否合理。 C、不合理的时间比重是多少?是什么原因所在地致,对体育课密度的总的意见与改进建议。
第四节 体育课的准备、进行与评价 (一)、备课的意义与形式 (二)、备课的内容 1、个人备课的内容 (1)、备学生 (2)、备教材 第四节 体育课的准备、进行与评价 一、体育课的准备 (一)、备课的意义与形式 (二)、备课的内容 1、个人备课的内容 (1)、备学生 (2)、备教材 (3)、备课时性质和课次 (4)、备场地器材 (5)、备教法措施 (6)、备气候时间 (7)、备伤病 (8)、备教师
备课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是以教师个人为单位进行的备课。是对一次教学活动进行蓝图设计,是教师思维活动上的一次教学实践,也是一次教学的默想,个人备课的质量将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 集体备课——是以教学小组(年级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备课。集体备课能克服个人对教材理解的片面性,克服对教法运用的局限性,克服教学中的主观保守,有利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有利于互相启发开阔思路,有利于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因此,集体备课是个人备课的补充,集体备课应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在实践中,一般应先进行个人备课,后进行集体备课。
备教材: A、 明确安排教材的意图 B、 明确教材的特点、性质和相互关系。 C、 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要求。 教材的重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技术关键,是对动作的完成和成绩的发挥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动作的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易掌握的环节。 要求——技术规格要求、安全措施要求和纪律要求。只有要求明确,动作才可能规格化,安全才可能有保障,课的进行才可能有序,课的任务才可能完成。
选择教法时应注意: ①、教法手段的选择必须紧扣课的目标,根据课的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法手段。 ②、教法手段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乐于接受。 ③、教法手段的选择要考虑实施的可能性。
2、集体备课的内容 (1)、综合性教学讨论内容 (2)、专题性教学讨论内容 (三)、教案的编写 教案种类:一般分详案和简案两种。 教案的格式:表格式、文字式和卡片式三种 。 教案的编写步骤: 1、 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制定课时任务的要求:全面、明确具体、切全实际 全面——有三种说法:一是教育、教养、发展目标;二是认知、技能、情感及社会适应、发展身体与培养能力目标;三是课改的五个领域目标。 明确具体——是指每节课既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有具体的量和质的指标要求,又对学生的行为有明确要求,文字表达上也力求简洁。 切合实际——是指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教学大纲与进度的要求,又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动向与水平,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课时教学目标的要求。
课时目标举例:基本教材为排球传接球(复习课) 目标可定为: 1、改进上手传接球的手型和步法(知识技术技能目标) 2、发展动作协调性,提高反应能力(发展身体和能力目标) 3、培养协作意识及对排球的兴趣,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思想情感和社会适应目标) 讨论:确定以下两节课的课时目标: 第一节:教材内容:A、学习足球脚背外侧运球 B、脚背外侧运球接力游戏 第二节:教材内容:A、学习跨栏跑的起跨腿过栏技术 B 、 素质练习
第一节课时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脚背外侧运球的基本动作。 2、通过综合练习的接力游戏,提高学生控制球的能力,并发展灵敏、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 3、通过接力游戏,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二节课时目标: 1、70%的学生起跨能做到蹬、屈、展、拉的动作。 2、发展学生的速度、弹跳力、灵敏素质和协调性。 3、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品质。
2、构思与编写课的内容 构思课的内容时,必须考虑如下问题: A、教材的先后顺序 B、教材的重点、难点、要领、要求 C、教材的辅助性或诱导性练习 D、选择身体素质练习内容或游戏活动内容,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思考:你如何构思与编写一节课的教材内容? 教材为:鱼跃前滚翻(新)、跨越式跳高(复)
思考:你如何构思与编写一节课的教材内容? 教材为:鱼跃前滚翻(新)、跨越式跳高(复) A、该课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先鱼跃前滚翻、后跳高。 B、教材的重点、难点、要求: 重点:鱼跃——蹬、跃。 跳高——摆动积极向内转压,使髋先过横杆 难点:鱼跃——跃与撑的结合。 跳高——移髋,使重心先过横杆。 要求:鱼跃——认真练习,体会动作要领,观察同伴 练习,并学习如何进行评价。 跳高——认真观察同伴练习,自评时正确评价 自己,重新分组时,淘汰者要降级别 C、教材的辅助性或诱导性练习内容: 鱼跃——前滚翻、远撑前滚翻、障碍前滚翻。 跳高——跳高是复习教材,可直接进行完整练习。
3、 构思与编写课的组织教法与学法 A、分组教学的形式和各项教材的组织形式 B、各项教材的教学步骤 C、怎样通过学生队伍的组织和调动,使得课的各个部分紧密衔接。 D、学生练习时教师如何指导,如何进行保护与帮助。 E、场地器材的合理布局与使用,安全措施等。 F、教学比赛或游戏的规则、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G、明确体育骨干的任务和要求。 4、 安排课的各部分的时间,各项教材的时间和练习次数。 5、 预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 6、计划本课所需的场地器材和用具。 7、 课后小结 演示教案范例:见体育教育实习(高教)P62
1、 复习前滚翻 2、观察教师示范的鱼跃前滚翻 3、在观察的情况下回答教师的提问, 分清前滚翻和鱼跃前滚翻的区别 4、练习远撑前滚翻 A、如鱼跃前滚翻的教学步骤: 1、 复习前滚翻 2、观察教师示范的鱼跃前滚翻 3、在观察的情况下回答教师的提问, 分清前滚翻和鱼跃前滚翻的区别 4、练习远撑前滚翻 5、练习障碍前滚翻 6、鱼跃前滚翻练习 结束、返回到28张、播放
结束、返回到28张、播放 组织和调队时易产生的缺点: ①、练习队形与示范队形分开构思。 A、 组织和调队时易产生的缺点: ①、练习队形与示范队形分开构思。 ②、只考虑每个教材内容的练习队形而不考虑队形之间的调动。 ③、练习队形的设计只考虑学生练而不考虑学生之间的相互观察。由于考虑欠妥,造成了课中不合理的练习队形及频繁的队形调动。 构思队形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①、每个练习队形的构思除按常规要求学生背风、背干扰站立外,要尽可能将练习队形与示范队形结合起来考虑。 ②、安排每个队形时不能只考虑学生练,更应考虑练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观摩,从而使学生在练习中不但掌握了动作,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动作与评价动作的能力。 ③、在安排每个练习队形时还应考虑到卫生与安全,避免练习队形设计不合理而造成伤害事故,以至有损于学生的健康。 ④、整堂课的各个练习队形必须考虑将练习与练习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的队形巧妙地连接起来,从而做到队伍调动迅速、省时又省力。 结束、返回到28张、播放
①、场地的设计应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并考虑到安全与卫生的要求。 ②、场地器材的布局要既美观又实用。 贴 设计与构思场地器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场地的设计应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并考虑到安全与卫生的要求。 ②、场地器材的布局要既美观又实用。 ③、为了防止教学过程中器材的遗失,器材的布置要有利于提取和收回。 ④、尽可能使有限的场地器材最大限度地予以利用。 ⑤、根据每节课所能提供的场地器材来考虑场地器材的布局和使用,避免因考虑不周而造成的场地与器材冲突。 结束、返回28张、播放
(四)、第一节实习课教案的设计技巧 1、准备部分应接近原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 2、练习队形的设计应简单易行,教法手段的运用要切合实际。 4、 结束部分的设计应富有新意。 (五)、体育课教学图形的画法 体育课教学图形分类:人体运动图、组织方法图、场地器材图三种。 1、人体运动图 人体运动图分类:单线图、双线图、块面图、轮廓图。 单线图——是将人体大部分肢体,由面简化为单线的一种图。除头部用圆形表示外,躯干和四肢都用一条单线来表示,具有线条清晰和简便易行的特点 。(体育绘图P )
双线图——是将人体的躯干部分用两条线来表示,四肢用单线表示。其特点是将躯干轮廓形态表现出来,能够较全面地表现人体躯干不同方位的动作形态,人体形态比较逼真生动,具有较好的绘画效果(见图 )。 块面图——是将人体分成头、胸腹、骨盆三个体块。然后根据动作的结构,将三个体块在方位及形态上作透视变形后组合起来,再添上画成单线的四肢而成。其特点是透视变形逼真,各肢体部位准确,有较强的直观感和立体感(见图 )。 轮廓图——是依据人体各部位的外形轮廓特点,运用相对简单而概括性较强的轮廓线条表示的,其特点是对人体主要部位表现得比较细腻,轮廓清晰,人体动作形态准确、逼真,图形直观优美(见图 )。
(1)、单线图的画法 A、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头身比为1:8的比例。具体比例为:长度。其中上臂1、4,前臂膀1、2,手0、8)。 ①、身高——8、0 ②、肩宽——2、0 ③、腰宽——1、0 ④、髋宽——1、5 ⑤、颈长——0、5(在画单线图时,颈部不直接 画出来,只留出它的长度)。 ⑥、躯干长——2、5(躯干本应包括颈部,但画 单线图不画颈,这里讲的躯干是指由肩至髋 这一段,其中肩至腰1、5,腰至髋1、0)。 ⑦、手臂长——3、4(指从肩峰至中指尖端的 长度。其中上臂1、4,前臂膀1、2,手0、8) ⑧、腿长——4、0(从股骨大转子至脚底。其中 大腿长1、8,小腿加脚2、2) ⑨、脚长——1、0
B、画人体常用的比例关系 ①、两臂侧平举的总长度等于身高。 ②、站立,两臂下垂,肘关节平腰,手下垂至大腿部。 ③、人体上下的平分点在耻骨联合处,或者说两股骨大转子之间的连线,是人体上下的平分线。 C、画徒手操中常见动作的高度比例 ①、臂上举——10、0 ②、立正、稍息、两脚开立——8、0 ⑶、大分立——7、5 ④、半蹲、弓步——6、5 ⑤、跪立——6、0 ⑥、跪坐——5、0 ⑦、体前屈——4、5至5、0 ⑧、全蹲——4、5 ⑨、直角坐——4、0 ⑩、跪撑、蹲撑、俯撑——3、5
D、单线图的动作表示方法 ①、近肢与远肢的表示:当两个肢体不是重迭而是错开时,两个肢体都要画出,近肢线画出躯干相连,远肢线则在躯干连接处断开。 ②、肢体交叉表示:单线图中常遇到肢体交叉的情况,离视点近的线相连,远的线条在交叉处断开。 ③、击掌的表示:在击掌处或拍击处画三条放射状的短线,以形表声。 ④、运动路线的表示:有的动作,肢体经过的不是最短的路线,则要用辅助线条与箭头来表示动作的方向与路线,另外,器材的运动路线可以用带箭头的虚线表示。 ⑤、振动表示:单线图中画振动的动作可用一个带箭头的折线来表示。 ⑥、地平线的运用:在画跳起腾空动作时,为了表示是跳起的动作与跳起的高度,应在适当的地方画出一条地平线。
E、单线图如何表现动作的神态 ①、身体比例恰当,透视变形逼真,以形表神。 ②、静要稳、动要活 ③、以头的动作代替眼神 ④、以线条的刚柔来表现动作的刚柔 ⑤增加身体的轮廓的细微曲线 ⑥、注意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差异以及男女身体各部分比例的差异 2、组织方法图: 分类:队列队形图、战术配合图和组织流程图三种。 (1)、队列队形图 (2)、战术配合图 (3)、组织流程图 3、场地器材图 (1)、场地图 (2)、器材图
二、体育理论课的备课 (一)、体育理论课备课的内容 1 、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常用的方式有: 了解学生情况的有关内容: ①、学生的姓名(一定要对上号)、思想表现和对个性 特点、兴趣爱好。 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③、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技能状况和接受能力 ④、班级正常上课的秩序、纪律和班风、学风。 ⑤、对原任课教师的适应性及肯定或否定之处。 ⑥、学生对实习生的看和期望。 2、熟悉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和教学用具 3、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正确阅读参考资料
(1)、从整体上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 (2)、深入钻研教材 深入钻研 :概括为“懂”、“透”、“化”三个字。 怎样深入钻研教材: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 面——是指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对所选定的教学内容进行通读,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内容体系。 点——即找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重点:是指教材内容中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之处。 教材难点:就是教学中学生难于理解和领会的内容,一般是教材中比较复杂、深奥、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知识技能细节。 (3)、阅读教学参考资料,加深和拓宽知识面。
查阅教学参考资料应注意以下原则: ①、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之后进行。 ②、必须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查阅。 ③、必须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 ④、必须创造性地运用或恰当地引用。 ⑤、必须以一种主要的学科教学参考资料为主。 查阅教学参考资料的方法: (二)、体育理论课的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师生所应达到的最终结果和标准,教学作用在学生方面的可见的或可测量的实际效果。 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内容:知识教养目标和思想品德教育目标。 制定目标的要求:全面、具体、切实可行。
2、明确重点和难点 3、设计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设计构思步骤: 第一步:拟定讲授主纲。 例如:“运动与健美” 主纲:健美的实质及社会意义 健美的时代性、民族性 健美是健康的基础 健美的标准 怎样进行健美锻炼 第二步:拟定细纲目,然后设计与充实细纲内容。 4、精心选用教学方法 教法主要包括: 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及其组合方案的标准 5、选用和制备合适的教具
6、 拟定板书草案、教学语言及教态提示。 板书——有人称之为“微型教案”,它是课堂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教学意图的体现。 板书设计的要求: ①、内容准确,概括性强。 ②、布局科学,条理清晰。 ③、字体工整,书写迅速、醒目。 板书最常用的形式如下:
板书最常用的形式如下: 提纲式:这是一种提纲挈领展现讲授内容的形式,它是根据教材内容,按其结构、层次和顺序,采用提纲的形式将其要点列出来的板书。这种形式纲目清楚秩序井然,便于学生记好笔记和复习巩固。运用时要抓住要点的准确、文字的概括性和结构完整。 例如:讲毒品时,可作如下板书: 毒品 (1)、毒品的种类 (2)、毒瘾的成因 (3)、吸毒的危害
层次式:这是一种伴随讲授进程有秩序地出现板书的形式。这种形式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给学生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象。 例如:讲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时,作如下板书: 坚固骨格 运动系统 灵活关节 增 发展肌肉 增大呼吸肌力 强 呼吸系统 加大呼吸深度 体 作 增大肺活量 血液循环系统 减慢安静时心率 质 增加心脏重量和体积 用 提高心肌机能 神经系统 增强神经的调节功能 提高神经系统灵活性
问答式:这种形式与提纲式板书不同之处,在于它以问答的形式出现,显示出讲授内容的主要过程,点明了回答问题的步骤。如在讲健康的概念时可作如下板书: 例如:在讲健康的概念时,可作如下板书: (1)、什么是健康?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 (2)、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是指机体无明确疾病,但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出现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又称“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状态”或“灰色状态”等。 (3)、影响健康的因素是什么? 遗传因素、后天因素(环境、生活方式、心理因素)
词语式:这是一种在讲授过程中逐步写出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形式,这种形式要求教师要善于总结,精选关键 的句子和词语,以引导学生的注意,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对教学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例如:讲怎样科学锻炼身体时,可作如下板书: 全面锻炼 和谐发展 坚持经常 持之以恒 秩序渐进 逐步提高 因人制宜 区别对待 自我感觉 调节负荷 图解式:这是上运动技术的理论分析课常用的一种板书形式。通过对运动技术的图解分析,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强学生对技术动作关键和细节的理解能力。如讲跨栏跑的腾空过栏技术时,可作如下板书:见图
表格式:这是一种运用列表比较来说明问题的板书形式,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了解事物之间的异同及其内在联系,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如体育锻炼对呼吸机能的影响,可作如下板书: 呼吸机能表 年龄 运动员 非运动员 胸围(CM) 肺活量(CM) 15—16 76.8 3750 71.3 3235 17—18 85.6 4320 82.9 3356
综合式:即综合运用上述几种板书。对上述板书设计,教师如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加以运用,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语言与教态:是教师教学艺术体现。注意事项如下: A、 A、 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对自己的口语,特别是习 惯 惯性方言要在备课中反复纠正。 B、 B、要注意语文和体态的文明修养。 C、 C、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与条理性,清楚、准确。 D、 D、要使语言生动形象,教态自然、平稳,切忌爆发性的语言和体态的出现。 7、提问、作业的设计 8、综合整体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在构思课堂教案时,不能忽视整节课全面结构的考虑,如什么内容先讲,什么内容后讲,采用什么方法讲,各项时间如何分配,如何提问,什么时间提问,哪些需要板书,怎样板书,什么时间板书,怎样突出教学重点等,这些都有要精心思考,认真进行整合处理,做到课堂结构合理,严密紧凑。
(三)、体育理论课教案的编写 编写室内理论课教案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并填入理论课格式的教学目标栏内(见后附教案格式),目标内容应包括知识技能目标和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两个方面。目标的制定要全面、明确、切合实际。(具体可参见前述的设计部分)。 第二步:确定课时的重点和难点,并填入理论课教案格式的重点和难点栏内。 第三步:编写教案内容和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体部分,这部分的编写必须根据课堂设计时拟定的主纲和细纲的结构顺序编写,编写时必须层次清楚、内容详实、重点和难点突出,语言表述正确,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编写导言的方法 : (1)、直接导入法。 (2)、概括导入法 (3)、故事导入法 (4)、警策式导入法: (5)、震惊导入法: (6)、纠错导入法: (7)、悬念导入法: (8)、逆反导入法: (9)、议论导入法: 设计开讲、导入时的注意事项: 第四步:安排课的时间和组织教法。 第五步:根据课堂设计的构思,写出该课的主板书和副板书的布局内容及所需的教具学具。 第六步:写出课后小结。体育理论课教案格式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