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染色体变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食育 菜單 1. 義大利麵 本日冠軍 2. 咖哩飯 NO.1 卡布奇諾咖啡 3. 乾煎香腸 NO.2 香草烤雞腿 4. 台式鹽酥雞 NO.3 蝦捲 6. 卡布奇諾咖啡 7. 香草烤雞腿 8. 蝦捲.
Advertisements

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 第五章. 第一节 安全教育和意外事故 第一节 安全教育和意外事故 预防 预防 第二节 常用的护理技术 第二节 常用的护理技术 第三节 常用的急救技术 第三节 常用的急救技术.
富饶的宜昌. 小组合作学习一  说说家乡的物产有哪些。  1 、先独立思考。  2 、小组讨论, 2 号做记录。  3 、展示交流。
医学蠕虫 土源性蠕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 间宿主 生物源性蠕虫:发育过程中需要中 间宿主 第三十六章 线 虫.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四、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微分的定义.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法規暨訴願審議委員會 102 年度原住民身分法實例演練講習: 原住民身分認定及救濟程序.
颅骨及其连接 解剖学教研室 陈通. 一、颅的骨性构成:共 23 块。 1. 脑颅骨: 8 块。 成对 -- 顶骨、颞骨 不成对 -- 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人的头部结构 —— 头骨 一、头骨的形体结构 二、头骨的解剖结构. 头部的形体特征及其面部的协调 起伏,即是通过脑颅部与面颅部, 以及额、颧、上颌、下颌构成的四 个体块相互穿插关系构成的。 一、头骨的形体结构 头部的骨架形状 —— 立方体 1 、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脑颅呈卵圆形脑颅呈卵圆形,占头部的.
人的头部结构 —— 头骨 一、头骨的形体结构 二、头骨的解剖结构. 头部的形体特征及其面部的协调 起伏,即是通过脑颅部与面颅部, 以及额、颧、上颌、下颌构成的四 个体块相互穿插关系构成的。 一、头骨的形体结构 头部的骨架形状 —— 立方体 1 、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脑颅呈卵圆形脑颅呈卵圆形,占头部的.
食管癌病人的护理 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 曹伟新 曹伟新. 学习目标 识记 识记 能正确叙述食管癌的病因和诱因 能正确叙述食管癌的病因和诱因 能简要概述常用于食管癌辅助检查 能简要概述常用于食管癌辅助检查 理解 理解 能正确描述食管癌病人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能正确描述食管癌病人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能简要概述食管癌的治疗原则.
第四章 原腔动物 又称假体腔动物:原体腔;完全消化系 统;体表具角质膜;原肾排泄系统;雌 雄异体。.
腹部仰卧前后位 (正位) 腹部仰卧前后位(正位) 摄影目的:观察尿路或腹腔脏器结石、 钙化及腹部包块、异物存留.
第 2 节人体和动物体的组成 江阴市长寿中学 徐利国. 细胞是怎样构成人体和动物体的? 器 官 由上皮组织、结 缔组织、肌肉组 织和神经组织按 照一定的次序构 成,并且以其中 一种组织为主, 能完成一定功能 的结构。
巴洛克风格 与 荷兰市民绘画. 巴洛克 一词源于葡萄牙语,意为 “ 畸形的 珍珠 ” 。它是崇尚古典美术的学者, 对不遵守古典美术规则的艺术风 格的一种贬称。巴洛克艺术发源 地是 17 世纪初的意大利,后传播 到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它表现 在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
本校自民國 78 年於顏前校長世錫任內創設本系 設立鑑識科學學系大學部,專責鑑識人才之培養, 為目前國內唯一專門培育鑑識科學人才、研究鑑識 科學學術之大學學系,設系剛滿 20 年。自 85 年於姚 前校長高橋任內,設立鑑識科學研究所招收碩士生 ,民國 88 年於謝前校長瑞智任內先後獲內政部、教.
第二章: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本章重点: 大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 大学生心理发展基本特征 大学生心理矛盾及其对策.
生殖器、肛门与直肠检查 生殖器、肛门和直肠检查是全面体检的 一部分,有时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 某些病人不易接受此项检查,因此对有指征 的病人应耐心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和重要 性,务必做到全面检查。被检查者若为女性, 男性医生必须有女医护人员或家属陪同检查。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 什么叫做遗传? 2. 什么叫做性状? 3. 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伤寒论》学习提要. ※ 要求背诵的原文 ( 共 120 条 )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 --中医外科学总论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学科 1 中医外科学 范围、命名及术语.
歷 代 佛 像 之 美 — 隋唐佛像 ( 下 )— 鹿野苑藝文學會 吳文成會長編輯 唐代藝術家充分掌握圓 熟的寫實性技法,以豐 腴為美為特質,佛像面 容圓滿端祥,身軀雄健 飽滿,神情莊嚴而慈祥。 唐朝著名的藝術家如閻 立本、尉遲乙僧、吳道 子、周舫、楊惠之和宋 法智等,都參與佛教藝 術,是我國佛教造像的.
第二章:生物科學與食品 第三節:基因改造食品.
会 面 礼 仪 介绍礼仪 名片交换礼仪 握手礼仪 鞠躬礼 抱拳礼.
第四节 山地土地类型的研究方法 山地土地分类与平原土地分类有共性,但有更多的差异性,即山地土地分类有许多特殊性,因此单列出来论述.
第三章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照相机成像原理 透镜成像原理 镜头 (调节物距) 带胶卷的照相机 光圈 胶卷 (控制光线) (感光、成像)
台灣傳統戲劇 布袋戲.
景观规划的分类设计——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芳香植物.
探究实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ENTER 余杭勾庄中学 郭 琳
实验十二 耐力素质的测评 1 实验目的 掌握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静力性力量耐力各指标的测评意义;熟练掌握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静力性力量耐力各指标的测评方法。  2 实验器材 秒表、量尺.
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 深圳市罗湖中学 宋迎新.
妇科病史及检查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朱 琳.
工作项目三:城市轨道交通危险源、应急救援 任务六 伤害急救常识
中藥如何提升免疫力 補氣藥=黃耆、人參、白朮等。 補血藥=當歸、川芎、龍眼肉等。 補陰藥=地黃、麥門冬、何首烏。
科學科技動手學 方潤華小學上午校
第21课时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考 点 聚 焦 专 项 突 破 1.
國民中學 自然與生活科技 第二冊 第3章 生殖 3-1 細胞分裂 3-2 無性生殖 3-3 有性生殖.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众 众 数 槐店乡完全小学.
学校核心发展力 上海市建平中学 程红兵.
必修二 生物 (人教版).
想一想 议一议 P74 我们常吃的蘑菇有根、茎、叶吗? 它们的生长是否需要光? 为什么说它们是真菌而不是植物呢?
三次科技革命 学习目标: 1.知道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发源地、理论基础、主要成就、主要特点及影响。 2.培养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危害辨識、分析講解及實作演練.
王永慶遺產分配 第三組民法報告 4970T011 劉昭妤 4970T037 吳品怡 4970T090 袁如意
台南在地美食文化介紹 台南市鳳凰城文史協會 理事長 歐財榮.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有儿无女不称心,有女无儿就伤心; 一儿一女不放心,多子多女才舒心。 有权的顶着生,有钱的买着生;
一、作者概說:    王壽來,民國三十八年生,山西省 五臺縣人,中興大學 法律系畢業,美國 喬治城大學碩士、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研究所碩博士。長期從事文化與外交工作,現任文建會 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主任。   王壽來靈感多取自生活經驗,善用中外名言,描繪人生百態。著有《公務員快意人生》、《藝術‧收藏‧我》、《公務員DNA》、《和世界偉人面對面》等書。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复习.
     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为什 么可以重新 长出新的 尾巴?.
导入新课 波能绕过障碍物产生衍射。既然光也是一种波,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呢?.
高中生物学必修Ⅰ 分子与细胞 前 言.
道德讲堂 中学生礼仪(2) 岳阳市第十中学 李群. 道德讲堂 中学生礼仪(2) 岳阳市第十中学 李群.
第三章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张兴峰.
学习风格差异.
关注生物技术的 伦理问题.
2015年高考历史质量分析报告 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杨彩玲.
肝功能正常的小三阳注意事项.
突變 突變是指遺傳物質發生改變, 而影響到性狀的表現 例:白化症.
服装结构与工艺(一) 裙 装 部 分.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认识正比例的量 执教者:朱勤.
司法机关.
生物五界的分類方式.
人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一个受精卵.
五年級數學科 直徑與圓周.
圆 走进圆的世界.
4上 17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界 9. 長方形草地的四邊圍了小籬笆,內有一個 , 的長方形花圃。 長5米 闊4米
非同源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
证据运用 第八章 证据的运用 第一节 证据体系的结构及运用规则.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分析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及染色体组的含义。 3.掌握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和应用。

1.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 基因的改变,是 水平的变异,而染色体变异是比较明显的染色体 或 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区别 1.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 基因的改变,是 水平的变异,而染色体变异是比较明显的染色体 或 的变异。 2.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 某一位点上 分子 结构 数目 染色体变异

(3)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 上引起变异。 (4)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 也可引起变异。 二、染色体结构变异 1.类型 (1)缺失:染色体中 缺失引起变异。 (2)重复:染色体中 引起变异。 (3)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 上引起变异。 (4)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 也可引起变异。 片段 增加了某一片段 非同源染色体 位置颠倒

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 发生改变,从而导致 。 2.共性 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 发生改变,从而导致 。 3.对生物体的影响 大多数对生物 。例如人的猫叫综合征是由 引起的。 种类、数目或排列顺序 生物性状的改变 不利 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1.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与染色体变异中某一片段的移接有何区别? 提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染色体变异中某一片段的移接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一类是细胞内 的增加或减少,如21三体综合征;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 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例如雄蜂。 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一类是细胞内 的增加或减少,如21三体综合征;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 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例如雄蜂。 2.染色体组的概念 细胞中的一组 染色体,在 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和发育的 。 个别染色体 染色体组 非同源 形态大小 全部遗传信息

如图中的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中 就代表一个染色体组,与其 中的染色体相同。 如图中的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中 就代表一个染色体组,与其 中的染色体相同。 Ⅱ、Ⅲ、Ⅳ和X或Y 配子

(1)二倍体:由 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 的个体,包括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过半数的植物。 3.二倍体、多倍体 (1)二倍体:由 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 的个体,包括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过半数的植物。 (2)多倍体 ①概念:由 发育而成,体细胞含 或 染色体组的个体。其中,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叫做 ,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叫做 。 受精卵 受精卵 受精卵 三个 三个以上 三倍体 四倍体

ⅰ ;ⅱ 都比较大;ⅲ 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 ②植株的特点 ⅰ ;ⅱ 都比较大;ⅲ 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 (3)人工诱导多倍体 ①方法: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 处理 。 ②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 ,导致染色体不能 ,从而引起细胞内 加倍。 茎杆粗状 叶片、果实和种子 糖类、蛋白质 秋水仙素 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纺锤体的形成 被拉向两极 染色体数目

配子 正常体细胞 本物种配子的 矮小 高度不育 单倍体 单倍体 染色体数目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在单倍体育种中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提示: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因单倍体高度不育,一般无种子。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辨析 1.“交叉互换”与“易位”的区别 染色体易位 图解

交叉互换 染色体易位 区 别 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 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属于基因重组 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拓展延伸】 (1)两种现象均发生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交叉互换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但染色体易位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2)重复和易位的区别在于:重复发生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而易位发生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2.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与基因突变的区别(如下图所示)

3.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比较 (1)三者都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均可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 (2)若把基因视为染色体上的一个“点”,染色体视为点所在的“线段”。则: 基因突变——“点”的变化(点的质变,但数目不变)。 基因重组——“点”的结合或交换(点的质与量均不变)。 染色体变异——“线段”发生结构或数目的变化。

(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属于细胞水平上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

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M、N、O、p、q五个基因(如图),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的是(  )

解析:从图上分析:A缺失了p、q基因,B重复了O基因,C中p、q基因倒位;D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染色体片段(O片段)互换,即基因重组,也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由O变成o。 答案:D

1.经权威遗传机构确认,济南发现的一例染色体异常核型即46,XYt(6,8)为世界首报,该例异常核型属于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其在人群中约占0.47%,是造成流产和畸形儿的重要因素,由于没有遗传物质的丢失,患者表现及智力均与正常人一样。11,12号染色体易位即t(11,12),在人群中较为常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易位 B.该异常核型为6,8号染色体易位 C.染色体结构改变一定导致基因数量的改变 D.染色体易位属于基因重组,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

解析:染色体属于细胞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是可以观察到的;由题干中t(11,12)表示的是11号与12号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则t(6,8)表示的是6号与8号染色体之间的易位;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中缺失和重复可以使染色体中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而倒位不一定会使基因的数量发生改变,而是改变了染色体中基因的排列顺序;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它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而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 答案:B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及应用 1.染色体组数的判定方法 依据 方法 染色体形态 在细胞内任选一条染色体, 细胞内与该染色体形态相同 的染色体共有几条,则含有 几个染色体组,如图甲细胞 有四个染色体组 基因型 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 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 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 图乙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依据 方法 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数 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 体数/染色体形态数,如 图丙所示共有8条染色体, 染色体形态数(形态、大小 均不相同)为4,所以染色 体组数为8/4=2

2.生物体倍性的判定 (1)如果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2)如果生物是由生殖细胞发育而来的,无论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只能是单倍体。

3.多倍体育种——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及分析 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图示:

上图中相关问题的分析: (1)关于两次传粉:②过程传粉是为了杂交得到三倍体种子,④过程传粉是为了提供生长素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 (2)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成为四倍体,是因为幼苗具有分生能力。 (3)①过程秋水仙素处理后,新产生的茎、叶、花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而未处理的根细胞中仍为两个染色体组。

(4)四倍体植株上结的西瓜f,种皮和瓜瓤为四个染色体组,而种子e的胚为三个染色体组。 (5)三倍体西瓜c进行减数分裂时,由于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6)获取三倍体种子e是在第一年四倍体植株a上;获取三倍体,无子果实g则是在第二年的三倍体植株c上。

染色体组成倍减少,再加倍后得到纯种(指每对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都是纯合的) 4.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比较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原理 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染色体组成倍减少,再加倍后得到纯种(指每对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都是纯合的) 常用方法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后,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优点 操作简单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缺点 适用于植物,在动物方面难以操作 技术复杂一些,需与杂交育种配合

【拓展延伸】 (1)单倍体育种一般应用于二倍体植物,因为四倍体植物,通过单倍体育种形成的个体不一定是纯合子,同时单倍体育种不用于动物。 (2)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若操作对象是单倍体植株,叫单倍体育种,若操作对象为正常植株,叫多倍体育种,不要一看到“染色体数目加倍”就认为是多倍体育种。

下列关于二倍体、单倍体和多倍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稻(2n=24)一个染色体组有12条染色体,水稻基因组是测定12条染色体的DNA全部碱基序列 B.普通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但不是三倍体 C.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不一定是纯合的二倍体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解析:水稻是雌雄同体的生物,不存在性染色体,所以每一对染色体都是相同的,在测定基因组时只测定12条染色体即可。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其花药离体培养后,所得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是不是纯合子,主要看此单倍体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若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处理后是纯合子,若单倍体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染色体组,则加倍处理后不一定是纯合子。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以用低温处理,也可用秋水仙素处理。 答案:D

【触类旁通】 (1)判定生物是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关键是它的发育起点。如果发育起点是配子,不论其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若发育起点是受精卵,其体细胞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2)通常单倍体育种对象为二倍体,其产生的单倍体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诱导加倍后得到的是纯合子。若操作对象为四倍体,最终得到的个体不一定是纯合子。

三、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实验原理 (1)正常进行有丝分裂的组织细胞,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子染色体在纺锤体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进而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低温可抑制纺锤体形成,阻止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2.实验流程

3.注意事项 (1)为了能观察到细胞在生活状态下的内部结构,必须先将细胞固定。 (2)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样,所观察的细胞已经被盐酸杀死了,最终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死细胞。 (3)选材的时候必须选用能够进行分裂的分生组织细胞,不分裂的细胞染色体不复制,不会出现染色体加倍的情况。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解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实验原理是: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核;卡诺氏液能固定细胞的形态,而盐酸酒精混合液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洋葱根尖装片中的细胞大部分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因此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只是少数细胞。 答案:C

2.下列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 B.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100% 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 D.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解析:本题考查教材“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意在考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并非所有的细胞的染色体都被加倍。大蒜根尖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非同源染色体的重组。 答案:C

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实验问题: 1.探究低温对不同材料(如洋葱)的染色体数目的影响。 2.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染色体变异的影响。

【案例探究】 某研究小组欲依据“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来验证秋水仙素能诱导多倍体的形成。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原理:秋水仙素能引起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断裂或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材料用具:0.3%的秋水仙素溶液、清水、洋葱以及观察有丝分裂所用的材料用具。

方法步骤: (1)根尖培养:把已生根的洋葱分成A、B两组,A组用____________培养,B组用清水培养作为________ 。 (2)实验过程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相似,其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用显微镜观察并统计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中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结果是____________。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欲探究诱导洋葱产生多倍体的最佳秋水仙素浓度,以多倍体诱导效率(加倍细胞数/中期细胞数×100%)为观察指标,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为验证秋水仙素能诱导多倍体的形成,自变量为秋水仙素的有无,因变量为是否产生多倍体,具体观察指标为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是否加倍。由于是验证性实验,所以观察结果及结论均按理论推导回答。第(5)小题为设计探究实验,实验目的为探究诱导洋葱产生多倍体的最佳秋水仙素浓度,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属于量的多少,因变量为多倍体诱导效率,具体观察指标为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数和分裂中期总细胞数的比值,在叙述实验思路时,着重叙述自变量如何设置,因变量如何观察,至于实验具体过程,应从略。

答案:(1)0.3%的秋水仙素溶液 对照 (2)取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盐酸、酒精、龙胆紫染液等 (3)染色体数 A组细胞染色体数目比B组中染色体数目多一倍 (4)0.3%的秋水仙素溶液能诱导植物多倍体的形成

(5)配制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分别培养洋葱的根尖,等根长到约5 cm时,制成临时装片观察,比较各种浓度秋水仙素溶液的多倍体诱导效率,效率最高者为最佳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