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 鲁迅.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教学目标: 1 、自主识字,理解 “ 惟妙惟肖 ” 、 “ 举世无双 ” 、 “ 享誉 世界 ” 等词语。 2 、体会用想像写出的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继续 学习针对词句或文章内容提出问题。 3 、默读课文,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 它的 “ 惟妙惟肖 ” 。
Advertisements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29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盆 位 分 芽 煮 并 宣 盛 选 规 丝 表 要 没 孩 挑 选挑 选.
博士人员科研答辩   答辩人: 答辩日期:.
优美的双曲线 04级八年制 学号: 学生: 林颖.
孔乙己 鲁迅.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为什么读过书的孔乙己反而成为众人的笑柄. 为何悲剧的故事里笑声串串
孔乙己 鲁 迅.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课内小说专题阅读 (孔乙己).
第二单元 人生知荣辱 第五课 孔乙己.
孔乙己.
资料助读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孔乙己 鲁迅.
鲁迅.
孔乙己 鲁 迅.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古代文化常识 科 举.
在文章中插入图片 What to do? 任务一(1):请你在“愤怒的小鸟”这个文档中插入“红色小鸟”的图片。 要求:1、自学课本45-47页“做一做”的内容,找到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后,就动手试一试吧。 哪一小组最先完成,会加平时成绩10分噢,加油吧!
孔乙己 鲁 迅.
此课件由360大课堂 孔乙己 鲁 迅.
第二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应用题
有趣的发现 江苏省大丰市第三小学 谢海虹.
Learning Goals Lesson1&2 To exchange basic greetings;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内阅读热点点津.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关于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 是分科举人的意思。它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院试由县、府、省主持,及格者称秀才。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主考由朝廷委派,参加者须是秀才。乡试及格者称举人。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二月举行,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贡生。殿试由皇帝在皇宫大殿亲自主持,中者称进土,第一名为状元。科举实际上是由下而上的层层考试。科举考试的内容,明朝以后主要考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内容是阐释孔孟之道,从内容到形式都不
孔乙己 鲁迅.
孔乙己.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孔乙己
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孔乙己 鲁迅.
? 先观看下面两幅图片 想一想:这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情况 此人手中拿的是什么? 此人此时什么心态?
孔乙己 鲁迅.
孔乙己 魯迅 文體:小說.
——中考小说阅读复习专题之一 巧用描写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解决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市桥陈涌小学 吴秀堎.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浪费 海浪 + 费用 = 浪费 费用 小费 学费 水电费 电话费 停车费 +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6.4 你有信心吗?.
申请者基本情况 姓 名: 导 师: 学 科: 论文题目:.
申请者基本情况 姓 名: 导 师: 学 科: 论文题目:.
本节内容 结构体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官网地址: 联系QQ: QQ交流群 : 联系电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时间与数学(一).
荷叶圆圆.
I’M NOT SUPERMAN 杨c不是超人的自我介绍 I’M NOT SUPERMAN 杨c不是超人的自我介绍.
BUSINESS TEMPLATE 简 历 × Just for today I will try to live through this day only and not tackle my whole life problem at once. Just for today.
长度单位 认识米.
找 因 数.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钟表 认识.
Reading Training 授课教师:王立民.
水 龙 吟 章楶.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Sssss.
快乐学习, 天天进步!.
小狮子爱尔莎 授课者: 鲁邱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孔乙己 鲁迅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背景简介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孔乙已>是继<狂人日记>以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到了明、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它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明朝以后主要是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很大。   图为科举考试场所南京江南贡院

科举制度 院试: 一般童生(不管年龄大小)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的为“生员”,叫“进学” ,也就是中了秀才。 乡试: 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解(jiè)元”,二至十名称“亚元”。 会试: 乡试后第二年在京城礼部举行,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 由皇帝主持,参加者是贡士,考中称“进士”。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在清朝光绪年间,是一家普通小酒店。自从小说《孔乙己》问世以来,咸亨酒店也随之闻名于世了。现在的咸亨酒店,是1981年为纪念鲁迅一百周年诞辰而重新修建的。改革开放使咸亨酒店也成了同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   今日绍兴的咸亨酒店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说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咸亨酒店)展现人物一生的悲惨遭遇的?(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段落。提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节):写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 (序幕) 第二部分(4-13节):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第一层(4-9节)写孔乙己一生的四个片断。 (开端、发展) (1) 酒客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2) 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3) 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4) 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吃。 第二层(10-11节)写孔乙己被打断腿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高潮) 第三层(12-13节)写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结局)

众人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腿

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想一想 1、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2、讨论:前3段的描写与叙述,对于孔乙己的出场有何作用? (提示:作者描写社会风情的有三处) A、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 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 B、从“我”的职务的变换,可以窥探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 C、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的炎凉。 2、讨论:前3段的描写与叙述,对于孔乙己的出场有何作用? 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会根源

孔乙己出场时的肖像描写: 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 “他身材很高大” “青白脸色”说明他 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因为他 穷困而偶然偷点东西,结果 被打伤,这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50开外的年龄,又表明 他精神颓唐。 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 他穷酸潦倒、好吃懒做的经济状况和死要面子的性格特征。 说明在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他的精神状态已经到了十分迂腐麻木的程度。

分组合作,完成孔乙己履历表 姓 名 籍 贯 年 龄 出生年月 学 历 身体状况 特 长 工作单位 家庭成员 主要社 会关系 姓孔名不详 鲁镇 姓 名 籍 贯 年 龄 出生年月 学 历 身体状况 特 长 工作单位 家庭成员 主要社 会关系 姓孔名不详 鲁镇 五十多岁 晚清 半个秀才没捞到 身材高大、被打致残 写得一笔好字、会茴字的四种写法 无 无 小伙计——短暂的“师生”关系(可惜“学生”不认“老师”) 掌 柜——买卖关系 短衣帮——同为“站着喝酒”的“酒友”关系 邻居小孩——同分吃茴香豆的关系 丁举人——同为读书人的关系,偷与被偷,被打与打的关系, “摔 下来”了的可怜虫与“爬上去”了的胜利者之间的关系。 咸亨酒店所有的人——嘲笑与被嘲笑的关系

工作生活经历 主要工作成就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总评价 ①读过书,终于但没有进学 ②替人家钞钞书,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顺手牵羊) ③偶然做些窃书的事,被吊打 ④常去咸酒店喝酒,受人嘲笑 ⑤分茴香豆给孩子吃 ⑥教小伙计识字 ⑦因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丁举人打断了腿。 ⑧用手走来喝酒,(笑声中出场,笑声中退场,用手走着退场) 一事无成 不拖欠酒钱, 善良而且热心 好喝懒做、偷东西、迂腐、死要面子 孔乙己是个热衷功名,轻视劳动,好喝懒做,死要面子、迂腐可笑而又有诚实善良一面的读书人。 填表说明: ①社会关系——是指小说中与孔乙己发生联系的人物。(注明关系) ②生活经历——是指小说中孔乙己做过的一些事,表达准确清楚,可根据课文中 语言,也可以自己概括。 ③注意将课文中有关孔乙己的信息都要罗列显示出来。

想一想 1.在第4-9小节中找出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惟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阅读课文第4-9自然段,看看课文是通过哪几种方法刻画孔乙己形象的。(请找出具体的句子)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1、外貌: 身材高大、清白脸色、夹些伤痕、乱蓬蓬的花白胡子、长衫又脏又破 脸上黑而且瘦、破夹袄、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处境悲惨) 2、语言: 之乎者也、窃书不能算偷、回字有四种写法、多乎哉不多也、跌断 (迂腐、自命清高、自欺欺人) 3、动作: 排、摸、罩、“走” (经济状况每况愈下而又嗜酒成性,善良诚恳) 4、神态: 涨红了脸、青筋条条绽出、 笼上一层灰色 (灵魂深处的疮疤被戳痛时骤形于色的神态)

想一想 3、“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比一天凉”这里的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 写晚秋的凉意,给孔乙己的末路更增加一种悲凉的气氛,使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同时预示了孔乙己悲惨的结局。 4、“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掌柜只在结帐的时候提起孔乙己,他关心的是自己的收入,人们根本不去过问孔乙己的死活,孔乙己在他们心目中是无足轻重的,反映社会的冷漠,世态炎凉。

想一想 5、文章最后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中 “的确”和“大约”矛盾吗? 不矛盾。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想一想 6、正是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置孔乙己于绝境,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有什么用意? 设计这样的情节尖锐的揭露了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科举制度造成了两种读书人不同的命运,少数爬上去的,成为残酷的压迫者,多数爬不上去的,成为悲惨的牺牲品。读书人为追求功名而苦读经书,不过是拿经书作为敲门砖,一旦爬上去,就根本不讲仁义道德,就是残酷的统治者。

议一议 1、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一个小伙计的口吻来写有什么好处? (1)“我”是孔乙己命运的见证人。小说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2)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 (3)可以表现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连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使作品更增加了悲剧的意味。

议一议 2、小说中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划出来看看有什么作用? 孔乙己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受尽摧残,他在笑声中出场,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笑声”贯穿全篇,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形成强烈对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酷,批判了群众的麻木。

总 结: 这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孔乙己一生悲惨遭遇的描述,深刻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群众的冷漠麻木,也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