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物理初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摆一摆,想一想. 棋子个数数的个数 摆出的数 、 10 2 、 11 、 20 3 、 12 、 21 、 30 4 、 13 、 22 、 31 、 40 5 、 14 、 23 、 32 、 41 、
Advertisements

质数和合数 2 的因数( ) 6 的因数( ) 10 的因数 ( ) 12 的因数 ( ) 14 的因数 ( ) 11 的因数 ( ) 4 的因数( ) 9 的因数( ) 8 的因数( ) 7 的因数( ) 1 、 2 、 3 、 4 、 6 、 12 1 、 11 1 、 2 、 5 、 10.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物理思想与方法 1. 量子化的思想 能量发射和吸收时的量子化 —— 黑体辐射; 能量传输时的量子化 —— 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 能量状态的量子化 —— 能级; 角动量的量子化;角动量空间取向的量子化; 自旋的量子化; 2. 波粒二象性的思想 一切物质都有粒子性和波动性,即两面性; 粒子性:整体性(不可分割),抛弃轨道概念;
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 15-6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物理学 第五版 1 光电效应 光子 爱因斯坦方程 1 “ 光量子 ” 假设 光可看成是由光子组成的粒子流,单个光 子的能量为. 2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逸出功与 材料有关.
量 子 力 学.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4节 碰 撞.
康普顿散射的偏振研究 姜云国 山东大学(威海) 合作者:常哲 , 林海南.
§2.4 光电效应 ∝ I i (实验装置) 饱和电流 iS iS :单位时间 阴极产生的光电子数… 遏止电压 Ua U
第一节 光电效应 第二节 康普顿效应 第三节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第四节 恒星演化与粒子物理
一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实 验 装 置 p 波程差.
第10章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 1858―1947)
第一章 绪论 内容简介:在简单回顾和罗列经典物理困难的基础上,本章扼要的介绍了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的概念、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和玻尔的量子论,以及如何利用这些量子化的假说解决经典困难。然后引入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德布罗意波。本章的许多结果,最后虽然被量子力学在更高的水平上重新给出,但本章的许多概念,即使在今天,对于物理学工作者仍然是极其重要的。
量子概念是 1900 年普朗克首先提出的,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Chap. 7 Quantum Optics.
§18-1 热辐射 普朗克的量子假设 1. 热辐射现象 固体或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在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这种由于物体中的分子、原子受到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所辐射电磁波的特征仅与温度有关。 固体在温度升高时颜色的变化 800 K 1000 K 1200 K 1400 K 物体辐射总能量及能量按波长分布都决定于温度。
第2章 电磁辐射的量子性.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简介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系 Jin Jie.
《谱学导论》课程 任课教师:孙国英 副教授 授课班级:
1 光波、光线与光子 §1.5 光波场的量子性.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数 学 分 析 第九章 定积分 第二节 微积分学基本公式 主讲:师建国.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换元公式 分部积分公式 小结 1/24.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定积分习题课.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7.3.普朗克辐射公式和能量子假说   黑体辐射辐出度 r0(,)等于普适函数, 因此要解释实验得出的黑体辐射能量曲线, 归根结底就是确定普适函数的形式.   然而, 所有想从经典理论中得出这一函数的正确形式的尝试都遭到了失败. (1) 维恩公式和瑞利-金斯公式   维恩假设分子辐射频率与分子热运动动能成正比.因此按频率的能量分布与按速度的麦克斯韦分布类似,由此得出光谱分布函数的解析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C++中的声音处理 在传统Turbo C环境中,如果想用C语言控制电脑发声,可以用Sound函数。在VC6.6环境中如果想控制电脑发声则采用Beep函数。原型为: Beep(频率,持续时间) , 单位毫秒 暂停程序执行使用Sleep函数 Sleep(持续时间), 单位毫秒 引用这两个函数时,必须包含头文件
Presenter: 宫曦雯 Partner: 彭佳君 Instructor:姚老师
光学谐振腔的损耗.
Chap. 7 Quantum Optics.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第六章 自旋和角动量 复旦大学 苏汝铿.
NaI(TI)单晶伽马能谱仪实验验证 朱佩宇 2008年1月3日.
LD Didactic GmbH, Leyboldstrasse.1, Huerth, Germany –2008
Μ子寿命测量 王纬臻 合作者 吴泽文 指导老师:乐永康.
Raman Spectra 姚思嘉 合作者:蔺楠、尹伊伦.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看一看,想一想.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第7讲 自旋与泡利原理.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2 光的衍射(diffraction of light)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9 光的偏振 横截面 光传播方向 E 一.自然光与线偏振光 1.光波的振动矢量 :E H,引起视觉:E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光电效应的发现与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 1 赫兹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1.设A和B是集合,证明:A=B当且仅当A∩B=A∪B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4课时 绝对值.
量子力学 复旦大学 苏汝铿.
2019/5/20 第三节 高阶导数 1.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 1.光和影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17.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 德布罗意假设(1924年) 波长 + ? 假设: 实物粒子具有 波粒二象性。 频率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量子物理初步

(3)绝对黑体——只吸收辐射能而不反射的物体,理想模型。自然界中吸收能力最强的煤烟和黑色珐琅质吸收能力为:99%。 黑体模型:见图,小孔可视为黑体表面。测量小孔的辐射能量规律,即为黑体辐射规律。 测量装置: 棱镜 平行光管 黑体 热电偶

一.量子物理的建立 1.晴朗天空中的另一朵乌云——黑体辐射规律 (1)热辐射现象 物体辐射电磁波 解释:物体内的分子或原子可视为带电的线性谐振子,振动时将辐射电磁波。谐振子的振动频率各不相同,辐射的电磁波中含有各种波长,同一频率的谐振子个数不同,不同波长的辐射能量也不同。 (2)描述辐射的物理量 单色辐出度 Mλ(T) —— 在λ—λ+dλ范围内物体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 辐出度 M(T) —— 物体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 辐出度与温度及物体有关。

热电偶在不同方位可测出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对应的能量。实验曲线如下: Mλ 对此实验曲线,1893年维恩用类比法(将黑体的能谱分布假设与麦克斯威速率分布一致)得到一理论公式,但仅在短波处吻合。 λ 1900年瑞利(Lord Rayleigh)与金斯(J.H Jeans)用能均分定理(每个谐振子的能量均为 kT)导出另一公式,但仅在长波处相近,在短波处Mλ→∞,物理学史上称为紫外灾难。

2.普朗克假说 普朗克:1858年生于德国基尔,著名的物理学家,量子理论的创始人。1900年普朗克在维恩与瑞利公式的启发下,尝试在二人的公式之间建立一个内插式公式,使它在长波方面接近瑞利公式,短波方面接近维恩公式,经过努力获得成功,并以《论维恩位移公式的改进》为题于1900.10.19公布在德国物理学会的年会上。发表的当晚,德国实验物理学家鲁本斯就将此公式与其拥有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精确相符。本来普朗克是将实验数据与两个不正确的公式凑出的一个半经验公式,从理论上得不到任何解释。普朗克曾说:“即使这个新的辐射公式竟然证明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如果把它仅仅看作是一个侥幸揣测出来的内插式公式,那么它的

价值也是有限的。” 在有了实验的支持后,普朗克开始了两个月的紧张工作,他认为这两个月是他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他发现,要想合理解释自己提出的新公式,只有冒天下之大不违,提出一个假说,物体在发射或吸收辐射时能量是不连续的,机械镇子的能量值是分离的,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的整倍数。  ε, 2ε, 3ε, 4ε,… 振动频率为ν的谐振子最小能量为 1900.12.14普朗克以《正常光谱中能量分布的理论》为题宣布了自己的大胆假设及由此而推导公式的简便方法。这一天后被视为量子理论及原子物理

的诞生日。 与经典理论的冲突: 从十七世纪牛顿力学创立以来,以及微积分的建立,一切自然过程都被理所当然的视为连续的。法国大数学家莱布尼兹曾说:“现在把未来抱在怀中,任何一个给定的状态只能用紧接在前面的那个状态来解释,如果对这一点提出疑问,那么世界将会呈现许多间隙,而这些间隙就会将这条具有充分理由的普遍规律推翻,结果迫使我们不得不乞求于奇迹或纯粹的机遇来解释自然现象了。”他还说:“自然界无跳跃” 普朗克理论的遭遇: 由于经典理论的辉煌成就,普朗克理论在发表

十年里一直很少受人重视。在1908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和技术史手册》上详细列举了1900年全世界120项发现与发明,未提及普朗克的发现。由于外界反应冷淡,及自身传统观念的束缚,普朗克对自己理论的正确性也产生了怀疑,他说他的理论“纯粹是一种形式上的假设”。他告诫自己与别人“在将作用量子 h 引入理论时,应当尽量保守从事,除非证明绝对必要,否则不要改变现有理论”。在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理论时,首先反对的是普朗克,他说爱因斯坦“在思变中走的太远了,迷失了方向”。在1911年,他开始对他的量子概念在条件上加以限制,认为黑体只有在发射电磁波时才是不连续的,1911年以后,他甚至认为,只有再做一些努力,他就可以用经典理论得出他的公式,到1914年他完全

放弃了量子理论,此后他对量子理论再未起任何作用。对自己的后退行为,普朗克曾做过自我评价,他说:“企图使基本作用量子与经典理论调和起来的这种徒劳无益的打算,我持续了很多年(直到1915年),它使我付出了巨大的精力。我的许多同僚们认为这近乎一个悲剧,但是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我由此而获得的透彻的启示是更有价值的。” 为表彰普朗克对量子理论的开创所做出的不朽贡献,192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3. 光子理论的提出 (1)光电效应实验 现象:光照射金属表面使其逸出电子的现象。

实验结果:存在红线频率——使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频率下限。 驰豫时间:光照射金属表面电子逸出的时间。无论光强大小,电子逸出的时间几乎使瞬时的 ,10-9s。 波动学说无法解释: 红线频率:波动理论,光的能量正比与光强,只要光强足够大,时间足够长,电子总能够吸收足够的能量克服金属表面的束缚,不应有红限频率。 驰豫时间:波动理论,电子吸收能量需要时间,时间的长短与光强有关。 爱因斯坦从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中受到启发,他认为谐振子在发射与吸收时是量子化的,辐射能

本身也是量子化的,他把光想象成一束以光速运动的粒子流,粒子被称为光量子,现称光子。 光子的能量: 光子的动量: 光电效应方程: 光子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光电效应,但在1905年,这种提法被大多数物理学家视为数学上的技巧,他们认为光实质是电磁波这是不容置疑的,虽然他们知道光子学说可以有效的解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现象。1921年爱因斯坦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康普顿 X 射线实验 实验装置 X 源 散射物质 晶体 康普顿发现散射光谱中除有原波长外,还有 晶体与探测器组成摄谱仪,可测量散射光线的波长。 的射线,此称为康普顿效应。 探测器 实验规律: 散射波长的改变与散射物质无关,仅与散射角有关。 原子量小的物质康普顿效应强。

波动学说无法解释:按光的波动理论,当电磁波入射媒质,媒质原子中的电偶极子将作受迫振动,振动频率为入射电磁波的频率,所发出电磁波的频率应与入射电磁波的频率相同。 光子说解释: 光子与电子相撞,失去部分能量, 光子与原子实(原子核与内层电子的结合体)相撞,能量基本无损失,波长不变。重原子内层电子较多,效应不明显,轻原子则反之。 波长的改变量仅与散射角有关,可由光子与电子碰撞时遵守能量守恒与动量守恒推导出来。

以上三个实验均证实了光的粒子性,即光在发射、传播、接收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粒子性,这是光子概念建立的三部曲,结合已得到证实的光的波动性,说明光具有波粒二相性。 光子为何观察不到? 例:典型的可见光光子的能量是多少,象月亮这样的弱光源(强度约为3×10-4 W/m2)每秒有多少光子进入我们的眼睛。 光子数=

现代技术已能通过仪器直观的看到光子,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