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心理治療 理論與實務 洪栩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基督教的成功觀 東華大學應用數學系 黃延安  成功 ? 財富  成功 ? 名聲  成功 ? 權力地位  成功是什麼 ?
Advertisements

第二节 行为治疗 一、概况 行为治疗( behavior therapy )是建立在行为学 习理论基础上的心理治疗 方法。 始于 1950 年代末。
青少年社会工作 2008 年春季学期. 任课教师:潘颖秋 Ph.D 上课时间:星期五 10:00am - 11:40am 上课地点:南强二 109 教室 Office hour :周一下午 1:30pm – 2:20pm 参考书 : 费梅苹,《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 2006 ,华东理工大学出 版社.
中国式梦想 CHINESE STYLE DREAM. 梦想,这个看似简单的词汇其实并不是那么的简单 近几年来中国社会 “ 过山车 ” 似的变化之后.
教师心理调试 李彩娜.
医学基础知识教育课程 泰山医学院 基础医学部.
规划人生,成就未来 ——规划我们的职业生涯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常州校区 06计算机 应用 崔娟娟.
压力与身心理健康 应激(压力)与应对 张 侃 2007,10,13 於澳门.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一、主要理论内容 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
結婚前 結婚後 成長與改變 任兆璋 著 財團法人任兆璋修女林美智老師教育基金會 TEL: —0703
第六章 消費者動機.
第三节 认知治疗 一、概况 认知治疗(cognitive therapy):
記憶與遺忘.
教室管理技巧 以情緒/行為輔導為核心 士林高商 翁素珍.
新佑管理咨询(厦门)有限公司 SinView Management Consulting(XiaMen) Company
认 知 疗 法 (cognitive therapy )
教學原理 教學原理 講授人:王揚智博士.
心理治疗 刘德祥.
普通心理學第六章 學習歷程.
校園諮商 情緒控制 自傷行為 (CBT).
医 学 心 理 学 杨霞 2001年10月 1.
嘉義地區EQ教育推廣方案 聯絡人 楊丞傑 mobile
第二章 工作分析與設計 授課教師: 人力資源管理:以合作觀點創造價值 3/e.簡建忠著.前程文化 出版.
第十三章 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 于丽丽 山东中医药高专.
醫治被拒絕的傷害.
第十二章 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的干预.
我是誰 ? 誰是我 ? – 人格特質 組別 ; 第二組 組員 ; 17 ; 26 ; 28 ; 32 ; 34 ; 38 ; 41 餐一甲.
控制情绪 绽开笑容.
第三組 行為修正學派 指導老師:王慧琦﹝阿慧﹞ 組員:薛呈祥﹝阿祥﹞ 游安琪﹝阿琪﹞ 鄭亦菱﹝阿菱﹞ 楊馥萁﹝阿呼﹞
經濟學100 第一章 無所不在的經濟學.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輔導與諮商研究所趙祥和 ~09.29
休閒心理學 教學目標: 本課程旨在協助學生明瞭休閒心理學的意義,藉此進入瞭解體驗經濟之內涵,以期衍生創意、規劃、行銷休閒產品之專業能力。
Bandura的 社會認知論.
從精神分析探討《玻璃動物園》 Laura的角色型塑與人格養成
CH2性格理論 李志鴻.
李志鴻 CH5壓力因應歷程.
問題行為與行為改變技術 主講:陳政見 國立嘉義大學特教系教授.
舌尖上的邵阳 Business And.
心理的力量 --兼谈教师心理压力的调适
第九章 正当行为 正当行为,是指客观上造成一定损害结果,形式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既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的行为。
高雄中學家長讀書會 遇見未知的自己 高雄中學輔導中心艾韻華老師 99年1月7日上午9:30 作者:張德芬 出版社:方智.
舐犢情深,衷心希望將自己的人生智慧傳授給女兒。
积极心态辅导 情绪ABC理论 授讲人:刘刚.
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文化創意事業系副教授兼 諮商輔導中心主任 李泰山 博士.
1 促進健康行為改變.
觉察生命 --完形治疗初探 王为
自閉症嚴重行為與情緒問題 的評量與處理工作坊 賴銘次 臨床心理博士 美國俄亥俄州臨床心理執照醫師 November Part 2
心理學概論.
医学心理学 王 伟 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心理室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精神科 卫生部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医学院科研楼C223
第二章 助人三階段模式之理論基礎.
Psychodynamics in Art Therapy
社會認知理論與應用 (Social-Cognitive Theory and Practice)
第四章 家人溝通與關係 第二節 影響家人關係的因素.
第七章 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資優者的情意認知諮商 第一節 資優的概念 一、影響
第十三章   理情行为疗法.
一分鐘熟絡 新人必讀篇 葉大為博士 Dr. David Yip
护理心理学基础.
九、非理性思考 黃 囇(ㄌㄧˊ)莉 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現象學人格理論 --- 自我理論與個人建構.
指導教授:蔡順良 參考資料來源:陳慧玉、羅雅茹 報告者:盧怡蒨、楊梵妤、陳思羽、鄭育文、林怡秀
學生輔導管教「心」方法 劉福鎔 時間:2013/06/04.
諮商輔導 老師:郭思妤.
张亚林 Zhang Ya-lin M.D & Ph.D 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第三节 认知治疗 一、认知治疗的基本理论 二、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
激勵與獎酬員工 10.1 動機與個人需要 10.2 早期的激勵理論 10.3 現代的激勵理論 10.4 關於激勵的當代議題
生活輔導 壹、校園自殺事件之輔導策略 一、自殺成因 (一)生物學觀點 生理變化,內分泌功能不均衡,導致心
興起於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由馬斯洛A. Maslow創立,以羅哲斯Carl Rogers為代表.
湯麗萍 ─ 同行的柺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常用的心理治療 理論與實務 洪栩隆

心理治療 執行者為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 對象為心理異常者 原則是不使用藥物 診斷異常者的「病象」、 「病情」與 「病因」 加以治療

心理輔導 執行者為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 對象為一般人 從事的是教育性的助人活動 目的是協助受輔導者 了解自己 根據其自身條件(能力、興趣、經驗、需求) 建立有異其個人與社會的生活目標 在教育、職業與人際關係上能充分展現其性向,進而達到最佳的生活適應

心理諮商 兼具心理治療與心理輔導的功能 心理治療與心理諮商兩個名詞,經常交換使用 以遭遇心理困惑的一般人為對象時,心理諮商就具有輔導的功能 以心理異常者為對象時,心理諮商就具有心理治療的功能 心理治療與心理諮商兩個名詞,經常交換使用 例如「婚姻治療」與「婚姻諮商」,名稱雖不同,實質相同

常用的心理治療法 心理分析與精神動力治療法 個體心理學治療法 行為治療法 人本治療法 認知治療法 完形治療法 存在治療法 現實治療法 溝通分析治療法 折衷取向治療法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法 敘事治療法 藝術治療法

心理分析與精神動力治療法1 創始人:Sigmund Freud(1856-1939) 理念 兒童早期痛苦的情緒經驗是個人不適應行為的根源 人格結構中三個我之間的衝突,長期壓抑在潛意識中,形成問題 意識層次僅占整體心靈的一小部分,其餘絕大多數的經驗、記憶與壓抑都是儲存在潛意識中,可透過催眠、解夢、自由聯想與投射技術等,了解潛意識 個體為紓解難以解決的人生適應問題所引起的焦慮時,會發展出防衛機轉(defense mechanism),以在潛意識中運作,否認或歪曲事實。

心理分析與精神動力治療法2 目標 頓悟 將潛意識的衝突帶到意識層面 透過治療,讓個案理解自己的行為是反應潛意識的衝突,是慾望、害怕及防衛不愉快情緒的綜合表現 治療是希望讓個案有能力做出合乎外在情境的意識層面的選擇。 頓悟 就是對自己心理歷程的理解 心理分析所強調的頓悟並非只是在理智上對自身問題的理解,而是在治療過程中,去面對並理解強烈的感受,為一種「情緒性的頓悟」(emotional insight)

心理分析與精神動力治療法3 常用技巧 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 闡釋(interpretation) 移情分析(analysis of transference) 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 負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 反移情 夢之分析 ( dream analysis ) 顯性夢境:案主在意識狀態下說的夢 潛性夢境:案主在潛意識狀態下所做的夢 夢程 :由潛性夢境轉化為顯性夢境的過程 抗拒分析 ( analysis of resistance )

個體心理學治療法1 創始人:A. Adler(1870-1937) 理念1.人類行為反應出對未來的期盼, 朝向目標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動, 稱為「自我決定論 (self-determinism)」 理念2.人們在孩提時代,受制於成人的 權威影響,潛在的無助感發展成 「自卑情結 (inferiority complex)」

個體心理學治療法2 理念3.為了尋求平衡「自卑感」的「補償作用(compensation)」,個體透過「追求卓越(striving for superiority)」的內在動力,以達成目標 理念4.個體大約在4至5歲之間,因為追求卓越的過程,處理自卑感的歧異(「適度補償」、「過度補償」或「退縮反應」),而形成個人的「生活方式(style of life)」,包括自我概念、理想我、世界觀和倫理信念等四大部分,個人的生活方式一旦形成,就不易改變

個體心理學治療法3 目標 諮商原則 重視個案本身的態度及價值觀 協助個案理解自己行為的目的 並對情境的認知與行動作出最佳選擇 建立同理心 覺察現況 考慮各種改變的途徑與可供選擇的方法 並決定正確的目標、行動及生活方式 採取行動並加以追蹤以確定後效

行為治療法 原本的行為治療(behavior therapy)是指以行為主義理論的制約學習作為基礎的心理治療法 後來兼採認知論的原理,擴大成為「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在療程中 鼓勵個案思索事情的變化,找出支持自己想法與做法的理由 其目標是在革除個案的不良習慣,所以也稱為「行為矯正(behavior modification)」

行為治療法的特徵 理論基礎是制約學習,所謂的心理異常就是行為異常,也就是個體經由制約學習時所學到的不良習慣而已 行為治療法的目的就是革除案主的不良習慣 要革除不良習慣,就要重新學習,仍按制約學習歷程進行 強調現在習慣性行為實質上的改變,不重視案主以往的歷史,也不強調內在壓抑釋放或衝突化解等問題

常用的行為治療法1 敏感遞減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實施敏感遞減法的步驟 是一種「反制約」 (counterconditioning) 讓個案處於因抑制而焦慮的狀態下 從面對會引發他最輕微焦慮或害怕的場景或事物 逐步面對到最令他焦慮或害怕的情境 實施敏感遞減法的步驟 確定焦慮階層 實施放鬆訓練 在想像中試驗 在現實中驗證

常用的行為治療法2 厭惡制約法(aversive conditioning)

常用的行為治療法3 代幣制度(token economy) 利用Skinner的操作制約原則 增強想建立的行為和忽視不恰當的行為 先需找出治療對象的喜好(包括物品、活動、特權等) 然後建立獲得這些物品或特權所需收集的代幣數量 治療對象瞭解只要表現出治療者所要的正向行為就可得到代幣 累積足夠的代幣就可換取他想要的物品或從事某些活動 由外誘作用轉變為案主的自我控制,持續良好習慣

常用的行為治療法4 生理回饋法(biofeedback) 採用操作制約學習中的正增強作用原理 必須使用特殊的生理回饋設備與訓練 訓練依照自身生理變化的訊息,學習控制體內原本不能自由支配的活動 目的是為了 強化生理的功能 控制自己的身體活動 達到治療的目的

人本治療法1 創始人:Carl Rogers(1902-1987) 目標: 幫助個案理解他們的主觀經驗 以及這些經驗對他們行為的影響 治療師只是提供一個接納而安全的談話氣氛,讓個案與真實的自我接觸 治療師不提供任何忠告,也不對個案行為、情緒或任何陳述做任何解釋 Rogers的「以人為中心的治療法(person-centered therapy)」是最常見的人本治療法。

人本治療法2 理念1 不將個案看成病患,而當作求助者;治療人員也將自己當成助人者 1942年將治療法稱為「非指導式諮商(nondirective counseling)」 1951年改稱為「案主中心治療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 到1957年又改稱為當事人中心治療法(person-centered therapy)」

人本治療法3 理念 2 個案必須負起改變的主要責任,個人可以決定要如何改變,也有能力改變自己,因為比任何人更瞭解自己以及其主觀的經驗 理念 3 不適應阻礙了作為一個人的自然傾向,人們因而否認他們真實的感受,阻礙成長的潛能

人本治療法4 諮商原則 1 要協助個人改變,治療師必須能 此種療法認為每個個人最瞭解自己,也是解決自身問題最好的專家 「真誠一致(congruence)」,對個案付出「無條件的積極關懷(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不只是因為個案表現某些行為而特別接受他或拒絕他),以及 對個案有「同理的瞭解(empathic understanding)」 此種療法認為每個個人最瞭解自己,也是解決自身問題最好的專家 所以在治療關係中,以「委託人(clients)」代替「病人」的稱呼,同時稱「治療師」為「催化員(facilitator)」,治療師只是扮演催化個案自我頓悟的歷程 Rogers強調治療者與個案建立良好、安全、信任的關係

人本治療法5 諮商原則 2 諮商原則 3 諮商原則 4 諮商原則 5 鼓勵當事人以開放和獨立的態度掌握真實的經驗 嚴守「非指導」的原則,鼓勵當事人經由自行嘗試所獲得的成功經驗,重獲失去的信心 諮商原則 4 鼓勵當事人建立獨立價值觀,走出自己的天地 諮商原則 5 協助當事人不斷釐清自己的觀念,修定目標,培養自我成長的能力

認知治療法 是認知重建(cognitive structuring)的過程 主要在改變個人的內在思考與假設或自動化思考(automatic thought) 基本假設是 情緒困擾與異常行為都是不適當思考的產物 改變人們對事件的認知解釋,行為與感覺會自動的產生改變

最為人熟知的認知治療法1-1 Ellis的理情治療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簡稱RET) 協助個人找出並改變不合理的假設 Ellis認為負面的事件本身不必然導致情緒困擾,關鍵在於當事人的信念系統 如果當事人經常以內在對話的方式強調「非理性的信念」(irrational beliefs)則會導致自我挫敗的行為,個人因而覺得沮喪、無能。 治療師藉由直接挑戰個案的非理性想法,或與個案辯論其對事情的看法,讓個案理解非理性的想法如何造成他的問題,進而學會更理性的思考

最為人熟知的認知治療法1-2 Ellis的理情治療法(續) 理情治療又常被稱為A-B-C理論 此三者與治療的關係如下圖﹕ A(activationg event)代表外在的引發性事件 B(belief system)代表個體對A所持的信念 C(consequences)代表信念所引起的情緒後果 此三者與治療的關係如下圖﹕

最為人熟知的認知治療法2 Beck的認知治療(cognitive therapy) 幫助個案 治療者可能 辨識他們邏輯上的錯誤 挑戰思考的基本假設 以及讓個案學會以更正確的方式解釋事件 治療者可能 要求個案記錄每天發生的事,當時的想法與心情 然後引導個案發現事件是如何透過思考的錯誤而導致沮喪或焦慮的感受 Beck的認知治療開始時適用於治療憂鬱症,近年來也成功用於治療焦慮症

完形治療法1 代表人:Fredrick, Fritz & Perls 理念1 人的本性沒有善惡,而是受後天引導的影響 人具有自覺的能力,是主動的行為者,而不是被動的反應者 人雖然是由各部分(包含知覺、行為、思想…)所組成,但整體大於個部分的總和 人必須與環境產生交互作用,如此才算是完整的行為整體

完形治療法2 理念2 引起注意的環境中的部分稱為形象 未受到注意的則為背景 當引起注意的需求獲得滿足之後,形象就會退居為背景 若個體的某些需求未被滿足,就會有「未完成的事(unfinished business)」,就會影響形象與背景的轉換,個體就很難應用背景環境的資源來解決問題

完形治療法3 目標 技巧 幫助個案提升自覺能力與責任感,來達成人格與環境間的統整 將過去的經驗引到「此時此地(here and now)」來處理 協助個案以此時此地的感覺來處理這些未完成的事 技巧 角色扮演 投射

存在治療法1 代表人:V. Frankl, R. May, I. D. Yalom 理念 個體在覺察到死亡、無根、孤獨和存在的無意義時,會引起恐懼和焦慮 當焦慮形成問題時,個體會採取防衛機轉,這些防衛機轉除了精神分析學派所描述的以外,尚有針對每一項主要存在恐懼而產生的特定功能 目標:協助個案察覺自己的防衛機轉, 並願意承擔選擇的責任

存在治療法2 治療原則:協助個案 增進自我覺察的能力 負起責任,成就真正的自由 面對自身存在的孤獨處境,使能深情而無所求的與他人相處 發現或創造一個契合他生活方式的價值體系 面對焦慮,了解其源由,使他願意冒險進行改變 體會老舊的自我必須死去,促使他面對所擁有的現在,而不是病態地依戀過去

現實治療法1 創始人:W. Glasser 目標:治療個案現實生活中的行為表現,增強面對現實的負責態度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 理念 1 個體需要滿足兩個基本心理需求 愛與被愛 自我價值感 若未獲滿足,就會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來否定現實 這類人被稱為「不負責任的人」,而不是心理疾病的患者。 Glasser根本上拒絕心理疾病與心理診斷的理念

現實治療法2 理念 2 個體對愛與被愛以及自我價值感這兩個基本心理需求的殷切程度,以及獲得滿足的過程,就是影響個體自我認同的成功程度 個體成功的自我認同,將使他成為肯面對現實、對自己負責的人;反之,則成為對愛與被愛需索無度,卻吝於付出,懷疑自我價值與生存意義的人

現實治療法3 治療原則 了解個案的期望 促使個案承認目前的行為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協助個案評量行為與目標的是否一致性 協助個案擬定可以達成目標的行動計畫 協助個案增強執行行動計畫的動機,以永不放棄的信念,達成目標

溝通分析治療法1 創始人:Eric Berne 理念1 人格的P.A.C.理論,以 來代表與分析人格中的三種自我狀態。 P(parent,父母) A(adult,成人) C(child,兒童) 來代表與分析人格中的三種自我狀態。 「父母」的外顯行為是偏執、批評與撫育,內在則訓示人格中的「兒童」; 「成人」是理性、客觀與合宜的 「兒童」則分為 「自然兒童」代表天真不做作 「學者兒童」代表直覺思考 「適應兒童」代表順從、退縮或不服氣的執抝

溝通分析治療法2 理念2 目標:協助個案了解自己的自我狀態, 進而發展理性的成人自我狀態 治療原則 溝通方式是指一方的某一自我狀態與另一方的某一自我狀態之間的互動 目標:協助個案了解自己的自我狀態, 進而發展理性的成人自我狀態 治療原則 協助個案分析自己的自我狀態、心理遊戲與生活腳本 促使個案面對過去的決策,並堅持體驗「此時此地」與他人溝通時的感覺

折衷取向的心理治療 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不侷限於某一學派的理論或技巧,而針對心理異常的特徵,主、客觀的條件,採取各學派方法中合適的部分,綜合使用,以便到更好的效果 詳見整合式諮商流程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治療 聚焦於 正向思考 問題的例外 改變的情境與契機 鼓勵小改變 諮商源與案主的合作 案主本身的資源 賦予經驗的意義 案主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 全力解決問題,而不探索源由

敘事治療 以故事的觀點來敘說自己的現在或過去 從中尋找新的意義與方向 再協助個體使新的意義與方向成為事實 而使故事得有新的發展 敘事治療學者採用後現代、敘事、社會建構論者的世界觀,有四個重要的觀念﹕ 現實是社會建構出來的 現實是經由語言構成的 現實是藉著敘事組成,並得以維持的 沒有絕對的真理

藝術治療1 運用藝術的素材,使感情或壓抑在潛意識中的適應不良部分,滲出防衛機轉,得以宣洩、被解讀與引導 應注意的是,心理異常者的創作,有時候因為呈現過去經驗的攻擊性、衝突與爆炸性的情緒,而使作品會太過紊亂,很難被強調作品美感的人,認同為「藝術」

藝術治療2 在藝術治療之中,通常利用心理學的理論去了解創作者及觀賞者的動機與呈現的內容,進而協助個案藉由藝術的創作或觀賞,而改變其認知、情意與行為。常用的藝術治療有 繪畫治療 音樂治療 文學治療 舞蹈治療 演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