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學 史記(司馬遷)與漢書(班固)之分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三 課 史記的文學特色與成就 史記的地位、價值 寫作方法.
Advertisements

司馬遷 ( BC145 或 BC135~BC86 ). 你所知的司馬遷 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 撰寫《史記》 後世尊稱史遷、太史公.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東晉 陶淵明 任真自得的 人物性情 模仿史書傳記的 形式,描述人物 性情 ★文意說明:本文為陶淵明辭官後,模仿史 書傳記形式寫成,是陶淵明稟性志趣的 自我剖析,也是他的自傳。 ( 人物 ── 主角 )( 體裁 )
單元2 秦漢帝國的興衰 一、秦代的政治措施 二、漢代的政治演變 三、秦漢的對外發展 四、漢代的文化成就.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第七課 鴻 門 宴 司 馬 遷.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第十一課 鴻門宴 司馬遷 鴻門宴 畫家徐純中所繪.
陳振成6A(2) 陳廷鋒6A(3) 資治通鑑乃帝王之書?.
【農田水利】 開發利用水資源和防治水害以發展農業。如整修河渠堤壩,以利農田排灌,預防抵抗災荒的措施。《呂氏春秋》:「掘地財,取水利。」古代各種自然災害中,以水旱兩災最為頻繁,且災情嚴重,因而屢見有人強調興修水利,並看作是防災抗災、富國裕民的首要條件。如清初陸隴其曾說:「欲民主富,在於墾田;欲田之墾,在興水利。」歷史上官府督促勞動人民修建。農田水利工程。中國古代的農田水利設施多不勝數,其中包括鄭國渠、芍陂、都江堰、大運河等一批巨大工程,對於防止旱澇災害、發展農業生產以及航運等事業,均發揮了重大作用。
建構原住民知識體系 宏觀 長 中 微觀 田調、 短 資料採集 上層 理解.建構 中層 整理.分析 下層 教材 刊物 專家學者 資源中心 部大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项羽之死.
第四章 數列與級數 4-1 等差數列與級數 4-2 等比數列與級數 4-3 無窮等比級數 下一頁 總目錄.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國立交通大學 蘭州大學 大陸姐妹校介紹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使用電子資料庫 搜尋臺灣史關鍵字.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西洋哲學史 西洋哲學的創始:古希臘哲學 (一)
參考資料: 張淳淳,pp 謝寶煖,pp.179—260 Katz, pp.343—376 邵獻圖, pp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 基本原理及發展與應用
電腦類相關資料庫.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
附小104第一節課 徐章華 老師 104/08/31 LOGO.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司馬遷與史記.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今日香港 生活素質 探究議題 「雙非」兒童問題.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TB-054A  周天穎 編著 儒林圖書公司 發行.
Dr. Rational You IEK/ITRI 2002/07/02
<搶救國文大作戰>文學篇(散文).
第 19 章 XML記憶體執行模式.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第二章 會計基本法則 2-1 交易 2-2 財務報表要素 2-3 一般常用之會計科目 2-4 會計方程式.
Curriculum for NSS 新高中課程.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寡占市場的特徵.
畢達哥拉斯 與 畢氏定理.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為何周天子無法控制這個局面? 24小國 吳國與楚國 36小國 楚國吞併 19小國 晉國吞併 35小個 齊國吞併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
電子期刊使用統計 CONCERT 2002 meeting November 13-14, 2002 羅宙康 Springer-Verlag
複習圖書十大分類法.
reporter: 郭建杉 稻江家護 網站設計企畫 reporter: 郭建杉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居住的房屋不夠穩固、耐用 無法獲取清潔水源 住屋支出比例過高 欠缺衞生設施 沒有足夠居住空間 土地居住權未獲保障.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師大 KSP 操作手冊.
第一章 自我評量題目 一、何謂警察行政?試舉二例論之(p5-p6) 二、試比較警察行政與公共行政之異同?(p6,p13)
課題四 西漢國力的統整張弛 1.認識西漢初年統一全國後的重要政策 a)郡國並行 b)無為而治 2.認識景、武兩帝重整中央權力的概況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第六講 漢代散文 史傳、政論與思想.
林啟屏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 古代研究與詮釋 林啟屏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6.1 動畫檔案的格式 6.2 建立合適的動畫元素.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司馬遷的父親為司馬談,是漢朝當時的太史令。
新事業發展專題
高級程度會考 中國歷史科.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北京师大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檀 传 宝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營運模式.
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 亞洲供應鏈助理管理師證照課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國史學 史記(司馬遷)與漢書(班固)之分析

兩書之基本認識 《史記》 《漢書》 作者 司馬遷 班固 體裁 紀傳體通史 紀傳體斷代史 動機 歌頌漢朝的功德 斷限 黃帝至漢武太初元年 人物傳記為主 紀傳體斷代史 動機 歌頌漢朝的功德 斷限 黃帝至漢武太初元年 西漢一代(高祖至平帝) 成書 西漢武帝時,共130篇 東漢光武至安帝,共百篇,八十餘萬字 編修形成 私修 私官修

《史記》和《漢書》為我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兩部歷史著作,後人並稱史、漢,二書體制。但二書有其不同處: 《史記》和《漢書》為我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兩部歷史著作,後人並稱史、漢,二書體制。但二書有其不同處:  體制相異:《史記》為通史,《漢書》為斷代史。 取材不同:《史記》是雅俗並收,所以有舊俗風謠,有異事說異聞;《漢書》則重典雅之文,所以書中多載各種經術文章及辭賦,多取諸現成文獻。 治學精神不同:司馬遷「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經」,而班固則恪守儒家正統觀念 風格不同:《史記》筆含感情,有慷慨之氣,如<項羽本紀>在鉅鹿之戰時氣吞山河,而垓下之戢四面楚歌,呈現的卻是悲壯氣氛,把項羽寫得活靈活現,有血有肉 筆法而言:《史記》之文奇特變幻,揮灑自如,筆墨酣暢,當豪放處豪放,當簡潔處簡潔,不拘一格;《漢書》則細緻工整,組織嚴密。 文字不同:司馬遷秉筆直書,兼取口語,故行文多用散體。班固則因工辭賦,習 藻飾,所以書中好用古字、崇尚藻飾,韻偶多而散行少。

史記內容 《史記》為紀傳體通史,共一百三篇,分「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大類;其史「本紀」、「世家」、「列傳」都是「傳」的性質,只是所述人物的社會地位不同。「列傳」是記載帝王外的各類歷史人物,不限官僚 士大夫等是遍及社會各階層人 物,不論其或善或惡,只要對 歷史有好或有壞的影響者皆將 之寫入「列傳」。

漢書內容 而《漢書》的例,多繼承《史記》而來,全書為紀、志、表和列傳四類。《漢書》稱「紀」不稱「本紀」,共十二篇,「紀」是專記皇 帝事跡。班固的標準是只有帝皇才可以 立紀,因而楚漢相爭時期的項羽及西漢 以後的王莽,僅置於「列傳」。「列傳」 主要西漢人物的傳記,《漢書》並無 「世家」,因而將《史記》中的漢初諸 侯王事跡放入列傳。

史記之讚美 史記是首部紀傳體之史籍,開創先河,能綜合各體,與春秋編年為主不同,史記以十二本紀記帝王,三十世家述諸侯,七十列傳誌人物,十表系時事,八書詳制度,彼此相連。史記為紀傳體之鼻祖, 正如趙翼云: 「自此例一出,歷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範圍,信史家之極則也。」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亦云: 「其例總括千古,為一家之言,非學問足以該通,文章足以該通,文章足以鎔鑄,則難成此書。」 史家的讚美 羅香林盛讚:「體例完備,排比適宜,靡恃為史學界空前之作。」 四史之一,歷來評價高,魯迅評曰:「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論贊的確立 史記的「太史公曰」,確立了中國史學上的論贊體。「太史公曰」是史記的注疏,對材料加以考証,說明材料的來源, 最重要的是說明自己的 史評。自史記確立論贊體 後,漢書有「贊曰」魏書 有「評曰」,「論曰」, 資治通鑑有「臣光曰」, 可見史記對史學體裁發展 的影響。

擴大後世史學範圍 史記不但涉及政治,且涉經濟、文化、軍事、科學,擴大史學範圍,如人事活動,史事。 文化方面:儒林傳載先秦諸子之議論,後世史書仿史記,如儒林傳。 經濟方面:《平準書》記經濟, 《漢書‧食貨志》繼其後。 制度方面:史記之禮、樂、律、曆等書有漢書禮樂志及律曆志繼其後。 天文地理方面:史記天官、河渠書有 漢書之天文、溝洫志繼其後。 人物方面:則編及社會各階層,如刺 客,俳優等。

奠定歷史哲學思想 司馬遷奠定歷史哲學的思想。他認為歷史是連續的、發展的和變化的。司馬遷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因此他經常闡述變觀點,如他在自序說:「協古今之變 、臣弒君,子弒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漸久矣!」又如在《平準書》(抨擊當時的聚斂大臣)中說:「以物盛而衰,時機而轉,一質一文,終始之變也」他能從變的觀念出發,提出了「究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之歷史哲學

漢書之讚美 班固撰《漢書》例雖沿《史記》為紀傳體,但亦有所分別,即《史記》是通史之祖,《漢書》則為斷代史之初祖。 《漢書》為四史之一,歷代評價頗高,故史稱:「當世甚重其書,學者莫不諷誦焉。」 趙翼《廿二史劄記》有云:「今以漢書與史記比較,多有史記所無,而漢書新增載者為經世有用之文。」 金毓黻《中國史學史》亦云:「《漢書》之敘事,不激詭,不抑抗,贍而不穢,詳而有體。」

創立斷代史 漢書開創了斷代史之先河。《漢書》改善了《史記》之紀傳體,以記一朝為主,為史家陳壽一,范蠡所依眾,後世正史中,除《史記》外,均為此體。 劉知凡《史通》有云: 「知漢書者…包舉一代, 撰成一書,自古迄今, 無改斯道。」

確立了書志體 《漢書》最有價值者,是其十「志」對後世的貢獻影響比《史記》八「書」為大。 《漢書》十志,規模宏大,對政治、經 濟、文化皆有記載。後世正史的 《志》,大抵以《漢書》為依據。 而《通典》、《文獻通考》等典章 制度之編篡,皆由《志》發展出來。

擴大史學研究範圍 《漢書》使後世史學之研究領域擴大。十志中的《食貨志》為經濟制度及社會生產情況提供了史料;《溝洫志》又有系統地記述秦漢之水利建設。《漢書》又創立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藝文志》。《刑法志》系統地記載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體的律令規定。古代兵刑不分,該志又兼述了古今兵制的沿革。

保存珍貴史料 《漢書》列傳收錄所傳人物的著述,有的為當時之政治經濟策論,如《賈誼傳》中的《治安策》、《晁錯傳》中的《言兵事傳》。此外,還有其他抒情,評論的文章,方便後世了解漢代史事。《漢書》增補《史記》「世家」、「列傳」的事跡,這都能對西漢歷史事件獲得更全面之了解。《漢書》也根據新史料更正《史記》錯謬之處,如韓信擊魏豹一事 。

史記之缺失 紀傳人為綱,割裂了社會文化制度一系列的發展全貌。

漢書之缺失 《漢書》有受詔而作的成份,班固站在儒家正統思想立場上,為東漢王朝服務,缺少批評朝政精神,如 《漢書》以為不能把 項羽置於「高祖本紀」 之前,而將之置於 「列傳」中,可見一斑。

總括 《史記》重通變思想、歷史發展規律、漸、變、終始之觀念 重歷史現實、重社會各階層、重表現歷史發展之脈絡、用通史 《漢書》重劉氏正統 用斷代史、重上層社會,重正統、重體例之嚴謹 章學誠:「馬則近於圓而神;班則近於方以智。」 由此可見,《史記》、《漢書》各有特色,並為中國古代史學名著的雙璧,既為四史之一,難以斷言高下。

想一想? 雖然兩書難以斷言高下,但你認為何者較為詳細記載漢室之功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