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第一节 小农经济及其出路 第二节 农业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 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从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的病理环 节发掘肾脏新月体形成早期的 尿生物标志物 黄岩杰 1 ,张书胜 2 ,杨晓青 1 ,毕亮亮 1 ,邓志芬 2 , 王贝 2 ,吕晶晶 1 ,李静 1 ,梅晓峰 1 ,李金刚 1 1.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实验室 2. 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2015 urimarker.
Advertisements

演講的三個主題 文創新世紀的基礎:有品味之欣賞 人口的「倍增計畫」 談「體驗經濟」有點落伍了:我們 放眼「變形經濟」 文化商品是「盎格魯 · 撒克遜概念」 :法國談的是「文化例外論」
第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徐永萍. 基本生理:生殖、内分泌,与其他系统功 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基本生理:生殖、内分泌,与其他系统功 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从胚胎形成到衰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体 现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功能发育、成熟、衰 退的过程 从胚胎形成到衰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体 现下丘脑.
围绝经期综合症 Perimenopause Syndrome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 女性的一生 青春前生育期绝经后 青春发育 岁 绝经 50 岁 卵巢的一生.
公共卫生概论 公共卫生 Public Health 公众健康,群体健康
企业中高层领导培训教材—— 揭秘品牌建设.
第八章 多媒体应用软件.
企业改制上市 最佳路径 及专业规范框架.
昆明市会展行业统计报表制度培训 昆明市博览事务局 昆明卓盟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2016年6月8日.
第十四章 基因与疾病 DNA结构改变导致分子病发生的基本原理
情景应变 V1 段超.
Petri网及其应用.
聊聊H5页面的动画实现 — 刘慧敏.
宏景智权专利商标法律事务所 执行长/杨长峯 专利师
科技文明對 蘭嶼達悟族文化生態之衝擊 鄭先祐 (Ayo)
第二章 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 目的要求:理解农业、农村、农民的内涵,掌握农业的本质特征和中国“三农”问题的成因,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内涵,思考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
第 7 章 馬可夫鏈與賽局理論.
欢迎使用本课件 教材简介: 名 称: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 作 者:张仰森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章 节:共十章 主讲教师: 宗春梅.
圖書館座談 「咖啡書香中遇見你的智慧」 健康產業管理學系 徐慧娟 亞洲大學圖書館,
ISO 9001:2015 標準簡介 1. ISO 9001:2015 標準介紹 2. ISO 9001:2015 改版差異說明 3
第十二章 資訊管理的投資規劃與實施觀點.
眼睛过劳死.
中关村东区新坐标—— 乐工场 中国卫星通信大厦.
开题与立项前的文献调研概述 主讲:黄艳娟 哈尔滨工程大学 图书馆.
第三章 细胞工程实验室配置及基本技术 §1 实验设置 §2 基本技术要求-无菌环境与无菌操作 §3 培养条件 §4 离体培养的营养需求.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光伏教育,科研以及商业化
激光工艺 必将代替 传统工艺 牛仔市场分析——.
第六章 IT项目执行管理实践.
團隊、溝通、適應與創造力.
PART II 06 WiMAX 協定   WiMAX 概述  IEEE 規格
TechNet 網路廣播 Entry Slide 0
第三讲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部分 Petri网的基本概念.
身心障礙者通報與轉銜服務 美好社會福利基金會 梁美榮.
壹、自我的成長 貳、通過儀式與成年禮 參、對成為成年公民的期待
中國地方治理專題研究 潘兆民 東海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暨大陸研究學程副教授.
Advanced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第十二章 相 变 相变概述 相变分类 液-固相变热力学 液-固相变动力学 液-液相变
第12章 使用者介面塑模.
纪念中学 PPT
第五章 Premiere软件 5-1视频技术的相关知识 2.视频压缩编码: 3.常用视频文件的格式: 1.电视制式:
遊戲設計 Animation.
我國債券市場發展與策略 —資產證券化制度對債券市場之影響
Week 3 政黨的意識型態.
周玉慧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資料使用工作坊 2017/10/20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第12章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
第九章 食品中外源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Measurement of Magic Wavelengths for the 40Ca+ Clock Transition
第四章 遗传信息的的复制.
北 韓 中 國 南韓 2/12:發射【北極星2號】彈道飛彈,射程達琉球、關島 2/13:金正男於馬來西亞遇害(受中國保護於澳門居留)
1st mvt. 夏日來了 Sonata Form Introduction Development Recapitulation
TOC小整理. TOC小整理 TOC是什麼? TOC是Theory of Constraints的簡稱,中文 譯為「限制理論」或「制約理論」。 美國生產及庫存管理協會(American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Control Society, APICS)又稱它為限制管理(Constraint.
實 作 練 習 平 面 動 畫 (二) 捍 衛 戰 士.
中层经理培训之—— 标准管理实务 布衣公子作品.
林 松 四川大学信息安全研究所 CERNET第十二届学术年会 2005年11月3日于大连
Chap. 12 可持續力 (Sustainabilit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生态文明
pref. Wangping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应用文理学院
DeepPath 周天烁
全球化的思維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李健全 2006年12月14日.
李允中教授-軟體工程實驗室研究方向 觀點導向之軟體發展(Aspect-Oriented Software Development): 觀點導向軟體開發方法主要源自於重新思考軟體系統的模組化(Modularization)以及關注點分離的概念(Separation of Concerns)。當建構軟體系統功能時,往往會發現到除該功能本身之外,必須還要在這些功能上特別關注其他面向的考量,例如執行效能的面向、元件或模組的再利用性、系統的可靠程度等等。因此,一個軟體系統內,往往存在著這些錯綜交織的面向於軟體開發的
第 16 章 時間軸特效動畫─趣味小廣告.
产品知识培训之二 XXXXXX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排气系统.
      基 因 突 变 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分类 第三节        随机突变 第四节        DNA的定位诱变及点突变技术.
张明军 鹏睿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海宾 鹏睿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实验室经理
Targeting TYRO3 inhibits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increases drug sensitivity in colon cancer C-W Chien, P-C Hou, H-C Wu, Y-L Chang, S-C Lin,
201X 工作总结汇报新年计划PPT 框架完整,适用于计划总结述职报告等 汇报人:freeppt7.com LOGO.
高级大数据人才培养丛书之一,大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
第5章 数字量控制系统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 5.1 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 5.2 根据继电器电路图设计梯形图的方法
第十四届全国核结构大会 High-spin States in 165Er 王世陶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浙江·湖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第一节 小农经济及其出路 第二节 农业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 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 第 十 章 农 村 发 展 第一节 小农经济及其出路 第二节 农业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 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 第四节 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小农经济及其出路 一、小农经济的特点 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

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 1. 农民的定义 2. 小农与社会变迁

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 1. 农民的定义 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在简单的工具 和家庭劳动力的帮助下,为满足他们自身 1. 农民的定义 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在简单的工具 和家庭劳动力的帮助下,为满足他们自身 消费的需要和完成政治经济力量拥有者所 规定的任务而生产。

为了全面理解这一概念,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四 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 1. 农民的定义 为了全面理解这一概念,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四 个相互依存的方面: (1) 农民家庭农场是基本的、多功能的社会组织单位。 (2) 土地耕作是其维持生计的主要手段。 (3) 文化形态与农村小社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4) 农民从属于“外部”的社会力量。

此外,在典型的农民之外,还有许多“边缘群体”。 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 1. 农民的定义 此外,在典型的农民之外,还有许多“边缘群体”。 (1) 农业劳动者和农民工一身二任的农民。 (2) 从事不同于土地耕作活动的家庭,如半 游牧人口、渔民和猎户等。 (3) 不在村落中居住的农民。 (4) 未被触动的农民。

(3) 从农民到农业者 ; (4) 集体化或国有化 ; 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 2. 小农与社会变迁 在当今世界,与农民关系密切的经济社会 变迁有这样5种类型: (1) 经济分化 ; (2) 贫困化;   (3) 从农民到农业者 ; (4) 集体化或国有化 ; (5) 小农化 。

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 1. 农民问题 2. 改造小农经济的基本思路

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 1. 农民问题 农民问题有这样几层含义: 起初,农民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主 要是关于农民对待现存社会形态变革的态 度及其在这种变革过程中的作用的问题。 与农民问题的政治性含义相联系的第 二重含义是如何看待和处理农业中的阶级 形态或农民的分化问题。

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 1. 农民问题 与前两种含义密切相关却又别具一格 的第三种含义是:在特定的工业化过程中, 农业与全部社会形态的各方面发展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讨论中,在普列奥 布拉伦斯基和布哈林等人的争论中,农业 为原始积累提供剩余的作用是一个理论焦 点。同时,这场争论也强调了农业作为工 业品国内市场的重要性。

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 2. 改造小农经济的基本思路 农村转型(agrarian transition)是指一 个贫穷国家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以及这一 生产方式最终在该国社会形态中取得支配 地位所必需的农村变革。农村转型的过程 也就是小农经济得以改造、农民问题得以 解决的过程。 农村转型问题上,存在着“分化说”和 “新民粹化”的小农经济理论。

第二节 农业与经济发展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 三、传统农业的改造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 产品贡献 2. 市场贡献 3. 要素贡献 4. 外汇贡献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 产品贡献 非农业部门的扩大以农业发展为前提, 农业不仅要为非农业部门的就业人员提供 食物,而且还要为某些制造业,如纺织, 提供原材料。前者可称之为农业部门的食 品贡献,后者可称为原料贡献,合称为农 业的产品贡献。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市场贡献 农民购买服装、家具、日用品及建筑 材料等消费品和化肥、农药、农机及其他 农业投入品,扩大了对工业品的需求,刺 激了工业生产的扩张。这样,农民作为工 业品的需求者,对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做出 了贡献。另一方面,农业的市场贡献还应 包括出售给非农业部门的粮食和其他农产 品。库兹涅茨称前者为“生产过程的市场化”, 后者为“农业净产品的市场化”。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 要素贡献 按资源的种类,农业的要素贡献又可 细分为资本贡献和劳动贡献。 资本贡献:农业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 中的主要部门,实际上是国内储蓄和投资 的主要来源。 劳动贡献:由于发展中国家中大约2/3 的人口是农业人口,所有农业人口实际上 是增加工业城市人口的唯一来源。

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 外汇贡献 农产品的出口可以为发展中国家获得 十分宝贵的外汇。特别是在发展的初期阶 段,由于工业很不发达,农产品和其他初 级产品的出口可以说是许多国家获得外汇 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来源。

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的生产单位是小型的家庭农 场。作为生产单位,这些家庭农场的特征 不仅是规模小,而且还是高度自给自足的。 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和土地,很少使用购 买的投入。劳动主要由家庭成员提供。产 量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家庭成员的消费。 在纯粹生存性农业中,家庭农场只为满足 其自身消费而生产。在半生存农业中,生 产半为消费,半为市场。      技术停滞也是传统农业的特征之一。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1. 土地占有方式及其变革 2. 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1. 土地占有方式及其变革 土地占有方式: (1) 大规模现代耕作或养殖;(2)种植园农业;(3)大庄园;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1. 土地占有方式及其变革 土地占有方式: (1) 大规模现代耕作或养殖;(2)种植园农业;(3)大庄园; (4)家庭农场独立农业者; (5)租佃制; (6)分成制; (7)不在地主; (8)公社制 ; (9)集体化农业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1. 土地占有方式及其变革 土地占有制度的改革可以采取多种不 同的形式。例如,租佃合同的改革保障了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1. 土地占有方式及其变革 土地占有制度的改革可以采取多种不 同的形式。例如,租佃合同的改革保障了 佃农的使用权,依法签订限制地主驱逐佃 农的权利的长期合同,会使佃农更愿意投 资于土地,而且也会给佃农的家庭生活带 来一定的稳定性。再如减租,包括规定地 主吸取的地租占农作物份额的上限,佃农 家庭可因此拥有更多剩余进行消费和投资。 还有,以有偿转让的方式使土地归于耕作 者。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1. 土地占有方式及其变革 这种改革本身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政府可以颁布律法规定个人能够拥有土地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1. 土地占有方式及其变革 这种改革本身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政府可以颁布律法规定个人能够拥有土地 数量的上限,迫使个人出售限额外的土地。 或者,法律可以规定除了耕作土地的人拥 有的土地外,其余必须全部出售。以无偿 方式实现耕者有其田,是激进程度仅次于 集体化的改革措施,除耕者拥有的土地外 一律没收。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2. 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 一般来说,在地多人少的国家和地少 人多的国家,技术发展的道路有明显不同。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2. 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 一般来说,在地多人少的国家和地少 人多的国家,技术发展的道路有明显不同。 前者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用有限的劳动力 生产出最大的产量,后者虽然也要提高劳 动生产率,但土地生产率的提高是更重要 的目标。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2. 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 不同的发展战略要求采用不同的技术。 这些不同的技术可分成两大系列,即机械 三、 传统农业的改造 2. 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 不同的发展战略要求采用不同的技术。 这些不同的技术可分成两大系列,即机械 (技术)系列和生物系列。

第三节 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 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 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工业 三、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

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 小农经济中的社会成员不仅仅有对食 品的需要,还有对衣物、居住等非农业产 品的需要;在城乡分工水平很低、城市工 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这些非农业产品只 能由小农家庭的经济活动提供。这种农业 生产与非农业生产并存的特点,我们称之 为小农经济的二元性。

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 原始工业的特征主要有: 第一,原始工业的生产者主要为所居住地 以外的区域市场生产,这些市场还 经常是海外市场,不同区域的产品 之间还存在着激烈竞争。 第二,原始工业的生产者主要是小农—制 造业者一身二任的。

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 原始工业的特征主要有: 第三,原始工业化由于制造了食物市场, 因而也刺激了商业化农业的发展。 换言之,原始工业与商业化农业 是共生共存的。 第四,生产区域内的城镇主要是贸易和 商业中心。

“原始工业化”对近代欧洲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来自原始工业的收入使人口增长,打破 其次,随着人口增长和原始工业的发展,那些 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 “原始工业化”对近代欧洲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来自原始工业的收入使人口增长,打破 了原来那种在人口和生活资料之间的稳 定均衡。 其次,随着人口增长和原始工业的发展,那些 经历原始工业化的区域迅速进入收益递 减状态,工业分散给产品集中、质量控 制带来了困难,这使得人力在工场内的 集中成为必要,并导致节约劳动型技术 的发明和使用。

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 “原始工业化”对近代欧洲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原始工业的发展,使资本和机器设备集 中于商人、商业化农场主或地主手中。 第四,原始工业化使商人积累了技术知识,在 这种意义上,它为早期工厂主提供了训 练场所。 第五,原始工业和区域性商业化农业的同时发 展使农业能够承担为进一步的工业化和 城市化提供食品的任务。

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工业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发展经济学开始关注农村工业。这种关注是由几方面的因素促成的。 首先,以城市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化战略没有产生意想中 的效果。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依然严峻,不平等问 题没有缓和,甚至还有所激化。 第二,人们认识到在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的一些国家), 农业部门的发展潜力有限,农村工业将在增加农村 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发展经济学家们认识到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农村 工业都是一种重要而且富有活力的活动。

(3) 农村非农活动经常是兼业性的,有时是季节性的。 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工业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汇集了大量的实地调查资料和研究论文的文献表明: (1) 亚洲国家很大一部分劳动力从事农村非农活动。 (2) 农村非农活动在吸收劳动力方面的重要性呈增长 趋势。 (3) 农村非农活动经常是兼业性的,有时是季节性的。 (4) 农村非农活动表现出一种二元性。 (5) 农村非农部门的增长既有劳动供给方面的推动,也 有产品需求方面的拉动。

方面的因素。在“推”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这 三、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 农村非农活动的水平决定于“推”和“拉”两 方面的因素。在“推”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这 样一个事实:仅有的可耕地不能完全吸收农村 劳动力。 “拉”的因素则是指有吸引力的非农业 工作机会。在这两类因素中哪一类更为重要? 这部分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阶段,部分取决于人 口对土地压力的强度。

第四节 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改革前中国的农村经济 二、改革:农民的双重解放 三、三农问题

一、改革前中国的农村经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开始 在广大农村实行土地改革,推翻了农村的 旧秩序,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小农 经济逐渐走向了集体经济的社会主义发展 道路,宣告了封建剥削制度的终结。

一、改革前中国的农村经济 但由于不切实际的夸大生产关系的变 革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因此对农村所 有制的改造过急过快,盲目扩大生产组织 的规格和提高公有化的程度,致使农村经 济的发展滞缓甚至遭到挫折。 改革前的农村经济体制对农民择业、 迁徙和改变社会身份的自由也设置了种种 束缚和限制。

二、改革:农民的双重解放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调整 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 实行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的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起集体统一与农户 分散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联产承包制度建立起了集体财产与农 民自有财产之间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成 为中国农村财产关系变革的起点。

二、改革:农民的双重解放 承认农民的财产权利,相应就要求扩 大农民从事经济活动的自由。1978年以后, 中共中央、国务院陆续地制定和发布了一 系列重要政策文件,逐步解除了原有体制 对农民经营自由的重重禁锢。 财产权利和身份自由这种双重解放造 就了1979年以后几年间的中国农业和农村 经济的超常规增长。

三、三农问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尤其是在90年 代下半期以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日 益突出,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的重要障碍。人们逐渐认识到前期农业和 农村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农业和农村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三、三农问题 农业和农村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第一,规模经济问题; 第二,农村土地制度问题; 第三,农民比较利益问题; 第四,资金投入问题; 第五,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第六,农民素质的提高问题。

三、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在很大程度地阻碍了我国工业化 和现化的进程,必须妥善加以解决。 首先,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其次,调整农业比较利益,逐步实现工农业 自养与平等发展 ; 再次,从理论分析和实践结果来看,我国 今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 和农村经济的高层次发展,还要依 赖于农村乡镇企业的深入发展和由 此而引起的农村的初步城镇化 ; 最后,促进农业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