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 滞 儿科教研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 治疗概况. 肠易激综合症(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肠功 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 存在间歇发作的腹胀、腹痛、排 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而无器 质性疾病证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肠功 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 存在间歇发作的腹胀、腹痛、排.
Advertisements

儿科教研室. 概 述概 述概 述概 述 定义:小儿泄泻是由外感六淫,内伤乳 食,脾胃虚弱导致运化失常,引起大便 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特 征的病证。 发病情况:年龄、季节、转归、预后 范围:消化不良、小儿肠炎(秋季腹 泻)、肠功能紊乱、婴儿乳糖不耐受性 腹泻。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第十六章 消 食 药.  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 饮食积滞的药物,称为消食药。 一. 含义 :
五苓散 药理作用 具有利尿、降血脂、 降血压、保肝利胆、抗菌、 抗炎、对肠胃平滑肌呈双 向调节等作用。
教学目的 掌握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 效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 理气药的功效主治; 理气药常用的实验方法 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效 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重点 理气药的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 效成分与药理作用。 第十二章.
消化内科病证  胃痛  呃逆  便秘  泄泻. 胃痛 gastralgia 重点难点  掌握胃痛的辨证、针灸治疗  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  了解胃痛的鉴别、相关西医病证.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第二节 芳香化湿药. 定义: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醒脾作 用的药物,称化湿药。 湿邪为患湿邪为患 湿邪化热 湿热证 清热燥湿药 苦寒 清热燥湿 暑湿湿温 湿阻中焦 芳香化湿药 辛温香燥 芳香化湿 水湿浸淫 水湿病证 利水渗湿药 甘淡平 渗利水湿 水湿积聚 水肿实证 峻下逐水药 多有毒 峻下逐水 风湿浸犯.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刘轲 肥 胖肥 胖. 肥胖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查要点 四、辨证论治 五、预防调护 六、结语.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第三章 中医临床护理概要 第二节 肺系病症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一. 肺系病症 (一)护理评估 1. 病因发病 病邪犯肺,肺之宣降失常,肺气、肺阴耗伤,导致肺气上逆。 2. 四诊资料 咳嗽或干咳或咳痰,痰或稀或稠或多或少或白或黄,呼吸困难或呼吸不畅 。
湿 阻.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泄 泻.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补益药对.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东平县中医院妇产科—闫密桃.
月 经 过 少.
儿科趣记 刘英娇整理.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脾 与 胃 中医学教研室.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民勤县人民医院 赵伯元.
【定义】凡以消食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运脾、化积导滞等作用,主治各种食积证的方剂,统称消食剂。属"八法"中的"消法"。
胃 痛 Stomachache.
第五章 脾系病证 第五节 泄泻.
内科。脾胃.
46、 痹 证.
营养不良 儿科 廖若莎. 营养不良 儿科 廖若莎 目 的 要 求 1.掌握“疳”的含义、临床特征、辨证论治。 2.熟悉本病病因病机。 3.了解营养不良的临床分度。
王 付 制 作.
小儿腹泻 第二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廖若莎.
痞 满.
方剂与中成药 十七、消食剂 医学与健康学院 陈 力.
经 前 期 综 合 征 1、熟悉经前期综合征的定义、诊断、辨证 要点及辨证论治 2、了解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肺结核.
下篇:内科病证 第八节 不寐 第八节 不寐 返回目录.
经行感冒.
胃 痛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便秘.
气血同病辩证.
虫积辩证.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消食药.
第二节 不 寐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乳衄.
呕 吐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郭淑云.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概 说 1、生理功能: 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 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胃阴亏虚.
胁痛 胃脘痛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泄泻.
第 五章 第 十节 疳 证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教研室.
月经先期.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七节 泄泻.
老佛爷药方(经验大健脾丸) 【简介】:清代太医院的设制基本上沿袭了明朝的旧制,顺治1644年设太医院为独立的中央医事机构,为帝后及宫内人员诊视疾病、配制药物,也担负其他医药事务。此为宫廷处方,内容如下: 老佛爷 经验大健脾丸 人参二钱五分 於术五钱,土炒 陈皮二钱五分 茯苓五钱 半夏二钱五分.
积 滞 附属医院中医科 赵丽华.
消 食 剂.
胃痛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中 医 儿 科 学 第七节 疳证.
消 食 剂 方剂学教研室.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浅表性胃炎什么症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积 滞 儿科教研室

概述 定义 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脘,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肠胃疾病。以不思饮食,食而不化,嗳气酸腐,脘腹胀满,大便酸臭为特征。 。

概述 发病情况 年龄 季节 积与疳的关系 “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 。 “有积不治,乃成疳证” 范围 现代医学:消化功能紊乱症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示意图 疳证 病因:喂养不当,内伤乳食,脾胃虚弱 病机:乳食停滞中焦,气滞不行。 病位: 脾胃 食 积 不思乳食 乳食内积 运化失常 腹胀嗳腐 宿食内停 脾虚夹积 大便酸臭

诊断 诊断要点 主要症状 其他症状 病史 大便检查 鉴别诊断: 厌食

食积与厌食的证治鉴别 证候特点 治法 方药 食 积 厌 证治方药 病证 乳食内积 不思乳食,腹胀痛拒按,嗳腐呕恶,烦躁低热,大便秽臭,苔白腻 消乳化食 和中导滞 消乳丸 保和丸 脾虚挟积 不思乳食,腹虚胀,喜伏卧,大便溏夹残渣,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苔白腻 健脾助运 消食化滞 健脾丸 厌 脾失健运 厌恶进食,被迫多食则腹胀,消瘦,精神好,面色少华,苔薄白腻 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不换金正气散 脾胃气虚 食少不化,大便溏夹残渣,形体消瘦,面黄,舌淡苔白 健脾益气 佐以健运 异功散 脾胃阴虚 食少饮多,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黄,舌红少津,苔少花剥 滋脾养胃 养胃增液汤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虚实(新积、久积;拒按、喜按) 辨寒热 辨轻重 辨伤乳、伤食

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消食化积,理气行滞 《育婴秘诀》治法:“损之”、“调之”、“导之”。(攻之) 实证:消食导滞(消导为主) 虚中夹实:健脾消食(消补并施) 配伍理气、健脾、化湿之品

辨证论治 乳食内积 症状:实证+主症 治法:消食化积,和中导滞 方药:乳积-消乳丸《证治准绳》 香附 神曲 麦芽 陈皮 砂仁 炙甘草 香附 神曲 麦芽 陈皮 砂仁 炙甘草 食积-保和丸《丹溪心法》 山楂 神曲 半夏 茯苓 陈皮 连翘 莱菔子

辨证论治 脾虚夹积 症状:脾虚证+主症 治法:健脾助运,消食化滞 方药:健脾丸(《医方集解》) 人参 白术 陈皮 麦芽 山楂 枳实 神曲 人参 白术 陈皮 麦芽 山楂 枳实 神曲 虚寒-理中汤 阴虚-加玉竹、石斛

其他疗法 中药成药 推拿疗法 针灸疗法 西医治疗:胃肠动力药、助消化药、 益生菌

预防与调护 “乳贵有时,食贵有节”。 按时合理添加辅食。

黎炳南对厌食经验介绍 厌食基本方:党参、麦冬、五味子、白术、陈皮、 内金、独脚金、白芍 辨证加减:食滞-加火炭母、神曲、布渣叶、砂仁 胃阴不足-去白术,加石斛、花粉、乌梅、 玉竹 热象明显-去白术,加胡黄连、莲子心、 丹皮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