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核心信息宣传教育 ——重点精神疾病 青浦区精神卫生中心 李雪芳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精神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
定 义 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又称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
关 注 人 群 儿童青少年人群 育龄期妇女 老年人群 灾后人群
关 注 疾 病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老年性痴呆 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
精神分裂症
什么“分裂”了? 意 知 情 情 意 知 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之间的不协调为特征
发病及转归 多起病于青壮年 常缓慢起病 首次发病的临床治愈率可达70% 部分病人反复发作 部分病人呈慢性化,可出现精神衰退
临床表现(一) 前驱症状 个性改变 神经衰弱表现 异常行为 多疑 对身体过分关注
临床表现(二) 急性症状: 知觉障碍:主要是听幻觉(自语自笑、耳闻语声) 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散漫和思维破裂、思维云集、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 维被夺取等表现。 思维逻辑障碍 思维内容障碍:主要是妄想(内容荒谬离奇) 情感障碍:情感的不协调、情感倒错、矛盾情感等。 行为障碍(冲动打入毁物)
临床表现(三) 阴性症状: 思维贫乏 情感淡漠 意志缺乏 正确理解阴性症状:既不熟视无睹,又不草木皆兵
临床表现(四) 认知功能障碍 记忆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 学习、工作效率明显下降,能力减退 精细操作、协调性差 自知力缺失
症状演变趋势 病程 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 精神衰退 时间
分型 偏执型(妄想型)━━疑(幻觉妄想为主,患病人数最多,预后 较好) 青春型━━乱(思维破裂,行为幼稚,愚蠢) 紧张型━━僵(木僵与兴奋交替) 单纯型━━懒(起病缓慢,阴性症状为主,预后最差,容易 衰退) 未分型(又称其它型)
诊断 症状标准 严重程度标准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1个月。如果病程不超过一个月,诊断“分裂样精神病”。单纯型病程应大于两年。 排除标准 沉重的帽子:诊断从宽,治疗从严
治疗 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 全病程治疗 早期干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急性期治疗(足量足程) 维持治疗(为治疗量的1/2左右)
●药物治疗: ①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200-600mg/d)、利培酮(2-6mg/d)、奥氮平(5-20mg/d)、奎硫平(300-750mg/d)、阿立哌唑(10-30mg/d)、齐拉西酮(80-160mg/d)等 ②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400mg/d)、 奋乃静(20-60mg/d)、 氟哌啶醇(6-20mg/d)、舒必利、 长效针剂( H-D)。
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⑴过度镇静 ⑵体位性低血压 ⑶流延 ⑷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⑸泌乳素水平增高⑹体重增加及糖脂代谢异常⑺抗胆碱能作用引发的症状﹙口干、视物模糊、便秘、和尿潴留﹚
药物维持治疗时间 Ben等(1981)提出,维持治疗的时间因人而异 急性发病、症状持续时间短暂(不足三个月)、经及时系统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无波动者,6 ~ 12个月左右 首次发病后应维持 2 ~ 3 年 第二次发病者应维持 5 年 3 次或 3 次以上者或经各种治疗症状始终不能完全消除者应考虑终身维持治疗
●电休克治疗 ●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
结局的影响因素 治疗 家族史 发病年龄 精神刺激 起病形式 复发次数 病前性格 病程长短 分型 家庭和社会支持* 治疗是否及时 对治疗的反应 维持治疗 复发次数 病程长短 家庭和社会支持*
抑郁症
总是心情不好是病,好过头了也是病! 心境障碍以持续而显著的情绪低落或高涨为 主要表现,包括抑郁症和躁狂症 一般为发作性病程,间歇期完全正常 虽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但不出现精神衰退
抑郁症 情绪低落持续两周以上 影响生活、工作 有反复发作倾向 全球患病率5-10%,中国没有精确统计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1996):中国90%的抑郁症患者未得到正规治疗
抑郁的基本症状 “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 “三无”: 无用,无助,无望 “三自”: 自责、自罪、自杀
伴发症状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多梦、嗜睡等 食欲下降 性欲下降 体重减轻 焦虑:与现实不符的紧张、恐惧 躯体不适感:可涉及各个脏器 精神病性症状:罪恶妄想、被害妄想 躯体症状重或焦虑症状重时可能掩盖抑郁症状
抑郁症自杀的危险因素 严重的抑郁情绪,顽固而持久的睡眠障碍 伴有自罪妄想、严重自责及紧张激越 家庭支持系统差 有抑郁和自杀家族史 有强烈的自杀观念,或曾经有过自杀史
自杀迹象 写遗书 整理旧物 突然关心他人 了断社会关系 收藏药品、刀、绳等
关注抑郁症 关注情绪变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出现持续的忧愁与烦恼,应尽快寻求帮助 轻型抑郁时,可以靠心理疏导、换环境、运动等方式调节。重度抑郁时,必须依靠药物 现有的药物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症状
心理治疗对抑郁症必不可少 了解疾病性质,减少心理负担 纠正负性认知,建立积极心态 学会自我减压,客观面对挫折 培养兴趣爱好,为所当为
心境障碍的治疗(一) 抗抑郁药: 新药层出不穷(三环、四环类、MAOls、SSRIs) 安全性更高,服用简便,价格更贵 起效时间2周左右 维持治疗 首次发作:半年-1年 反复发作:维持时间更长
心境障碍的治疗(二) 心境稳定剂 碳酸锂(600-2000mg/d) 监测血锂(0.6-1.2mmol/L) 丙戊酸钠 卡马西平
心境障碍的治疗(三) 抗精神病药物 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 选择具有改善情感症状、副作用轻的药物——舒必利、泰尔登、新型抗精神病药 急性躁狂 选择有效控制兴奋症状的药物——氟哌啶醇、氯丙嗪、氯氮平等
心境障碍的治疗(四) 电休克治疗 疗效肯定,起效快捷 安全性好 适用于: 极度兴奋状态 强烈自杀观念 木僵状态 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缺点:疗效维持时间短,病情易复发
中国抑郁症防治指南小组 维持期的药物治疗 维持治疗以预防复发 建议 首次发作: 6-8个月 2次发作: 3-5 年 2次以上的发作: 长期治疗 维持治疗期后,病情稳定,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但应密切监测复燃的早期征象 一旦发现有复燃的早期征象,迅速恢复原治疗
老 年 期 痴 呆
老年期痴呆的定义 老年期痴呆是指由于神经退行性病变,脑血管病变,感染,外伤,肿瘤,营养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常见的老年疾病。
中国老年期痴呆的类别
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 老年期痴呆患病率逐年增加 患病率与发病率研究结果世界各地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AD和VaD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的痴呆
中国老年期痴呆患病率 上海(张明园等):4.61%(1990) 上海(朱紫青等):4.84%(1998) 北京(张振馨等):6.21%(2001) 上海(洪震等) :7.30%(2002) 成都(唐牟尼等):4.38%(2002) 成都(唐牟尼等):4.78%(2005) 广州(马崔等 ) :4.82%(2005)
老年期痴呆的危险因素 AD的危险因素 年龄,每5年增加1倍 遗传,21 APP,14,1(早老素),19(APOE) 抑郁 文化程度 头部外伤 女性 血管性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糖尿病
VaD的危险因素 年龄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血脂 男性 吸烟 心脏疾病
老年期痴呆的诊断 AD的诊断 临床表现(起病、发展均缓慢) A: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失用 B: 精神行为症状,幻觉,妄想,抑郁,类躁狂,激越,无目的漫游,徘徊,躯体和语言攻击,睡眠障碍,人格改变 C:认知功能 记忆力障碍,近记忆,学习新知识困难,虚构,错构 视空间技能障碍,迷路, 全面智能减退,理解,推理,判断,抽象概括,计算 言语障碍,自发言语空洞,找词困难,用词不当,说话赘述,阅读困难,命名不能,感觉性失语 排除其它类型痴呆,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 临床表现(起病急,病程波动或阶梯样恶化) 早期症状,脑衰弱综合征(头痛,头晕,脑力易疲劳,注意力不易集中,思维迟钝,工作效率降低,情感障碍,情绪不稳定,情感脆弱,情感失禁)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近记忆力损害,新事物,新情况的理解和反应能力降低, 局限性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左侧(失语,失用,失读,失写,失算),右侧(视空间觉障碍), 痴呆:记忆障碍,与AD不同,自知力相对好,人格保持较好。
老年期痴呆的预防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病因预防(危险因素)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康复训练,促进社会功能康复,减少复发 (减轻病情进展、防治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