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 zxy-li@163.com.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演讲者 : 陈旭 编辑者:刘云 撰稿者 : 庄娜. History: Features: Types: Famous dishes:
Advertisements

財團法人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董事長 林錦宏 如何撰寫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政府部門計畫 背景音樂:王宏恩(布農族) / 月光.
香港青年獎勵計劃 A.Y.P. 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 原 野 烹 飪原 野 烹 飪原 野 烹 飪原 野 烹 飪 Backwoods Cooking.
節能減碳的桃花源人 設計者:許又仁.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 車釣 一般來説,車釣出現于 晉代,主要産生於長江 流域。先人制一釣車, 將長線纏繞于車上,魚 兒上鈎膈,用釣車收線 取魚。這種車釣,是線 輪的始祖。 照片來源:
大学生理性爱国调查 思修报告 制作人: 光源与照明工程系 安仁军 光源与照明工程系 马雁鸣.
中國 (China) 組長 : 葉品宏 組員 : 王柏偉、戴瑞賢、張凱奇、 曾宏榮、趙方澤 組長 : 葉品宏 組員 : 王柏偉、戴瑞賢、張凱奇、 曾宏榮、趙方澤.
除了有上述有優勢外, 大型跨國企業還有影響公共政策的優勢. 想一想﹕ 1. 如果大型跨國企業倒閉破產,會對社會造 成怎麼樣的衝擊 ? 政府如何避免 ? 2. 如果大型跨國企業決定將業務撤離一個國 家,會對該國家造成怎麼樣的衝擊 ? 政府 如何避免 ?
食品安全一起來 ! 佳祥餐盒食品廠 營養師 潘思融. 民以『食』為天 現代化的美食 滿足了人們對於色香味的需求 但過度人工化的結果 除了改變食物本身的價值 也會影響人體機能的正常運作 面對 美味 與 健康 的食字路口 你該如何選擇?
文化之旅 故宮密碼的故事 —.
北京市律师协会医药卫生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当前煤炭经济运行形势与走势 战略发展部 2013年8月.
消费者行为学 主编 方凤玲.
传播策略 中国烟草控制基础.
國立交通大學 北京大學 大陸姐妹校介紹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The diet with medicine 制作人:薛文雅、包正琴 小组成员:郭娟、姜琳、孔燕玲、周玲、钱懿、徐琴
饮食与健康 高一(4)班 组长;马智慧 组员:席朱一 高语馨 孟天池 孙啸 刘晓峰 虞泽权 林超超 徐昊 朱浩楠 尹文泰 王丹宇.
北京形神合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文化创意产业园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BAR ASSOCIATION OF CHENGDU
第十二課 垂釣睡眠 鍾怡雯.
第5讲 中国科技 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英雄聯盟 報告者:莊迺盛 老 師:阿昌(小腸8公分).
我們可以選擇食物? 可以選擇人生嗎? 美味的代價 Food Inc. 李昂,鴛鴦春膳
第五章 清末的外力衝擊與近代化 第二節 近代化的努力
穀保家商 建教合作班。實用技能學程 建教組長:周琮智.
饮食与营养 Diet and nutrition 马利文.
化 学 chemistry 人类进步的关键 邗江实验学校 束乾清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古史传说与疑古思潮 二、考古所见中华文明起源 三、面纱中的夏代文化.
健康 Healthy. 健康 Healthy 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那我们今天还能吃什么.
第二章 熟悉报关与报关管理制度.
电子报刊的设计与制作.
数据与事实检索 1. 常见的参考工具书都有哪些? 2. 百科全书有哪些特点?写出两个世界上著名的百科全书的书名。 3. 若查找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可以选用的工具书是什么? 4. 查找某一机构的地址、历史、宗旨用到的工具书是什么? 5. 写出世界三大著名检索工具的英文全称、简称及中译名。
如果您是行政院長,您會如何建構一個讓人民安心的食品安全環境
食品公司观后感分享 贺晓婷
舌尖上的中国 A BITE OF CHINA.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人民版 必修二
China Executive Workshop on Leadership&Strategy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公开课 徐金卫 衢州二中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九年级第六课第三框
依 法 参 与 政 治 生 活 我提你答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讀書心得分享: 善待細胞, 可以活的更好.
第三节 咬伤 (bite) 外科教研室 罗森亮.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绍濂中心学校 吴建利.
学习路上 中国共产党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 精讲解读 做合格党员.
核 心 價 值 國際兩岸全方位企業經貿合作互動平台特質 中國大陸 台灣 台北 完備國際兩岸企業與政府溝通交流管道.
綜合活動科 教學資源研發成果發表 「學生自治會活動」 理念與實例 報告人:國立台中一中黃俊奇、廖財固.
2012年中考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试题评析 温州第九中学 李冰.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教師升等實務作業 報告人:人事室.
中 国 政 治 思 想 史 绪 论 主讲人:颜 德 如 教授.
第二單元 食來運轉.
Life with Food 生命与食品安全.
天方杂谈集 (三) 《特别文摘》每期都有发现、发生、发噱栏目,摘其部分内容分集制作成幻灯片,请大家共享。
两 学 一 做 中国共产党 学习路上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 做合格党员
環保飯盒 佳膳食品公司 營養均衡 我們深信: 我們的理念 公 司 簡 介 我們的優點 飯盒的製作簡介: “保護已被破壞的地球” 餐款多元化
臺北市內湖區潭美國民小學 書包減重宣導 書包減重˙健康啟動      .
組員: 張莞玲 盧靜宜 施姵彤 孫嘉鈴 黃奕慈 陳家逸 陳念萱.
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教学目标 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 练习与思考.
第四章 封建制度的确立-----战国时代(前476-前221年)
Zhōnɡ ɡuó yǐn shí 中国饮食(二) Food and dining.
中国历代 疆域的变迁.
物流作業簡介.
作文讲评 2018年12月25日.
福利事業與企業精神的結合 職業復康服務實例分享 < 新生餐廳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China Automobile Dealers Association 2018年1月全国二手车市场分析.
10 Best Sceneries in China
真空低溫烹調機 1.關於真空低溫烹調機的概念 Cuisine sous - vide源自法語,是“undervacum”-“真空低溫烹調法”的意 思。 是一種通過利用較溫度而長時間加熱的烹飪方法,目的是要帶出原料(尤其是肉類 )的最佳效果 找出每種食材的蛋白細胞耐熱溫度範圍,並在此溫度內,用多長的時間把食物煮.
第六单元 宋元时期 第8课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重心南移.
全球化與當代社會 台商在中國 莊明宏 先生 南港輪胎公司 國外部副理 主持人:莊明哲副教授.
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六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国饮食文化》 zxy-li@163.com

教学目的 了解我国悠久的饮食历史、民俗和饮食美学 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 形成宣传推销饮食商品的能力 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 成为优秀的旅游工作者

参考书目与网站: 王仁湘著《民以食为天》.济南出版社 王仁湘著《饮食之旅》.台湾商务印书馆 何宏编《中外饮食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 范用编《文人饮食谭》.三联书店 高成鸢《饮食之道》 www.coas.com.cn中国烹饪协会(China Cuisine Association) 中国烹饪协会、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主办 《餐饮世界》.

台湾学者张起钧《烹调原理》,从哲学角度把烹饪的要素归纳为“烹、调、配”,用这三个字类比了许多社会文化现象,使得人们不再蔑视烹饪技艺,提高了餐饮业和厨师的地位。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管仲: “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 之天者,斯可矣。”

人类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 国际御厨协会:“政治产生隔膜,美食使人相聚。”

中国四大国粹:书画、京剧、中医药、中国烹饪。 中国烹饪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极重要而最富代表性的一部分。中国烹饪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极致。

老子论饮食: 治大国若烹小鲜。 圣人为腹不为目。 五味令人口爽,五色令人目盲。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孔子论饮食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食不餍精,脍不餍细。” “凡食,色恶者勿食,味恶者勿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 “唯酒无量,不及乱。”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孙中山:“中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中国烹调之妙,亦足表文明进化之深也”,中餐将成为“世界人类之师导”。 “悦目之画,悦耳之音,皆为美术,而悦口之味,何独不然?”

商周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斯图,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商代人面纹铜鼎 商周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斯图,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商代人面纹铜鼎

《中庸》:“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宋应星《天工开物》:“知其味而忘其源者众矣。” 曹丕《典论》:“二世仕宦,方会著衣吃饭”。

饮食的功用—— 满足生理需要。 满足心理需要。 满足社交需要。

饮食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一是名词性“吃的和喝的东西”;一是动词性“吃东西和喝东西”。 汉代刘熙《释名》:“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 英语:food and drink 吃的和喝的东西 diet 日常的膳食 bite and sup 吃东西和喝东西

烹饪的概念 《易经·鼎》:“以木巽火,亨饪也”。 《左传》:“和如羹也,水火醯醢盐梅以亨鱼肉”。“亨,煮也”。 《仪礼》有“皆饪”,孔颖达注:“饪,熟也” “烹饪”意思是“煮熟食物”。 cooking----cuisine

烹调的概念 《周礼·地官》中有“调人”的官名,“调人掌万民之难而谐和之”,也就是当今所说的调解人。 烹调三要素:刀工、火候、调味。 刘向《新序·杂事》:师旷讨论齐桓公何以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时说:“臣请譬之以五味,管仲善断割之,隰朋善煎熬之,宾胥无善齐和之,羹以熟矣。” Great gut----gourmet 美食家 饕餮

饮食文化 《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人们在长期的饮食生产和消费时间过程中,所创造并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食生产、食生活、食事象、食思想、食惯制。 季羡林:德国的厨师是工程师,中国的厨师是哲学家。

台湾人类学家萧家成: “千千万万个家庭和个人,都是饮食文化的实践者,又是饮食文化的载体,组成整个饮食文化的庞大体系。人类个体的饮食行为在选购、烹制、食用三个方面,构成相互密切的全部过程。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考察,这个过程,是知识、观念、心理和行为四个文化层面相结合的体现。在当代人对饮食的五大需求(饱腹、安全、美味、营养和健康)中,健康和营养是构成科学饮食文化的核心基础。在此基础,营养的全面平衡、酸碱平衡、荤素平衡、粗细平衡等饮食观念,是科学饮食文化的主导。”

世界烹饪三大风味体系 东方饮食风味:5000年发展历程。植根于农林经济,以粮、豆、蔬、果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膳食结构中主、副食的界限分明;猪肉在肉食品中的比例较高,重视山珍海味和茶酒,喜爱异味和补品;烹调方法精细复杂,菜式多、流派多,筵宴款式多,重视菜点的艺术性和菜名的文学修辞;医食同源,以传统的中国医药学作指导,强调季节进补与药膳食疗;习惯于圆桌合餐制,箸食,讲究席规、酒令及食礼;受儒教、道教、佛教等影响较深,历史文化积淀多,烹调意识强烈;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以悦目畅神为满足,讲究博食、熟食、精食、巧食、养食、礼食及趣食;现代科技含量相对较少,具有东方农业文明的本质特征。

世界烹饪三大风味体系 西方饮食风味: 3000年的发展历程,以法国菜为主干,以俄罗斯菜和意大利面点为两翼,还包括英国菜、德国菜等;植根于牧、渔业经济,以肉、奶、禽、蛋等动物性食料为基础,膳食结构中主副食界限不分明;牛肉在肉食品中比例高,烹调方法简练,多烧烤,重用料酒,口味以咸甜、酒香为基调,菜式、流派与筵宴款式不多,但质精、规格高,重视饮宴场合的文明修养,喜好以乐侑食。受天主教、耶稣教影响较深,重视运用现代科技不断研制新食料、新炊具和新工艺,强调营养卫生,是欧洲工业文明的产物;注重社交礼仪,酒水和菜点配套使用,习惯长方桌分餐制,叉食,餐具华美,进餐气氛温馨。

世界烹饪三大风味体系 阿拉伯饮食风味: 1300年发展历程,与伊斯兰教同步发展。根植于农林牧渔经济,植物性与动物性食料并重,膳食结构较均衡;羊肉比例高,重视面粉、杂粮、土豆和乳品,不尚奇珍;以土耳其菜点为核心,包括巴基斯坦菜、印尼菜等;烹调技术古朴粗犷,长于烤、炸、涮、炖,嗜好鲜咸和浓香,习惯于席地围坐抓食,辅以餐刀,待客情真意切。受伊斯兰教《膳食法令》影响,选择食料、调理菜点和进食宴客都严格遵守教规,忌血生,戒外荤,过斋月,特别讲究膳食卫生,食礼端庄。

人类利用环境维持生存的五大基本模式 狩猎和采集 畜牧 粗放农业 精耕农业 工业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悠久的饮食历史 独特的饮食科学: 天人相应的生态观念、食治养生的营养观念、五味调和的美食观念 精湛的饮食制作技艺 丰富的饮食品种 多彩的饮食习俗

第一章 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 以生产力和烹饪水平划分:史前熟食、陶器烹饪、青铜器烹饪、铁器烹饪 以历史朝代划分: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汉魏六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 以饮食发展的进程划分: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繁荣时期

第一节 中国饮食的萌芽时期 新石器时代,即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茹毛饮血—— 燧人钻火—— 第一节 中国饮食的萌芽时期 新石器时代,即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茹毛饮血—— 燧人钻火—— 神农播谷—— 六畜:马、牛、羊、鸡、犬、豕。 六谷:稷、黍、麦、菽、麻、稻。 黄帝命炊—— 仪狄初酿—— 夙沙制盐——

茹毛饮血 中国有伏羲和女娲的创世纪神话,现代考古发掘,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 古希腊亚历士多德:“动物的生活行为可以分为两出——其一为生殖,另一为饮食。” 孔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原始人类的饮食动物性特征明显,主要有打猎和采集,是生食时期,谈不上饮食文化。

隧人钻火 人类最早使用的是天然火,40-50万年前的周口店北京人洞穴中发掘出厚达4-6米的灰烬层,燧人氏钻木取火使人类有了人工火,人类开始了熟食时代。 这时的烹饪方式主要是烧烤,或者还有“炮”——即用泥土包住食物烤干。还有一种“石板烧”,即在石板上烙。“修火之利,以炮、以燔、以炙,以为醴酪。” 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还会利用石块熟食,桦树皮或牛皮作盛器。甚至南方有的地方还用柳条筐炒谷子。

用火熟食的意义 用火熟食,标志着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标志着人类饮食历史的开端。 用火熟食,结束了人类生食的生活状态,使身体素质和智力得到更加迅速的提高。 用火熟食,孕育了原始的烹饪,奠定了人类饮食史上第一次大飞跃的物质基础。 彝族祭火节-钻木取火

原始种植业、磨光石器、陶器和家畜饲养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 陶器的发明,为中国人从半熟食时代进入完全熟食时代奠定了基础。蒸法是东方世界区别于西方饮食文化的一种重要烹饪方法,这种传统已有六千年的历史。 为获得更多食物,人类开始驯化动物。家畜中狗、猪的驯养历史最早,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了。“六畜”在新石器时代都已驯化成功。 单耳陶鬲

伏羲、神农、黄帝、后稷与民食 《三皇本记》:伏羲氏“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伏羲氏;养牺牲以充庖厨,故曰庖牺氏。” 《通志·三皇纪》:“炎帝神农氏因天时,相地宜,始作耒耜,教民艺五谷,故称之神农。”《周书》:“神农耕而作陶。” 《古史考》: “黄帝作釜甑”。“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 后稷教民稼穑

黄色神圣的观念 《尚书》最早提到“五行”,其中“土”对应方位中、颜色黄、五谷粟(或黍)、五帝黄帝、五味甘、五气香。 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甘滑 “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

六畜 《三字经》:“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马在古代仅供军用官骑。牛用于耕地,朝廷仅限于祭祖(“诸侯无故不杀牛”),民间严禁屠杀。羊也很珍贵,“大夫无故不杀羊”。 鸡狗猪则是农业的副产品,成为我国人民饮食结构中有益的补充。 孟子:“七十非肉不饱。”“五母鸡,二母彘,老者足以无失肉矣。”

仪狄初酿 《世本》:“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 少康作秫酒。” 《战国策》:“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 《世本》:“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 少康作秫酒。” 《战国策》:“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 酒应该在原始种植业后不久就被发明。“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大量陶制酒具,酒成了当时人们最重要的饮料。

中国饮食萌芽时期的特点 炊餐器具基本齐备 采集渔猎与农耕畜牧原料并用 烹饪技艺与饮食品初步发展

第二节 中国饮食的初步形成时期 (前21世纪---前221年) 第二节 中国饮食的初步形成时期 (前21世纪---前221年) 伊公说味:伊尹名挚,从小由庖人抚育,夏末商初辅佐商汤建商。美味要靠酸甜苦辣咸五味和水木火三材来烹调。 酒池肉林: 钟鸣鼎食:九鼎八簋、八珍百馐、尚食天官、饮食礼仪 五味调和与诸子食教: 青铜文化 铁器烹饪阶段

饕餮纹饰 古人以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史记》:“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 饕餮兽面纹商周时代非常流行,是青铜文明时代的标志,被美学家称为“狞厉的美”。 现在也有“美食家”之意。苏东坡著有《老饕赋》。 由于饕餮是凶猛的魔兽,具有强大的力量,因此被北方很多少数民族当作护身符,把它的图纹刻在器具、食皿上,认为这样就可以借助饕餮强大的力量,不被其他猛兽所吞噬,逐渐取代了原本吃人残忍的一面。现在来说,饕餮的主要含义是食文化的象征。

酒池肉林 夏桀、商纣王、秦始皇、汉武帝都曾 建过,最著名的应该是商纣王。 青铜文明和酒文明是商文化的两大标志。 夏桀、商纣王、秦始皇、汉武帝都曾 建过,最著名的应该是商纣王。 青铜文明和酒文明是商文化的两大标志。 商代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早期青铜器含铜量高达90-98%,而晚期铅含量增加,高达21-24%,长期用来盛酒加热,饮酒者必然会中毒。 《史记》载:商纣王刚即位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能“倒曳九牛,抚梁易柱”,“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后来则“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 青铜,是指红铜与锡、铅等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中国青铜时代跨越了夏商周三代,延续了近两千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青铜器种类很多,主要种类有酒器、食器、炊器、兵器、水器、乐器、铜镜等。 西周时期青铜器与礼制的结合更加紧密,冶铸技术日趋成熟,出现了长篇铭文,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青铜器铭文也称“金文”、“钟鼎文”。指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现存最长的铭文见于西周晚期的毛公鼎,计三十二行,四百九十七字。

钟鸣鼎食 饮食中反映出来的一种礼乐制度。 鼎盛肉食,簋盛饭食。周礼规定,贵族“列鼎而食”,不同等级用不同的饮食器。天子用九鼎八簋,卿大夫用七鼎六簋,士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一般平民不能用鼎。鼎成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又称做彝器,即所谓“常宝之器”。 贵族进食还要以乐侑食。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大类,总称“八音”。八音和鸣,最讲究的是金钟和石磬。

曾侯乙墓编钟

殷墟妇好墓(武丁妻子)

刖人守门方形青铜鬲 兽面纹簋(商末西周初) 妇好甗(商后期) 曾侯乙墓铜冰鉴

以乐侑食 《礼记》:“乐由天作,礼以地制。”礼以治外,乐以治内,礼乐密不可分。 乐是内心德行的体现,礼是防止行为出格,礼乐并行,则君子之身内和外顺,王者之治四海清平。 《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乃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声是噪声,音有节奏、音调,合于道的音才能称之为乐,乐的大节是道。因此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喜爱音乐的传统。

尚食天官 《周礼》将食官列为百官之首,统称“天官”。后世将宫廷食官称为太官,应源于此。这与“食为天”是吻合的。周官中的天官分为宰官、食官、衣官、内侍等几大类。 食官分为膳夫、庖人、亨人、食医等20余种,各类食官总数多达2294人。膳夫为食官之长,要在天子进食前先尝尝每一样撰品。

五味调和 五味调和是中国在科学饮食方面独有的经验。谷物食用时更需要佐餐食物。当酸甜苦辣咸为代表的滋味出现后,烹饪才具有了文化的内涵。 在我国,商周时代已有了比较成熟的调味理论,确立了常用的调料品种,并出现了复合调料。《尚书》:“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商代的主要调味品是盐和梅。

《吕氏春秋》中伊尹的烹饪要诀: “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机,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该烹调理论成为中国以后几千年饮食烹调的理论依据。

五味之首——盐 齐国以鱼盐之利而兴国,吴煮东海之水为盐而致富。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商品而受到政府专卖。 民间以詹打鱼为盐神。 历代盐商由于专卖而发财。清代黄均太是两淮八大盐商之首。 百姓却为盐贵米贱而犯愁。 “喜咸人必肤黑血病,多食则肺凝滞而色变”。古人认为人不能多食盐。

醋 醋诞生之前用梅调味。《礼记内则》:“浆水醷滥。”醷就是梅浆。早期的醋写作“酢”,又称“醯”。 传说醋始于晋代刘伶之妻,还有的认为是杜康。 醋与女性的“妒”有联系,来自唐代宰相房玄龄的夫人。 醋不仅是调味品,也是保健品。

酱 五代陶谷《清异录》:“酱,八珍主人也;醋,食总管也。” “成汤作醢”、“周公作酱”。周代食俗:吃什么肉,配什么酱。《周礼天官》:周天子祭祀用馐百二十品,用酱百二十瓮。包括醢六十瓮,醯六十瓮,都是动植物食料加调味品制成的复合调料。肴馔百二十品配酱百二十瓮,一肴配一酱。孔子:“不得其酱不食。” 到了汉代,酱开始专指面酱和豆酱。宋代始有酱油的记载,清代有红酱油、白酱油之分。酱油的提取称“抽”。本色者为“生抽”,在日光下复晒使之增色为“老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八珍(第15页) 八珍原指八种珍贵的食物,《周礼·天官冢宰》:淳熬(肉酱油浇饭)、淳母(肉酱油浇黄米饭)、炮豚(煨烤炸炖乳猪)、炮牂(煨烤炸炖羔羊)、捣珍(烧牛、羊、鹿里脊)、渍(酒糖牛羊肉)、熬(类似五香牛肉干)和肝膋(网油烤狗肝)八种食品(或者认为是八种烹调法)。 后来八珍之说越来越奢侈奇异,如“龙肝、凤髓、豹胎、虎尾”等。元代《辍耕录》所载的“漠北八珍”中就有醍醐(酥油)、驼乳糜、紫玉浆、玄玉浆(驼奶酒和马奶酒)等。 明清以后出现了海八珍和山八珍。清代之后,以满汉全席为代表,南北美食进一步融合发展。八珍较公认是山珍两种:熊掌、犴鼻(即驼鹿,又名“四不象”。其鼻唇部肥厚,鲜美异常);海味两种:鱼翅、燕窝;飞禽两种:天鹅、飞龙(产于兴安岭,形似野鸡而小)。再加上猴头(指野生猴头菌)、驼峰。

筷子 《史记》:“纣始有象箸。” 战国以前人们是用手抓食。“箸,圻也.”即用以砍。另一用途是夹取羹中菜。《礼记》:“羹之有菜者用箸,其无菜者不用箸。” 汉代以后,人们才革除了抓食,用筷子吃饭。明末清初,吴中渔民改称“筷”。筷子的使用是饮食习俗的进步。 日本、朝鲜在唐代时就开始使用筷子。日本每年8月4日为“筷子节”。

饮食故事 三军皆醉:秦穆公伐晋 鲁酒薄而邯郸围:楚宣王会盟诸侯 一饭之恩必报,一肉之恨必泄:中山国君宴客 鸡鸣狗盗:孟尝君 羊斟报仇:宋国华元迎战郑国 食指大动:郑灵公与公子宋 专诸刺王僚:专诸在太湖边拜当时炙鱼高手太和公学了三个月

中国饮食的初步形成时期的特点 炊餐器具种类多样 食物原料以种植、养殖为主并迅速增加 烹饪工艺形成初步格局 饮食品分类细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特征 饮食市场雏形出现 饮食著述开始问世

第三节 中国饮食的蓬勃发展时期 (前221年-1279年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时期) 第三节 中国饮食的蓬勃发展时期 (前221年-1279年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时期) China、汉族、唐人街 美食西来: 齐民有术: 举案齐眉: 胡姬美酒、羌煮貊炙 煮茶清心 四司六局:帐设司、茶酒司、厨司、台盘司;果子局、蜜饯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

诸城凉台出土庖厨图

铁器烹饪阶段(秦汉至清末)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掌握了炼铁技术,秦汉时期铁制炊具广泛用于烹饪。 中国是最早用煤的国家,汉代以前煤被用来炼铁,东汉时烹饪开始使用煤。唐代煤成为了广泛的燃料。 秦汉时期出现了铁灶和多眼灶、曲突或高突灶。 三国时期出现了“五熟釜”。 东汉时还出现了钢制炊具。

中国铁锅 80年代初联合国卫生组织号召国际上使用中国铁锅做饭菜。 “锅”原指车毂穿轴用的金属圈。《方言笺疏》记载道:“锅亦以中空得名,中空而盛之以物,亦谓之锅。”铁锅大小按“印”。 我国汉代已开始使用铁锅,隋唐时铁锅基本定型:敞口、浅腹、薄壁、半球型,有两耳或有柄。 锅的球面形使受热均匀,既充分接受火力,又便于翻炒;口大,则便于投料、出锅;宽口沿,便于灶上安放;壁薄,传热迅速,省燃料;浅腹,便于观察;有耳,易于把握提放。

餐制 所谓餐制,就是每天吃饭的数目是一日两餐的,以适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生活习惯。早餐在7点左右,吃的多些,因为要应付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称为“大食”;下午三四点再吃一顿,因为就要天黑了,不能再去劳动,所以吃得少些,称为“小食”。但在上层社会和士人当中却实行三餐制,并逐渐流行开来。第一餐为朝食,也就是早食。一般在天色微明以后;第二餐为昼食,在上下午交替之时;第三餐为飧食,在下午3-5时。

“饼饵麦饭甘豆羹” 这是西汉儿童启蒙课本《急救篇》的一句话,这是当时大众化的饮食。 饼是面食的统称,有蒸饼(馒头、包子),汤饼(面条、水煮面块),炉饼(烧饼、油饼、麻饼)。汉代以后,以粮食为原料的面点糕饼大放异彩,体现了粮食作为主食的地位。南北朝时掌握了发酵技术。 百姓还要经常吃“粒食”。 百姓佐食以蔬菜为主,如葵、芹、葱、韭、藿等。百姓称之为“藿食者”,贵族们称为“肉食者”。

炊饼与馒头 据《辞源》:“宋仁宗赵祯时,因蒸与祯音近,时人避讳,呼蒸饼为炊饼。”那蒸饼又是什么呢?《辞源》解释“即馒头,亦曰笼饼”。炊饼原来就是馒头。 《水浒传》也提到馒头,如孙二娘店里的“人肉馒头”,显然更像今天的包子,是带馅的。宋人笔记说“包子即馒头别名”,后来带馅的通称“包子”,而不带馅的则称为“馒头”了———但这种变化并不绝对,现在上海小吃“生煎馒头”就仍然是带馅的。 据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国子学和太学给学生供应的伙食是:“春秋炊饼,夏冷淘,冬馒头。”冷淘就是冷面。有的学生领到馒头舍不得吃,拿回家去转送亲人朋友,说明在这三样儿里馒头要算好东西。

温室栽培技术 秦朝时,在“骊山岭谷中温处”做过“冬种瓜”试验。西汉时,皇室太官经营的园圃“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当时的富贵之家,也能吃上“冬葵温韭”。 “非其时不食”。两汉都下过停断温室的诏书。但温室栽培技术比欧洲人早1000多年。

从分餐制到合餐制 我国早在周秦汉晋时代,就已实行分餐制了。那时的人们双膝着地“跽坐”着,人前各一案摆放饭菜,分案而食。 从唐代由分餐制开始演变为合餐的“会食制”,其重要原因是由于高桌大椅的出现。 在南北朝“五胡乱华”后,胡床、椅子、高桌、凳等座具相继问世,合食制(围桌而食)在唐末宋初才流行开来。 直至明朝,众人合吃的“会食制”才完全取代“分餐制”,并在圆桌上产生了长幼尊卑、主宾陪副的又一种饮食文化来。 胡床(宋代) 胡床(宋代) 胡床(宋代)

中国最早的快餐 唐代市场有一种叫“立办”的酒席。“两市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可立办也。” 宋代在东京、杭城等地,市场上有一种比比皆是的叫“逐时施行索唤”和“咄嗟可办”的餐饮 。

以食为天,儒家的饮食思想。 宋代大儒朱熹说:“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十不食” 重视进食礼仪

养生为尚,道家的饮食思想 道家学说对中国饮食文化最大的贡献,是在饮食之中以养生为尚,讲究服食和行气,以外养和内修,调整阴阳,行气活血,返本还元,以得到延年益寿。 素食与辟谷: “食补”和“食疗” 道教炼丹的“火候”概念

茹素修行,佛家的饮食思想 禁欲修行和素食的制度 《十诵律》说,僧人可以吃三种净肉,即不是自己杀的,不是亲眼所见和亲耳听说别人杀的就不在禁忌之列。 南朝的梁武帝萧衍在公元511 年公布《断酒肉文》。 禁荤食:《天台戒疏》释五辛是“蒜、慈葱、兴渠、韭、薤”。 “过午不食” 佛家对水质的重视,连带对茶水的品茗也非常讲究。

清净为本,伊斯兰教的饮食思想 《古兰经》规定进食的原则是“清净的为相宜,污浊的受禁止。”食物不仅有净与不净之分,也有善与不善之别。 《古兰经》上规定禁食的品种多达十七之多: “暴目者、锯牙者、环喙者、钩爪者、吃生肉者、杀生鸟者、同类相食者、贪者、吝者、性贼者、污浊、移食者、乱群者、异形者、妖者、似人者、善变者”等。 凡是没有经过口诵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抵死的、自死的以及野兽吃剩的动物都不准进食。 严格戒酒或不嗜酒 斋月 清真饭馆

佛教、道教饮食 佛教饮食: 当时佛教并未实行素食,也未禁酒。其实,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时,其戒律并没有不许吃肉这一条。 佛寺僧人一般早上在可以见到掌纹时吃早饭,一般为粥。午餐于正午之前,为饭。因为佛教有“过午不食”的戒律,所以不吃晚饭。但病号可以午后加一餐,叫“药食”。僧人一般都分食,一人一分,在斋堂吃。“药食”则取回房中。   道教饮食: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认为,人体里有三虫,亦名三尸,常居人脾,是欲望的根源,毒害人体的邪魔。三尸是靠五谷的谷气生存的,所以要“辟谷”。所谓“辟谷”,即是不食五谷,以菌类、蜂蜜、枣类等代替。

豆腐的祖师——淮南王刘安 中国是豆腐的故乡,被称为豆腐的“师傅之国”,号为“国菜”。豆腐古称“乳脂”、“脂酥”、“菽乳”、“黎祈”“犁祁”、“盐酪”。 李时珍《本草纲目》:“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豆腐的发明民间传为淮南王刘安、孙膑、庞涓等。 刘安是刘邦的孙子,慕道求仙,养方术之士数千人 。方士们看到刘安整天吃素,就研制出豆腐 我国的制豆腐技术,在唐代鉴真大师东渡时,传给日本。1907年李煜瀛在巴黎创立豆腐实验室,正值西方奶牛染病,豆腐大行其道。西方称豆腐、豆芽、酱、面筋是中国食品的四大发明。 清代诗人胡济苍: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是贫人。

羌煮貊炙 羌煮即煮或涮羊肉、鹿肉;貊炙类似于烤全羊。 《释名》:“貊炙,全体炙之,各自以刀割,出于胡貊之为也。” 羌煮貊炙逐渐成为胡汉饮食文化交流的代名词。 脍炙人口

齐民要术 作者北魏贾思勰,山东益都(今寿光)人,曾任北魏高阳郡(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太守。 《齐民要术》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保存得最完整的农学巨著。它虽属农书,但内容“起自耕农,终于醋酸”。因此,对《齐民要术》,既要从农业科技的角度去研究,也可从饮食烹任方面去探索。 从饮食烹任的角度看,《齐民要术》堪称中国古代的烹任百科全书,价值极高。 全书共九十二篇 ,其中涉及饮食烹任的内容占二十五篇。反映了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汉族、少数民族人民的饮食习惯。菜肴的烹任方法,多达二十多种。详细记录的两种面点发酵法,记载由曹操所献的“九酝酒法” ,列举的食品、菜点品种约达三百种。

汉唐时期胡汉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礼记·王制》中说:“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在汉唐时期,中原内地通过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流,引入了许多蔬菜和水果品种,如蔬菜有苜蓿、菠菜、芸苔、胡瓜、胡豆、胡蒜、胡荽等,水果有葡萄、扁桃、西瓜、安石榴等,调味品有胡椒、沙糖等。 西域的烹饪方法也传入中原,如乳酪、胡饼、羌煮貊炙、胡烧肉、胡羹、羊盘肠雌解法等都是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

汉唐时期胡汉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东汉以后胡床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它作为一种坐具,渐被普遍使用。由于坐胡床必须两脚垂地,这就改变了汉族传统跪坐的姿式。东床快婿 西域的名酒及其制作方法也在唐代传入中国,据载唐初就已将高昌的马乳葡萄及其酿酒法引入长安,唐太宗亲自监制,酿出八种色泽的葡萄酒,“芳辛酷烈,味兼缇盎。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 唐代还从西域引进了蔗糖及其制糖工艺,使得中国古代饮食又平添了几分甜蜜 。 当时的长安,胡人开的酒店也较多,并伴有花枝招展的胡姬相陪,酒家胡与胡姬已成为唐代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

鱼与羊 《洛阳伽蓝记》:南朝王肃父亲被杀,投奔北魏孝文帝。开始不食羊肉和乳酪,常吃鲫鱼汤,喝茶很多,被称为“漏卮”。数年后,孝文帝发现王肃吃羊肉,喝乳酪,问:“即中国之味,羊肉何如?鱼羹何如?茗饮酪浆何如?”王肃:“羊者,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甚有优劣。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为茗不同,与酪作奴。”

雕卵、雕撩、五侯菁 汉代出现了以高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被认为成书于汉代的《管子·侈糜篇》:“莫善于侈糜”,“上侈而下糜”,甚至可以“雕卵然后瀹之,雕撩然后爨之。” 五侯菁:汉成帝时,同日封五个舅舅为候。娄护能言善辩,“传食五侯间,各得其欢心,五侯争相送娄护奇珍异膳,他不知吃哪一样好,将各种奇味“合以为菁 ”,创造了一种新的烹饪方式。

辋川图(唐王维)

羊大为美 宋代肉食中以羊肉为主。“御厨不登彘肉”,只用羊肉,这是宋代皇帝的规矩。“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人参补气,羊肉补形”。 宋朝崇尚苏轼文章,“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王安石《字说》:“美”字“从羊从大”,是“羊大为美。” 羊贵猪贱,苏东坡在黄州教人烹肉,作《食猪肉》: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这道菜称为“东坡肉”。

中国瓷器的历史 中国瓷器初创于商代、真正创制于东汉时期,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

唐代制瓷业“南青北白” 唐朝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制瓷业的发展,北方邢窑白瓷「类银类雪」,南方越窑青瓷「类玉类冰」。形成「北白南青」的两大窑系。 秘色瓷

秘色瓷 “秘色”之词,最早见于唐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自宋代以来,“秘色”之名在文献中屡见不鲜 。 陕西扶风法门寺内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的14件秘色瓷器,为我们提供了标准器。从地宫出土秘色瓷器的釉色来看,以青绿色居多,也有青黄色。 秘色瓷是越窑青瓷的精粹。当时瓷业为烧造高品质、高档次的产品不惜工本。

“国瓷”——青花瓷 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因徽宗御批而得名:“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鬼谷下山”场景的元代青花大罐 越窑青瓷莲花盏托 五代 明永宣青花釉里红 清代

青花瓷器的发展历史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产地在河南巩县窑。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l300℃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

《青花瓷》歌词 素胚勾勒出青花 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 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 仕女图 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中国饮食蓬勃发展时期的特点 能源与炊餐器具出现新突破 食物原料来源更加丰富 烹饪工艺不断发展创新 特色菜点大量涌现 饮食市场逐渐兴盛 饮食著述迅速增多

第四节 中国饮食的成熟定型时期 (1279年---1911年元明清时期) 第四节 中国饮食的成熟定型时期 (1279年---1911年元明清时期) 这时期是中国烹饪的成熟时期,是中国烹饪完全确立期,也是传统风味流派体系完全确立期,更是传统烹饪理论体系的完全确立期。 千叟聚宴: 红楼饮馔 乡味独美 素食清供

(一)中国传统烹饪体系完全确立 1、首先是烹饪原料在前四个时期广开源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开拓创新。 2、烹饪工具系统由全部手工工具构成,包括炉灶、灶上、案、案上及其它配套工具等,至晚清完全建立。

(二)传统烹饪理论体系完全确立 至清末,烹饪专著及农书、类书、通书、笔记、医书、文学作品中的烹饪资料相当丰富,象明代韩奕的《易牙拾遗》,宋栩的《宋氏养生部》、李化楠的《醒园录》,袁枚的《随园食单》,无名氏的《调鼎集》等宏篇巨著。 从食谱到理论,终于走向成熟,特别是袁枚非常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说:“学问之道,先知而行,饮食亦然。”在《随园食单》中分须知单,戒单,海鲜单等十四个方面,对烹饪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总结,并最先提出了美食不如美器的观点,使中国烹饪的五大属性即色、香、味、形、器至此完备。袁枚还专门为厨师王小余立传。

(三)传统风味流派体系完全建立 至清末,地方风味流派,民族风味流派,医疗保健风味流派,从民间菜到宫廷菜,从市肆菜到宫府菜,从民族菜到寺院菜等风味流派完全形成,以鲁、川、淮扬、粤“四大帮口”为主的地方风味菜至清代完全形成。

千叟聚宴 清宫筵宴,名目繁多。分别由光禄寺和内务府恭办。千叟宴是少有的大型宴会,仅康熙、乾隆时举行过四次。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为祝康熙六十大寿,在畅春园举办千叟宴。 乾隆六十一年(1796年),年逾八旬的乾隆在宁寿宫举办千叟宴,入宴者约5000人,宴桌800张。

红楼饮馔 《红楼梦》将清代一个大家族的饮食生活描写得十分生动具体。 “茄鲞”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编写过《居常饮馔录》,使曹雪芹获得了许多饮食烹饪知识。 老君眉 茄鲞 油炒枸杞芽

素食清供 在中国大力倡导素食的是南朝的梁武帝,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511年集中一批沙门,立誓永断酒肉,并以此“戒天下沙门”。佛教对素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清代,素食已形成寺院素食、宫廷素食和民间素食三个支系。 明代《读书镜》:“醉醴饱鲜,昏人神志。若蔬食菜羹,则肠胃青虚,无渣无秽,是可以养神也。”

中国饮食的成熟定型时期的特点 餐饮器具精美绝伦 食物原料十分广博 烹饪工艺拥有较完善的体系 地方风味流派形成稳定格局 饮食市场持续兴盛 饮食著述完整系统

中国饮食的繁荣创新时期(辛亥革命至今) 以西学研究中国烹饪,出版烹饪专著近百种,《清稗类抄》、《食品化学》、《饮食与健康》、《微生物学》等。西方的食品、食品科学和新式的食品加工技术也大量传入中国。 同治九年(1870年),美国传教士将西洋苹果、梨、葡萄、大樱桃等品种传入烟台。 中国烹饪大举进军世界各国,烹饪王国的初形已经显现。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烹饪以师代徒的个人传艺方式转变为专门的学校教育,并由专门技术传授向科学、艺术、文化教育的方向发展。新技术、新工具、新原料、新调味品的不断增加,促使中国烹饪向着简捷、实用、重口味、重花色、重营养、讲卫生的方向发展。 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饮食的繁荣创新时期的特点 烹饪工具与生产方式逐步趋于现代化 优质食物原料快速增加 国内外饮食文化与烹饪技艺广泛交流 菜点更富有营养和个性 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饮食著述全面深入 李鸿章杂碎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生活“四大基石” 戒烟戒酒,合理膳食, 科学运动,心理平衡。

“转基因食品” 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转基因生物直接食用,或者作为加工原料生产的食品,统称为“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新的科技产物,尽管现在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会愈来愈完善。我们再也不会担心农药的危害,我们吃的食品都是新鲜的,我们的食品不会短缺……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食品”标志是一种特定质量标志,现已作为证明商标,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农业部统一负责“绿色食品”标志的颁发和管理。已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必须接受有关环保监测与食品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保证产品的质量。

有机食品 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有机食品需要符合以下条件:原料必须来自于已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储藏、运输标准;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查体系,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纪录档案;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因此,有机食品是一类真正源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的环保型安全食品。 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其他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如绿色食品对基因工程技术和辐射技术的使用就未作规定;有机食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一段时间,土地从生产其他食品到生产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需要两到三年的转换期,而生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则没有转换期的要求;生产食品在数量上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生产其他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中国饮食的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原则:以人为本,以味为纲,以技为目 发展方向:科学化和艺术化的完美统一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 多种谷类掺着吃比单吃一种好,蔬菜和水果各有优势,不能完全相互替代。红、绿、黄色较深的蔬菜和深黄水果含营养素比较丰富。鱼、虾及其他水产品含脂肪很低,有条件可以多吃一些。肉类包含畜肉、禽肉及内脏,猪肉含脂肪较高,蛋类含胆固醇相当高,一般每天不超过一个为好。奶类应是首选补钙食物,很难用其他类食物代替。

第一章思考题 1.中国饮食历史大致可以分为那几个时期? 2.中国饮食在各个重要时期有哪些特点? 3.中国饮食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4.用火熟食有什么意义? 5.为什么说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用料广博的局面? 6.中国饮食的地方风味流派是怎样形成的? 7.近现代国内外饮食文化与烹饪技术交流有哪些? 8、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饮食著述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