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5 物質的形成與碳氫化合物.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高三化学复习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 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 一 ) 如何区分元素和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1 .概念的范畴不同 元素 —— 宏观概念, 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微粒 —— 微观概念, 既论种类又论个数 2 .决定种类的因素不同 元素 —— 由核电荷数 ( 即质子数 ) 决定 (如 16.
Advertisements

 1. 在下列几种物质中,从物质的组成分析其 中和另外三种物质不相同的是( ) A. 四氧化三铁 B. 河水 C. 稀盐酸 D. 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物  2. 有浓盐酸、硫酸铜、氯化铁三种溶液,可 以把它们区别开的性质是( ) A. 状态 B. 气味 C. 颜色 D. 以上三者都可区别.
教學投影片.
共價鍵、配位共價鍵 單鍵、雙鍵或參鍵 共價分子中電子對的分類 分子化合物的特性
卤代烃.
第十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 离子键理论 1916 年德国科学家 Kossel ( 科塞尔 ) 提出离子键理论。 一 离子键的形成
3.3溶液的酸碱性.
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 在氢氧化钠溶液(无色)中加入稀盐酸(无色) [实验] 在氢氧化钠溶液(无色)中加入稀盐酸(无色) 实验步骤和现象 NaOH溶液 滴加稀盐酸 无现象 实验步骤和现象 NaOH溶液 溶液变成无色 溶液变红.
生活中常见的盐.
超市里的化学 九江十一中 周芬.
省质检考前指导.
前言 我們常喝的一些飲料,如柳橙汁、檸檬汁嘗起來酸酸的,呈現酸性;而有些物質,如某些肥皂水溶液及清潔劑,摸起來有滑膩感,和急救箱中的氨水一樣,都是鹼性 那麼到底是怎樣的物質稱為酸?怎樣的物質才稱為鹼呢?我們藉由下面的實驗來認識.
課程名稱:元素與化合物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組員:林佑俊 4BS 陳柏彣 4BS 黃琮勝 4BS 林裕錡 4BS
化學科學測應考方向與重點整理 一、前言 二、學測題型分析與趨勢 三、歷屆試題落點分析 四、準備方向與答題技巧 五、各章節重點內容 六、結論
人教版必修2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黑龙江省庆安一中 孙秀民.
A. 原子的基本結構 B. 離子化合物 C. 一些常見的共價化合物 D. 化學方程式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組員:高耀哲 黃子軒 翁瑞笙 邱昱鈞 老師:潘文彬
2-1 烷、烯、炔與環烷 烴的分類 飽和烴-烷與環烷 不飽和烴-烯與炔.
2-4 芳香族化合物 苯 常見的芳香烴 芳香烴的性質及其作用.
第二章 有機化合物.
分子與化學式 講解/陳記住 老師.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4课时:离子.
元素 (Element) 你今日背咗未?.
元素週期表 (Periodic Table) Q. 我們可按多少種原則來把元素分類? 1. 室溫時的物態 2. 導電性
The Determination of Magnesium by Direct Titration
一 烯烃的亲电加成 1 加成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2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的归纳 3 烯烃与卤素的加成 4 烯烃与氢卤酸的加成
有機化學報告-烷類 報告日期:2015/12/21 指導老師:潘文彬 學生:3pt 胡韋濤 4bs 李芸
1-2 離子鍵與離子晶體 離子鍵 離子晶體.
高三第一轮总复习 专题9 认识有机物 脂肪烃 2018年11月19日星期一.
5-3 常見的酸與鹼 製作人兼導演:206寶貝與理化姊姊 演出者:206寶貝與外星人.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 栾春武 邮编: 电话: QQ:
2-5 鍵極性與分子極性 1 1.
苯 应用模板上加了图片.
第四章 二烯烃和炔烃 …..点击进入…...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空氣的組成 地球生物活動範圍的氣體俗稱空氣,空氣的密度約為1.32g/L;純淨、乾燥的空氣所含成分如下: 氮 78.08﹪ 氧 20.95﹪
第二章 第一节 离子反应 化学 必修1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节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课时.
第二章 开链烃 §2-1 烷 烃 §2-2 烯 烃 §2-3 炔烃和二烯烃.
6-1 元素與化合物 課文重點: 1.化學反應的變化 2.物質的分類.
課程名稱: 肥皂與清潔劑去污原理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鹽類-氯化鈉 組員:
框图题集锦.
9-1 元素的活性 9-2 分子式與化學反應式 9-3 粒子觀點 9-4 原子量與分子量 9-5 莫耳
复习回顾 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① 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② 2H表示2个氢原子。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原子與分子: 物質是由分子構成,具有物質特性的粒子,稱為分子。 分子由原子構成,自然界有許多物質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原子所組成。 原子:
電子圖 (Electron Diagram) 上一堂的重點: 陽離子 火焰顏色 焰色測試 (Flame Test) 鉀離子 (K+) 鈉離子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河北正定中学 汪义恒.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離子化合物 (Ionic Compounds) 上一堂的重點: 族 I II III V VI VII
(Electronic Configuration)
中三化學科 第四節週期表.
課程名稱:離子與寫化學式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原子與分子: 物質是由分子構成,具有物質特性的粒子,稱為分子。 分子由原子構成,自然界有許多物質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原子所組成。 原子:
去除PPT模板上的--课件下载: 的文字 然后再在幻灯片母版视图中点击“课件下载: 更多PPT课件资源,请访问 课件下载: 使用时删除本备注即可.
脂 肪 烃 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化学性质和典型代 表物的实验室制法. 认识: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与分子中碳原子 数的关系.
第四课时.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 脂肪烃 肥西三中 王玉庭.
課程名稱:常見的酸與鹼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課程名稱:常見物質的化學式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Chapter 4 Cyclic Hydrocarbons 环烃: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具有环状结构的化合物。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國中常見正負離子表 正離子 正離子團 H+、Li+、Na+、K+、Ag+、Mg2+、Ca2+、Ba2+
2-1 八隅體法則與路易斯結構式.
高三专题复习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考题解题策略.
硝酸 HNO3.
高锰酸钾法 测定钙盐中的钙含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Chapter 5 物質的形成與碳氫化合物

本章目錄 5-1 化學鍵 5-2 碳氫化合物的鍵結 5-3 烷烴 5-3A 簡單的烷烴 5-3B 烷烴的命名法 5-1C 金屬鍵 5-2 碳氫化合物的鍵結 5-2A 碳-氫單鍵與碳-碳單鍵 5-2B 碳-碳雙鍵 5-2C 碳-碳參鍵 5-3 烷烴 5-3A 簡單的烷烴 5-3B 烷烴的命名法 5-3C 烷烴的性質與反應 5-4 不飽和烴  烯與炔烴 5-4A 烯烴 5-4B 炔烴 5-5 芳香烴 5-5A 簡單的芳香烴 5-5B 芳香烴的來源 5-5C 芳香烴的製備與反應

5-1 化學鍵 離子鍵 化學鍵 共價鍵 金屬鍵

5-2 碳氫化合物的鍵結 碳氫單鍵與碳碳單鍵 碳氫 化合物 碳碳雙鍵 碳碳參鍵

5-3 烷烴 簡單的烷烴 烷烴 烷烴的命名法 烷烴的性質與反應

5-4 不飽和烴烯與炔烴 不飽和烴 烯烴 炔烴

5-5 芳香烴 簡單的芳香烴 芳香烴 芳香烴的來源 芳香烴的製備與反應

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 The End 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

化學鍵的定義 定義: 當原子結合成新物質時,為了獲得穩定電子排列,原子間會重新調整外層電子或彼此分享電子,以達到每個原子均具有和其鄰近鈍氣相同的電子組態 此時原子間產生吸引力,使它們結合成新物質,此吸引力稱為化學鍵

離子鍵 (1) 價電子: 原子核外的最外層電子稱為價電子 研究化學反應最重要的部分 同族元素具有類似的化學性質,即因具有相同的價電子數(或價電子組態) 週期表第三列元素的價電子數

離子鍵 (2) 八隅體法則(octet rule) 提出者:路易斯(G. N. Lewis,美國) 內容:原子相互結合時,它們會傾向失去、得到或共用電子,以滿足與鈍氣 (He除外)相同的八個價電子數 原因:鈍氣的化學性質穩定,是因最外層電子已經填滿,不易得到或失去電子而再與其他原子結合

離子鍵 (3) 八隅體法則的實例1: 週期表最左邊一行的元素 稱為鹼金屬或鹼金族:鋰 ( Li )、鈉 ( Na )、鉀 ( K )、銣 ( Rb )、銫 ( Cs )、鍅 ( Fr ) 化學性質類似:金屬置於水中,會瞬間放出巨大熱量,甚且產生火花 價電子組態:ns1 價電子數:均為1 化學反應:傾向失去1個電子,形成與鄰近鈍氣相同的電子組態

鹼金屬置於水中的反應 ▲鉀在水中的反應

離子鍵 (4) 八隅體法則的實例2: 週期表最右邊的第二行元素 鹵素:又稱為第17族 ( VII A族 ) 價電子組態:ns2np5 價電子數:均為7 化學反應:傾向得到1個電子,而擁有與鄰近鈍氣相同的電子組態

例題5-1 參照週期表寫出下列原子的價電子數:(1) B (2) N (3) O (4) Ca Ans:

離子鍵 (5) 離子鍵( ionic bond ) : 由陽離子(cation)及陰離子(anion) 所形成的靜電吸引力稱為離子鍵 離子化合物(ionic compound):以離子鍵結合而成的化合物 陽離子:失去電子的原子 陰離子:得到電子的原子

離子鍵 (6) 離子化合物的形成:以NaCl為例 系統命名「氯化鈉」,俗稱食鹽 無色晶體:將Na(s)加入裝有Cl2(g)容器時,化學反應瞬時產生,並放出巨大熱量及強光 反應式:依據八隅體的概念

▲鈉金屬與氯氣的劇烈反應

▲鈉金屬與氯氣反應形成氯化鈉的示意圖

離子鍵 (7) 氧化鎂 (MgO) Mg容易放出2個電子成為Mg2+,而O易吸收2個電子成為O2-

離子鍵 (8) 常見離子化合物的性質 : 熔點及硬度:大於分子化合物 固態不能導電,熔融態(液態)及水溶液可以導電 離子的化學性質與原來的元素不同,例: Na+在水中穩定  Na與水則會產生劇烈反應 Cl-無色、無臭且沒有毒性  Cl2具有毒性的黃綠色氣體

離子鍵 (9) 離子化合物組合:週期表左邊的金屬原子與右邊的非金屬原子所組成。此外,離子化合物中的陰、陽離子亦可由多原子的離子所組成 常見陽離子: IA+、IIA2+、NH4+(銨根) 常見陰離子: 氫氧根(OH-) 碳酸根離子(CO32-) 草酸根離子(C2O42-) 硫酸根離子(SO42-) 硝酸根離子(NO3-)

離子鍵 (10) 化學式 名 稱 用 途 NaCl 氯化鈉 調味品 Mg(OH)2 氫氧化鎂 胃藥 NaHCO3 碳酸氫鈉 蘇打粉、滅火劑 名  稱 用  途 NaCl 氯化鈉 調味品 Mg(OH)2 氫氧化鎂 胃藥 NaHCO3 碳酸氫鈉 蘇打粉、滅火劑 Na2CO3 碳酸鈉 清潔劑、造紙、玻璃與陶器 KOH 氫氧化鉀 肥皂及清潔劑的原料 NaNO2 亞硝酸鈉 食物保存劑 NH4NO3 硝酸銨 肥料 CaSO4 硫酸鈣 石膏 CaHPO4 磷酸氫鈣 Al2(SO4) 3 硫酸鋁 水的淨化劑

例題5-2 下列各項中均含兩種元素,試預測此兩種元素形成離子化合物的實驗式。(1) 鋁、氧 (2) 鎂、溴 (3) 鈉、氫 (4) 鈣、氫 下列各項中均含兩種元素,試預測此兩種元素形成離子化合物的實驗式。(1) 鋁、氧 (2) 鎂、溴 (3) 鈉、氫 (4) 鈣、氫 Ans: (1) 鋁為第3族的元素,可以放出3個電子,而氧為第16族的元素,可以接受2個電子,兩者的最小公倍數為6,因此其形成的氧化鋁應為 Al2O3 (2) MgBr2 (3) 鈉為第1族的元素,放出1個電子,氫可以接受1個電子而得到與氦相同的電子組態,因此鈉與氫形成NaH (4) CaH2 5-1

共價鍵 (1) 提出者:路易斯(1916年) 內容: 共價鍵是由相同或相異的兩個原子共同擁有電子對而形成,由於電子對受兩個帶正電的原子核所吸引,而使兩原子結合在一起 鍵結電子對:分子中原子共用的電子對 未鍵結電子對或孤電子對:分子中不共用的電子對 適用範圍:大多是週期表右邊的非金屬(14~17族)。八隅體學說通常適用於週期表第二、第三列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

室溫下(25 ℃): 許多分子是氣體、液體或是低熔點的固體 ▲以共價鍵形成的分子化合物Cl2、Br2、I2 ▲以離子鍵形成的離子化合物LiCl

氯分子(Cl2)的形成以路易斯電子點式表示 共價鍵 (2) 氫分子(H2)的形成以路易斯電子點式表示 氯分子(Cl2)的形成以路易斯電子點式表示

氫化氫(HCl)形成以路易斯電子點式表示 共價鍵 (3) 氫化氫(HCl)形成以路易斯電子點式表示 H與Cl共同擁有一對電子,使得H的價電子數與He相同,而Cl擁有與Ar同樣的電子組態

共價鍵 (4) 銨根(NH4+)形成以路易斯電子點式表示 由NH3提供孤電子對與不帶電子的氫離子(H+)結合而成,且正電荷平均分布於4個H上,所以4個N-H鍵都相同,都以共價鍵的形式鍵結

共價鍵 (5) 兩原子間共價鍵的數目: 單鍵(single bond):兩個原子共同擁有一對電子,例:H2、Cl2、HCl 雙鍵(double bond):兩個原子共同擁有兩對電子,例:CO2 參鍵(triple bond):兩個原子共同擁有三對電子,例:N2

二氧化碳(CO2)形成以路易斯電子點式表示 氫分子(H2)的形成以路易斯電子點式表示 二氧化碳(CO2)形成以路易斯電子點式表示 氮分子(N2)形成以路易斯電子點式表示

例題5-3 試以路易斯電子點式表示一氧化碳(CO)及氫氰酸(HCN)的鍵結 Ans: 5-1

金屬鍵(1) 定義:金屬中電子海的電子與原子核(陽離子)間的吸引力 電子海(electron sea):金屬價電子游動於金屬原子核(陽離子)間的現象 金屬高導電性:價電子不會固定在特定的陽離子外,當金屬兩端外接直流電時,金屬的價電子即可循固定之方向移動而造成導電

▲鈉與鎂的電子海示意圖

金屬鍵(2) 金屬延展性:金屬受外力時,電子海的電子仍包圍金屬陽離子,因此沒有破壞金屬鍵而使金屬具延展性 金屬 離子固體 5-1 5-2

有機化合物 定義:含碳化合物稱為有機化合物 例外:含碳的無機物 一氧化碳 (CO) 二氧化碳 (CO2) 二硫化碳 (CS2) 碳酸 (H2CO3) 碳酸鹽 氰化物 (HCN及其鹽類)

碳氫單鍵與碳碳單鍵 (1) 碳原子:可接4個鍵 氫原子:僅接1個鍵 甲烷:分子式CH4 電腦模擬甲烷電子分布圖 電子點式 結構式 填充模型 球棒模型

碳氫單鍵與碳碳單鍵 (2) 乙烷:分子式C2H6 電子點式 球棒模型 結構式 填充模型 5-2

碳碳雙鍵 碳碳雙鍵:兩個碳原子共用二對電子 以乙烯(C2H4)為例: 5-2

碳碳參鍵 碳碳參鍵:兩個碳原子共用三對電子 以乙炔(C2H2)為例: 電子點式 結構式 填充模型 球棒模型 5-2 5-3

烴 烴類:碳氫化合物 烷烴:僅含碳-碳單鍵,為飽和烴 烯烴:含碳-碳雙鍵,為不飽和烴 炔烴:含碳-碳參鍵,為不飽和烴 芳香烴:含苯及苯的衍生物,為不飽和烴

烴的分類

簡單的烷烴 烷烴: 通式:CnH2n+2的碳氫化合物,為僅含碳碳單鍵及碳氫鍵的飽和烴,即氫數與碳數的比例最高 甲烷(CH4):最簡單的烷烴,天然氣的主成分,沸點為 162 ℃ 乙烷(C2H6):沸點為  88.5 ℃ 丙烷(C3H8):沸點為  42 ℃

丙烷的表示法 球棒模型 結構式 填充模型

結構異構物 定義:分子式相同而原子間連接方式不同的異構物 以丁烷與異丁烷為例:分子式皆為C4H10 正丁烷 異丁烷 mp (℃) bp (℃) d (g/mL) 正丁烷 -138 -1 0.599 異丁烷 -160 -12 0.557

▲ 罐裝瓦斯的成分主要為丁烷 5-3

鏈狀烷烴的命名 結構異構物的俗名命名法: 10 28 36 新戊烷 異戊烷 正戊烷 正(n-)表示直鏈 異(iso或i-)表示支鏈 新(neo)表示第三異構物 以戊烷(C5H12)為例:三種不同異構物 10 28 36 沸點℃ 球棒 模型 新戊烷 異戊烷 正戊烷 命名

常見的烷烴及烷基的對應表 三級丁基 異丁基 CH3CH(CH3)CH3 異丁烷 二碳丁基 正丁基 CH3CH2CH2CH3 正丁烷 異丙基  CH3CCH3 三級丁基 CH3CH(CH3)CH2- 異丁基 CH3CH(CH3)CH3 異丁烷 CH3CHCH2CH3 二碳丁基 CH3CH2CH2CH2- 正丁基 CH3CH2CH2CH3 正丁烷 CH3CHCH3 異丙基 CH3CH2CH2- 正丙基 CH3CH2CH3 丙烷 CH3CH2- 乙基 CH3CH3 乙烷 CH3- 甲基 CH4 甲烷 R 烷 基 RH 烷

IUPAC系統命名法:烷烴(1) 中文系統的命名法: 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代表碳的數目,若超過十個碳,則以十一、十二、十三等依次表示 支鏈的原子團稱為取代基,例:烷基 尋找最長的連續碳鏈,此碳鏈即為主鏈 從主鏈上最接近取代基的一端開始標號,並以阿拉伯數字表示取代基的位置,標號與取代基名稱之間須以短線分開 若取代基相同時,則以中文表示個數

IUPAC系統命名法:烷烴(2) 以上圖為例: 答案:2,3二甲基戊烷 主鏈有五個碳 取代基為甲基,位置在2號及3號碳 取代基相同,甲基前以中文「二」表示個數 答案:2,3二甲基戊烷

例題5-4 戊烷的分子式為C5H12,試寫出戊烷之所有異構物的俗名及其中文系統命名法之名稱? Ans: 2,2-二甲基丙烷 2-甲基丁烷 中文命名 (3) 新戊烷 (2) 異戊烷 (1) 正戊烷 俗  名

環烷烴 (1) 環烷烴:僅含C、H兩種原子及碳-碳單鍵的環狀化合物 通式:CnH2n(n  3) 最簡單為環丙烷 -12℃ -33℃ 沸點 球棒 類型 C4H8 C3H6 分子式 環丁烷 環丙烷 名 稱

簡單環烷烴的分子式、結構及其沸點 118℃ 81℃ 49℃ 沸點 球棒 模型 C7H14 C6H12 C5H10 分子式 環庚烷 環己烷 環戊烷 名稱

環烷烴的命名(1) 與一般直鏈烷烴相似 確定環上的碳原子數,若為六個碳,則為環己烷。若含有取代基,則將此化合物命名為含烷基的環己烷,而非含環己基的烷烴 從支鏈連接的碳開始編號,且使取代基的數目總和最小。有不同取代基時,按天干次序排列

環烷烴的命名(2) 試以IUPAC命名法命名之: 甲基環己烷 1,4二甲基環庚烷 1甲基 4 乙基環庚烷

例題5-5 以中文系統命名法命名下列分子: Ans: (1) 乙基環丙烷;(2) 異丙基環己烷 (3) 1,3-二甲基環戊烷 (A) (B) (C) Ans: (1) 乙基環丙烷;(2) 異丙基環己烷 (3) 1,3-二甲基環戊烷 5-3

烷烴的性質(1) 常溫、常壓下: 烷烴均不溶於水,易溶於乙醚、氯仿及苯等有機溶劑 烷烴的沸點隨碳數的增加而增高 碳原子數為1~4:氣體 碳原子數為5~17:液體 碳原子數>18:固體,例:蠟燭的原料石蠟即為碳數>18的烷烴混合物,因此烷烴又稱為石蠟烴 烷烴均不溶於水,易溶於乙醚、氯仿及苯等有機溶劑 烷烴的沸點隨碳數的增加而增高

烷烴的性質(2) ▲正烷類的碳原子數與沸點的關係

烷烴的反應 反應活性: 烷烴的化學活性低,常溫常壓下不與強氧化劑、濃硫酸或強鹼作用 適當條件時,可進行: 氧化反應 鹵化反應 硝化反應 裂煉反應 脫氫反應

烷烴的反應 : 氧化反應 氧化反應:以甲烷(CH4)燃燒為例,完全燃燒生成CO2及H2O CH4(g)+ 2O2(g)  CO2(g)+2H2O(l) ΔH=890 kJ 亦屬於取代反應,即CH鍵中的H為O所取代 取代反應:二反應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團相互交換而得新產物的過程

烷烴的反應 : 鹵化反應 可與Cl2或Br2在照光或加熱下行取代反應 H3CH + XX ───→ H3CX + HX X=Cl或Br 陽光或加熱

過量的氯氣與甲烷反應 CH4 + Cl2 ───→ CH3Cl + HCl CH3Cl + Cl2 ───→ CH2Cl2 + HCl CHCl3 + Cl2 ───→ CCl4 + HCl 陽光或加熱 一氯甲烷 陽光或加熱 二氯甲烷 陽光或加熱 三氯甲烷 (氯仿) 陽光或加熱 四氯化碳

例題5-6 當丙烷與溴在照光下,產生單一的溴化反應時,可能產生多少種溴丙烷? Ans: 兩種單一取代的溴丙烷: Br |               |   CH3CH2CH2Br 或 CH3CHCH3    1-溴丙烷    2-溴丙烷

烷烴的反應 : 硝化反應 CH4 + HNO3 ──→ CH3NO2 + H2O 烷類不與濃硫酸反應,在高溫下 (>475 ℃),可與濃硝酸行硝化反應,產生硝烷類。此外,硝化反應也是取代反應的一種: CH4 + HNO3 ──→ CH3NO2 + H2O >475 ℃ 硝甲烷

烷烴的反應 : 烷類的裂煉 高沸點烷類在隔絕空氣、高溫及催化劑下裂煉 (cracking,又稱裂解),為經濟價值較高的低沸點烴類 裂煉:高沸點的大分子烷類在隔絕空氣、高溫及催化劑的幫助下,可分解為分子小的低沸點烷及烯類

▲實驗室裂煉實驗裝置示意圖

▲十六烷裂煉圖

烷烴的反應 : 烷類的脫氫 H3CCH3 ───→ H2C=CH2 + H2 1 mol烷類在800 ~900 ℃,隔絕空氣加熱,可以脫去1 mol H2,得到烯類,以乙烷為例: H3CCH3 ───→ H2C=CH2 + H2 800~900℃ 乙烷 乙烯

5-3 ▲石油分餾示意圖 5-4

烯烴 烯烴:含碳-碳雙鍵的烴類 通式:CnH2n(只含1雙鍵),與環烷烴相同 最簡單烯烴:乙烯(C2H4) 塑膠中的聚乙烯 (PE) 乙烯氣可用來使水果熟成 丙烯(C3H6):製備聚丙烯 (俗稱 PP)

烯烴的命名(1) 與烷烴相似 選取含有雙鍵的最長鏈作為主鏈 以最近雙鍵的一端依序將碳編號,以決定雙鍵及支鏈的位置

烯烴的命名(2) (A) (B) (C) (D) (E) Ans:(A) 丙烯,(B) 2甲基丙烯

環烯烴 環內含有碳-碳雙鍵的環狀碳氫化合物 其中僅含一個雙鍵的環烯烴通式為CnH2n-2 ▲環己烯的結構式

幾何異構物 定義:原子連接次序相同,而相關幾何位置不同的異構物,又稱順反異構物 適用範圍:烯類及環烷類 以丁烯為例: 分子式:C4H8 雙鍵的位置不同,丁烯可能有: 1-丁烯(即雙鍵位於C1及C2之間) 2-丁烯(即雙鍵位於C2及C3之間) 順2丁烯 反2丁烯 結構 異構物 幾何 異構物

順、反2丁烯的構造及其物理性質 1 -106 反2丁烯 4 -139 順2丁烯 沸點 (℃) 熔點 構  造 幾何異構物

1,2-二甲基環戊烷的順反異構物 反1,2二甲基環戊烷 (二甲基不在環的同一邊) 順1,2二甲基環戊烷 (二甲基在環的同一邊)

例題5-7 正丁烷在高溫下行脫氫反應時,可能形成哪些烯烴? Ans: 1-丁烯、順2-丁烯及反2-丁烯三種

例題5-8 二氯乙烯的異構物有哪些?它們互為何種異構物? Ans: 1,1二氯乙烯、順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互為結構異構物;順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互為幾合異構物 1,1二氯乙烯 順1,2二氯乙烯 反1,2二氯乙烯

烯烴的性質 烯烴不溶於水,而易溶於有機溶劑如四氯化碳(CCl4)、氯仿(CHCl3)、苯(C6H6)及乙醚((C2H5)2O) 烯烴的沸點隨碳原子數的增加而上升 烯烴含有雙鍵,可行聚合、加成及氧化反應

常見烯烴的熔點及沸點 名 稱 熔點 (℃) 沸點 乙 烯 -169 -104 -106 1 丙 烯 -185 -47 -138 30 名 稱 熔點 (℃) 沸點 乙 烯 -169 -104 反2 丁烯 -106 1 丙 烯 -185 -47 1戊烯 -138 30 1丁烯 -130 -6 1己烯 64 順2 -139 4 環己烯 83

例題5-9 環丁烯(C4H6)的結構異構物中含有兩個雙鍵的直鏈化合物有幾種? Ans: H2C=CHCH=CH2 與 H2C=C=CHCH3

烯烴的製備 工業法:烷烴裂煉所得的烯烴 實驗室法:脫去反應 醇類在濃硫酸的催化下脫去水 鹵烷在乙醇鈉(強鹼)中脫去鹵化氫

例題5-10 1-丙醇在濃硫酸的催化下脫水的反應方程式為何? Ans: CH3CH2CH2OH ──→ CH3CH=CH2 + H2O H2SO4 180℃

烯類的反應 烯類具有活性較大的不飽和雙鍵,所以反應大多發生在雙鍵上,其反應有: 加成反應 聚合反應 氧化反應

烯類的加成反應(1) 定義:將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團分別加在雙鍵或參鍵兩端的反應 檢驗烯烴:常溫時,溴可與乙烯在四氯化碳中反應生成1,2二溴乙烷,由於Br2為紅棕色而1,2 二溴乙烷無色,因此,此種顏色變化通常為檢驗烯烴的方法 : CH2=CH2 + Br2  BrH2CCH2Br 乙烯 溴 (紅棕色) 1,2 二溴乙烷 (無色)

烯類的加成反應(2) 乙烯與鹵化氫如溴化氫反應,可得溴乙烷: CH2=CH2 + HBr  CH3CH2Br 乙烯與水在酸的催化下,生成乙醇: CH2=CH2 + H2O  CH3CH2OH 乙烯 乙醇 H+ 乙烯與氫氣在Pt催化下,生成乙烷: CH2=CH2 + H2  C2H6 乙烯 乙烷 Pt

烯類的聚合反應 莫耳質量約為5104 ~ 1.5106克的聚乙烯 (polyethylene, 簡稱 PE)

烯類的氧化反應 燃燒反應 與過錳酸鉀的氧化反應,以1-己烯為例: (約0 ℃、鹼性的條件下反應)

▲ (A)紫色KMnO4(aq),(B)滴入烯烴(如1己烯) 攪動溶液後,產生棕色MnO2沉澱

馬可尼可夫定則 定義:當丙烯與HBr或H2O行加成反應時,H原子通常加在雙鍵上較多氫的碳上,此一規則稱為馬可尼可夫定則

例題5-11 加入下列何種化合物,可以用顏色變化來區別烯類和烷類?(A) 溴 (B) 氯化氫 (C) 水 (D) 氫 (E) 過錳酸鉀 Ans: (A)、(E)。由於烯類可以在較低的溫度下,使溴褪色及紫色的過錳酸鉀變為棕色的二氧化錳,而烷類在相同的條件下,無法與此二化合物反應,因此較適合用來區別烯類及烷類

例題5-12 下列化合物何者可與氫氣生成2-甲基己烷? (A) (CH3)2CHCH2CH=CH2 (B) CH3CH2CH(CH3)CH2CH=CH2 (C) CH2=C(CH3)(CH2)3CH3 (D) CH3(CH2)4CH=CH2 (E) (CH3)2CH(CH2)2CH=CH2 Ans:(C)、(E) 5-4

炔烴 烯烴:含碳-碳參鍵的烴類 通式:CnH2n-2(只含1參鍵),與環烯烴相同 最簡單炔烴:乙炔(C2H2) 乙炔氧焰:乙炔與氧的混合氣體,其燃燒的溫度高達3000℃

簡單的炔烴及其沸點 名 稱 結 構 式 沸 點 乙 炔 丙 炔 1-丁炔 1-戊炔 HC≡CH -84℃ CH3C≡CH -23℃ 名  稱 結 構 式 沸  點 乙 炔 HC≡CH -84℃ 丙 炔 CH3C≡CH -23℃ 1-丁炔 CH3CH2C≡CH 8℃ 1-戊炔 CH3CH2CH2C≡CH 40℃

炔烴的命名(1) 與烯烴類似 選取含有參鍵的最長鏈為主鏈,再以烯烴的方式予以命名,將字尾的烯改為炔 取代基與參鍵的位置均予標號,並以最近參鍵的一端算起

炔烴的命名(2) (A) (B) Ans:(A) 2-戊炔 (B) 3-甲基-1-丁炔

炔烴的性質 炔與烷、烯相似,不溶於水,而溶於有機溶劑如氯仿、乙醚、四氯化碳及苯 炔烴具有參鍵,其化學活性與烯烴接近,容易進行: 加成反應 聚合反應 氧化反應

炔的製備 乙炔的製備 CaO + 3C ────→ CaC2 + CO CaC2 + 2H2O  Ca(OH)2 + HC≡CH 焦碳 2000~3000℃ 焦碳 CaC2 + 2H2O  Ca(OH)2 + HC≡CH 乙炔

炔的反應 (1) 溴 + 乙炔  反1,2二溴乙烯 1,2二溴乙烯 + 溴  1,1,2,2四溴乙烷

炔的反應 (2) 乙炔的氫化反應 HC≡CH + 2H2 ──→ H3CCH3 HC≡CH + H2 ──→ H2C=CH2 催化劑

炔的反應 (3) 乙炔 + 鹵化氫  鹵乙烯 氯乙烯

炔的反應 (4) 乙炔在稀硫酸及硫酸汞催化下,與水反應生成乙醛: HC≡CH + H2O ──→ CH3CHO 乙醛 H2SO4 HgSO4 乙醛

炔的反應 (5) 乙炔與氰化氫(HCN)反應,生成聚合物奧綸的單體丙烯腈 : H-C≡C-H + HCN  H2C=CHCN 丙烯腈

炔的反應 (6) 檢驗末端炔:碳碳參鍵位於直鏈末端的炔類(末端炔),末端炔可與硝酸銀(AgNO3)或氯化亞銅(CuCl)在氨溶液中產生金屬炔化合物的沉澱,反應如下: RC≡CH RC≡CAg AgNO3(aq) / NH3(aq) 白色沉澱 RC≡CH RC≡CCu CuCl(aq) / NH3(aq) 紅色沉澱

炔的反應 (7) 炔烴的加成反應遵守馬可尼可夫定則:

例題5-13 下列分子何者與 HBr 反應可得2溴2丁烯? (A) CH3-C≡C-CH3 (B) HC≡C-CH2CH3 (C) H2C=C=C=CH2 (D) H2C=CHCH2CH3 Ans:(A) 5-4 5-5

簡單的芳香烴 (1) 芳香烴:苯及苯的衍生物,此類化合物具有芳香味而得名 苯(benzene)分子式:C6H6,為一個六員碳的環狀化合物。此鍵結與填充模型如圖所示: ▲(A)苯中的雙鍵電子雲示意圖及(B)苯的填充模型

簡單的芳香烴 (2) 芳香烴:經實驗證實苯環中每一個碳-碳鍵的長度完全相同。正確的方式應以共振式或 (C) 來表示苯結構的特性,其中每一個碳-碳鍵既非雙鍵亦非單鍵,而是介於二者之間(1½鍵)

苯的基本性質 俗稱安息油,為無色、有特殊氣味的液體 熔點為 5.5 ℃ 沸點為 80.1 ℃ 苯與水不互溶,但能溶解脂肪、石蠟及橡膠等有機物 苯為有機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廣泛用於醫藥、染料、塑膠及其他苯衍生物之製造

常見苯的衍生物 甲苯 乙苯 苯乙烯(乙烯苯) 聚苯乙烯(保麗龍)

二甲苯(C8H10)的結構異構物 1,2二甲苯 (鄰二甲苯) 1,3二甲苯 (間二甲苯) 1,4二甲苯 (對二甲苯)

常見芳香烴及其衍生物的結構 聯苯 (C12H10) 四氯聯苯 (C12H6Cl4) 戴奧辛 (C12H4O2Cl4) 萘 (C10H8) 蒽 菲 (C14H10)

例題5-14 試以中文命名法則命名三甲苯的三種異構物? Ans: 1,2,3三甲苯 1,3,5三甲苯 1,2,4三甲苯 5-5

芳香烴的來源 芳香烴主要來源是煤,煤經乾餾後可得煤氣、煤及煤焦 5-5

芳香烴的製備 苯的製備: 乙炔通過加熱至500℃、內含催化劑的石英管中,進行三分子聚合反應而生成苯 原油分餾得到正己烷,再去氫環化而得苯 3 HC≡CH ───→ C6H6 鎳化合物 500℃ CH3(CH2)4CH3 ─────→ C6H6 + 4H2 鉑或五氧化二釩 500℃

芳香烴的反應(1) 芳香烴屬於不飽和烴,其性質與烯、炔迥異 苯不易進行加成反應,但可行取代反應: 苯在溴化鐵(III)(FeBr3)的催化下,可與溴行取代反應,生成溴苯 溴苯

芳香烴的反應(2) 苯可在硫酸的催化下與硝酸進行反應,生成硝苯(又稱硝基苯) 硝基苯

芳香烴的反應(3) 黃色炸藥TNT(2,4,6-三硝甲苯)就是由甲苯經硝化反應製造而成 2,4,6-三硝甲苯

芳香烴的反應(4) 苯與濃硫酸在高溫下可產生苯磺酸 苯磺酸

芳香烴的反應(5) 氯甲烷與苯在氯化鋁的催化下可得甲苯 甲苯

芳香烴的反應(6) 苯不與KMnO4或K2Cr2O7等強氧化劑反應,但有些含烷基的芳香烴可被上述的強氧化劑氧化為苯甲酸

芳香烴的反應 (7) 苯可與氯氣在紫外光下﹐進行加成反應產生六氯化苯(BHC)

例題5-15 對二甲苯與過量的KMnO4加熱反應後,再加入稀硫酸使成為酸性,其產物為何? Ans: 對苯二甲酸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