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 study 患者,男,30岁,因烧伤入院。 体检结果:烧伤面积达80%(III度占52%),入院时神志不清。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SIRS 、 SEPSIS 及 MODS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ICU 蔡文训 罗华. SIRS 、 SEPSIS 、 MODS 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和 状态 既有关联 又有区别.
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说出妊娠、分娩、产褥对心脏病的影响。 2. 简要说出心脏病心功能分级和早期心力衰竭的诊断。 3. 简要说出心脏病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 4. 详述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的重点评估内容、常见的护理问题、护理 措施。 二、技能目标 5. 能对模拟病人实施评估、提出具体的护理问题及实施护理。
第十六章 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1 急性肾功能衰竭 2 慢性肾功能衰竭 3 尿毒症 4 目 录.
、休克的概念 2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5 、休克的防治原则 1 、休克的概念 3 、休克的微循环改变及发生机制 4 、休克时机体机能和代谢改变.
番禺的各位同行 : 早 上 好! 番禺的各位同行 : 早 上 好!. SIRS, Sepsis MODS & Shock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症, MODS 和休克 SIRS, Sepsis MODS & Shock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症, MODS 和休克 曾 其 毅曾 其 毅.
1. 健康感知 — 健康管理形态 1.1 保持健康能力改变 1.2 个人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3 不合作 ( 特定的 ) 1.4 家庭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5 社区执行治疗方案无效 1.6 保护能力改变 1.7 寻求健康行为 ( 特定的 ) 1.8 有感染的 危险 1.9 有受伤的危险 1.10.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ICU 庄一渝
肾功能不全.
休 克 Shock.
急诊:休克的诊治 主讲人:赵启忠
休 克.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急性胰腺炎诊治进展 南通大学附院 杨大明.
肺气肿护理查房 呼吸一病区 姜珍珍 2015 年 11月 22 日.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与多器官功能障碍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科 感染、败血症和SIRS的关系 感染、败血症和SIRS的关系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病理生理教研室 谭 红 梅
感染性休克 苏州市立医院急诊科 庄智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Shock (休克).
第十二章 休克 (shock) 第一节 概述 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急性肾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医学院护理学院 朱秀丽.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中国医科大学 于 宏.
呼 吸 衰 竭.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Syndrome de dysfonction Multi-Organique ,MODS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ROS介导的以Nrf2为核心的抗氧化防御体系对肺纤维化调控机制研究
第二十一章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
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 诊疗进展 (Process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 in Multiple Organ Failure in elderly, MOFE)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仁济临床医学院 陆惠华.
第十九章 危重病人的感染 牡丹江医学院麻醉重症医学系.
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 MODS(MSOF).
Chapter 12 休克 shock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刘江月
休 克 shock.
肺结核.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 教师:燕鹏.
第四章 人体内的物质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
水 肿.
第七章 休 克 (Shock).
第十二章 休克 shock 广州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
炎症.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马俊义.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糖尿病流行病学.
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 中山医科大学附一院急诊科 马中富
肾小球病概述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肾内科 曹东维.
第十六讲 超敏反应(19) 一、概述 1. Hypersensitivity (allergy,anaphylaxis) 该物质
第四章 炎症 第二节 急性炎症.
基础医学概论 第一章 概 述 牡丹江医学院病生教研室 冯 华
组织经缺血一再灌注后,损伤进一步加 重称之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休克是什么? 是晕过去吗?(昏厥) 昏厥: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一过性的意识丧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安徽省级精品课程 汪思应主持 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Case study 患者,男,30岁,因烧伤入院。 体检结果:烧伤面积达80%(III度占52%),入院时神志不清。 呼吸困难,体温37.4℃,心率125次/min,血压70/50mmHg。 入院后:经气管切开、给氧、补液、抗感染及其他处理,病情缓解, 呼吸平稳,心率80次/min,血压维持于110/85mmHg。 实验室检测:pH7.35,PaO2 60mmHg,PaCO2 31mmHg,白细胞: 13×109/L,创面细菌培养(-),血清内毒素检测(+)。 入院第5天:患者出现呼吸急促,血压逐步降低(70/40mmHg), 体温38.8℃,注射部位皮下出血,pH7.25,PaO2 40mmHg, PaCO2 50mmHg,尿量少,尿蛋白(+)。 虽经积极救治,病情仍无好转,直至死亡。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一、概念(Concept) 在严重创伤、感染及休克等急性危重病时,两个或两个以上原无功能障碍的器官系统同时或短期内相继发生功能障碍。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s a syndrome with altered functions of two or more organ systems in acutely ill patient such that homeostasis can not be maintained without interventions. 《多系统器官衰竭(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 , MSOF)》

MODS特征 发病前各系统、器官功能往往是健全的; 病情进展迅猛、严重的应激反应和全身炎症反应; 常规抗感染、抗休克和支持治疗效果不佳; 1 发病前各系统、器官功能往往是健全的; ● 2 ● 病情进展迅猛、严重的应激反应和全身炎症反应; 3 常规抗感染、抗休克和支持治疗效果不佳; ● 器官的病理变化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急性炎症; 4 ● 5 治愈后,系统、器官功能可完全恢复,不会复发。 ●

三、病因(Causes) Causes Noninfection Infection 1.感染性因素(Infectiev factor) 2 Noninfection Causes 1.感染性因素(Infectiev factor) ■严重感染和脓毒症(Severe infection, Sepsis)是引 起MODS的主要原因。 ■主要病原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 但临床上约半数的MODS患者并无明确的感染灶

2.非感染性因素(Non-infectiev factor) (1)严重创伤和大手术 严重创伤:大面积组织损伤、多发性骨折等。 大手术。 患者可在无感染情况下发生MODS。 (2)休克 休克的常见并发症是MODS,尤其是休克难治期合并DIC 时,MODS发生率更高。 约80%的MODS病人入院时有明显的休克。严重感染 和创伤引起MODS也常有休克的参与。

Types of MODS 原发型MODS 继发型MODS 由原始病因直接引起两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的MODS。 原发型MODS的病变过程只有一个时相,故称为rapid single-phase 。 继发型MODS 在病情相对稳定后,数天后继发严重感染并发生MODS。 继发型MODS的病变过程有两个时相,故称为delayed two-phase。

Pathogenesis of MODS 全身性炎症反应失控 器官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肠道细菌与内毒素移位 细胞受损

全身性炎症反应失控 1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2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症(CARS)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定义】 机体在受到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打击后,出现播散性炎症细胞活化、大量炎症介质溢出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组织血液灌注不足、血液凝固性升高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临床诊断标准】 ■体温>38 ℃或<36℃ ; ■心率>90次/min; ■呼吸>20次/min或PaCO2<32mmHg; ■WBC >12×109/L或<4×109/L或幼稚粒细胞>10%。 (SIRS is defined by having 2 of the above conditions)

炎症介质、ROS、溶酶体酶、凝血物质大量释放和过表达AM等 (1)炎症细胞活化(Activ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炎症细胞 Mo-M、NG、噬酸性粒细胞、VEC、PLT 严重感染、创 伤、休克等 大量炎症刺激物 (缺氧、ET、C3a、C5a) 正反馈放大反应 损伤部位炎症细胞活化 播散性炎性细胞活化和组织细胞损伤 炎症反应异常剧烈 SIRS 局部杀死细菌、清除坏死组织,防止炎症扩散 正常 炎症介质、ROS、溶酶体酶、凝血物质大量释放和过表达AM等 炎症介质 TNF、IFN、IL-1、IL-6、IL-8、PAF、 ADP、 LTB4、TXA2、PF3-4、P选择素、L选择素

(2)炎症介质泛滥(Proinflammatory mediator spillover) 炎症细胞(单核-巨噬细胞、VEC) 第一次打击 病情稳定 炎症细胞“致敏状态”(priming) 炎症反应可逐渐消退 第二次打击(ROS、ET) 致敏状态炎症细胞反应异常↑ 突破自我限制作用 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反应 大量促炎介质泛滥 远隔部位炎症细胞活化 MODS SIRS 炎症向全身扩散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 TNFα、IL-1β、IL-8、IL-10、IL-12、iNOS、MCP-1、ICAM-1合成↑ SRF ATF2 LPS:脂多糖; LBP:脂多糖结合蛋白; TLR4:Toll样受体4; MyD88:骨髓分化因子88; IRAK:IL-1受体相关激酶; TRAF6:TNF 受体相关因子; SRF:血清反应因子; AP-1:活化子蛋白1; ATF2:活化转录因子。 内毒素(LPS)启动SIRS过程

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促炎)介质种类 溶酶体酶等。 IL-1、IL-6、IL-8、PAF、生长因子。 ■NG:释放ROS、TXA2、LTs、弹性蛋白酶、胶原酶、 溶酶体酶等。 ■ Mo-M:除释放与NG相同炎症介质外,还释放TNFα、 IL-1、IL-6、IL-8、PAF、生长因子。 ■VEC:释放ROS、PAF、TNFα、IL-1、IL-6、IL-8等。 ■PLT:释放TXA2、PAF等。

(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CARS) 2.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症 (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CARS) 感染、创伤 抑制和下调炎症介质的产生 IL-4、IL-10、IL-13、PGE2、 PGI2、NO、sTNFR、IL-1ra 机体释放内源性抗炎介质↑ 控制炎症和维持机体自稳态 促炎与抗炎平衡恢复 【CARS发展过程】 抗炎反应占优势(抗炎>促炎) 抗炎介质泛滥入血 CARS 在SIRS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抗炎反应亢进(抗炎>促炎),使抗炎 介质过量产生、大量入血(泛滥),结果造成机体免疫功能抑制, 称之CARS。

> < ⇔ 《SIRS与CARS平衡失控理论》 质和抗炎介质,当这两种介质泛滥入血可导致SIRS与CARS。 Bone等人认为感染与非感染因子作用局部细胞可产生促炎介 质和抗炎介质,当这两种介质泛滥入血可导致SIRS与CARS。 出现休克、细胞凋亡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SIRS CARS > 免疫功能全面抑制 CARS SIRS < 产生更强的损伤和更严重的免疫抑制 SIRS CARS ⇔ 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合征(MARS)

- (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严重感染、休克 黄嘌呤脱氢酶(XD) 肠黏膜缺血、缺氧 缺血-再灌注 ROS和炎症介质↑↑、胞内Ca2+超载、炎症级 联反应等造成组织损伤(MODS)。 严重感染、休克 黄嘌呤脱氢酶(XD) 肠黏膜缺血、缺氧 黄嘌呤氧化酶(XO) 再灌注、O2↑ 次黄嘌呤 黄嘌呤↑ (MODS)器官功能障碍 氧自由基(O2·)↑ 肠黏膜上皮细胞 -

肠道细菌与内毒素移位 (三)肠道细菌与内毒素移位 菌群紊乱 大量广谱抗生素应用 肠道内G‾细菌过度生长 严重感染、创伤、烧伤、休克 菌群紊乱 大量广谱抗生素应用 肠道内G‾细菌过度生长 肠粘膜屏障功能↓ 血液重分布、肠粘膜缺血 肠内细菌和内毒素溢出 全身性感染和内毒素血症 肠道细菌与内毒素移位 【内毒素导致MODS的机制】 ■通过激活NG和Mo-M ,促进SIRS发生。 ■激活凝血、纤溶和激肽系统,促使WBC释放TF,导致DIC。 ■损伤细胞线粒体,引起能量代谢障碍,造成细胞损伤。

(四)细胞受损(Cell damage) 1.细胞代谢障碍(Cellular metabolic disturbances) (1)高代谢(Hypermetabolism) 静息时全身氧耗量增高的情况称为高代谢。 ■应激激素分泌↑ CA、GC、GH、Glucagons、甲状腺素分泌↑ 高代谢 ■炎症细胞活化与炎症介质作用 活化炎症细胞呼吸爆发。 高代谢持续时间过长 能源物质消耗过多和蛋白分解↑ 伴有高动力循环 促进MODS发生、发展

(2)组织缺氧与能量代谢障碍 严重感染、烧伤、休克 高代谢、微循环灌流障碍 组织细胞严重 缺氧 炎症水肿 氧弥散距离↑ 线粒体损伤 高代谢、微循环灌流障碍 组织细胞严重 缺氧 炎症水肿 氧弥散距离↑ 线粒体损伤 细胞功能、代谢障碍 细胞凋亡和坏死 MODS

2.细胞凋亡(Cellular apoptosis) (1)炎症细胞凋亡(Apoptosis of inflammatory cells) ■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过度 SIRS MODS ■淋巴细胞凋亡过度 ■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 (2)脏器实质细胞凋亡(Apoptosis of organic tissue) 在MODS时,最先受累的一般是肺脏, 小肠上皮细胞凋亡↑ 肠粘膜通透性增高有关 肠浆细胞凋亡↑ 肠局部免疫功能↓ 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 MODS

1.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六、各系统、器官功能变化 (一)肺脏(Lung) MODS患者肺功能衰竭发生率为83%-100%。 1.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进行性呼吸困难与低氧血症, PaO2<50mmHg (6.65kPa); 常伴有肺动脉高压,心力衰 竭发生。 ■患者早期Ⅰ型呼吸衰竭、晚 期可出现Ⅱ型呼吸衰竭。

血液中代谢产物、活化炎症介质、ET、活化炎症细胞、 ROS、溶酶体酶等留在肺组织或被肺吞噬,导致肺损伤。 2.发生机制(Pathogenesis) ■肺滤器作用 血液中代谢产物、活化炎症介质、ET、活化炎症细胞、 ROS、溶酶体酶等留在肺组织或被肺吞噬,导致肺损伤。 ■肺间质水肿、肺泡水肿 在C3a、C5a、趋化因子作用下,大量NG在肺中积聚,并与 VEC相互作用,造成肺cap通透性↑,导致肺间质水肿。 ■肺富含巨噬细胞 肺内M在促炎物质作用下被激活,产生大量炎症介质,引起 炎症反应,损伤肺组织。

3.病理变化(Pathology) 血栓形成,间质性肺水肿和肺泡水肿。 ■肺部急性炎症,肺小血管内大量中性粒细胞积聚、粘附和微 ■肺出血、肺不张、DIC和肺泡内透明膜形成。

(二)肝脏(Liver) 1.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高达95%,常由全身性感染引起。 1.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血清总胆红素大于34.2mol/L(2mg/dl),常出现黄疸。 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或碱性磷酸酶在正常值上限2倍 以上,有或无肝性脑病。

2.原因与机制(Cause and Pathogenesis) ■肝血流量减少,直接影响肝细胞和枯否细胞能量代谢。 ■肠道细菌与ET的吸收、迁移入血循环, 直接损害肝实质细胞; 同时,肠道细菌与ET侵入体循环,引起全身性感染。 ■肠道细菌及毒素通过激活肝枯否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释放大量氧自由基,损伤肝组织细胞。 3.病理变化(Pathology) 肝窦内中胞扣留,枯否细胞激活,肝细胞有脂变和空泡变性。

(三)肾脏 1.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约占40%~50%。 1.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进行性氮质血症,血清肌酐浓度>177μmol/L (2mg/dl)。 ■尿钠含量增高,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 2.发生机制(Pathogenesis) ■持续性肾缺血导致GFR显著降低(>50%)和肾小管坏死。 ■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释放的氧自由基、炎症介质、Hb、 肾毒物和毒素等使肾小管中毒、损伤,导致小管坏死。 (急性肾功能衰竭导致严重的内环境紊乱使病情急剧恶化)

思考题 试从SIRS与CARS的关系失衡解释MODS的发生。 2.为什么肺脏在MODS发病过程中容易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