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張素貞副教授 多元教學 報告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張素貞副教授
前言 教師的教學行為,不僅主宰教學的成敗,更是教育品質的重要指標。有時老師很認真在教學,但是學生卻不領情。 2 2 2
教學者的角色與任務 幫助學生發展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統整思考能力,學得有用、學得有效 有效的教學,來自多元且適性的教學策略
學習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 聆聽式5 % 閱讀式10 % 聽與看20 % 示範式30 % 小組討論式50 % 實作演練式75 % 教給別人或立即應用90 %
有效教學張新仁,2008,2009 http://ocw.lib.ntnu.edu.tw/course/view.php?id=108
Gardner的多元智慧 空間智慧 語言智慧 人際智慧 數學-邏輯 多元智慧 內省智慧 音樂智慧 肢體-動覺 自然觀察,神靈 ,存在智慧 6 我們有考慮過其他智能的人嗎?制度、課本、重來沒有過。 音樂智慧 自然觀察,神靈 ,存在智慧 肢體-動覺 6 6 6
學生多元教學多樣 教學方法除了傳統的講述法及討論法之外,面對學生的多元性,教師在教學方法及技巧上應更趨多樣性,以符合學生的需求,如: 以學生中心的學習、主動及問題導向的教學策略,並廣泛使用教學科技來輔助教學,增進師生教學互動程度,以促進學習成效。
多元教學方法-1 (一)運用教學媒體(如影片、圖書、圖解、表、圖表、相片),引起並維持學生注意力。 (二)採用討論的技巧,引導學生作有效的學習。
多元教學方法-2 (三)利用有效問題技巧及回饋方式來教學,例如:在叫學生回答之前,要先呈現問題,讓學生思考一下,再讓學生回答,以引導學生學習。 (四)採用腦力激盪之開放性問題方法,來引起學生學習動機,以活絡教學氣氛,增進學生參與及理解能力。 (五)使用觀察法,藉由眼神、聲音、與肢體語言,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活潑。
社會領域常用教學策略
有效教學策略 策略 類別 內容 主要 教學 講授、課堂討論、發問、小組合作、問題解決、角色扮演、個案研究、學生研究 輔助教學策略 環境、激勵、非語言 管理 教室管理、時間管理、管理作業 11 11
圖像組織 圖像組織(graphic organizer):藉由節點、關係連結或空間配置等形式的安排,將知識與訊息的重要層面加以視覺化展示的表徵方式。 相似詞:心智圖、概念圖、概念構圖、語意圖、圖形組體… 12
常見且典型的圖像組織 魚骨圖 順序圖 流程圖 網狀圖 概念圖 框架表
討論教學法 進行全班討論 飛力普六六討論法 腦力激盪法
問題引導--問題導向學習 問題導向學習是一種以鼓勵學習者運用批 判思考、問題解決技能和內容知識,去解 決真實世界的問題和爭議的教學方法,具 備四項特徵 以學生為中心的自我導向學習 小組分組的學習方式 以問題匯聚焦點刺激學習 教師居促進者和引導者角色
案例研究—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case method):指藉由案例做為教學媒介的一種教學方法。 藉由案例做為教學媒介,結合教學主題,強調師生討論等互動的教學過程,達成讓學習者瞭解概念或理論,培養學習者高層次能力的學習目標。
案例教學法實施過程 17
學教翻轉
建立課堂學習共同體重點 重視課堂中的鷹架搭建 鷹架的搭建,除了教師外,學生也可以是鷹架搭建者,讓學生在多元的刺激下,引發伸展跳躍的學習。 透過合作共學構築學生學習共同體 學生透過小組協同學習為主的合作共學方式,建立伙伴共學關係,構築互惠學習情景 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探究與合作與表達 引自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 19
促進學生探究、合作、表達 的課堂學習 學業成就 探究力 合作力 表達力 學習歷程 學習成果 探究:提問、思考、建構 合作:共學、對話、鷹架 表達:聆聽、分享、辯證 引自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 20
課堂學習共同體中師生的角色 與任務 引自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 導入、開展、挑戰 教學歷程: 學習催化者 教師角色: 聆聽、串聯、返回 教學引導: 學生角色: 學習主體 探究、合作、表達 課堂學習: 引自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
教師課堂教學引導三工作 聆聽學生心聲 聆聽: 串聯: 串聯學生的思考 返回: 返回主概念的陳述 引自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
聆聽學生心聲 聆聽: 1.了解學生發言的內涵和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2.了解學生發言是教材中那些內容所引發 3.了解學生發言是其他學生那些話語所引發 4.了解該發言和該學生自身先前的發言有何關聯 串聯學生的思考 串聯: 1.學生與教材 2.過去的知識和今天學習 3.今天所學和其他知識 4.課堂知識和社會事件 5.學生與學生 6.目前的學習和未來的學習 7.學生的學習和能力的串聯 8.教材與生活經驗 返回主概念的陳述 返回: 1.學習有困難返回重新講解 2.學生離題時教師適時把話題返回主概念討論 3.學生對挑戰題感到困難時,藉著不斷提問,協助學生進一步釐清或深化概念。 4.小組協同學習結束的返回,促進學生分享發表 5.適時歸納學習重點 一旦返回後,教師要將學生思考引向深入。然後再聆聽、串聯、再返回,如此循環往復。由教師搭鷹架,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深入探索,建構自己新的經驗和能力,完成更高水準的學習。 引自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 23
翻轉教室-1 其概念是要學生晚上在家觀看教學影片,隔日則跟學生在教室共同做作業,發現問題可以馬上和同學及老師討論。這跟傳統的「老師白天在教室上課,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的方式正好相反。
翻轉教室-2 翻轉教室之四階段,前兩個由教師建議來引導,後兩個則由學生主動進行: *Experiential Engagement: The Activity (體驗參與:活動),可藉由遊戲、模擬等互動形式、實驗、社區專題與藝術活動等方式進行。 *Conceptual Connections: The What(概念連接:什麼...),提供影片與聲音演講、內容豐富的網站、線上討論機會。
翻轉教室-3 *Meaning Making: The So What (意義建構:那麼...),學生利用部落格、體現式影片、視聽形式的省思、測驗展現想法 *Demonstr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Now What(示範和應用:現在該怎麼辦),學生展現具有創意、個人化的專題作品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understanding by Design,UbD) 逆向設計流程(Backward Design) 欲求結果 步驟一 評量證據 步驟二 教學設計 步驟三 逆向設計(Backward Design): 從學生學習觀點回推課程發展的模式,也就是教師先要考慮如何以具體客觀證據,檢視學生理解的程度,再回推教學之設計。 Wiggins&McTighe(2005)
--改變從教學態度開始-1 教學不是教已會的學習者,而是要將不會的學習者教會 教學是要將學習者教會,而不是有教就好 趕進度固然重要,教學目標的達成更重要 掌握學習者的個別差異,強化差異化教學能力
--教學態度-2 教學的概念 課程學習的主體--學生(需求及興趣) 一、教學是「教」的活動加上「學」 的活動 二、教學是師生之間複雜的互動歷程 三、教學是學生與教師、教學環境和 資源之間的互動
--教學態度-3 教學的概念 四、教學是為達成有價值的學習目標之 活動 五、教學是指師生之間多樣態的互動 六、教學是需要妥善計畫相關要素和策 略的活動
--教學態度-4 有效教學可透過以下方式提升 自我省思 同儕教學觀察 社群對話 自我充實並更新領域學科的專門知識 尋求專業支持(輔導團、群科中心、教學 輔導教師等)
Q與A 決定新世紀教育的不是教學, 而是學習。 ~英國名教育學者 Michael Yo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