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的诗情 欢迎走入快乐语文课堂, 欣赏诗歌艺术风采, 感受词人豪迈的情怀
单元考点解析 篇目 作者 出处 年代 文体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毛泽东词选》 1925年秋 词 长调 再别康桥 徐志摩 《徐志摩诗全编》 词 长调 再别康桥 徐志摩 《徐志摩诗全编》 1928年 别离诗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海子诗全编》 1989年 朦胧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普希金诗集》 19世纪俄国 哲理诗
复习工具 工具书准备两本: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成语词典 厚笔记本两本:一本课堂笔记 一本订正笔记 两支笔:一支红色画重点 一支黑色记知识点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学习目标 ①了解文体和作者。 ②了解写作背景,理解并识记主旨 ③通解全文,重点语句翻译 ④赏析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言志 ⑤品味语言特色高度凝练,生动传神 ⑥领略全文艺术特色
文体知识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①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 “曲子”“曲子词”等,萌芽于南朝,产生于隋唐,兴盛于宋。 ②词按字数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风格分类:婉约派和豪放派。 ③沁园春是词牌,词的格式名称;长沙是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 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新中国的缔造者和领袖。
朗读全文 整体感知 1、假如你从湖滨中学毕业十年后,回到挚爱母校,你会有怎样的表现?会不会留下一篇感人的回忆性文章呢?你会写些什么呢?
写作背景 毛泽东少年,青年时期曾在湖南第一师范就读,对长沙一往情深。 1925年秋,毛泽东从老家韶山冲前往广州的路上,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写下这篇气势磅礴的豪放词。
主旨 本文通过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虑,对往昔岁月的记忆,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表现昂扬的革命斗志和豪迈的革命精神。
小结 词的上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图,为下文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浓郁的抒情气氛,下阕回忆往昔生活岁月,同学们青春少年,慷慨激昂,评论国家大事,奋笔疾书,表现了青年革命者昂扬的革命斗志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豪情。
修辞判断 对偶 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②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③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夸张 设问 借代
高考实战训练 文体 知识 课后 练习 1、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作者是谁?创作于哪个年代?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作者是谁?创作于哪个年代? 课后 练习 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描绘了怎样的的画面?请具体分析。“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曾”和“忆”在表达时间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山上到江中描绘出充满诗情画意、生机盎然的秋色图。“万山”指湘江两岸岳麓山及附近山峰之多;“层林”写树林随山峦层叠。“红遍”和“尽染”写漫山红枫,经秋霜打过,仿佛工人染红的一样,色彩艳丽。“漫江碧透”写江水清澈、碧绿;“百舸争流”写千帆竞发,争相行驶; “曾”和“忆”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表示从上阕旧地重游的描写,开始转入到往昔生活的回忆
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两句在词中的作用?请具体分析。 考查主旨句的理解 明确:前后呼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实际上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命运将由谁来承担的问题。“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艺术地回答了那些风华正茂、英气勃勃、搏击激流的革命青年,代表了国家与民族的希望,必将担当起振兴国家、民族的重任,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课后作业 1、完成对口单招复习方略课后练习 2、撰写十年后再回母校的万千感慨的短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