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首位。绝大多数为椎体结核,极易累及椎管,产生脊髓、神经压迫症状。椎体结核中又以腰椎最多,胸椎、颈椎次之,很少发生骶椎结核中医称胸椎结核为龟背痰,腰椎结核为肾俞虚痰,骶尾椎结核为尾闾发。在脊柱结核中以20~30岁青壮年为最多。
【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本病是先后天不足,肾虚督空,风寒湿痰诸邪乘虚而入,流注脊柱而发病。 西医认为,由于脊柱负重大,活动多、肌肉附着少、血液供应差,易致劳损,加之椎体以松质骨为主,其内的营养动脉多为终末动脉,血流缓慢,结核杆菌易滞留而易发病。 椎体结核多见,多数以单个椎体破坏为主,蔓延至附近上下椎体,椎弓结核少见。
椎体结核又分为 中心型:多见于儿童,多发于胸椎,以椎体中心的骨质破坏为主,造成椎体塌陷呈扁平状,病变进展快,常累及整个椎体和椎间盘,迅速侵入邻近多个椎骨 边缘型:边缘型多见于成人,多见于腰椎,病变先破坏椎体边缘和椎间盘,使椎体呈楔形改变,椎间隙狭窄,并形成冷脓肿,边缘型椎体结核大多只限于两个椎体,很少累及3个以上椎体。
颈椎结核常形成咽后脓肿和颈部脓肿,可压迫食管和气管。 冷脓肿可沿前纵韧带或骨膜下间隙蔓延,形成椎旁脓肿。也可沿组织间隙蔓延,流窜至远方 颈椎结核常形成咽后脓肿和颈部脓肿,可压迫食管和气管。 胸椎结核脓肿常局限于椎旁 腰椎结核脓肿常沿筋膜间隙流注,形成腰大肌脓肿或腹股沟部、髂窝部脓肿。脓肿还可穿破皮肤形成窦道,还可向肺、胸腔、食道、肠道、膀胱等空腔脏器穿破形成瘘管,均可继发混合感染。
【临床表现】 一、各期症状 1.初期 起病缓慢,多无症状,或有轻微腰背痛,继而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夜间疼痛明显,脊柱活动不利,动则痛甚。 2.中期 患处逐渐肿胀,午后潮热,盗汗,失眠,纳差。 3.后期 有窦道,时流稀脓,或伴败絮样物,久则管口凹陷,皮色发暗,不易收口,全身出现消瘦,精神萎靡。
1.颈椎结核:常见于第5、6颈椎,颈项疼痛及活动受限,冷脓肿多见于咽后壁、食管后方、锁骨上窝。椎体破坏严重者,出现颈椎后凸畸形。 二、各部位临床表现 1.颈椎结核:常见于第5、6颈椎,颈项疼痛及活动受限,冷脓肿多见于咽后壁、食管后方、锁骨上窝。椎体破坏严重者,出现颈椎后凸畸形。 2.胸椎结核:胸背痛,局部叩击痛,胸背后凸畸形。脓肿多位于上腰部脊柱旁。 3.腰椎结核:腰痛伴活动受限,拾物试验阳性。脓肿多位于髂窝、腰三角,亦可位于大腿上端、腘窝等处。 4.骶尾椎结核:多为局部疼痛。
从地上拾物时,不易弯腰去拾,而是屈髋、屈膝、挺腰下蹲,一手撑在大腿前面,另一手去拾地上的东西。这种现象应用于检查小儿脊柱结核,称为拾物试验。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二、X线摄片:x线检查可见脊柱生理曲线改变,椎体破坏,椎间隙狭窄或消失。椎体周围软组织阴影增厚、增宽,椎旁脓肿阴影。 一、实验室检查:活动期血沉加快,有混合感染时可以有WBC升高,常有贫血,细菌培养在未治疗患者中阳性率70%左右。 二、X线摄片:x线检查可见脊柱生理曲线改变,椎体破坏,椎间隙狭窄或消失。椎体周围软组织阴影增厚、增宽,椎旁脓肿阴影。 三、CT检查:较早发现骨的细微改变,更加清晰的从整体上判断骨的破坏程度。 四、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更加敏感,可清楚显示受累椎体及椎旁软组织的信号改变,不仅可显示受累椎体的个数及病变范围,还可显示不同病理改变及硬膜囊和脊髓的受压情况。
【诊断】 辨病要点 1.有肺结核病史,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 2.起病缓慢,逐渐出现局部疼痛和活动受限和局部畸形,病灶部位或其他部位出现脓肿、窦道或瘘管。可伴出现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全身有消瘦、乏力、盗汗、纳呆等症状。 3.x线可见脊柱生理曲线改变,椎体破坏,椎间隙狭窄,椎旁脓肿阴影。 4.血沉增快,脓液及病理检查有结核改变。
【鉴别诊断】 起病急骤,寒战高热,全身中毒症状出现早且明显,血常规异常,X线摄片及CT可资鉴别。 二、强直性脊柱炎 一、化脓性脊柱炎 起病急骤,寒战高热,全身中毒症状出现早且明显,血常规异常,X线摄片及CT可资鉴别。 二、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广泛活动受限,但首见于骶髂关节,后逐渐出现脊柱症状。X线检查可见骶髂关节模糊,椎体呈竹节样改变。 三、脊柱肿瘤 多侵犯单一椎体,椎间隙正常,无软组织阴影改变,无冷脓肿影。 四、骨折 外伤史等
【治疗】 一、治疗思路 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并重。休息、营养和抗痨结合。 二、一般性措施 必要时卧石膏床制动;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尿常规。
三、治疗方法 (一)西药 选用链霉素、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抗痨。一般选用3-4种,持续使用1-2年,坚持服用,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术前必须使用抗痨药物至少2周以上。链霉素及异烟肼还用于局部治疗,对表浅关节可进行反复的冲洗抽吸注射。对合并混合感染者,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二)中药 1.分证论治 (1)阳虚痰凝:宜补养肝肾、温经通络、散寒化痰,用阳和汤加减。 (2)阴虚内热:宜养阴清热托毒,用六味地黄丸合透脓散加减。 (3) 肝肾亏虚:宜补养气血、滋补肝肾,用左归丸加减。
2.外治 初期用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局部外敷。长期不愈的窦道,可用七三丹或五五丹药线插入以提毒祛脓。 (三)穿刺及局部药物注射 对寒性脓肿较大不能立即进行病灶清除者,以及协助诊断时。注意避免反复穿刺形成窦道和混合感染。局部药物注射具有药物浓度高和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常用异烟肼和链霉素。
(四)手术 药物治疗无效时及时手术治疗。主要有前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其适应症为:①骨质破坏明显,寒性脓肿形成,伴有死骨和窦道;②病灶虽小,长期治疗无改善;③有脊髓压迫症状;④需行患椎融合者;⑤后凸畸形需矫形者。禁忌症:①其他脏器有活动性结核;②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③幼儿或病情较轻。术前必须抗痨治疗2周以上。术后继续抗痨治疗,需卧床休息3-6个月。
治愈标准: 1.全身状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良好; 2.局部症状消失,无疼痛,窦道闭合; 3.X线片脓肿缩小或消失,无死骨或已钙化,病灶边缘清晰; 4.三次血沉正常; 5.起床活动已一年,仍能保持上述4项者。
【调护】 病变活动期强调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褥疮,静止期可在保护下适当活动。 【预后】 脊柱结核发展慢,病程长,易并发冷脓肿和驼背畸形,可导致瘫痪。截瘫的早期减压手术疗效好,而晚期的截瘫减压疗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