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增殖病及检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 彭奕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误治与诊 治指南 Multiple Myeloma 无锡中医院 马兰
产品类型:功能性保健食品 保健功能:增强免疫力 适用人群:免疫力低下者 纽崔莱薄荷香蒜片. 蒜素的生理作用 (一)增强免疫 1 )作用于 T 细胞: 大蒜素溶液可促进 T 细胞的增殖和分裂 提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第六章 抗体( Ab ) 内 容 一、基本概念 二、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三、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与功能 四、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五、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原性 六、人工制备的抗体.
第四章 临床免疫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二节 免疫学检测 第三节 免疫学防治. 一、 概述 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以生 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表现的特异性 免疫应答,称超敏反应。 2. 类型 1. 概念 分为四型: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 第一节 超敏反应.
农林与工程系 讲授人:张晓燕 抗 体 ( antibody , Ab )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2 抗体的概念 31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33 抗 体( antibody , Ab )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临床免疫学检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季育华 教授.
肿瘤免疫学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王辉 博士 编译.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2013年2月22日 Dr. Eric Chan 顾问免疫学家 香港玛丽医院
新生儿败血症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罗开源 副教授.
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的管理 安庆市立医院血液科 姚福生.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 MM(multiple myeloma)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检验科 王宇.
第二十五章 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第二十一章 免疫学检测.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08/13/9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骨 骼 系 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张建华 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李建国.
Pathology Department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免疫 前言 天生的免疫力 後天的免疫力 免疫作用造成的不適 免疫學的生物技術應用   B 蔡政村.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应答.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病人的护理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单元 免疫沉淀实验.
糖尿病流行病学.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 本模板来源于网络,由第一课件网整理发布,免费分享给大家使用。
第4章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Ig)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 检查结果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妇产科 宋 磊.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10 体液免疫应答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13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医学免疫学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概述 与免疫关系 肿瘤抗原具有特异性 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Back.
第十三章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的基因表达.
第3讲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免疫分子 (一).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实验2: 免疫沉淀技术 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临床免疫实验室 安云飞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第三章 免疫分子.
医学实验技术绪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樊绮诗 教授.
一般特性: 单体分子; 四个亚类; 血清中含量最高(75%Ig); 半衰期最长(21-23天);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第一部分 免疫球蛋白测定 一、IgG、IgA、IgM的测定 1、单向免疫扩散法(RID)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免疫增殖病及检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 彭奕冰

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免疫球蛋白异常升高的临床疾患 免疫球蛋白异常升高的常用的免疫检测方法

免疫增殖病(immunoproliferative disease):是指淋巴系统异常增殖所引起的疾病。 概述 免疫增殖病(immunoproliferative disease):是指淋巴系统异常增殖所引起的疾病。 按细胞表面标志分类的免疫增殖性疾病

免疫增殖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一、浆细胞异常增殖

二、正常体液免疫抑制 骨髓瘤患者的骨髓体外培养→瘤细胞自发性增殖,培养上清液瘤细胞所分泌的IL-6明显↑。 抗IL-6抗体能消除瘤细胞的自发增殖,IL-6为骨髓瘤自分泌增殖因子 。 IL-6↑→ IL-4↓

三、异常免疫球蛋白增生所造成的病理 损伤 四、溶骨性病变

免疫球蛋白异常升高的临床疾患: 恶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多发性骨髓瘤 巨球蛋白血症 重链病 轻链病 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增殖症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突出特点是患者血清存在异常增多的单克隆蛋白(monoclonalprotein,M蛋白),其理化性质十分均一,但是多无免疫活性,所以又称副蛋白(paraprotein)。

常见免疫球蛋白增殖病 一、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球蛋白: IgM IgG IgA IgE IgD 重链 μ γ α ε δ 轻链 κ(kappa) λ(lamda)

“轻链失衡理论”的提出

浆细胞产生Ig模式图 轻链 214aa 10′ 重链 450-570aa 18′

轻链的代谢 肾脏 10% 排出 90%肾小管降解、重吸收 游离轻链等电点PH5.9与肾小管PH接近→肾小管损害

1873年 Rutzky首先报道多发性骨髓瘤并命名。 1900年 Wright证实其瘤细胞为浆细胞,故又称为浆细胞骨髓瘤。 在免疫增殖病中较常见,发病率(2~4)例/10万人。

临床表现 骨骼表现 肾脏表现 血液学表现 高粘滞度综合征 易感染性 淀粉样变 其他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型 IgG:多见,占50%~60%,又分IgG1、IgG2、IgG3、 IgG4型。典型症状。 IgA:占25%,又分IgA1、IgA2型。高黏综合征多见。 IgD:很少见,仅占1.5%,瘤细胞分化较差,几乎100% 生存期短。 IgM(7S):少见,易发生高粘滞血症或雷诺氏现象 IgE:很罕见。 非分泌型:溶骨病变较少,神经系统症状多见

检验项目 一、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 IgG、IgA、IgM 二、血、尿轻链的定量 κ、λ链

免疫浊度测定分类 透射浊度法 散射浊度法

透射浊度法和散射浊度法的光路 浑浊 样品 (透射浊度法) I0 I 光源 检测器A  检测器B (散射浊度法)

免疫浊度测定分类 终 点 法 速 率 法

3 2 1 Time Scatter 抗体加入后测定速率 速率散射法 1. 加入缓冲液 2. 加入样本 3. 加入抗体 Rate

抗原抗体的平衡 抗原浓度 测定范围 Ag * Ab 平衡点 抗体过剩 抗原过剩

三、血清区带电泳

HYDRASYS 控制面板 染脱色舱 电泳 \ 点样舱

全自动电泳仪主要特点 1.琼脂糖凝胶作为电泳介质 2.采用国际专利的一次性加样梳 3.电泳速度快 4.自动进行点样、孵育、染色、脱色、干燥 5.所有胶片可长期保存 6.可做项目丰富,达16项

phoresis

一次性加样梳 一次性加样梳是法国SEBIA公司独创的国际专利产品, 具有加样量准确、均匀、样品使用量少,每次(10μl)。绝对没有样品间交叉污染。 (一次性加样梳在试剂盒中配备)。

电泳介质为琼脂糖凝胶。 注意每次使用时胶片的正面永远面对自己 操作中,不要碰触胶片的正面.

肝 硬 化

胃 肠 道 蛋 白 缺失

肾 病 综 合 症

升高:各类急性炎症、感染、组织损伤、坏死、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时 急 性 炎 症 期

升高:各类急性炎症、感染、组织损伤、坏死、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时 慢 性 炎 症期

多 克 隆 抗 体 增 生 症

四、免疫电泳

五、免疫固定电泳

六、冷球蛋白检测

巨球蛋白血症(macroglobulinemia) 不同于浆细胞瘤和其他浆细胞恶性增殖的临床疾病,与淋巴瘤疾病相似,表现为淋巴结、肝脾肿大。 本病骨髓侵润、骨质破坏、骨痛骨折表现少,主要表现为骨髓外侵润(淋巴结、肝脾肿大)。五聚体的IgM(19S)异常增高 →血粘滞度过高综合征。

起病隐匿,进展缓慢 细胞异常增殖所致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疲劳、乏力、体重减轻 M蛋白所致症状

10%~30%患者出现本周蛋白,但发生肾损害者较少仅20%。 免疫学检查 血清免疫电泳示单克隆IgM增高,一般>10g/L,是该病的特点。 其他 可能存在冷球蛋白,类风湿因子或冷凝集素。

发病年龄大、血清中单克隆IgM>10g/L和骨髓中淋巴细胞样浆细胞浸润是该病诊断的必要依据。

轻链病 是突变的单克隆浆细胞产生的大量轻链,血浆及尿中轻链含量异常增加。 部分过多的轻链蛋白沉积于肾脏和其他内脏组织引起淀粉样变性。

本病发病年龄较轻,常以发热、贫血、严重的肾功能损害为主要症状。 免疫学检测:血清中Ig水平可明显降低或处于正常低限,但有异常的轻链水平升高,κ/λ型比值明显异常,血清及尿中往往可同时检测出相同类型的Ig轻链片段。

重链病 根据重链的类别分类,目前已报道了、、、四种重链病,但型极为罕见。

3种重链病的特征 特点 γ HCD α HCD μHCD 好发年龄(岁) 平均50岁 10~30岁 成年(中老年) 临床特点 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腭(悬雍)垂红肿、细菌感染贫血等 吸收不良征候群、散腹部淋巴结肿大、呼吸道炎症等。 内脏淋巴结肿大 组织特征 易变,多形态淋巴样细胞在淋巴结和骨髓中浸润 小肠和肠系膜淋巴结有淋巴样细胞浸润 骨髓浆细胞有空泡,常以淋巴样细胞出现 乙酸纤维膜电泳 不均一的小M峰 M带可有,多数不明显 正常或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血清免疫电泳 自由γ链 80%有自由α链 自由μ 链 本周蛋白 无 多数有,属κ链 骨质破坏 罕见 约1/3有 预后 不良,死于细菌感染 良好 慢性淋巴细胞型较好

疗效评价及预后监测 IgG重链病预后较差,患者死于细菌感染,通常在几个月至5年之内病情进行性恶化。 IgA重链病预后较好。 IgM重链病至今仅发现19例。 IgD重链病仅见1例。

四种浆细胞疾病的比较 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 巨球蛋白血症 重链病 轻链病 + ++ - 性别 男60% 男80% 男100% 男50% 视力障碍 + ++ - 淋巴结肿大 少见 多见 肝脾肿大 溶骨性改变 不见 肾功能损害 M蛋白种类 IgG,IgA,IgD 或E IgM 重链(γ,α或μ) 轻链(κ,λ) 诊断后平均生存期 2年 4年 <1年 Κ型:>2年 Λ型:<1年

--------又名原因不明的单克隆丙球蛋白病,血中出现单克隆丙球蛋白,但不伴有浆细胞恶性增殖。 良性单克隆丙球蛋白病 --------又名原因不明的单克隆丙球蛋白病,血中出现单克隆丙球蛋白,但不伴有浆细胞恶性增殖。 此病发病率明显与年龄有关: Kochwa报道 21岁以上献血员发病率0.1~0.3% 70岁以上发病率3% 90岁以上发病率14%

241例BMG 20~35年跟踪 结果:①稳定者46例(19%); ②死亡者113例(47%); ③M蛋白增高(>30g/L),但未发 生其他疾病者23例(9.5%); ④发展为恶性疾病者59例(24.5%): 多发性骨髓瘤39例、巨球蛋白血症7 例、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5例、系统 性淀粉样变8例 此病无恶变时无需特殊治疗

恶性与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鉴别诊断 恶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症状 骨髓瘤或淋巴瘤的症状 无症状 贫血 几乎都出现 一般无 骨损害 溶骨性损害很普遍 不常见 骨髓象 浆细胞>10%,形态正常或异常 浆细胞<10%,形态一般正常 M蛋白 常高于20g/dl 低于20g/dl 正常Ig 降低 增高或正常 游离轻链 常出现 阴性

病人 IgG IgA IgM KAP LAM K/L(g/l) 姓名 8~15 0.85~3.0 0.5~2.5 1.72~3.83 0.81~1.92 1.47~2.95 顾佩佩46.2↑ 0.23↓ 0.17↓ 0.26↓ 16.80↑ 0.02↓ 陈国良7.36↓ 0.31↓ 26.90↑ 5.11↑ 1.02 5.01↑ 余明红1.78↓ 49.50↑ 0.17↓ 18.20↑ 0.18↑ 101.11↑ 张三 2.77↓ 0.23↓ 0.22↓ 0.72↓ 0.95 0.76↓ 刑晓蓓4.91↓ 0.34↓ 0.29↓ 1.02↓ 2.00↑ 0.51↓ 任萍 38.70↑ 1.93 2.00 7.34↑ 4.08↑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