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科 学》(三年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科 学》(三年级) 第三单元 植物的一生
单元教学内容 1、种子变成芽 2、芽长成苗 3、开花了!结果了! 4、果实和种子 基本脉络 播种--发芽--出苗--开花--结果--形成种子
种子变成芽:本单元对植物研究的起点,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对植物研究的兴趣。 芽长成苗:承上启下的一课,除了要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观察方法外,还要学习新的观察方法,学会搜集整理信息和养成表达交流的习惯。 开花了!结果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惊奇的发现,强烈的震撼,也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和快乐的享受。 果实和种子:本单元的总结课,在整理和反思的基础上,学生的认识与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观察后的描述与交流 连续的观察与记录 整理和分析数据
教材的呈现方式 每一课的开始部分,一般都安排的是对前一阶段种植活动的交流,中间部分是该课的专题研究,最后部分则是教师对后续种植活动的指导。 即教材在活动设计上采用了交流—研究—指导的呈现形式。
选择凤仙花的理由 花是美丽的,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凤仙花是一种常见的生命力很强的花,容易栽培管理; 凤仙花植株较小,便于携带,每个学习小组都能随时根据需要搬动花盆进行观察; 凤仙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周期短,3~4月播种,6~7月种子成熟,生长周期刚好在一个学期之内,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和管理,使学生亲历凤仙花的整个培育过程。 凤仙花是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6大器官可以同时存在的典型植物,便于学生形成对植物体的完整认识。
教学目标任务 1.组织学生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 2.鼓励学生完成植物生长全过程的观察活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在种植活动中,促进学生间的相互配合和交流,使他们学会与人合作。
4.收集学生观察记录活动的信息,及时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5.组织和指导学生通过种植凤仙花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
课时安排 1、种子变成芽 2课时 2、芽长成苗 1课时 3、开花了,结果了! 1课时 4、果实和种子 1课时 1、种子变成芽 2课时 2、芽长成苗 1课时 3、开花了,结果了! 1课时 4、果实和种子 1课时 (整个单元的学习需持续3个月左右)
第一课 种子变成芽 教材说明 观察种子:一是寻找凤仙花的种子,二是观察凤仙花的种子,三是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其他种子,四是比较凤仙花的种子与其他种子有什么不同。 播种 :教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告诉学生如何播种凤仙花等种子。 想办法看到种子在泥土里的变化 :教材通过文字和连续的四幅照片,启发学生改进播种方法 。 种子长出芽以后的观察与记录 :插图描绘了种子在土壤里由种子变成芽的主要过程,并强调了两瓣子叶变成了幼苗的第一对叶。 在长期观察活动中记录非常重要。
教学建议 1、课堂引入,产生驱动性问题。 2、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观察种子 。 一是课前要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植物的种子,上课时让学生在小组内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种子,说说它的名称与特点。 二是要引导学生从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 三是要引导学生剖去种皮,观察种子内部。 四是要引导学生推测种子种到土里以后会怎样生长。
3、小组合作,学习播种。 4、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小组讨论 合作播种 做好记录 想办法看到种子在泥土里的变化 小组讨论 合作播种 做好记录 想办法看到种子在泥土里的变化 4、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课内的任务是通过讨论明确观察什么、怎样记录。 课外的任务是坚持观察,认真记录。 教师的作用:巡视指导,适时鼓励。
第二课 芽长成苗 教材说明 1、交流前三周里凤仙花苗的生长变化 第二课 芽长成苗 教材说明 1、交流前三周里凤仙花苗的生长变化 意图:一是检查学生前期课外观察记录活动;二是整理、总结学生观察到的现象,使学生形成对凤仙花前三周生长变化情况的认识。 2、观察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 活动:1.测量植株高度;2.观察叶的数量和生长位置;3.观察描述茎的特征;4.观察整株植物,并将其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意图:一是指导学生的观察记录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观察记录的方法;二是体会到绘画也是科学记录的一种形式,用于科学记录的图画应尽量表现事物变化的主要特征;三是使学生认识这一时期植物的生长变化状况。
3、预测以后几周凤仙花的生长变化 一是推测以后几周凤仙花的高度变化和开花情况;二是提出下一阶段课后观察的要求。 这里提出"凤仙花会继续长高吗"的问题,一是引导学生对他们观察记录的结果进行思考(这是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二是明确下一阶段课外观察记录的任务,继续关注凤仙花高度变化。
教学建议 1、交流前三周里凤仙花苗的生长变化 交流的内容要丰富。 交流的面要广。 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 。 要及时抓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分组观察现在的凤仙花苗 确定观察内容和方法,观察要细致。 交流时,提醒大家注意独特的发现。 画一株凤仙花要注意抓住特点。 3、预测以后几周凤仙花的生长变化 预测时不要满足于简单地说结果,要引导学生说出预测的理由。 训练学生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第三课 开花了!结果了! 教材说明 1、有什么令人兴奋的消息 2、观察花 3、密切关注果实颜色的细微变化 谁最先发现花芽 第三课 开花了!结果了! 教材说明 1、有什么令人兴奋的消息 谁最先发现花芽 谁种的凤仙花最早出现花蕾 第一朵花是哪一天开的 凤仙花还在继续长高吗?猜测它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2、观察花 一是学习观察解剖花的方法。 二是认识凤仙花各部分的结构。 三是观察研究从开花到结出果实这个过程中花的各个部分的变化,从而认识果实是由雌蕊发育成的。 3、密切关注果实颜色的细微变化 一是及时采摘,避免种子在果实里发芽。 二是供教师选择下一节课教学的时间。
教学建议 (一)有什么令人兴奋的消息 (二)观察花。 首先引导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 ,注意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凤仙花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跟哪些因素有关,要让学生联系观察到的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说。 (二)观察花。 首先,指导学生描述花、剖解花、粘贴花。 其次,分小组研究花有几个部分,哪些部分和结果有直接的联系。 教师适当进行讲解花的结构、花的各部分与果实的关系等。
第四课 果实和种子 教材说明 第一,认识一粒种子长出了多粒种子。 第二,整理记录资料,形成新的认识。 第四课 果实和种子 教材说明 第一,认识一粒种子长出了多粒种子。 第二,整理记录资料,形成新的认识。 1、描述了凤仙花的种子、幼芽出土、长出花芽、开花、结果和再到种子的几个主要生长阶段。 2、引导学生通过记录和计算各阶段经历的时间,了解凤仙花从播种到种子成熟需要的大约天数。 3、把凤仙花生长的高度变化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 4、完整的凤仙花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第三,“阅读与扩展”对凤仙花的有关知识做了扩展性的介绍。
教学活动建议 一、估算种子的活动。 分组进行,指导学生整理、分析的方法。 二、整理、分析事实、数据的活动 1、看图说说凤仙花的生长过程。 2、按记录的日期算出凤仙花生长周期的天数。 3、画折线图和分析数据,需要教师具体指导。 4、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凤仙花的身体有几个部分。 开花植物的生长一般经历种子萌发--幼芽出土--长出花芽--开花--结果--形成种子的过程,它们的身体分为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六部分。 三、阅读与拓展活动 可围绕教材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起到举例的作用,促进学生的课外观察。
单元总体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应与其他单元教学活动交叉进行。课堂教学的具体时间,应根据植物生长的实际情况而定。 教师要在保持学生长期观察记录的兴趣方面多动脑筋,不仅要较好地利用本单元的课堂教学时间检查学生的课外观察记录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还应采用多种方式,调动每个学生课外观察、记录的积极性。 教材以种植凤仙花为线索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的一生”的学习活动,其中凤仙花只是学习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的目标。因此,组织本单元教学时,教学材料不要拘泥于凤仙花。 组织学生亲历“植物的一生”的研究活动,教师应注意到学生生活环境中除这种植物以外的其他植物,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比较。 种植活动以小组活动为宜。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互相督促,有利于课外观察记录活动的有效进行。
第四单元 动物的生命周期
单元教学内容 迎接蚕宝宝的诞生 可爱的蚕宝宝 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蚕的生命周期 基本脉络:蚕的生长变态过程
教学目标要求 1.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养蚕的活动;鼓励学生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活动过程。 (1)经历对蚕进行养育的过程; (2)经历对蚕卵、蚕宝宝、蚕蛹、蚕茧等蚕一生形态变化的观察和描述过程; (3)经历用蚕的一生的发展变化与其他动物相比较,发现动物生命周期的过程; (4)经历对蚕身体变化的比较和测量的过程; (5)经历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过程。 3.组织指导学生在养蚕的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生命的变化、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认识。
课时安排 1、迎接蚕宝宝的诞生 1课时 2、可爱的蚕宝宝 1课时 3、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1课时 4、蚕的生命周期 1课时 1、迎接蚕宝宝的诞生 1课时 2、可爱的蚕宝宝 1课时 3、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1课时 4、蚕的生命周期 1课时 (整个单元的学习需持续2个月左右)
第一课 迎接蚕宝宝的诞生 教材说明 第一部分:“用放大镜观察蚕卵”和“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第一课 迎接蚕宝宝的诞生 教材说明 第一部分:“用放大镜观察蚕卵”和“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第二部分:“为即将孵出的蚕宝宝建造一个舒适的家”。 第三部分:由"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和"测量蚕宝宝的体长"两个活动组成。
教学活动建议 引入要注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用放大镜观察蚕卵时,要边观察,边让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比较不同动物的卵时,要采用多种方法。 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观察图片议一议 综合比较想一想
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 测量蚕宝宝的体长。 第一,引导讨论蚕宝宝出世前要做的准备。 第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蚕宝宝是怎样孵出来的。 第三,仔细观察刚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读书,掌握养蚕的一些方法。 第四,讨论记录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有哪些办法? 测量蚕宝宝的体长。 学生要明确要求,认真观察与记录。 教师要有耐心,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做好记录。
第二课 可爱的蚕宝宝 教材说明 第一个活动:交流蚕的新变化。 第二个活动:爱换新衣的蚕宝宝。 第三个活动:身肥体壮的蚕宝宝。 第二课 可爱的蚕宝宝 教材说明 第一个活动:交流蚕的新变化。 第二个活动:爱换新衣的蚕宝宝。 第三个活动:身肥体壮的蚕宝宝。 第四个活动:其他动物的宝宝是什么样的。 第五个活动: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
教学活动建议 1.交流蚕的新变化。 2.观察蚕宝宝换外衣。 3.观察身肥体壮的蚕宝宝 。 4.讨论比较,其他动物和它们的宝宝。 交流的内容要全面 交流的形式要多样 交流的面要广 2.观察蚕宝宝换外衣。 引导交流 观看录像 讨论猜测 3.观察身肥体壮的蚕宝宝 。 观察的内容 观察的方法 观察的顺序 4.讨论比较,其他动物和它们的宝宝。 观察比较 讨论交流 5、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 重点在于提醒学生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
第三课 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教材说明 第一个活动:蚕宝宝变成了什么样。 第二个活动:观察蚕茧。 第三课 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教材说明 第一个活动:蚕宝宝变成了什么样。 一是指导学生在观察蚕蛹的过程中,注意蚕宝宝与蚕蛹的比较,发现蚕蛹身体的特点; 二是对蚕蛹是不是还会变化作出猜测。 第二个活动:观察蚕茧。 一是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 二是指导学生们进行拉蚕丝的活动。
教学活动建议 1.蚕宝宝变成了什么样。 2.观察蚕茧。 3.了解蚕丝制品及其历史。 剪开蚕茧,取出蚕蛹 ; 观察比较,描述蚕蛹; 仔细观察,引导猜测 ; 根据观察,画出蚕蛹。 2.观察蚕茧。 多种方法观察蚕茧 指导学生学习抽丝 3.了解蚕丝制品及其历史。
第四课 蚕的生命周期 教材说明 第一个活动 “蚕茧所发生的变化” 。 第二个活动“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 第四课 蚕的生命周期 教材说明 第一个活动 “蚕茧所发生的变化” 。 第二个活动“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 第三个活动 “小结蚕的一生”。 第四个活动 “认识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活动建议 1.交流蚕茧发生的变化。 2.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直接从问题开始,让学生充分交流。 引导学生再观察蚕茧里有什么,小结蚕一生蜕几次皮。 2.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第一,观察蚕蛾,描述蚕蛾的身体。 第二,比较蚕蛾与蛹,它们有哪些不同? 第三,引导学生回忆交流,了解蚕蛾的行为特征。 第四,比较雄蛾和雌蛾,观察雌蛾怎样产卵。
3.小结蚕的一生。 4.认识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分组整理记录,研究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小结。 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片或交流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动物的生命周期一样吗?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从以上事实中,我们还能发现什么?
欢迎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