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1912——1916).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西方行政制度》复习重点 试题类型本次考试的题型分四大题,分别是:不定项选择题、判断分析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1. 不定项选择题 12 小题,每题 2 分,共 24 分。 2. 判断分析题 4 小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3. 简答题 4 道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4. 论述题 1.
Advertisements

201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Ⅰ)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抗争与探索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 资产阶级革命派.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派探索救国道路一览表
座位排列(严格按方阵、学号就座) 空 位 旅 游 管 理 行 管 1 班 行管 2班 旅管 3班 旅管 2班 旅管 1班 讲 台 进门.
导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1讲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及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第三讲 资产阶级共和国 的试验及失败 主讲人:张永.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阶段 程度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建立 概念: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它代表中国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实行独裁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兴起:1895年清政府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北洋军名称从此开始。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大臣,北洋军成为清未最大.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一节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 ) 专制复辟 民主共和 1、1913年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第四讲 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运动.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八国联军侵华.
第 六 单 元 20 世 纪 以 来 中 国 重 大 思 想 理 论 成 果 醒 站 富 强 三民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思想
第一章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十四章 中华民国法律制度(上) (公元1912—1927年)
第十二章 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1月9日 教育部成立蔡元培首任教育总长。 教育部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历象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山雨欲来风满楼, 武昌起义谱春秋。 立国行宪废帝制, 有花无果恨悠悠。 江苏省扬州中学 姚娣.
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
虎门销烟 辛亥革命 金田起义 五四运动.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回顾知识: 资本主义国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半总统半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 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 光荣革命 法国大革命 英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三讲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 专制制度终结的.
第七章 护国运动.
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王丽 QQ
第13课 辛亥革命 兴县中学 赵小鹏.
辛亥革命.
第四单元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9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今年,中国政府最大的反毒品运动日前在公安部贾春旺部长的领 导下在云南 大理 开始 进行 。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西藏 Tibet.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Rap in Chinese teaching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第六课 我 的 国 家.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中國近代史( ) 圖表分析.
20世纪中国历史有三位伟人。你知道这三位伟人的名字吗?他们为什么当选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三位伟人?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第 三 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节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1912——1916)

重点: 1)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难点 1)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迅速垮台的原因

一、袁世凯专权 1)破坏《临时约法》 控制内阁 2)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据材料请回答:国民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改组同盟会 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故须其名曰国民党……本党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 。 -《国民党宣言》 ? 据材料请回答:国民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作民权保障 谁非后死者 为宪法流血 公真第一人

二次革命 爆发标志:1913、7 江西湖口 李烈钧

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 北洋军力量强大 直接原因: 国民党力量涣散 重要原因: 未能组织和发动群众 根本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结果 失败,袁势力从北方扩展到长江流域,势力更加巩固。

“在中国谁不想当皇帝呢?过去的人想当皇帝,现在的人想当皇帝,未来的人还会想当皇帝的,……中国有着出产皇帝的肥沃的土壤,……——袁世凯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采取了哪些手段? 1、清除政治障碍: 接受“二十一条” 发表文章、组织“筹安会”、组成“国民代表大会” 3、制造复辟舆论: 当选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 1、清除政治障碍: 2、寻求有力外援: 3、制造复辟舆论: 接受“二十一条” 发表文章、组织“筹安会”、组成“国民代表大会”

最能体现袁世凯称帝野心的是 A、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B、废除《临时约法》 C、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D、修改总统选举法

D、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和割让他国 最能体现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目的的是 A、要求接管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B、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的期限 C、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 D、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和割让他国

袁世凯复辟帝制

1、袁世凯个人因素:有实力,有手段,准备充分,有靠山(帝国主义的支持)。 2、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涣散 3、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决定的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思考讨论袁世凯为什么能够当上皇帝?

洪水横流淹没汉满蒙回藏 宪章文武尽是公侯伯子男

1、护国运动有哪些阶级、阶层参加?斗争方式? 各自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广泛的社会基础) 护国运动: 1、护国运动有哪些阶级、阶层参加?斗争方式? 各自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最大特点: 广泛的社会基础) A:孙中山举旗:舆论:《讨袁宣言〉 《第二次讨袁宣言》 B: 梁启超转变:舆论:《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C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掀起高潮:军事上武力讨袁 D :全国人民:反对

中华民国万岁 袁世凯千古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 (1)袁世凯复辟和卖国违背民意, 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 (3)北洋军阀内部的分化和 帝国主义的放弃。 (1)袁世凯复辟和卖国违背民意, 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 (2)革命党人的坚决斗争: 护国运动的打击,全国人民的反对。 (3)北洋军阀内部的分化和       帝国主义的放弃。

2、护国运动是成功还是失败? 成功: 推翻洪宪帝制,恢复了中华民国,阻止历史倒退 失败: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袁世凯制造“宋案”的主要原因是 A、宋教仁要取代袁世凯临时大总统的位置 B、宋教仁支持孙中山 C、宋教仁力图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 D、宋教仁反对复辟 1

2 “宋案”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权力之争; B、美、日在华矛盾; C、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D、共和与专制的矛盾 D

二次革命失败的最大后果是: A、资产阶级退出了政治舞台; B、南方各省纷纷取消了独立; C、孙中山、黄兴被迫流亡海外; 3 二次革命失败的最大后果是: A、资产阶级退出了政治舞台; B、南方各省纷纷取消了独立; C、孙中山、黄兴被迫流亡海外; D、袁世凯的势力扩展到长江流域。 D

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4 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扩大立宪派的影响; B、梁启超已经成为革命派; C、为发动护国运动做舆论准备; D、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 D

从反袁斗争的结局分析,“护国运动”与“二次革命”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工作; B、革命党是否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 7 从反袁斗争的结局分析,“护国运动”与“二次革命”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工作; B、革命党是否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 C、讨袁斗争是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 C

归纳概括袁世凯一生的活动,并评价袁世凯。

卖康梁而宠幸位,抚山东,督保定,直入内阁,十数年立地顶天,居然豪杰,谁不说龙腾沧海 抗孙黄以做总统,先临时,后正式,旋改国号,一片心称呼皇帝,忽焉取消,我也笑鳖入紫泥

谢 谢 指 导

材料一:段祺瑞说:”项城(袁世凯)帝制自为之迹,已渐暴露。我当年曾发采取共和通电,如今又拥项城登极,国人其谓我何?且恐二十四史中,亦再找不出此等人物!所以论公,我宁死也不参与;论私,我从此只有退休,决不多发一言。“ 材料二:日本驻华公使在将“二十一条”提交给中国政府时说:“希望贵大总统高升一步。”护国运动开始后,日本政府拒绝接见袁世凯派去的特使,责备袁世凯“断行帝制,无视友邦劝告”。

袁世凯的一生是罪恶的一生: 1、出卖维新派 2、镇压义和团 3、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4、刺杀宋教仁 5、镇压二次革命 6、签定“二十一条” 7、复辟帝制 …… 密谋称帝的袁世凯(坐者)

袁世凯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袁世凯‘素质全面’,具有‘异常才智’且‘野心勃勃’ ,是中国改革总设计师李鸿章的最佳传人,是少数可以左右李鸿章之后的大变局、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政治人物。 ——《纽约时报》记者托马斯F米拉德 袁世凯聘请的外国顾问 袁世凯宴请承认中国政府的各国公使

袁世凯的一生是遗憾的一生: 袁世凯的两次历史机遇 第一次历史机遇 如果袁世凯按照对谭嗣同的承诺,杀荣禄、围颐和园,迫使慈禧太后交出权力,致变法成功,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也许不亚于日本的西乡隆盛。 袁世凯的两次历史机遇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如果沿着共和之路走下去,不搞洪宪帝制,其在民国史上地位如何?也许仅次于孙中山,或相当于美国的杰弗逊,也未可知。 第一次历史机遇 第二次历史机遇 摘自2004年08月18日  10:18    深圳新闻网

美国的幸运与中国的不幸 华盛顿与袁世凯

袁世凯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虽然不是清国的改革之父,但他能让改革继续进行下去。袁世凯是中国改革总设计师李鸿章的最佳传人,一直负责推动整个大清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少数可以左右李鸿章之后的大变局、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政治人物。他‘素质全面’,具有‘异常才智’且‘野心勃勃’,善于利用政治时机并有能力把自己推上最高权力的宝座;他吸取了中日战争和义和团式反西方的教训,主张尽量寻求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支持和谅解,以便推动改革。” ——《纽约时报》记者托马斯F米拉德 袁世凯聘请的外国顾问 袁世凯宴请承认中国政府的各国公使

华盛顿与袁世凯,美国的幸运与中国的不幸 新成立的美国陷入了极度的混乱。人们为实行什么样的国体与政体争斗不休。美国中央政府号令不行,国家陷入了动荡。 要求华盛顿出山,实行君主制,担任美国国王,实行国家集权来结束混乱。如果华盛顿此时宣布实行君主制,是不会有多大阻力的。但在连任两届总统后,他拒绝了第三任任期,那时他如果想任第三任总统的话,是没有人可以和他竞争的。他曾对人说过:我是开国总统,如果从我开始就连任终身的话,美国的民主就没有保障了。他明确地反对由某一个人长期担任总统职务,使得以后的美国有了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法律规定。真正做到了天下为公,以自身的努力,促进了美国民主制度的确立,从这点说,美国人民有了华盛顿,是幸运的。 他比华盛顿晚出生137年,却在民主与进步的意识上,比华盛顿落后得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是能当君主绝对不当,另一个是不能当拼了老命也要当 摘自《伏羲文学网》党卫军 2004-06-19

刀大杀人多

他的脸上露出了光芒,“即便后来革命党闹事,我是中国终结满清王朝,开辟共和的开国总统啊。从清末到民初,尤其是北洋政府时期,推行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政策,与时俱进。兴学重教,开通民智,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前无古人。正是由于政治上的宽松政策,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新文化大师才脱颖而出;蔡元培成功地改造了北京大学;邵飘萍、黄远庸两大新闻巨擘一则则独家新闻、一篇篇时论文章众口交传;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我翻阅过去的报纸杂志,舆论普确实遍评论袁有驾驭复杂国际国内局势的能力。

“李鸿章死后,朝纲崩弛。我是体制内渐进改革的领军人物,支持地方自治和君主立宪,任内阁总理而统领新政,既得到国内改革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章太炎等人的支持,也赢得了西方的普遍支持。在我的倡导下,清廷颁布了“预备立宪先行厘定官制谕”。一场声势浩大的立宪运动在全国兴起,各地纷纷成立民间的立宪团体,向民众普及宪政知识和敦促政府加快立宪进程,为后来建立民国做了良好的准备。如果我的新政渐进改革,不被体制内的保守派与体制外的激进的学生和知识分子合力夹击所中断,中国早就实现现代化了。”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宣言》 护国运动发生的原因

性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的代表,同时带有近代化特征 北洋军阀 1912 1916 1928 军阀割据 袁世凯 性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的代表,同时带有近代化特征

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破坏民主共和,损害 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二次革命 发生的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导火线 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破坏民主共和,损害 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宋教仁案 袁罢免三省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