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 第一章 总 论 科学出版社.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Advertisement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3 的倍数特征 抢三十
质数和合数 2 的因数( ) 6 的因数( ) 10 的因数 ( ) 12 的因数 ( ) 14 的因数 ( ) 11 的因数 ( ) 4 的因数( ) 9 的因数( ) 8 的因数( ) 7 的因数( ) 1 、 2 、 3 、 4 、 6 、 12 1 、 11 1 、 2 、 5 、 10.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 统计学》 教 学 课 件(PowerPoint)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药物分析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统计方法与应用 信用管理教研室 楼裕胜 办公室:7211 Tel:
丰富的图形世界(2).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10.2 立方根.
6.6 单侧置信限 1、问题的引入 2、基本概念 3、典型例题 4、小结.
UI(用户界面)集训班 Illustrator 高级班.
第一章 数据与统计学(总论) 吸烟有害健康。 不结婚的男性会早逝10年。 身材高的父亲,其子女的身材也较高。
描述统计学 主讲教师:王晓红 统计与数学学院.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第三篇 医学统计学方法. 第三篇 医学统计学方法 医学统计学方法 实习2 主讲人 陶育纯 医学统计学方法 实习2 主讲人 陶育纯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篇 组织工作.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 统 计 学 概 论 主讲教师: 赵 琴 玲.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统计学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 授课人:高美英.
走 近 统 计.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高职高专工程管理类专业教材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统计学 (statistics) 任志刚 教材配套课件.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第17章 网站发布.
第一章 函数 函数 — 研究对象—第一章 分析基础 极限 — 研究方法—第二章 连续 — 研究桥梁—第二章.
第十章 方差分析.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抽样和抽样分布 基本计算 Sampling & Sampling distribution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5.2 常用统计分布 一、常见分布 二、概率分布的分位数 三、小结.
用计算器开方.
实体描述呈现方法的研究 实验评估 2019/5/1.
1.2 有理数 第1课时 有理数 伏家营中学 付宝华.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可编辑图表汇总 修改方法: 点击图表内容→“设计”选项卡→编辑数据.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5.2 抽样分布   确定统计量的分布——抽样分布,是数理统计的基本问题之一.采用求随机向量的函数的分布的方法可得到抽样分布.由于样本容量一般不止2或 3(甚至还可能是随机的),故计算往往很复杂,有时还需要特殊技巧或特殊工具.   由于正态总体是最常见的总体,故本节介绍的几个抽样分布均对正态总体而言.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第三节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总平方和可以分解为三项: (10.10).
找 因 数.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IT 方法 INTOSAI IT 审计培训.
Sssss.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统计学 第一章 总 论 科学出版社

第一章 总 论 笫一节 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笫二节 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 笫三节 统计工作过程和基本职能 第四节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章 总 论 笫一节 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科学出版社

一、统计的涵义 现代统计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统计工作(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指对社会现象、经济现象、自然现象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研究的过程。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和其他与之相联系的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是阐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一、统计的涵义 统计三个方面的含义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对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反过来又指导统计工作,使统计资料准确可靠。

二、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统计是适应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奴隶社会形成过程中,统计也初步形成。 封建社会时,我国的统计已略具规模。 近代统计的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同步的,在17世纪至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人口、工业、农业的统计登记逐渐形成制度,“商业、工业、农业、海关、外贸、物价等方面的统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统计实践的发展,欧洲出现了一些统计理论著作,这些统计理论著作为统计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在统计学的初创时期,“政治算术学派”和“国势学派”(“记述学派”)的理论占据了统治地位。 19世纪中叶,随着统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又产生了“数理统计学派”。 19世纪下半叶,德国人克尼斯和梅尔在继承“政治算术学派”和在凯特勒的影响下创立了“社会统计学派”。 十月革命后,在前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社会经济统计学。 我国在1978年社会经济统计学认为是经济领域的统计学,把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自然科学各领域的统计学确定为统计学的分支。

第一章 总 论 笫二节 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 科学出版社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按其研究对象包含的内容来分,可以分为广义统计学和狭义统计学。 广义统计学以社会现象、经济现象、自然现象的数量方面作为其研究对象。 广义统计学既不属于社会科学,也不属于自然科学,它是一门跨学科的独立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狭义统计学是指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等。 本书阐述狭义统计学中的社会经济统计学。 本书所涉及的统计工作系狭指社会经济统计工作。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和社会经济统计相比,它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间接研究,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统计这种调查研究活动的规律和方法,它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规律和方法。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如下特点: (一)数量性 (二)总体性 (三)具体性 (四)社会性

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如下特点: (一)数量性 由于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因此,数量性就成为社会经济统计的基本特点。 数量性特点具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数量的多少。即研究现象的规模、大小、水平等。 2.现象间的数量关系。即研究现象的内部结构、比例关系、相关关系等。 3.质与量间的关系。即研究现象质与量互变的界限、研究质与量的统一。

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如下特点: (二)总体性 由于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的数量方面,因此总体性就成为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特点。 总体是由许多性质相同的个体所组成的整体。 统计研究的是大量现象整体的数量特征,而不是个别事物的个别数量,只有这样才能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作出正确的判断。 但是,统计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是从对个体数量的认识开始的。

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如下特点: (三)具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不是抽象的量,因此,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具体性特点。 统计研究的量是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量,这个量总是和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而数学所研究的量是抽象的量,两者有着明显区别,但统计中往往借鉴数学的方法。

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如下特点: (四)社会性 社会经济统计以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有明显的社会性的特点; 社会经济统计本身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更具备社会性的特征。

二、统计的认识过程 统计研究的方法包括:统计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统计研究的一般方法是指统计的认识方法,统计应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来认识现象的数量方面,找出现象内在的规律和反映现象质的数量特征。

二、统计的认识过程 统计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其认识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从质与量的关系看,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质开始到量,再到质与量的结合。 另一方面,从个体与总体的关系看,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对个体数量的认识开始,再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

三、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大量观察法 统计分组法 综合指标法 统计推断法

三、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是指统计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中要从总体上加以观察,对现象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数的个体进行调查研究并综合分析,从而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各个个体的数量表现差别较大,不能任意抽取某个个体进行观察。只有在对现象的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观察现象总体的全部或抽取足够多的个体进行观察,才能使次要因素、偶然因素的影响相互抵消,从而揭示现象的本质规律。

三、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二)统计分组法 统计分组法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和现象内在的特点,按一定标志,把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部分或组的一种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分组,可以揭示现象的不同类型。 在分组的基础上,可以研究现象总体内部构成及内部数量关系。 统计分组与统计指标是结合运用的。

三、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三)综合指标法 将大量观察所得的资料进行加工、汇总,就可以得到反映现象总体一般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运用各种综合指标对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叫综合指标法。 常用的综合指标有三类: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在这三类指标的基础上展开统计分析的具体形式有:对比分析、平均分析、变异分析、动态分析、指数分析、经济模型分析(包括相关回归分析、平衡分析和预测分析)。

三、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四)统计推断法 统计研究中,某些现象所包括的个体是有限的,另一些现象所包括的个体的量非常大或无限,对于前者可用综合指标法进行分析,而对于后者,则采用统计推断法进行分析。 统计推断法是根据局部样本资料,按一定的置信标准,用样本数据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推断法广泛用于对总体数量特征的估计和对总体某些假设的检验。

第一章 总 论 笫三节 统计工作过程和基本职能 科学出版社

一、统计的工作过程 (一)统计设计 (二)统计调查 (三)统计整理 (四)统计分析

二、统计的基本职能 (一)统计信息职能 (二)统计咨询职能 (三)统计监督职能

第一章 总 论 第四节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科学出版社

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是统计调查研究的对象,简称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整体。 总体的类型是多样的。 构成总体的每个个体就是总体单位。 总体按包含个体的多少可以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指总体所括的总体单位是有限的,是可以计数的。 无限总体指总体所包括的单位是无限的,是不可以计数的。

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和差异性。 (一)大量性 大量性特征是指总体应包含足够多的单位数。这是由统计的研究对象决定的。 (二)同质性 同质性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个体必须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性质,就是这个共同性使这些个体结合成一个整体,同质性是构成总体的基础。 (三)差异性 差异性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除了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性质外,在其他方面存在差异。

二、标志、指标和指标体系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标志的具体表现是指在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或数值。 按标志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是表明事物属性特征,只能用文字说明,不能用数值来表示的标志。 数量标志是表明事物量的特征,用数值来表示的标志。 标志按变异情况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在一个总体中,对于一个标志来说,如果总体各单位具有相同的标志具体表现,则该标志叫不变标志。 在一个总体中,对于一个标志来说,如果总体各单位具有不同的标志具体表现,则该标志叫可变标志。

二、标志、指标和指标体系 指标是说明总体的。对于指标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一种认为指标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或范畴。 这种理解包涵三要素:指标的含义、指标计算范围、指标计算方法及计量单位。 用于统计理论和统计设计; 另一种认为指标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加具体数值。 这种理解不仅包涵上述三要素,而且包涵下列要素:指标所属时间、指标所属空间、指标数值。 具体用于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二、标志、指标和指标体系 指标按性质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或总数量的统计指标,又称总量指标。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 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本身质量或反映现象强度、密度、工作质量和经济效果的统计指标,质量指标表明现象的对比关系,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二、标志、指标和指标体系 标志和指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它们的区别是: 1)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 2)有的标志可用数值来表示,如数量标志。有的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如品质标志。而所有的指标都可用数值表示。

二、标志、指标和指标体系 标志和指标间的联系是: 1)数量指标的数值是根据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2)指标与标志间存在变换关系。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原来的总体变为总体单位,原来的指标相应地变为数量标志;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原来的总体单位变为总体,原来的数量标志相应地变为指标。

二、标志、指标和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可分为两大类: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 基本统计指标体系是指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其各个组成部分基本情况的指标体系。 具体又分三个层次: 最高层次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 中间层次是各地区各部门统计指标体系; 第三是基层统计指标体系,它是指微观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指标体系。 专题统计指标体系是指针对某项社会或经济问题而制定的专门统计指标体系

三、变异和变量 变异是指标志的具体表现在总体各单位间的差异。 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作变量,变量的具体取值叫变量值。 变量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变量按性质的不同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本章小结 现代统计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统计工作(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的统一体。 本书所涉及的统计工作系狭指社会经济统计工作。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如下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

本章小结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推断法。 统计工作过程是指统计工作的步骤。 统计工作的步骤有: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统计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统计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有: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标志、指标及指标体系,变异和变量。

思考题: 什么是统计,一般有几种理解? 什么是标志和指标,两者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简述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统计工作包括几个步骤,它们各是什么? 什么是统计指标,它具有哪些特点? 举例说明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指标体系、变异、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