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knock out 摧毁 2.get out of control 摆脱控制 3.as far as we know 据我们所知 4.break down ①分解 5.vice versa 反之亦然 6.bring ……back to life 使 …… 复活 as far as sb./sth.
Advertisement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滕王阁序》名句默写 高二下.  1、《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了时间 已到深秋的句子是, 。写来 宾驾着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的句子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 “ 写尽 九月之景 ” 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  3、描写当地繁华富庶的句子是:
7 的乘法口诀 长沙市雨花区和平小学 王 慧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齐天大圣在 炼丹炉中关了 七七四十九天 孙悟空不管三 七二十一,举 起金箍棒就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小学 邓华.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下面哪些数是 2 的倍数?哪些数是 5 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只看个位上数就能进行判断。 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寫一篇有關求學道理的 文章訓示晚輩們) 為學一首示子姪 彭端淑.
聆听美的声音 第一篇 听雨轩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阅读领航第3小组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诗 歌 鉴 赏 刘春玲.
Module 6 The Three Gorges Dam 莱阳九中 英语组 宋飞.
欢迎来到我的课堂.
第十七章 诗歌的翻译 诗歌翻译的难点及基本原则 ——以《天净沙.秋思》的 几种译文为例.
两位数乘两位数 (进位)乘法 四 乘法(第二课时).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有人 _ 夕阳西下的地方就是天的 _ _ ,但是我看到_ 尽头也看不到家乡。 说 尽头 最 含义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折线统计图》 丰台区大红门一小 白红杰.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秋天来了.
秋 天 作者: 何其芳 课件制作:盐步中学 辛彩明.
《秋词》 刘禹锡 可园学校 王国荣. 《秋词》 刘禹锡 可园学校 王国荣 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愿为你去.
江 雪 柳宗元.
小桥流水人家.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古代诗歌四首.
古诗配画.
古诗配画.
沁园春·长沙.
课文导入: 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能把你眼中的秋色告诉大家吗?. 课文导入: 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能把你眼中的秋色告诉大家吗?
俄罗斯方块:注意观察游戏中用到的 数学的知识
描出春之美——《燕子》教学片断 描出春之美 ——《燕子》教学片断 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第二小学 陈淑颜.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内阅读热点点津.
沁 园 春 雪 毛 泽 东.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初一年级(1、2)班 制作:李淑芳.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小螺号.
小桥流水人家.
独领风骚,词风飘逸 毛泽东 诗词 欣赏.
江山如此多娇.
飞扬的诗情 欢迎走入快乐语文课堂, 欣赏诗歌艺术风采, 感受词人豪迈的情怀.
第十一课 谈学习.
在PHP和MYSQL中实现完美的中文显示
声声慢 李清照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毛泽东诗词欣赏.
色彩 · 对比.
2017 唯美樱花工作模板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一片一片又一片, 片片鹅毛飞满天, 掉在地上处处白, 落在水里都不见。 雪.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我们的 奋 斗 之路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老师 莅临指导!.
月光曲 贝多芬.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我叫“神舟号”.
EBNF与操作语义 请用扩展的 BNF 描述 javascript语言里语句的结构;并用操作语义的方法描述对应的语义规则
西藏 Tibet.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1)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祝 辉.
(一)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
第4课时 绝对值.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1 秋天的图画.
《我爱你中国》 万先金.
生词 คำศัพท์ 宋词 sòngcí ฉือในสมัยราชวงศ์ซ่ง 词人 círén นักประพันธ์ “ฉือ”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企业商务PPT模版 Loem ipsum dolor sameman tanam ca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tamam dalam qoue sampe. More PowerPoint templates: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秋天,在一般人的眼中,往往充满了苍凉,充满了感伤,而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在他年青的时候,却曾为秋天唱过一曲昂扬的赞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充满动感,充满力量,充满浓烈色彩的《沁园春.长沙》。

立 志 立壮志的少年形象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关于词的知识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沁园春 ”是词牌名,“ 长沙 ”是题目。词牌表明形式,词题表明内容。 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至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4、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听范读正音: 沁园春(qìn) 百舸(gě) 峥嵘(zhēng róng) 廖廓(liáokuò) 挥斥方遒(qiú) 浪遏飞舟(è)

快速默读全词,圈点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语。 立、看、怅、问、携、忆、记 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眼前生机勃 勃的景象。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上阕:   写景提出 谁主沉浮

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 下片侧重追忆往事。 想到了往昔岁月,想到了祖国的命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词人思索的问题。 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往昔岁月,想到了祖国的命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词人思索的问题。 概括全词,上片、下片各侧重写了什么? 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 下片侧重追忆往事。

抒情回答慷慨激昂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追忆往事

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图画? 四幅图画: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研习“独立寒秋图” 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2 、展开想象,扩展语句,进行形象而有诗意的大胆描述。 在一个深秋的季节,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得无尽遐想……

3: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 不行。“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4:柳诗“独钓寒江”与毛词“独立寒秋”所表现的诗人的胸襟境界是否相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诗表达的是诗人身处逆境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穷则独善其身”的封建士大夫的心志;毛词则表达了词人身处险境、坦荡磊落、砥柱中流的革命伟人的气度。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研习“湘江秋景图” “看”字所领7句所描绘的景色具有什么特点? 绚丽多彩  生机盎然 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眼前这大好景色的?

看 绚丽多彩 生机盎然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远眺 远景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近观 近景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远眺 远景 近观 近景 仰视 高景 俯瞰 低景 绚丽多彩 生机盎然  眼前之景

古人非常讲究练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几茎须”,《沁园春·长沙》上片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象? ①层林尽染:用拟人手法,活化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写出秋色之深浓。(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速度和力度。 “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 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1、上阕末句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哪些内容作了回答? 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 曾携来百侣游。忆往昔岁月峥嵘稠 3、“恰”字下面几句叙写了 什么内容? 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4、注意“峥嵘”、“风华”、“意气”、“挥斥”、“方遒”、“激扬文字”、“遏”等词的语境意义,理解“指点江山”、“万户侯”的借代手法和“粪土”的名词意动用法。 “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 “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风貌和战斗行动。 “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 5、“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句有什么作用?“击水”一词有何深意? “曾记否”唤起回忆,鼓舞斗志。 “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浪遏飞舟”借回忆当时游泳的情况,表现“同学少年”的急流勇进的斗争精神和无比强大的革命力量。

6、词的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突出了什么人的活动?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突出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年轻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

7、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回忆,回忆往事仅仅是旧地重游引出的回忆吗? 侧重抒发诗人的革命豪情。 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气豪情,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作答。 后三句用“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设问,巧妙地对“谁主沉浮”的问题作了回答,号召革命青年应该像飞年那样激流勇进,担负起历史的重任。

秋词例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漠漠清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

为什么有人笔下的秋景苍凉、萧瑟,毛泽东笔下的秋 景却争奇斗艳、生机勃勃呢?这跟诗人的身份、处境、 思想感情有关。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来抒 发自己的情感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 两方面的内容。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不仅内 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 远。

“意象”简释 意 意境 象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以壮景抒豪情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一、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一、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 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 竞相向上、生机勃勃 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 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 以壮景抒豪情

二、意象美来自意象的表达 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 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 事物动态的雄壮美 “百舸争流”中的“争” 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 “击”“翔” 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 “万类霜天竞自由”中 的“竟”字, 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三、意象美来自意象的组合 并置式 辐射式 胸怀博大的看景人也便成了“风景”,形成一幅气势磅礴的“伟人图” ! 动静搭配,远近结合,从而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 ,描绘了一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 看:山、林、江、舸、鹰、鱼 忆:指点、激扬、击水、 浪遏飞舟 辐射式 万类 各种并置景物 胸怀博大的看景人也便成了“风景”,形成一幅气势磅礴的“伟人图” ! 看 诗人(我) 忆 同学少年 各种并置活动

沁园春 长沙 上阕 下阕 景中寓情 情中显志 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 万山红遍 (群山) 远眺 静 景 层林尽染 (群山) 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 万山红遍 (群山) 远眺 上阕 静 景 层林尽染 (群山) 问——谁主沉浮? 漫江碧透 (江中) 沁园春 长沙 近观 湘江秋景图 景中寓情 情中显志 百舸争流 (江中) 动 景 仰视 鹰击长空 (天空) 俯瞰 鱼翔浅底 (水底)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 战斗风貌 答——同学少年! 峥嵘岁月图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下阕 英雄气概 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 中流击水图 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比较鉴赏:下面三篇作品中描绘的景色有什么特色?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①〔天净沙〕 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② 唐·刘禹锡 秋词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③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湘江秋景图”。

作品 秋思 秋词 表达情感 景色特点 湘江秋景图 萧索 寂寥 秋高气爽 充满力量 乐观开朗, 豁达向上 绚丽多姿 充满生机 悲伤孤独,游子思念 故乡知情 秋词 秋高气爽 充满力量 乐观开朗, 豁达向上 湘江秋景图 绚丽多姿 充满生机 开朗昂扬、积极向上,热爱祖国山河

(3)体会思想感情和艺术特征 了解抒情方式 诗言志,毛泽东同志独立寒秋,是在抒发“悲秋”之感吗?显然不是,那么,这首词抒发了毛泽东同志怎样的思想情感呢?要深入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特征,我们有必要了解诗词的抒情方式。就这首词而言,有借景抒情,有直抒胸臆,有怀人忆事抒情。那么哪些句子是借景抒情、哪些地方是直抒胸臆、哪些地方是怀人忆事抒情? 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

六、古诗词鉴赏指导 (一)反复朗读、感知语言 (二)体味意境、感悟挚情 (三)把握类别、辨析风格 (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五)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水调歌头 游泳(1956年6月)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