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淮滨县新里中学 朱海贵.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观察 白醋的特点小苏打的特点 白色的细小晶体, 粉末状 无色透明的液体, 有一股酸味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 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Advertisements

第一节 碳 硅及其化合物.
3-1 食物中的養分與能量 趣味科學實驗:膨糖的製作 3-2 酵素 重要性 可改變代謝作用反應進行的快慢 成分 蛋白質 影響因素
不同pH下豆腐中钙和菠菜中草酸的拮抗作用
中学化学 九年级上学期 第八章 第2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 主讲人 董晓静 北京市昌平区燕丹学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2 练习题.
课 题 2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
欢迎指导.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欢迎步入知识的殿堂,感受其独有的乐趣。 制作人:吴亚玲.
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 10级物理系 张羽菲
谜底:二氧化碳 谜语猜猜看 农民说它是“植物粮食”; 消防员赞美它是“灭火先锋”; 建筑师称它为“粉刷匠”;
化学 河北省 第三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测试酸碱的指示剂.
教育科学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猜谜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封面 二 氧 化 碳 CO2.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鉴定 汪岱华 黄耀佳 张雯婧
欢迎光临.
课题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O C O 二氧化碳.
欢迎光临.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硫 1.存在形式: 游离态: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石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1课时).
高中化学实验 (二) 气体的制备.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鹤壁四中 刘根长.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辛锐中学 张霞.
看我干冰的 课题: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四、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寒假作业 翻转课堂3(酸碱盐综合1).
第8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临海外国语学校 冯丽雅.
余角、补角.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取和预处理 上饶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元素化合物复习.
S&N 常德市一中.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思考】Na2CO3与NaHCO3的鉴别方法 【固体】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设计制作 於如相.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重点化学方程式复习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基于微观图示法探究氯水的成分 北京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 罗萍丽.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第2课时.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第3章 第3节 设计 1 课前预习 ·巧设计 设计 2 设计 3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考 点 课堂10分钟练习 创新演练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Review Three states of matter are ( ). solid, liquid and gas
第12章 化学汽相沉积( CVD)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是通过气相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 CVD的基本步骤与PVD不同的是:沉积粒子来源于化合物的气相分解反应。 CVD的实现必须提供气化反应物,这些物质在室温下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通过加热等方式使它们气化后导入反应室。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单元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课时1 化学反应的焓变 平阳十一中 林天炜.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Session 2: Working on environmental issue
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和净化 一、利用SO2生产硫酸 SO2+1/2O2 钒催化剂 SO3 SO3+H2O H2SO4 二、工艺
专题四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16讲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厦大附中 欧昌友.
氨 常德市第一中学 吴清清.
恶心的 水垢.
课题2 二氧化制取的研究 (第一课时) 说课人:余姣龙 安庆市罗岭初级中学.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8 、7 、6加几 北京市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 冉 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淮滨县新里中学 朱海贵

猜一猜:它是谁? 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 建筑师们称它为——“粉刷匠” 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 的“罪魁祸首”

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想一想? 1)常温下无色、无味气体; 2)ρCO2>ρ空气; 3)CO2能溶于水; 4)CO2不支持燃烧;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 注意事项: 长颈漏斗必须液封,导管应在塞下少许。 思考: 如何改该装置为随开随用装置?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 操作步骤: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2).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请看两个小动画 (1)收集满CO2集气瓶放置方法 倒蜡烛:观察现象,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分析解释:1)ρCO2>ρ空气 2)CO2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烧。 (4)指出不支持燃烧的相对性。 镁也能在CO2气体中燃烧 请看两个小动画 二氧化碳不燃.wmv 二氧化碳密度.wmv

如图往纸袋里倒入二氧化碳 想一想; 能象水一样倒入二氧化碳说明什么? 你能看到什么现象? 它和往点燃蜡烛的烧杯里倒二氧化碳又有什么不同?

3).CO2能溶于水。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CO2能溶于水。

观察现象:塑料瓶变瘪。 分析解释:CO2能溶于水,造成塑料瓶 内外气压差

思考? 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事实说明CO2能溶于水。 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找出收集汽水溢出气体的方法。

CO2在溶于水过程的变化思考 CO2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也就是说有没有和水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呢?

[提供信息]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性溶液变为红色。 是什么物质使石蕊变红? 请你猜一猜? 1)是CO2 ? 2)是水(H2O)? 3)是CO2和 H2O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Ⅰ Ⅱ Ⅲ Ⅳ 现象 第一朵小花变红;加热后此小花仍是红色。 第二朵小花不变色;加热后此小花仍不变。 第三朵小花不变色;加热后此小花仍不变色。 第四朵小花变红;加热后此小花又变回紫色。

所以也可以把汽水称之为“碳酸饮料”。 实验分析 ⑴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⑴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⑵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也不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⑷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所以也可以把汽水称之为“碳酸饮料”。

将变红的溶液加热观察变化 观察现象:变红的溶液加热后又褪成紫色。 碳酸不稳定 H2CO3===H2O+CO2↑ 常温下就可以缓慢分解,加热分解速率更快。

检验CO2的方法 CO2+Ca(OH)2==CaCO3↓+H2O 用软塑料管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呼气。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干冰

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CO2的哪些性质 一、二氧化碳(CO2)的性质 2.化学性质 : 1)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烧 2)不支持呼吸; 1.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ρCO2>ρ空气 ;(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CO2能溶于水(1:1);(不能用排水取气法收集) 4)干冰易升华.(固体CO2叫干冰) 2.化学性质 : 1)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烧 2)不支持呼吸; 3)能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H2CO3 === CO2↑ +H2O (碳酸不稳定性) 4)能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此反应常用于检验CO2) 高温 5) CO2+C === 2CO(吸热反应)

二氧化碳(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CO2是一种很重要的气体,CO2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很重要的用途。它的用途由什么决定呢 1、用途:

CO2在自然界的循环 1)CO2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完成它的的循环的呢? 2)如果CO2含量减少或增多各有什么影响? 3)提供数据介绍CO2含量增高对人体的影响。 请听听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吧 探险者进入一个久无人至的山洞考察,要注意什么? 进入菜窖前的“灯火实验” 蜡烛燃烧不旺或者熄灭 \co2

  温室有两个特点:一是温度较室外高,二是不散热。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   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辨证看待二氧化碳的利与弊 有利于人类的一面 (用途) 不利与人类的一面 (危害)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和用作制冷剂 空气里二氧化碳含量过 高会使人窒息甚至死亡 大量排放会引起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可做温室肥料 二氧化碳可用做灭火剂 干冰灭火剂使用不当 会使人造成冻伤

碳 的 燃 烧 2C+O2 点燃 2CO 空气充足 空气不足 C+O2 CO2 点燃

一氧化碳 和 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的比较 对比项目 溶解性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无色 无味 气体 比空气大 可溶于水 无色 无味 气体 通常状态下的气.味.态 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克/升) 同温同压下与空气相比 溶解性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无色 无味 气体 比空气大 可溶于水 无色 无味 气体 比空气略小 难溶于水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比较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对比项目 不能燃烧 , 也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燃烧 可燃性 跟水反应 CO2 + H2O H2CO3 跟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Ca(OH)2 跟石灰水反应 CaCO3 +H2O 没有还原性 还原性 一氧化碳的燃烧.

纯净的一氧化碳在燃烧时的现象 安静的燃烧, 放出大量的热, 产生蓝色的火焰,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思考 1、如何鉴别两瓶无色气体:H2和CO? 答:分别点燃,用干冷的小烧杯罩着火焰,烧杯内壁若有水珠产生的是H2 ;烧杯内壁无变化的是CO。 2、实验发现碳在高温下可以跟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此反应吸收热量。 C + H2O CO + H2 向一盆燃烧旺盛的炭火中洒少量的水,火焰更旺且为蓝色;但洒入较多的水,炭火熄灭,为什么? 高温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比较 不能燃烧 , 一般也不能支持燃烧 ,也不能供给呼吸 跟水反应 CO2 + H2O H2CO3 对比项目 可燃性 跟水反应 跟石灰水反应 还原性 没有还原性 跟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Ca(OH)2 CaCO3 +H2O 有可燃性 2CO+O2 点燃 2CO2 点燃CO前必须 验纯 一般不能跟水反应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mpg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固体由 转变为 ,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 石灰水变 。 黑色 红色 浑浊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比较 不能燃烧 , 一般也不能支持燃烧 ,也不能供给呼吸 跟水反应 CO2 + H2O H2CO3 对比项目 可燃性 跟水反应 跟石灰水反应 还原性 没有还原性 跟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Ca(OH)2 CaCO3 +H2O 有可燃性 2CO+O2 点燃 点燃CO前必须 2CO2 一般不能跟水反应 验纯 不能跟石灰水反应 有还原性 CO+CUO CU+CO2

在工业上,一氧化碳常用来冶炼金属,如炼铁等。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有两个倒盖的大烧杯,里面分别有两只小白鼠。往其中的一个大烧杯中通入一氧化碳,结果会怎样? 一氧化碳的毒性

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为什么吸入一氧化碳会中毒呢? 因为管道煤气中有大量的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气体是剧毒气体。开始中毒时,感到头痛,呼吸困难,继而昏迷、痉挛,最后使人致死。 为什么吸入一氧化碳会中毒呢?

Hb Hb O 2

O 2 Hb O 2 Hb O 2 Hb O 2 Hb

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O2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大210倍 Hb Hb CO O 2 O 2 O 2 O 2 O 2 O 2 O 2 O 2 O 2 O 2 O 2 CO中毒原因:CO与血红蛋白牢固结合,造成体内严重缺氧。

防止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破坏环境。 思考 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时,为什么要用气球吸收尾气或用点燃的方法对尾气进行处理? 防止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破坏环境。

练习 1、如何将CO中混有的CO2除去? 答: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2、如何将CO2中混有的CO除去? 答: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3、如何鉴别CO和CO2? 答: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可以点燃的是CO。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CuO,CuO变红的是CO。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CO2。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过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

练习 4、如何证明CO2中混有CO? 答:先通过澄清石灰水除去CO2,再 最后再 将此气体通过 澄清的石灰水。 通过灼热的CuO,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