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疾病 Diseases of the Spinal Cord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 李坚.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Advertisements

1 第二节 脑 端脑 间脑 中脑 延髓 小脑 脑干脑桥 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 位于颅后窝、小脑腹侧 一、脑干:
急性脊髓炎 (acute myelitis). 概念  急性脊髓炎 : 是脊髓白质脱髓鞘或坏死所致的急性横 贯性损害. 又称非感染性炎症型脊髓炎 或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分为  感染后脊髓炎  疫苗接种或脊髓炎  脱髓鞘性脊髓炎 ( 急性多发性硬化 )  坏死性脊髓炎  副肿瘤脊髓炎.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 多发性神经病 ( AIDP ) ( Guillain-Barre ) (吉兰-巴雷综合征) ( 格林 - 巴利综合征 )
脑脑:延髓 脑桥 脑干 中脑 间脑 小脑 端脑. 脑干 一、外形 (一)前面观:前面观 1 、延髓:脊髓前面的一裂两沟延续到延髓 下端:锥体交叉锥体交叉 前外侧沟:舌下神经出脑 前外侧沟与前正中裂间:锥体( 深面为锥体束) 前外侧沟后方的突起:橄榄( 深面为下橄榄核 ) 橄榄后方:橄榄后沟-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脊 髓 病 变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裴仁全.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椎管内肿瘤 (Intraspinal tumors)
第七章 脊髓疾病 (Diseases of the Spinal Cord)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神经传导通路.
第二节 脑干.
昆明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ALS与ALS综合征的鉴别 ALS与ALS综合征的鉴别
运动神经元病 (Motor neuron disease,MND)
运动神经元病 (Motor neuron disease,MND) 全世界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史蒂芬·霍金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 内科护理学 第七十六讲 主讲教师:刘一兵.
运动障碍的 定位诊断.
人体 解 剖 学 Human anatomy.
神经病学总论 第一临床学院神经神经病学教研室 陈吉相.
项目: 反射检查 康复教研室.
颅内肿瘤.
第四节——小脑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的病变 作业.
黄淮学院生物工程系动物科学教研室 主讲教师 张世卿
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协和医院神经科 梁直厚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乳 腺 癌.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第三节 神经传导通路 感受器 脊神经节 肌、肌腱、骨膜、关节 脊神经 (周围突) 皮肤的精细触觉 第1级神经元 薄、楔束核 后根 薄、楔束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的准则.
项目: 感觉功能的评定 康复教研室.
Diseases of the Spinal Cord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骨科 王沛 李晖 孙振辉 冯世庆 雪原
脊髓疾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内科 商秀丽.
脊 髓 Spinal Cord.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糖尿病流行病学.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诊断 张祯铭.
脊柱的CT诊断 Diagnosis of Spine
第七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 (一)周围神经系统
第43、44、45章 骨科一般护理、骨折、关节脱位病人护理
神经根型颈椎病.
第十四章 脊髓疾病 Diseases of the Spinal Cord
神 经 组 织 Nervous tissue.
第二节 脑 端脑 间脑 脑 小脑 中脑 脑桥 脑干 延髓 人脑平均重为1400 g,(男性1375.5g ,女性 g)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学 2007春 (心理系 双学位) 第二讲: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二.脊髓.
医大巡诊 周围神经病与脊髓病.
脊 髓 疾 病 ( Spinal Disease ).
卫生部规划教材 第 七 章 脊柱区 编 者 韦 力 徐文坚 广西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脊 髓 The Spinal Cord.
第二十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特发面神经麻痹 (又称面神经炎、 贝耳麻痹).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髓 spinal cord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椎管内, foramen magnum → L1下缘 cervical enlargement lumbosacral.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血流域解剖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脊髓疾病 Diseases of the Spinal Cord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 李坚

第一节、概述

一、脊髓解剖 (一)外部结构:  脊髓共31对脊神经(颈8 、胸12 、 腰5 、骶5、尾神经1), 31个节段  颈膨大(C5~T2),腰膨大(L1~S2)  脊髓上端接延髓、下端相当于第1腰椎下缘水平(脊髓圆锥)  马尾由L2 ~ 尾节10对神经根组成

脊髓节段与脊柱的关系:  颈髓( C1~8)高1节段;  上中胸髓(T1~8)高2节段, 下胸髓(T9~12)高3节段;  腰髓位于T10~12胸椎处;  骶髓位于T12~L1腰椎处。

脊髓由三层结缔组织被膜包裹, 最外层为硬脊膜,硬脊膜外面与脊椎骨膜之间的间隙为硬膜外腔,其中有静脉丛与脂肪组织,硬脊膜在第2骶椎水平形成盲端; 最内层紧贴脊髓表面,称为软脊膜; 硬脊膜与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蛛网膜与硬脊膜之间为硬膜下腔,其间无特殊结构; 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与脑内蛛网膜下腔相通,其间充满脑脊液。

当脊神经穿过硬脊膜时,硬脊膜也沿神经根延伸,形成脊神经根的被膜。 在脊髓的两侧软脊膜形成多个三角形突起,穿过蛛网膜附着于硬脊膜的内面,为齿状韧带, 脊神经和齿状韧带对脊髓起固定作用。

脊髓表面有6条纵行沟裂, 前正中裂深达脊髓前后径的1/3, 后正中沟伸入脊髓背索将其对称地分为左右两部分, 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左右各一,脊神经的前根由前外侧沟离开脊髓,后根由后外侧沟进入脊髓。

(二)内部结构: 1. 灰质(gray matter)----神经细胞核团  前角细胞:下运动神经元(同侧肌肉)  后角: 二级感觉神经元 (痛觉、温觉、 部分触觉)

1. Gray Matter  侧角:自主神经细胞  C8~L2 交感神经细胞 - 调节内脏、腺体功能  C8~T1脊髓交感中枢 - 瞳孔扩大肌、眼眶肌、睑板肌 - 面部血管和汗腺  S2~S4 脊髓副交感中枢 - 膀胱、直肠、性腺功能

2.白质(White Matter)  前索:  脊髓丘脑前束  皮质脊髓前束  侧索:  皮质脊髓侧束、  脊髓丘脑侧束、  脊髓小脑前后束等  后索:薄束、楔束

1) 上行束:  脊髓丘脑束:传导对侧躯体痛温觉、部分触觉 (传导束型 感觉异常 体表平面较脊 髓受累节段低 2~3 节段)

1) 上行束:  薄束(T4以下)、楔束(T4以上) : 传导同侧(肌肉、关节、肌腱)深感觉、识别性触觉

2) 下行束:  皮质脊髓束(侧、前束): 终止于同侧前角 细胞。 肌肉的随意运动

3)传导束排列顺序  后索:(薄束、楔束) 内外:SacralLumberThoracicCervical  侧索:(皮质脊髓侧束、脊髓丘脑侧束) 外内 SLTC – 临床定位意义  髓外病变: 从下上发展  髓内病变: 从上下发展

3、脊髓的血液供应:主要有三个来源: (1)脊髓前动脉:起源于两侧椎动脉的颅内部分,在延髓腹侧合并成一支,沿脊髓前正中裂下行,每1cm左右即分出3-4支沟连合动脉,不规则地左右交替地深入脊髓,供应脊髓横断前2/3区域。 这些动脉系终末支,易发生缺血性病变。

(2)脊髓后动脉:起源于同侧椎动脉的颅内部分,左右各一根,沿脊髓的全长的后外侧沟下行,其分支供应脊髓的横断面的后1/3区域。 脊髓后动脉并未形成一条完整连续的纵行血管,略呈网状,分支间吻合较好,故极少发生供血障碍。

(3)根动脉:脊髓各段还分别接受来自颈部椎动脉、甲状腺下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髂腰动脉和骶外诸动脉分支的血液供应,这些分支沿脊神经根进入椎管,故称根动脉。 它们进入椎间孔后分为前后两股,即根前动脉与根后动脉,分别与脊前动脉与脊后动脉吻合,由此构成围绕脊髓的冠状动脉环, 它们分出的分支供应脊髓表面结构及脊髓实质外周部分的供血。

大多数根动脉较细小,在C6、T9、L2三处的根动脉较大。由于根动脉补充血供,使脊髓动脉血流十分丰富,不易发生缺血,

脊前动脉与根前动脉主要供应脊髓灰质前角、中央管周围和灰质后角的前半部、白质前索、前连合及侧索的深部; 脊髓后动脉、根后动脉与冠状动脉主要供应灰质后角的表浅部分、白质后索和白质侧索的表浅部分。

脊髓的静脉回流经根前静脉与根后静脉引流至椎静脉丛, 由椎静脉向上与延髓静脉相通,在胸段与胸腔内奇静脉及上腔静脉,在腹部与下腔静脉、门静脉及盆腔静脉多处相通。 椎静脉丛内压力很低,没有静脉瓣膜,血流方向常随胸、腹腔压力变化(如举重、咳嗽、排便等)而改变,易使感染及恶性肿瘤由此转移入颅。

二、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一)节段性损害 1. Gray Matter  前角损害:同侧节段性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 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灰质炎  后角损害:同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痛、温觉减退,深感觉正常) — 脊髓空洞症、脊髓出血、髓内肿瘤

1. Gray Matter  侧角损害:脊髓空洞、髓内肿瘤 C8~T1损害:同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 眼裂小,面部无汗。 — Horner syndrome 其它:发汗障碍,皮肤营养、指甲改变, S2~S4损害:尿便、性功能障碍(真性尿便失禁 )

2.White Matter  后索损害:受损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识别性触觉减退 — 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压迫症等  脊髓丘脑束:对侧痛温觉减退 —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 皮质脊髓束: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二)脊髓半侧损害—脊髓半切综合征 (Brown-Sequard syndrome)  受累平面以下同侧  根性疼痛 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 深感觉障碍  血管运动障碍  对侧痛温觉减退 —多见于慢性髓外压迫

(三)脊髓横贯性损害:  脊髓休克(spinal shock) :3  4周 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深浅感觉缺失、迟缓性瘫痪、尿潴留(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皮肤营养障碍(干燥、脱屑、变薄,指甲松脆等)  痉挛性四肢瘫或截瘫:(休克期后) 痉挛性瘫痪,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反射性排尿(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各节段横贯性损害临床表现

(1)高颈段(C1-C4):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四肢躯干多无汗,根痛位于枕及颈后部,咳嗽、转颈时加重,可有该区感觉丧失。 位于颈髓内的三叉神经脊束核亦可受损,出现同侧面部外侧痛温觉丧失; 副神经核受累则可出现同侧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瘫痪,头颅活动及提肩胛运动无力及肌肉萎缩。

有些病变可由枕骨大孔波及后颅凹,引起延髓小脑症状,如吞咽困难、饮水反呛、共济失调、眩晕及眼球震颤,甚至波及延髓的心血管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占位性病变可阻塞小脑延髓池而引起颅内压增高。

(2)颈膨大(C5-T2):双上肢呈周围性瘫痪,双下肢呈中枢性瘫痪,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括约肌障碍,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消失,可有向肩部及上肢放射性根痛。 C8-T1侧角受损时产生同侧Horner征,表现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眼裂变小及面部出汗减少。

上肢腱反射改变有助于病变节段的定位, 如肱二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而肱三头肌反射亢进提示病变在颈5或颈6, 肱二头肌反射正常而肱三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病变在C7。

(3)胸髓(T3-T12):双上肢正常,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截瘫),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出汗异常,大小便障碍,伴相应胸腹部根痛或束带感。

上、中、下腹壁反射对应的脊髓反射中枢分别位于T7-8、T9-10、T11-12,故腹壁反射消失有助于定位。 病变在T10时,下半部腹直肌无力,上半部肌力正常,患者仰卧用力抬头时,可见脐孔被上半部牵拉而向上移动,称为Beevor征

(4)腰膨大(L1-S2):受损时出现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下肢及会阴部皮肤感觉丧失,大小便功能障碍, 腰膨大上段受损神经根痛区在腹股沟或下背部,下段受损时根痛表现为坐骨神经痛。

(5)脊髓圆锥(S3-5和尾节):无下肢瘫痪及锥体束征,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皮肤感觉缺失,呈鞍状分布,髓内病变可有分离性感觉障碍,肛门反射消失和性功能障碍,脊髓圆锥为括约肌功能的副交感中枢,故圆锥病变可出现真性尿失禁。

(6)马尾:其病变与脊髓圆锥病变的临床表现相似,但损害症状及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称,根性痛多见且严重,位于会阴部、股部或小腿,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常不明显或出现较晚。

第二节、急性脊髓炎 (acute myelitis)

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 三大临床特点: 病损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 传导束性感觉障碍; 以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为主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一、病因 不清。包括不同的临床综合征,如感染后脊髓炎、脱髓鞘性脊髓炎(急性多发性硬化)、坏死性脊髓炎和副肿瘤性脊髓炎。多数患者在出现脊髓症状前1-4周有上感、发热、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但脑脊液未检出抗体,脊髓和脑脊液中未分离出病毒,可能与病毒感染后变态反应有关,并非直接感染所致。

二、病理 可累及脊髓任何节段,胸髓(T3-5)最常见。通常局限于1个脊椎节段,多灶融合或脊髓多个节段散在病灶较少见。 肉眼见脊髓肿胀、质地变软、软脊膜充血或有炎性渗出物,切面见脊髓软化、边缘不整、灰白质界限不清。 镜下髓内和软脊膜的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灰质内神经细胞肿胀、碎裂和消失,尼氏体溶解,白质髓鞘脱失和轴突变性,病灶中见胶质细胞增生

三、临床表现(clinical features) (一)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 1.流行病学特点 可发病于任何年龄,青壮年多见,无 性别差异,散在发病。 2.前驱症状:(病前数日或1~2周) 发热、全身不适或上呼吸道感染 可有受凉、过劳、外伤等诱因

3.发病情况: 起病急,常在数小时至2 ~ 3天内发展至完全性瘫痪 4.首发症状: 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节段根痛及束带感

5.典型症状 (1)运动障碍(dyskinesia)  早期常见脊髓休克:截瘫、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征。2-4周或更长,脊髓损害严重、合并肺部及尿路感染、褥疮者较长  恢复期肌张力渐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征、肌力逐渐恢复

2. 感觉障碍(dysesthesia ) 病变节段以下所有感觉缺失,在感觉消失水平上缘可有感觉过敏区或束带样感觉异常,随病情恢复感觉平面逐步下降,但较运动功能恢复慢。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autonomic dysfunction) 早期尿便潴留,无膀胱充盈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充盈过度出现充盈性尿失禁; 随着脊髓功能恢复,膀胱容量缩小,尿液充盈到300-400ml时自主排尿,称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损害平面以下无汗或少汗、皮肤脱屑和水肿、指甲松脆和角化过度。

(二)急性上升性脊髓炎(acute ascending myelitis) 起病急骤,病变在数小时或1-2日内迅速上升,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群,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肌瘫痪,甚至导致死亡。

(三)脱髓鞘性脊髓炎(demyelinative myelitis) 多为急性多发性硬化脊髓型,临床表现与感染后脊髓炎相似,但进展较缓慢,病情常在1-3周达到高峰。前驱感染可不明显,多为不完全横贯性损害,表现一或双侧下肢无力或瘫痪,伴麻木感,感觉障碍水平不明显或有两个平面,并出现尿便障碍。诱发电位(EP)及MRI检查可能发现CNS其他部位病灶。

四、辅助检查 1.腰穿 压颈试验通畅,少数脊髓水肿严重可不完全梗阻。压力正常,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化物正常。 2.电生理检查 (1)视觉诱发电位(VEP)正常 (2)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可明显降低,运动诱发电位(MEP)异常 (3)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

3.影像学检查 脊柱X线平片正常 MRI典型显示病变部脊髓增粗,病变节段髓内多发片状或斑点状病灶,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强度不均,可有融合。有的病例可始终无异常。

五、诊断 根据急性起病,迅速进展为脊髓完全横贯性或播散性损害,常累及胸髓。病变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结合脑脊液和MRI检查可以确诊。

六、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 1. 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2. 脊柱转移性肿瘤或结核 3. 脊髓出血 4. 视神经脊髓炎 5. Guillain-Barre syndrome

1.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病前常有身体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病原菌经血行或邻近组织蔓延至硬膜外形成脓肿。 在原发感染数日或数周后突然起病 出现头痛、发热、周身无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常伴根痛、脊柱叩痛 血WBC增高,CSF细胞数和蛋白含量明显增加,CT、MRI有助于诊断。

2.脊柱结核或转移性肿瘤 脊柱结核常有低热、纳差、消瘦、萎靡、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和其他结核病灶,病变脊柱棘突明显突起或后凸成角畸形,脊柱X线可见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和椎旁寒性脓肿阴影。 转移瘤X线见椎体破坏,如找到原发灶可确诊。 CT、MRI

3.脊髓出血 脊髓外伤或血管畸形引起 起病急骤,迅速出现剧烈背痛、截瘫和括约肌功能障碍。 CSF为血性,脊髓CT可见出血部位高密度影,脊髓DSA可发现脊髓血管畸形,MRI

七、治疗(treatment) 无特效治疗。主要包括减轻脊髓损害、防治并发症及促进功能恢复。 1.药物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针对可能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的非特异性炎症 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V)——强的松(PO)

(2)免疫球蛋白 0.4g/kg ﹒ d,3-5天 (3)VitB,能量合剂 (4)α-甲基酪氨酸(AMT) 对抗酪氨酸羟化酶,减少去甲肾上腺素合成,预防出血性坏死发生 (5)抗生素 预防和治疗泌尿道或呼吸道感染

2.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和高颈段脊髓炎可发生呼吸肌麻痹,轻度呼吸困难可用化痰药和超声雾化吸入,重症呼吸困难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 3.护理 (1)防止坠积性肺炎、肢体痉挛、关节挛缩、褥疮 (2)留置尿管 (3)留置胃管 4.早期康复

八、预后 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无合并症通常3-6月可基本恢复。完全性截瘫6月后肌电图仍为失神经改变、MRI显示髓内广泛信号改变、病变范围多于10个脊髓节段预后不良。合并泌尿系感染、褥疮、肺炎常影响恢复。

第三节 脊髓压迫症 一组疾病 髓内 髓外硬膜内 硬膜外

第四节 脊髓空洞症 多首先侵犯灰质前连合,对称或不对称向后角和前角扩展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病变节段支配区肌萎缩及营养障碍

第五节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VitB12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 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截瘫及周围神经病变

第六节 脊髓血管病 最常见脊髓血管畸形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深感觉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