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庭結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 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 的心肌机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 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 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 臂、后背及胃部。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 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晕厥。严重 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Advertisements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 青岛大学医学院 贺孟泉. 课堂第一语 医生的座右铭 医生的座右铭诚诚实实、规规矩矩、按部就班、一丝不苟.
第四章 舒适与安全 漳县职业中专 09 护理二班 何琴. 教学目标: 1. 熟悉不舒适的原因及不舒适的护理原则。 2. 熟悉卧位的性质 。 3. 掌握常用卧位的姿势与适用范围。 4. 掌握保护具、辅助器使用的目的及操作中的注 意事项 5.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种 保护具及辅助器具。
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 ( 衡量是否健 康的十项标准 ) :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食疗 禹建春. 一、健康与亚健康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是 “ 健康是指 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 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 ” ,世界卫生组织据此制定了 健康的 10 条标准: 1 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
數學社群 教學分享 和平國小 陳淑渟老師 數學社群 教學分享 和平國小 陳淑渟老師. 小一常發生的 學習困難 定位板的應用 序數的學習 困難與教學 突破 主題大綱.
怀孕了 要注意什么 苏州市立医院母子中心妇产科 蒋创. 可以孕育一个新生命并非是容易事。它是个 可以孕育一个新生命并非是容易事。它是个 “ 系统工程 ” ,不能匆匆忙忙,更不能马马虎虎。 21 世纪已经来到,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各种观念也在飞速转变的时代。同样,在国际、国内的围产医 学也是面临新的严峻的挑战.
我校创建浙江省 “ 健康促进学校 ” 铜牌单位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健康知识》 娄桥河庄小学. 健康的新概念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 好状态。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 好状态。 ——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 基 本知识与技能》第.
我校创建温州市 “ 健康促进校 ” 银牌学校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健康知识》 娄桥一小. 健康的新概念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 好状态。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 好状态。 ——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 基 本知识与技能》第 1.
健康 美丽 绿色生活 七点健康欢迎您. 家庭长寿村必备七要素 良好的心态平衡的饮食 合理的运动 绿色的环境 功能食品 七点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理疗 美容护肤.
健康.安全年 製作 : 黃靜怡. 安全第一,我想,這是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話吧,說安全, 簡單的說,就是注意自己、眼睛要看、耳朵要聽,不要莽莽 撞撞的,安全是大家所期望的,而父母總是常常掛念我們, 就是希望我們能安全,畢竟,孩子是父母一輩子的牽掛,會 擔心我們的,往往就是關心我們的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做.
【大願文教基金會】園藝治療師 黃盛璘督導、王麗玲執行. 年齡在 2 足歲以上 18 歲以下,經醫學中 心或區域醫 院鑑定為 重度、極重度 身心障礙,不具行動能 力、且不能自理生活,並持有身心障礙 手冊的新北市居民。 八里愛心教養院~服務對象.
各類肝硬化的中醫藥治療與調理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高級導師         黃賢樟.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张晓林 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
第二十九课 致儿子书 张之洞.
如何陪伴孩子度過 高三歲月.
把人的生命写在教育的旗帜上 了解一个案件 欣赏一篇散文 学习一种理念 感悟一个故事.
六大原因造成 現代人身體酸性化.
常見民俗療法.
【2008年高考重庆卷】A.当冰雪皑皑之际,唯独梅花昂然绽放于枝头,对生命充满希望和自信,教人精神为之一振。
景区讲解常用方法.
學務處衛保組關心您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大学生心理健康.
班級愛心小護士訓練 臺南市東區勝利國小 健康中心.
项目四 营业税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财政金融系.
老人健康促進之 成效評估與展現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 李素華 2014/05/15.
眼睛的守護者.
敬业·创业·乐业 ——我的成长之路 赵谦翔.
四年七班親師會 自信學習,健康成長.
第一組 訪談成果分享 趙涓旎 唐嘉妤 吳郁柔 蔡佩穎 黃韻蓉 江瑞安 董心瑜 楊凱喻 莊傑閔 闕慧慈
醫療旅遊.
社會發展學系 簡 介.
人物小传:杨嘉嵋,1975年出生,国家 重点四川大学本科毕业,中国传媒大学博士毕业,现为上海政法学院讲师。多次发表学术论文:《试论社会主义法治的目标和现代法治精神的培育》发表于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0年04期,《西部在引进,利用外资中应重视的问题及对策》发表于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试论毛泽东的刑法思想》发表于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美国著名主持人的十点共性》发表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08期,《我国电视法治节目的现状与提升》发表于新闻战线2008年08期。
第二章 语用的主要要素分析 第一节 语境 第二节 预设 第三节 角色 第四节 视角.
从从容容中考去.
美麗的星空 陳弦希製作.
性別刻板印象.
初三8班(上) 期末总结班会.
初三(上) 期末总结班会.
一週菜單設計.
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系别:11商务流通系 班级:物流四班 组员:物四男生组.
大村國小 尋根之旅.
那年我參加瑞士巴塞爾博覽會, 除了接單做貿易,還零售賣品, 以擴大出口商品的影響。
中國醫藥大學 北港分部簡報.
西安国际港务区 入区企业相关地方税收 知识培训
拒绝毒品健康成长 ——张鸿谊.
造成近視的原因 一、外在環境:佔百分之七十 1. 飲食失調: __偏食引起。 __甜食過多。 __酸鹼度不平衡。  人體是弱鹼性,攝取過多酸性食物,也會近視。
动商研究中心 让高校体育驶入快车道 --国家“学校体育”相关文件解读 2016 年 05 月 15 日.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二节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鸟的生殖和发育.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内容提要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农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知识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终极(13)班 赵树杰 许志鹏 初二(13)班.
全面推廣政府服務流程改造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主任委員 宋餘俠 102年7月17日.
性健康教育的人本取向.
中国政法大学卫生法研究中心 于秀艳 2011年6月28日 杭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1課 華南地區— 海陸文化的交會區.
多元文化“地球村”—— 世界文化之旅.
歡樂大派對 六年七班 第一組 自然成果發表會.
專題報告: 沒有國哪裡會有家?.
100道素菜 想看哪一道菜時 直接點一下就可進入 1西蘭花燒豆腐 2蕃茄炒凍豆腐 3東坡豆腐 4.西芹腰果百合 5土豆燉番瓜 6香椿豆腐
就在那裡上主要我去.
環境教育宣導 疼愛地球 珍惜資源 愛護環境.
校外教學六福村一日遊.
債之標的 楊智傑.
契約與規範期末報告 -旅遊定型化契約書 指導老師:李惠圓 班級:四動二A 組別:第一組 組員:4970T010許欣婷 4970T041林姿汶
環境教育宣導 疼愛地球 珍惜資源 愛護環境.
附件六 慢飛天使 智能障礙介紹 炫寬愛心教養家園介紹 2019/5/27.
2007年六十四个热点话题 写作提示及解说.
太空人是載人航太的核心。選拔和訓練太空人是一個國家可以獨立自主實施載人航太的重要標誌之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章 家庭結構

台灣一向以父母與未婚子女組成的核心家庭為主流,但根據主計處資料,核心家庭占台灣總戶數比例一路滑落,從二○○○年占全國總戶數約四成一(兩百六十七萬餘戶),滑落到二○一○年約三成五(兩百六十五萬餘戶)。十年來,夫婦兩人的家庭增加最多。 只有夫婦兩人的夫婦家庭數,從二○○○年的五十萬餘戶,增加到二○一○年的八十一萬餘戶,增加三點二個百分點,是十年來成長最快的家庭類型,也取代三代家庭,成為僅次於核心家庭、單人家庭(一個人的家庭)外的台灣第三大家庭類型。

在夫婦家庭年齡組成方面,二○一○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僅與配偶同住者為四十七萬八千餘人,占夫婦家庭總戶數近三成;其他夫婦家庭則包括未生育、不生育的年輕及中年夫婦,以及未滿六十五歲、兒女未同住的空巢期家庭。 夫婦家庭大增,反映了年輕人不生育現象和對家庭看法的改變,其中包括大量頂客族(雙薪、不生)家庭;但也有部分雙薪父母因工作之餘無力帶小孩,將孩子托給祖父母,也使隔代教養家庭戶數,從二○○○年約一成二(七萬四千餘戶),增加到二○一○年的一成四(十萬餘戶)。

年輕人不生育、子女離家居住等趨勢,會使夫婦家庭比率繼續攀升;夫婦家庭並非弱勢,但除空巢期家庭外,意味家庭沒有後代,可能使長期照顧等問題變得嚴重,政府應及早做好配套。 台灣的單人家庭、單親家庭,及夫婦二人家庭增加很多,傳統的核心和三代家庭合起來已占不到全部家戶的半數。 美國的單身家庭已成主流,占全體戶數的百分之二十八,大都市裡甚至超過百分之四十 我們步入少子化和老年化社會太快,養老和長期照護的制度不完備,從財務面到設施、人力資源都有大漏洞,健保和退休給付只會越來越吃緊。「四不一沒有」現象:國人不婚,不生,不養,不活,沒有前景

社會變遷中的老人與家庭 高齡人口數增加的原因如下:世界和平、環境衛生改善、醫療服務、免疫能力增加、營養改善。 高齡人口增加下的重大需求:社會安全體系、政府補助的醫療保健計畫、年金計畫 台灣在1993年進入高齡化社會(高齡人口已達7%)。至2008年止,我國老年人口佔10.49% 高齡者可分含飴弄孫族(65~74歲)、年高德劭族(75~84歲)、安養天年族(85~100歲)、人瑞(100歲以上)四類。

造成高齡人口貧窮的可能原因: 1.退出勞動市場或公民營機構後,缺少薪資所得。 2.退休金趕不上通貨膨脹後的物價所得。 3.退休後仍投入生產行列,但收入僅只有15~64歲者的1/2到2/3。 4.國民年金緩不濟急。 5.社會福利救助服務對象的標準相當嚴苛。 6.會在年輕時就有理財計畫的人並不多。

人口成長趨勢對於家庭結構的影響 (一)改變的婚姻狀態 守寡性別差異的因素,主要是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長;第二是女性幾乎傾向嫁給比自己大的男性;第三是鰥夫比寡婦容易再婚。 年長女性可能因為喪偶而面臨缺乏經濟來源、身體殘弱的狀況

(二)縮減的家戶規模 都市化、經濟成長、女性教育程度提升、勞動參與率增加的相互影響,改變了家戶的結構 ,家戶規模上有縮小的情形,並朝向核心家庭的趨勢 生育率降低以及移民潮增加,促使已開發國家縮小家戶結構,這也促使家庭形成網狀系統 由於晚婚或性別角色等規範的改變以及高離婚率、老年喪偶等情形,都促使獨居的個人數增加,間接也產生許多一個人組的家戶

(三)居住安排的變化 老年獨居的比例一般而言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增加,但到了一個臨界點後,也就是個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喪失時,居住的型庇大會從獨居轉向依附機構或他人 收入增加是讓年長者和家族中年輕成員分開居住的主因 (四)社會支持比率 社會支持比率指的是「依賴人口比」,又稱「扶養比」。老年人的支持比例是指65歲以上的人口除以20至64歲的工作人口 規劃良好年金及社會安全制度,老年人較能獲得制度和情感上的支持。對成年子女而言,則較容易避免因經濟衰退產生的衝突及破裂的婚姻。

老化對家庭的影響現況及未來發展 一、居住型態、內涵與關係 年邁的雙親與成年子女,若身處多世代的家庭中不一定共同居住。老年人居住的自主權,部分取決於老年人是否擁有自己的房子。「有距離的親密感」,是現今美國所偏好的世代互動方式。 在生命週期晚年,寄宿以及出租形成所謂的「同等於家庭之社群」。

二、親屬間的相互依賴 不管有沒有共同生活,與旁系親屬相互依賴,是核心家庭生存的基本原則。 三、跨世代間支持 親屬間固然會提供協助,但子女負有照顧父母的主要責任,親屬主要提供社交活動以及偶爾的幫助,主要照顧的責任往往落在特定子女身上。

隨年齡而產生之生理變化 細胞老化的理論 (一)基礎代謝 隨年齡的增長而減低,約每十年減低2.0%,可能是高齡者非脂肪組織的減少所致。故高齡者對熱量的需求也較年輕人來得少些。 (二)身體組成 高齡者非脂肪結構(主要是蛋白質和水)減少,而脂肪所佔的百分比增加。非脂肪部份主要是指肌肉,長期缺乏運動會使肌肉萎縮。所以規律性的運動及良好的飲食有助於肌肉的維持,並防止脂肪的貯積。

(三)體重 中年時,體重可達到最重,之後即逐漸減輕。長時期的低熱量飲食、生病、創傷、手術均會使身體變瘦,但早年體重過重並不一定因老年而喪失其超過的體重 (四)循環系統 心臟與其他臟器不同,年紀愈大其重量愈重,應付緊急狀態的能力跟著降低。血壓也隨著年齡增長而漸漸上昇,心縮壓在七十五到七十九歲達到最高,心舒壓在六十五歲達到最高,其後漸漸下降。適當規則的運動可保血管暢通無礙且促進腦和心臟的側枝循環。

(五)消化系統 1.牙齒:牙齒因蛀牙及牙周病(齒齦或顎骨疾病)會發生掉牙。缺牙或不當假牙影響到食物的攝取且偏向澱粉質之軟食,而且咀嚼不夠會令往後消化難以完全。 2.舌(味覺):高齡者多數喪失相當比例的味蕾。味覺在74歲到80歲時降低80%,酸甜鹹辣四種味覺中對鹹的味覺並無降低,其他三種味覺則降低甚多。抽煙之癮君子比不吸煙者更嚴重些

3.胃:年過40之後,有時因胃細胞萎縮,使得胃酸的分泌量及酸度均減少,影響鈣質及鐵質的吸收。 4.腸:小腸、大腸張力減少,運動性較低,造成慢性便秘。預防便秘的方法為每天飲用8至10杯水,並食用富含纖維質食品 (六)內分泌系統 1.卵巢:停經的來臨是在二、三年間慢慢的發生,月經逐漸減少,月經間隔延長。有的人則很快的停經。停經前後,婦女會出現不安、抑鬱、容易受刺激、食慾不振、失眠、頭痛、出汗、臉及胸部出現紅色斑點、腹部及骨盆周圍的脂肪增加、恥毛減少、乳腺萎縮,乳頭變小。

2.睪丸:男人性機能,35歲以後,睪丸之生理能力即開始有走下坡之傾向,到了老年,睪丸變小變軟。睪丸酮的分泌減少,精液粘度減低及性能力減少。從50歲開始逐漸地,高潮來得慢,時而縮短;消失得快。 3.胰島腺:高齡者胰島素分泌減少,給予大量糖份,可維持較偏高的血糖,但血糖的偏高仍會加速組織的衰退,規律的飲食和適度的運動有助於維持其穩定狀態。

(七)髮膚 1.頭髮:無論男女,頭髮隨年齡之增長而變灰白,某些人則變禿。除非太早出現,否則並非不健康的表現。按時保持清潔衛生,可避免過早掉髮。但白頭髮出現與否,個別差異很大。 2.皮膚:高齡者皮膚變薄且出現皺紋,主要是皮下脂肪喪失所致。皺紋是與年齡有關之皮膚最明顯的變化,由20多歲開始出現而持續終生。

(八)免疫力 免疫隨年齡的老化而難以控制妥當。對外來的組織細胞及病原體抵抗力減低;另一方面,卻又形成對自己身體組織的抗體(自體免疫)。所以高齡者易罹患疾病(包括癌症),自體免疫可能與組織器官的衰退有少許關聯。 (九)泌尿系統 每天飲用足量的水(8-12杯或2-3公升);二為食物中必須僅含中度的蛋白質和礦物質;三為規律性的運動以維持良好的循環 高齡者之膀胱容量祇有250毫升(年青人600毫升),且不易完全排除,此亦為多尿之原因之一。另外超過65歲以上者,75%有尿失禁,年齡愈大,發生率愈高

(十)肺臟 肺臟是人體老化最迅速的器官之一,肺功能約從30歲開始退化,60歲後其退化加速。此退化過程會受到吸菸、長期暴露於空氣污染嚴重之環境及罹患肺部疾病的影響,測量肺活量可作為預測平均餘命的指標。維生素A、C、E及規律性的運動有助肺的健康。 (十一)骨骼 高齡者骨骼變薄變脆弱通常來自鈣質的流失,尤以停經婦女為主

(十二)肌肉 肌肉的肌力與耐力在老化過程中逐漸喪失,其程度端看是否有規律的運動 (十三)神經系統  1.腦:腦為身體老化最快的部分。腦細胞約有150~160億個,但過了20歲以後,平均一天會死10萬個腦細胞,並沒有新的腦細胞來補充。另有不等程度的脂褐質顆粒(老化色素)沈積下來。與壯年比較,高齡者祇剩3/4以下的腦組織。但是腦細胞如果經常利用,譬如看書、寫文章、思考等等,可以延長腦細胞的生命(其他肌肉、骨骼細胞若經常活動,也能延長細胞減少的期限)。腦老化因素大部分來自腦以外:一、血中氧氣及營養素供應減少,二、身體各部位代謝產生的氨、酮體及其他代謝產物對腦的毒性作用,三、頭部創傷。所以維護腦的健康得包括(1)營養均衡,避免毒性物質,(2)血管問題的預防,如動脈硬化或維他命C缺乏引起的微血管裂脆,(3)控制產生毒性產物之疾病如尿毒症,(4)保護頭部,免部創傷。

2. 神經:神經傳導在高齡者約慢10%,反應的正確度低,但尚能運作準確。 3 2.神經:神經傳導在高齡者約慢10%,反應的正確度低,但尚能運作準確。 3.反射:高齡者反射通常較遲緩,極端的壞情況可能為一病兆。故高齡者不適合開快車。 4.記憶:高齡者的近期記憶差,但遠期記憶不受影響。 (十四)感官 1.耳:聽力和辨別不同聲音隨年齡而衰退。對高齡者講話,除了聲音要大點以外,以低音有耐性地慢性講為妥。 2.眼:眼睛的水晶體有彈性,能調節視距,在40歲以前會緩慢減退,一過40歲即快速減退,人即出現老花眼

(十五)睡眠 高齡者睡眠的總需求遜於年青人,且睡眠不深,不易一夜長夢。 (十六)體溫 身體對體溫的調節範圍,本就狹窄,但隨年齡老化而變差

健康的定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的定義:「是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 生活品質可以定義為一個人功能性的健康、勝任能力的感覺、日常生活功能的獨立以及對於個人社會滿意度的綜合

內政部的調查報告,65歲以上老人期望的老年生活,前三項期望依序為「身體健康」、「能與家人團圓和樂」及「經濟來源無虞」。80歲以上則是「有人細心照顧起居活動生活」的比例相對提高,無論男女最擔心的是「自己的健康」,其次是「經濟來源」,再其次是「自己生病失能的照顧」,可見高齡者對自身健康及醫療照護的重視。

我國65歲以上高齡者最想的居住方式為「與子女同住」(含配偶、子女配偶及孫子女),其次是「僅與配偶同住」,再來是「獨居」。   65歲以上老人有固定參加社會活動者為24.82%,以參與「養生保健團體活動」者有10.56%最多,「宗教活動」9.23%居次,「休閒娛樂團體活動」6.05%再次之

高齡者健康促進的行為項目 (一)戒菸 65歲戒菸調查,發現自覺健康狀況不好者中有戒菸意圖的比率最高。吸菸有害健康 (二)壓力處理 藉由群體或個人的活動,能夠幫助他們處理壓力,並且感覺較快樂

(三)運動 運動不但可幫助個人減輕壓力,規律的運動也可以幫助預防骨質疏鬆,增加心肺功能。台灣高齡者目前常見的的運動:爬山、騎腳踏車、游泳、健走等,除了增加肌力、肌耐力外,也提升關節靈活度、以及心肺適能。

(四)營養攝取 銀髮生活321: 飲食3概念─均衡飲食,食物多樣化、三餐正常,餐餐規律、每天攝取6杯水份,包含白開水、飲料、湯。 活動2主張─多到戶外走走,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運動、在家隨時找機會動動,例如:掃地、洗碗、種花、灑水。 心情 1 點靈─常保好心情:做志工、看書、學書法,繪畫、做蛋糕,打拳、旅遊、唱卡拉 OK、下棋等,生活可以過得更多彩多姿!

家人與朋友在老人生活中具有不同功能,家人是提供情感安全感及依附關係,朋友則是陪伴 一、婚姻關係   愛情三元素─親密、承諾、激情   愈來愈多婚姻不幸福的老年夫妻寧願選擇離婚也不願忍不快樂的婚姻 二、成年子女關係   不論老年父母或成年子女,彼此均是對方主要的情感慰藉及支持的來源。都會區的老年父母由安養機構及外籍看護取代子女的照顧,偏遠地區的老年父母則由年輕的新移民媳婦取代照顧

三、手足關係 不少學者發現在中老年齡階段手足關係再度出現緊密的現象。中老年期的手足情感連接與兒童時期建立的連接型態,及互動模式有很直接的關係。 四、朋友關係   朋友是基於共同的生活經驗、共同的興趣、或住在同一地區,通常是相近的年齡,並處於相同的生命階段,且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社會地位。老年人有親近的朋友,而且朋友圈較活躍的人,對生活較滿意。

老人的角色轉變過程,勞動角色→供養角色、決策角色→平民角色、工具角色→情感角色、父母角色→祖父母角色。因退休退出「工作者」角色,因年老體弱退出「家庭主要照顧」角色

「竹竿家庭」 老年潮的來臨,家庭型態多元化,世代變長,加上少子化的影響,下一代旁枝很少,而壽命的延長,世代重疊時間變長,每個人的系譜只有樹幹,沒有樹枝,形成竹竿家庭。

一、子女職責 「獨立自制」-做好自己分內的事、使父母放心 「陪伴體恤」-花時間陪伴父母、不頂撞父母、陪父母做他們喜歡的事 「生活協助」-幫父母分擔家務、分擔父母的經濟負擔 「傳訊安心」-外出時,會主動告知行蹤及不做危險的事 「情感支持」-傾聽父母的想法、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 「反哺回饋」-節慶或生日,表達祝賀及感謝

二、老年父母的需求照顧 (一)經濟需求照顧 (二)健康需求照顧 (三)情感需求關顧 情感需求關顧常常被子女忽略,但對老年父母而言卻是最重要的需求

分偶家庭 面對全球化經濟,社會結構隨著改變,也對許多家庭造成許多衝擊,甚至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家庭組合樣貌,像是:不婚、單親、繼婚、同居、未婚生子、隔代、雙薪、頂客族、分偶等等 主要原因包括: (一)外在環境因素:自從1979年大陸開放改革, 1989年,政府開放兩岸探親

(二)經濟因素:臺灣由於勞工成本高漲,許多企業外移 「2011家庭痛苦指數大調查」,針對國內十八歲以上,家裡有十五歲以下子女的父母進行調查,發現有63%的父親常因為工作而犧牲家庭;其中,三十至五十歲的受訪者(占總受訪人數80%),認為經營家庭最大的壓力來自經濟,尤其收入愈低的受訪者,愈覺得要維持家庭的幸福是困難的。這也是許多男性考慮到較多機會的對岸或海外工作的原因,近年來亦逐漸增加女性上班族赴大陸工作。

分偶家庭會有幾種趨勢: (一)父親缺席,假性單親家庭產生:臺商/ 臺工平均三個月返家一次,在這期間,太太所要承擔的子女教育責任,和單親家庭沒太大差別。 (二)感情變形,新分居時代來臨:夫妻間聚少離多的「侯鳥生活」,擔心外遇問題 (三)獨立自主,已婚女性進入社會網絡:把自己訓練成「千手觀音」,樣樣通,樣樣自己來,也會設法往外發展,參與一些人際聯誼或互助團體

夫妻情感的經營、親子關係的維繫,往往是最大的考驗和挑戰, 建議: (一)調整彼此心態,好好溝通、協調:夫妻要能達成共識,體認兩人是為了共同的目標(家庭更高的收入、移民以及未來共同的生活目標等)短暫犧牲 (二)正向看待分偶:可以想想,自己因此空間變得更有彈性、時間也更自由了,並且適時地分享,讓彼此看到對方的成長 (三)刻意維持互動:務必保持夫妻、親子間定時、定期的良好聯繫和互動。

(四)善用通訊設備:每天都會固定利用skype視訊來督導孩子做功課 (五)培養自重自愛的認知:夫妻間要有相互珍惜的觀念:各自獨立但彼此擁有。確認自己在家人心目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懂得珍惜家庭和婚姻,自然願意盡全力維護、經營家庭的完整。

「5心」 *有心:對家庭有心,自然會努力想方法好好經營。 *用心:像是記住對方的喜好和需求,隨時營造一些小驚喜,帶給對方期待與喜悅,讓對方開心。 *安心:疑心易生暗鬼,是破壞夫妻情感的可怕殺手;學習讓彼此互相信任,如行必有方,讓彼此安心。 *放心:當對方能夠安心,自己也就可以放心。 *同理心:站在彼此的立場設想,多體諒雙方的辛苦。

「5有」 *有資源:能夠安排就近的親人,或是跟太太同性的親密友人,以作為生活中突發狀況時的人力支援。 *有準備:為家裡預留足夠的存款,讓配偶及家人不會有不穩定的擔憂。 *有支持:明確讓另一半知道,自己雖然無法在身邊,但永遠支持、祝福著。 *有目標:能夠共同明確規劃出短、中、長期的目標;不讓分偶生活成為遙遙無期的等待。 *有分享:距離會帶來陌生感,夫妻間要經常溝通、分享,讓彼此能夠處在緊密的關係中,自然外人無從介入。

「5不」 不要過度管控對方、 不要不關心、 不要把對方的幫助都視為「應該」、 不要過度自我中心、 不要忽略對方感受。

父母親自養育 小孩腦部成長佳 美國「每日健康新聞」指出,家人親自照顧學齡前的小孩,有助於小孩大腦海馬迴發育,而這個部位主掌學習、管理情境、記憶、反應力。

研究團隊針對3至6歲的小孩進行測試,讓母親與小孩處在有很多禮物的房間裡,小孩被告知可打開禮物,但必須等待母親填寫完清單後才可打開。根據觀察後,將相處模式分為兩組:一組為母親會幫助小孩調整等待的情緒,另一組為忽略小孩的情緒或嚴厲責罵小孩。 當小孩成長至7至10歲時,研究團隊對92位參與實驗的小孩進行腦部核磁共振攝影。結果發現,有母親培養調整情緒的小孩其腦部海馬迴比沒有的成長約10%。

你打算幾歲退休?根據主計總處調查,四十五歲以上的中高齡受訪者,超過七成已規畫退休,預計工作生涯年數平均為卅五年,大約六十二歲退休。 「中高齡」則是指四十五歲以上、但未達六十五歲者。 「中高齡」受雇者認為,靠「自己或配偶的退休金」占比最高,近三成。另外,約二成八認為費用來自「勞保老年給付」、靠「儲蓄」約兩成,「子女奉養」不到一成,約百分之九點八一。

「中高齡」受訪者已規畫退休的比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二點九八,平均退休年齡是六十二點三六歲;其中,男性規劃的年齡為六十三點一五歲,比女性的六十一點三二歲還多出兩歲。 現在有工作的「中高齡」受雇者,男生預定工作生涯為卅七點三五年,工作年數比女生的卅三點六四年多四年。 教育程度愈高的「中高齡」受訪者,倚賴「子女奉養」的比率愈低;國中程度以下者,還有百分之十八點五七、學歷為高中職者,大幅下滑至百分之五點五八,大專以上畢業者,降到僅百分之一點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