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 Antigen Presentation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固有免疫细胞及固有免疫 一、固有免疫系统及组成 ( 重点介绍固有免疫细胞 ) 二、固有免疫的识别机制 三、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Advertisements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第7章第7章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 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
第二章 天然免疫系统细胞. 基本概念  免疫系统 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 免疫细胞 参与免疫应答及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 主要参与天然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NK 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 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抗原 补体 (C3bi ) CD23 CD28 B7-2 CD40 IL-5 Fc  R B 细 胞 表 面 受 体 IL-2 IgM IgE CD21 IL-4 CD32 IgG 补体 (C3b,C4b ) CD40-L.
第四章. 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细胞 单核 ⁄ 巨噬细胞 粒细胞 肥大细胞 NK 细胞 树突状细胞 T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
第 4 章 天然免疫系统 Innate Immune System 天然免疫系统包括 天然免疫的可溶性免疫分子 天然免疫细胞。
第九章 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免疫分子 (二).
请解释该图所说明之抗体作用.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HLA: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表达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等。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树突状细胞与 肿瘤免疫治疗 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 王建莉 教授.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08/13/9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第五章 免疫应答.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免疫应答 (Immune Response)
第九章 B淋巴细胞.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应答.
是指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第36章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又称特异性免疫,发生在固有性免疫之后,是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对抗原作出的特异性反应,能够产生免疫记忆效应。在彻底消灭病原体以及防止再感染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返回.
免 疫 应 答 概 述 机体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体内的抗原呈递细胞首先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和呈递,继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呈递的抗原进行识别后,引起相应的淋巴细胞发生活化、增值、分化,进而产生一系列免疫效应,从而将入侵的抗原性异物进行排除的整个生理过程,称为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固有免疫系统及应答.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王 辉.
第六章 抗 原(Antigen,Ag).
免疫细胞.
第十五章 适应性免疫:T淋巴细胞 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第40章 免疫应答.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 处理及提呈.
第17讲 T细胞激活及效应功能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系 熊 洁.
适应性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第十六章 适应性免疫:B淋巴细胞 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 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Complex,MHC
抗原提呈 antigen presentation.
第六章 免疫应答.
第六章 免疫应答.
抗原提呈细胞 与 抗原的处理与提呈.
第十四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10 体液免疫应答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目 的 要 求 掌握: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HLA复合体的概念;HLAⅠ类和HLAⅡ分子的结构、组织分布;MHC的生物学功能
淋巴细胞是构成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群体,其显著特征是其异质性,可分为许多表型和功能均不同的群体:T、B、NK等。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Ⅰ.T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辅助分子及分化成熟.
第十一章 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
医学免疫学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概述 与免疫关系 肿瘤抗原具有特异性 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Back.
第十四章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第十六章 免疫耐受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细 胞 因 子 Cytokine, CK 细胞因子概述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其它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与临床
免疫应答 (Immune response)
第十一章 抗原的加工与递呈.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功能 根据功能可大致分为六大类: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趋化因子 生长因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免 疫 学 概 论.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AND ADHESION MOLECULES.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溶酶体膜稳定性 ◆溶酶体的膜上嵌有质子泵 ? ◆溶酶体的膜上具有多种载体蛋白用于水解产物向外转运 ◆溶酶体的膜蛋白高度糖基化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金伯泉教授 肖 健 主讲.
第三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 一、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因素: 1. 分子量: 一般是分子量越大,免疫 原性越强。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第十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 依赖胸腺发育的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并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负责细胞免疫功能,参与抗肿瘤、抗细胞内感染微生物、移植排斥、迟发型超敏反应;对部分体液免疫发挥辅助功能。 2019年7月27日星期六7时32分31秒2019年7月27日星期六7时32分31秒.
T细胞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并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5讲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 Antigen Presentation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系 熊 洁

主要内容: 1、掌握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种类。 2、熟悉抗原的处理和提呈的过程及抗原提呈 机制。 3、了解与抗原提呈作用相关的免疫分子及其 在抗原递呈中的作用。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在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能摄取、加 工及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 一类细胞称为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

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能表达MHC II类分子, 具有较强的抗原提呈作用的细胞。包括:B淋巴 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

机体有核细胞均表达MHC I类分子,能将 内源性蛋白加工处理成抗原肽,并以抗原肽- MHC 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信息提呈 给CD8+T细胞,成为CTL杀伤的靶细胞,近年 来亦将其称为广义的APC,即:所有表达MHC 分子并能处理和提呈抗原的细胞 。

一、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S, DC) 1973年,美国学者Steinman 目前所知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细胞,能够刺激初 始(naïve) T细胞增殖,因此DC是适应性免疫应 答的始动者,具有独特的地位。

表面标志 尚未发现特异的表面标志。一般通过形态学、组合 性细胞表面标志以及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能 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等三方面加以综合判断。 成熟DC的主要标志为CD1a、CD11c、CD83,高水 平表达MHC-Ⅰ/Ⅱ类分子,辅助刺激分子分子CD80 及CD86,黏附分子CD40、CD54以及β1、β整合素家 族成员。

来源、分化、发育及迁移 来源

按来源不同分髓系DC(DC1)和淋巴系DC (DC2)两类 , 主要不同点为: ①产生的细胞因子(CK)不同,DC1受CD40L刺激后, 24h之内即可大量产生IL-12,而DC2不产生IL-12; ②诱导分化的细胞不同,DC1诱导Th1分化,而DC2诱 导Th2分化。

分化、发育、成熟及迁移 髓系DC分化发育过程已逐渐清楚,但对淋巴系的知 之甚少。 很强的内吞、加工、处理抗原的能力,但处理初始T细胞和MLR的能力较弱 主要标志为CD1a、CD11c、CD83,高水平表达MHC- Ⅰ/Ⅱ类分子,协同刺激分子分子 前体阶段 未成熟阶段 迁移阶段 成熟阶段 胎肝、脐血、骨髓、外周血 实体器官、非淋巴组织 输入淋巴管、外周血、肝血液及淋巴组织 次级淋巴组织

未成熟DC与成熟DC区别 特性 未成熟DC 成熟DC MHC分子表达水平 低 高 B7表达水平 缺乏 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力 无 有 吞噬抗原异物能力

分布与命名 并指状DC:外周淋巴组织和胸腺髓质中的T细胞区, 高 表达MHC- Ⅰ/Ⅱ类分子 间质DC:多种非淋巴器官如心、肺、肾、肝和胃肠道等 组织,属于未成熟的DC 郎格汉斯细胞:表皮和胃肠上皮细胞部位的未成熟DC 隐蔽DC:输入淋巴管和淋巴液中迁移形式的DC 滤泡样DC:淋巴组织中的非胸腺依赖区 胸腺DC 外周血DC

生物学功能 (1)抗原提呈 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2)参与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和激活 (3)参与免疫耐受的形成 受体介导的内吞(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 吞饮作用(pinocytosis) (2)参与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和激活 (3)参与免疫耐受的形成

二、单核-巨噬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指的是血液中的单核细胞(monocyte, MC)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 Mφ), 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 Mφ是体内功能最为活跃的细胞之一。 网状内皮细胞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 RES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

单 核 巨 噬 细 胞 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左,普通光镜) 胞浆颗粒明显(中透射电镜) 腹腔巨噬细胞粘附于玻璃表面(右,扫描电镜)

来源及组织分布 骨髓造血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 定向干细胞 单核母细胞 前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骨髓中的单核细胞成熟后进入外周血,而后穿过血管内 皮细胞间隙进入组织,进一步发育分化为巨噬细胞。

生物学特征 单核-巨噬细胞具有迁移性,通过吞噬,吞饮和受体介导的方式将颗粒或液体摄入胞内,发挥杀伤作用或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抗原肽-MHC分子表达在细胞表面,提呈给T细胞识别,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 单核-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黏附玻璃或塑料的特性,可以进行分离和纯化。

(1) 表面标志 补体受体:CR1、CR2、CR3 IgG Fc受体:FcR 细胞因子受体:IL-1R, IL-2R,IFN-αβR 模式识别受体PRR:甘露糖受体,Toll样受体 HLA抗原:MHC I/MHCⅡ类分子 黏附分子:LFA-1,ICAM-1 协同刺激分子:B7,CD40

(2) 产生多种酶及活性物质 细胞因子:IL-6,12,TNF-α,IFN-γ 补体成分:C1-5,B因子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Ⅴ、Ⅶ、Ⅸ、Ⅹ和凝血酶原 反应性氧中间产物:一氧化氮 前列腺素 白三烯 血小板活化因子 溶酶体酶 溶菌酶

主要生物学作用: ①吞噬和杀伤作用:具免疫防御,监视和自稳作 用,通过ADCC、调理及直接等方式吞噬杀伤病原 体、体内突变、衰老细胞。 ②提呈Ag,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③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④其它:参与炎症,止血,组织修复等。

三.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可通过BCR摄取抗原,由于抗原与受体 特异性结合,所以其摄取Ag的效率很高,在体液免 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B淋巴细胞不仅能在体外将蛋白Ag有效的提呈给辅 助性T细胞,在体内也能发挥抗原提呈作用,尤其 在低浓度Ag时,能浓集Ag并使之内化。 B淋巴细胞通过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体有效的 将抗原提呈给CD4+TH细胞,受到刺激后才表达B7 分子,协同抗原的提呈。

四、兼职抗原提呈细胞 通常情况下不表达MHC-II分子,但在炎症或某些活 性分子刺激后,则可表达MHC-II类分子,并能处理 和提呈抗原的细胞被称为兼职APC。 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各种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 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等。 兼职APC可能参与炎症反应或某些自身免疫病。

第二节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Antigen Processing & Presentation

(c)经处理的抗原肽与MHC分子结合后表达于APC表面 抗原提呈指抗原提呈细胞将Ag加工处理、降解为多肽片段,并与MHC分子结合为多肽-MHC分子复合物,而转移至细胞表面,并与T细胞表面的TCR结合,从而将Ag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全过程。 抗原提呈细胞 (a)内化抗原 抗原 (b)处理抗原 (c)经处理的抗原肽与MHC分子结合后表达于APC表面 T T细胞识别复合物

一、抗原的摄取 抗原分类: 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来源于APC外的 抗原,如被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细胞或某些自身 成分等。 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APC内合成的 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所合成的病毒蛋白及肿瘤细 胞所合成的蛋白等。

摄取途径: (1)吞噬作用 大颗粒或微生物,如细菌、细胞碎片等。 胞吞作用,也称为内化 (2)胞饮作用 液态物质或极微小颗粒 (3)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高效性,选择性,饱和性 借助细胞表面受体,有效捕捉浓度较低的相应抗原 B淋巴细胞主要通过非特异性的胞饮作用及BCR介导

胞吞 胞吐

二、抗原的加工处理

外源性抗原 内源性抗原 降解为肽段 与 MHCII 结合 与 MHCI 结合 CD4+T细胞 CD8+T细胞

内源性抗原加工处理提呈途径 LMP(蛋白酶体): 是MHC内蛋白酶体相关基因( LMP2, LMP7)编码的产物,具有广泛的蛋白水解 活性,主要负责将溶酶体外的蛋白降解为多肽。 TAP(抗原加工相关转运蛋白):位于内质网内的 一种跨膜蛋白,由TAP1和TAP2两个亚单位组成的 异二聚体。TAP依赖ATP对多肽进行主动转运,将 内源性抗原肽转运至内质腔内。

被LMP(蛋白酶体)降解成8~12个aa的肽段 TAP(抗原加工相关转运蛋白)将其转运到粗面内质网 内源性抗原加工处理提呈途径 胞浆内合成的蛋白抗原 被LMP(蛋白酶体)降解成8~12个aa的肽段 TAP(抗原加工相关转运蛋白)将其转运到粗面内质网 结合MHCⅠ类分子形成复合体 经高尔基体转运至细胞表面 提呈给CD8+Tc细胞

TAP(抗原加工相关转运蛋白) TAP分子转运抗原肽效率高,2000个/分,选择性转 运长度为8-13aa、C端为碱性或疏水氨基酸残基的肽 段。也能转运较长和较短的多肽,亲和力低。

对内源性抗原进行加工和提呈过程的总结 病毒等微生物侵入靶细胞后,将其本身的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核内,借助宿主的转录和翻译元件,合成的具有异物性的蛋白质抗原 内源性抗原被LMP降解成抗原肽 通过TAP将胞浆内生成的抗原肽转运到内质网中,经加工修饰成为能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肽 抗原肽与内质网合成的MHC-I类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 上述复合物通过高尔基体后,以分泌小泡的形式被运送到细胞表面,供CD8+的T细胞识别

外源性抗原加工处理提呈途径 MHC II类分子的合成和组装 组成MHC II类分子的α链和β链均在粗面内质网中 合成,在分子伴侣的协助下,形成αβ异二聚体 MHC II类分子。 恒定链Ii: ①促进MHC II类分子二聚体的形成。 ②引导MHC II类分子二聚体在细胞内的转运 ③阻止MHC II类分子在内质网内与某些内源性肽 结合。

MIIC(MHC II类区室):富含MHC II类分子 以及与处理抗原有关的酶类的胞浆囊泡。 CLIP(II类分子相关的恒定链多肽):在MIIC 内Ii被降解,但MHC II类分子的抗原肽结合沟槽 内留有一小片段。 HLA-DM分子辅助下,CLIP与抗原肽结合沟槽 解离,MHC II类分子才能与抗原多肽结合,形 成稳定的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 细胞膜。

外源性蛋白抗原被质膜包裹、内陷,形成内体 内体/溶酶体中,抗原被降解成10~30个aa的肽段 与MHC II分子形成复合物,转运至细胞表面 外源性抗原加工处理提呈途径 外源性蛋白抗原被质膜包裹、内陷,形成内体 内体/溶酶体中,抗原被降解成10~30个aa的肽段 内质网中形成MHCα/β Ii九聚体 MIIC中Ii降解,HLA-DM辅助 与MHC II分子形成复合物,转运至细胞表面 递呈给CD4+T细胞

提呈抗原肽的MHC分子 I类分子 II类分子 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加工途径特点比较 内源性抗原加工途径 外源性抗原加工途径 提呈抗原肽的MHC分子 I类分子 II类分子 应答的T细胞 CD8+T细胞 CD4+T细胞 抗原来源 内源性 外源性 抗原肽产生部位 胞质蛋白酶体 内体、溶酶体 MHC荷肽部位 内质网腔 MIIC 伴随蛋白 钙联蛋白、TAP Ii链 提呈细胞 所有有核细胞 专职APC

生理情况下: 许多自身蛋白成分可通过内源性抗原-MHCⅠ类分子 途径或外源性抗原—MHCⅡ类分子途径,形成自身 多肽-MHCⅠ类或Ⅱ类分子复合体表达于APC表面, 提呈给T细胞。 虽然其占了复合体中的绝大部分,而T细胞并不对其 产生应答,表现为自身耐受。

三、非经典抗原提呈途径 ——交叉提呈现象 在少数情况下 非经典Ⅰ类途径:外源性抗原由MHC-Ⅰ类分子提呈 给CD8+T细胞。 非经典Ⅱ类途径:内源性抗原由MHC-Ⅱ类分子提呈 给CD4+T细胞。 激活T细胞效应低

四、脂类抗原的加工提呈 也称为非经典MHC分子提呈途径。抗原由CD1d分 子提呈并交给NK1.1T细胞或γδT细胞。 CD1分子提呈抗原的方式类似内体溶酶体加工外源 性抗原的途径。

CD1d分子 人类表达5个CD1家族成员,表型为CD1a-CD1e。 CD1a、CD1b和CD1c为1组;CD1d为第2组,都可 以递呈脂质抗原给T细胞。CD1e是一个单独的类 别,因为它不能表达在细胞表面,但在细胞内脂 质运输中起作用。 CD1d属于CD1分子家族,是一种MHC I类样分子 ,能递呈脂质抗原给NKT细胞。

小 结 1. APC的概念与种类。 2. 名词解释: 抗原提呈细胞、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3.  内、外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