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微波网络 8.1 微波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微波网络的定义: 低频电路网络: 微波网络: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康普顿散射的偏振研究 姜云国 山东大学(威海) 合作者:常哲 , 林海南.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1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二元线性方程组与二阶行列式 ★三阶行列式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第3章 工程状态分析(Ⅰ) Working Process Analysis(Ⅰ) 先回顾一下传输线方程的求解.
1.8 支路电流法 什么是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的推导 应用支路电流法的步骤 支路电流法的应用举例.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是分析电路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把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作为变量,直接应用基尔霍夫的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列方程,然后联立求解,得出各支路的电流值。 图示电路有三条支路,设三条支路的电流分别为: 、 、 节点的电流方程 : 节点a: 节点b: 这两个方程不独立,保留一个。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光学谐振腔的损耗.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习题1.1: 一个四端元件的端子分别标为1、2、3、4。已知U12 =5V,U23 =-3V,U43 =6V。 (1)求U41 ;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3.7叠加定理 回顾:网孔法 = 解的形式:.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4.11 RC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与测试.
动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和 s域分析法 第九章 正弦稳态功率和能量.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第二章(2) 电路定理 主要内容: 1. 迭加定理和线性定理 2. 替代定理 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第二章(2) 电路定理 主要内容: 1. 迭加定理和线性定理 2. 替代定理 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一章 半导体材料及二极管.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第三章:恒定电流 第4节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单管共射电路的频率特性.
Lec12 Microwave Network Analysis (IV)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课件-第16章.
PowerPoint 电子科技大学 R、C、L的相位关系的测量.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6-1 求题图6-1所示双口网络的电阻参数和电导参数。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4) 若A可逆,则 也可逆, 证明: 所以.
第4课时 绝对值.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2.2矩阵的代数运算.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2019/5/20 第三节 高阶导数 1.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定义5 把矩阵 A 的行换成同序数的列得到的矩阵,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十二章 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 S域分析法)
实验四 双口网络测试 主讲教师:余善好 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第14章 二端口网络 14.1 二端口网络 一端口:流入一个端子电流等于流出另一端子电流 二端口:满足端口条件的2对端子 举例:
§4.5 最大公因式的矩阵求法( Ⅱ ).
2.5.3 功率三角形与功率因数 1.瞬时功率.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章 微波网络 8.1 微波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微波网络的定义: 低频电路网络: 微波网络: 第八章 微波网络 8.1 微波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微波网络的定义: 低频电路网络: 由元器件(如电容、电感、电阻、晶体管...)组成的电路系统。最简单的电路网络可能只包含一个元器件。 微波网络: 由微波元器件(膜片、销钉、衰减器、E-T分支、微波二极管、微波三极管…)组成的微波电路系统。 最简单的微波网络可能只包含一个微波元器件。即,任何一个微波元器件,或若干个微波元器件组成的电路系统,都可以称为一个微波网络。

二、微波网络的分析模型: ① ② ③ S 元件 V 等效 网络 ① ② ③ 在稍稍远离元件的位置,作传输线的横截面,称为参考面,记为Tk。在参考面处传输线中只有主模,没有高次模。 T1 T2 T3 传输线上参考面所在的位置称为该元件的端口,给以编号1、2、3、4、…、k、…、n。 ① ② ③ 该微波元件以若干条均匀无耗传输线与外界连接,其类型可能相同或不同。(左图中有波导、微带、同轴线三种传输线) S 元件 V 等效 T2 T1 T3 网络 Zc2 Zc1 Zc3 ① ② ③ 参考面确定之后,不再移动。

② 等效 ① ② 网络 ① 网络 等效 ① ② ① ② 网络 等效 ③ ① ② ③ ① ② T1 T2 Zc 波导感性膜片 T1 T2 微带高、低阻抗线滤波器 ① ② T1 网络 Zc3 Zc2 Zc1 T2 T3 等效 ③ ① ② ③ ① ②

三、微波网络的外特性及其体现方式: 微波网络对外部输送进来的信号所表现出来的功能,或者说特性,称为网络的外特性。比如某网络对输入的信号(即传输线中的导行电磁波)是衰减还是放大?是使其相位延迟90度还是180度?哪个频带是通带、哪个频带是阻带?等等。 微波网络的使用者只需要关心微波网络的外特性,而不必知道网络内部的细节,把网络当作“黑箱”。 微波网络的外特性实际上体现为:网络各传输线端口处的导行电磁波的相互关系。 若将传输线等效为平行双线,导行电磁波等效为电压波和电流波,则“各传输线端口的导行电磁波的相互关系”就等效为“各传输线端口的电压波、电流波的相互关系”。

该网络的外特性由U1、U2、I1、I2的相互关系来体现。 以双端口网络为例: 在两个端口都定义电压、电流。 U1 I1 U2 I2 网络 ① Zc1 Zc2 ② T1 T2 该网络的外特性由U1、U2、I1、I2的相互关系来体现。

四、归一化参量: 第 k 个端口的归一化参量: 归一化电压: 归一化电流: 归一化特性阻抗: 归一化阻抗: (Z 是传输线上出现的其他阻抗) 注意:任意端口的归一化参量都是对本端口的特性阻抗进行归一化。

归一化的好处: 1、运算时数据比较简练; 2、归一化电压、归一化电流具有相同的量纲,便于比较和运算; 3、由归一化值求原来的绝对数值只需进行相应的反归一化运算;

8.2 微波网络的阻抗参数、导纳参数和转移参数 一、定义: 阻抗参数(Z 参数) 任意网络端口的电压与所有端口的电流的关系系数。 8.2 微波网络的阻抗参数、导纳参数和转移参数 一、定义: 阻抗参数(Z 参数) 任意网络端口的电压与所有端口的电流的关系系数。 导纳参数(Y参数) 任意网络端口的电流与所有端口的电压的关系系数。 一个端口的电压、电流与其他端口的电压、电流的关系系数。 转移参数(A参数) 注意:本课只考虑线性、无源网络(即网络中所有媒质均为线性媒质,网络中无源),因此各端口的电压、电流之间为线性关系。

单端口网络的阻抗参数就是其端口处的输入阻抗。 二、单端口网络的阻抗参数: I 等效 T 网络 Zc U T 单端口网络的阻抗参数就是其端口处的输入阻抗。 终端元件(匹配负载、短路器、辐射终端)都是单端口网络。匹配负载的阻抗参数应等于所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短路器的阻抗参数为纯电抗。 i 单端口网络的 归一化阻抗参数: 网络 1 u T

三、单端口网络的导纳参数: I 等效 网络 Zc U T T 导纳参数 网络 1 u i 归一化导纳参数

四、双端口网络的阻抗参数: 1、阻抗参数和阻抗矩阵 I1 I2 网络 U1 U2 阻抗矩阵(Z 矩阵) 教材P262,例9-1 每个端口的电压与所有端口的电流都有关系,且为线性关系。 网络 U1 Zc1 Zc2 U2 T1 T2 阻抗矩阵(Z 矩阵) 教材P262,例9-1

2、归一化阻抗参数和阻抗矩阵 u1 i1 u2 i2 网络 1 ( k =1, 2 ) T1 T2 归一化 阻抗矩阵

五、双端口网络的导纳参数: 1、导纳参数和导纳矩阵 I1 I2 网络 U1 U2 导纳矩阵(Y矩阵) 教材P264,例9-2 每个端口的电流与所有端口的电压都有关系,且为线性关系。 网络 U1 Zc1 Zc2 U2 T1 T2 导纳矩阵(Y矩阵) 教材P264,例9-2

2、归一化的导纳参数和导纳矩阵 i1 i2 u1 网络 1 1 u2 T1 T2 归一化 导纳矩阵

六、双端口网络的转移参数: (注意方向!) I2 1、转移参数和转移矩阵 I1 网络 U1 U2 一个端口的电压、电流与另一个端口的电压、电流具有线性关系。 网络 U1 Zc1 Zc2 U2 T1 T2 转移矩阵( A 矩阵 ) 归一化转移矩阵

I1 I2 I3 U3 U1 U2 2、级联双端口网络的转移矩阵: 网络2 网络1 级联网络 二级级联网络的转移矩阵: 多级级联网络的转移矩阵:

七、三种网络参数的获取: 同一网络的三种参数之间有确定关系,可以相互推导。 常见简单网络的参数有现成公式可查阅; 对于由若干常见简单网络级联构成的级联网络,可以先求出该级联网络的转移参数(容易求出),再转化为所需的阻抗参数或导纳参数; 未知网络可以通过测量各端口的电压、电流的方法来求出网路参量。 测量时应注意:测量时所选的参考面(即网络的端口面)必须离元件本身一段距离,以确保参考面处只有主模; 用测量方法获取网络的阻抗参数、导纳参数、A参数时,需要将网络的某些端口开路或者短路,因此在微波频段不太容易工程实现。 阻抗参数、导纳参数、A参数不能体现传输线中的电磁波传播、反射的物理本质。在微波频段,不常用阻抗参数、导纳参数、A参数。

8.3 双端口网络的散射参数 一、散射参数的引入 I1 I2 U1 网络 U2 原来定义的网络每个端口参考面处的电压U、电流 I 都是该端口的总电压和总电流,它们都可以表示为进入端口的入射波(+)和从端口出来的出射波(-)之和。 I1 I2 U1 网络 U2 T1 T2 网络各端口处的归一化入射电压波和归一化出射电压波的关系系数,就是网络的散射参数(scatter parameter),简称 S 参数。

网 络 ( k =1, 2) ( k =1, 2) 二、归一化参量 i1 i2 ( k =1, 2) u1 u2 归一化电压: 归一化电流:

a2 a1 b1 b2 用 a 表示 网 络 用 b 表示 归一化入射电压: ( k =1, 2) 入射功率: 归一化出射电压: 出射功率: a、b与 u、i的关系:

a2 a1 b1 b2 网 络 三、散射参数及其意义: 散射矩阵 1、公式的物理意义: 1 1 1端口的出射波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端口的入射波在1端口的反射波,另一部分是2端口的入射波流经网络之后、透射到1端口的透射波。 2端口的出射波也类似,由2端口自身入射波的反射波和从1端口过来的透射波组成。

a1 a2=0 b1 b2 网 络 a2 =0的两个条件 2、散射参数的物理意义: 1 1 1 2端口无激励源 因此:S11就是 2端口接匹配负载时,从1端口向网络内看去的反射系数。 S21就是 2端口接匹配负载时,从1端口到2端口的传输系数。

a2 a1=0 b1 b2 网 络 S22是1端口接匹配负载时,从2端口向网络内看去的反射系数。

理解:由于网络媒质为各向同性媒质,因此波的传播过程可逆,两端口间的传输系数相同。 四、散射参数的性质: 1、互易网络: 所含的媒质均为各向同性媒质(εr、μr都是标量)的网络。 定义: 性质:(证明略) 理解:由于网络媒质为各向同性媒质,因此波的传播过程可逆,两端口间的传输系数相同。 举例:衰减器、移相器、波导膜片等 非互易网络:数量极少(如隔离器、环形器)

2、对称网络: 从任意端口看进去,网络结构都相同。网络结构关于网络的平分面为对称分布。 定义: 性质: 理解:由于任意端口看进去的网络结构相同,所以每个端口的反射系数都相同。 举例:几何结构、媒质参数都对称的网络。

3、无耗网络: 网络内部无耗能媒质,如吸波材料、高阻衰减材料等。 定义: 性质: 理解: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来理解: 入射功率=反射功率+透射功率 举例:电抗性元件、分支元件、移相器等 有耗元件:衰减器、匹配负载等

例 根据定义求S参数 解: a2 b1 b2 a1 由于给出的是集总参数等效电路,因此仍必须从电压(u1、u2)、电流(i1、i2)的关系入手来求解S参数。 1 1 求出u、i的相互关系,再根据u、i与a、b的下列关系式来推导a、b 之间的关系,也就是S参数。 注意,应在求S参数的条件下求u、i的关系,即: 求端口2匹配时的u、i关系,再推出S11、S21; 求端口1匹配时的u、i关系,再推出S22、S12;

令端口2匹配: 1 u、i的关系: 1 1 将 带入上式,得:

求解上两式,得: 即得: 由于网络为对称、互易网络,有: S参数:

若网络为无耗网络: 还可证: 若网络有耗,则 则:上诸式均不成立

例:求S参数 a1 a2 解: b1 1 1 b2 令端口2匹配,a2=0 1 求解,得:

由于网络为对称、互易网络,有

例 : 求长度为l 的传输线的S参数 l 解: 将端口2匹配,则: b1 = a2 =0 a2 a1 1 1 b1 b2 b2 a1 1 l

例: ② ① 求理想隔离器的S参数 隔离器 理想隔离器的功能: 端口2匹配时:端口1的入射功率全部从端口2输出;端口1无反射; 端口1匹配时:端口2的入射功率全部被隔离器吸收,端口2无反射;端口1无输出; 理想隔离器的功能:

例: ② ① 求理想3dB衰减器的S参数 3dB 衰减器 理想3dB衰减器的功能: 端口2匹配时:端口1的入射功率的一半从端口2输出,另一半被吸收衰减;端口1无反射; 端口1匹配时:端口2的入射功率的一半从端口1输出,另一半被吸收衰减;端口2无反射;

例: 求矩形波导感性膜片的S参数 a 等效 d b 经验公式: 1 归一化

网络 例:已知网络的散射矩阵S和负载反射系数 ,求其输入端的输入反射系数和输入阻抗。

网络 解: 网络的散射参数方程 又有 代入得 从而

五、参考面移动对散射参数的影响 T2’ T1’ T1 T2 a2’ a1’ b1’ b2’ a1 网络 a2 b1 b2

已知: 结论:参考面移动对S参数的相位造成影响,对模值无影响。 因此参考面选定之后不要轻易移动,或者可根据具体需要调整参考面位置。

六、传输参数(T参数)和传输矩阵: 1、定义: a1 a2 1 网 络 1 b1 b2 传输矩阵

2、级联网络的传输矩阵: 级联网络 [T] a1 a2 a3 b3 [T2] [T1] b2 b1 N 级级联网络: 二级级联网络:

七、散射参数的获取: 1、若已知网络的等效集总电路,则可通过分析两端口电压、电流的关系来求S参数; 4、对于互易、对称、无耗网络,可以利用散射参量的性质,简化求解。 5、同一网络的S参数与Z、Y、A、T参数有确定关系,可以相互推导。 6、对于级联网络,可先求出其A参数或T参数,再转化为S参数。

例:求S矩阵 T1 T2 ① ② 查表9-2(P275),得: 1 1 (P194)

8.4 多端口网络的散射参数 n 一、多端口网络 1 n -1 一般 ; 网 络 网络参数矩阵均为n×n矩阵; 2 3

二、多端口网络的散射参数: 1、定义: 互易网络: 无耗网络: 2、性质:

3、意义: 端口 j 自身的反射系数; 端口 j 到端口 i 的传输系数; (下标的第2位数字代表被激励的(有入射波的)端口) :其他端口都接匹配负载时,即 时, 端口 j 自身的反射系数; :其他端口都接匹配负载时,即 时, 端口 j 到端口 i 的传输系数; (下标的第2位数字代表被激励的(有入射波的)端口)

4、根据S矩阵来分析网络功能: 散射矩阵的第 j 列,表示第 j 端口被激励、其他端口匹配时,第 j 端口对所有端口的影响; 散射矩阵的第 i 行,表示所有端口的入射波如何形成的第 i 端口的总输出;

② ③ ① 例:求理想环形器的S参量 输入功率沿箭头方向环形,并从遇到的最近的端口输出,另一端口无输出。 端口1输入时,全部从端口2输出,端口3无输出; 端口2输入时,全部从端口3输出,端口1无输出; ① 端口3输入时,全部从端口1输出,端口2无输出; 若环形方向反向(红色箭头):

例 ① ④ ② ③ 某四端口网络的S参数 四端口 网络 端口1输入,无反射,端口2无输出,能量从端口3、4平分输出,相位差90度,端口3落后于端口4。 结构完全对称,四个端口特性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