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行為學習論 p38 行為學習論中三種目前最為重要且對行為改變影響最大的理論,分別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长春工程学院图书馆. 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 选库学习 3 检索方式 2 资源介绍 1 课程体系与考试技巧 4 爱学服务 5.
Advertisements

教師檢定考試準備方向 暨經驗分享 分享者:台南市成功國小 李佩姍 老師. 教師檢定考試歷年通過率 年度通過率 94 年 86.7 % 95 年 61.1 % 96 年 67.9 % 97 年 75.6 % 98 年 63.7 % 99 年 63.9 % 100 年 58.9 % 100 年 61.8.
第二节 行为治疗 一、概况 行为治疗( behavior therapy )是建立在行为学 习理论基础上的心理治疗 方法。 始于 1950 年代末。
第十章心理治疗和心理卫生 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述 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述 一 心理治疗的概念 一 心理治疗的概念 心理治疗 (psychotherapy) 也称精神治疗,是以医学心理 学的各种理论为指导,以心理和生理相互作用的机理 为依据,应用各种心理学技术或手段包括言语、表情、 行动或通过某些仪器及一定的训练方式,改善病人的.
組織行為:影響力的形成與發揮.黃賀 著.前程文化事業 出版 第 3 章 學習. 2 學習目標  學習是個人的基本驅策力  學習的原理  學習的途徑  行為修正術  四種主要的增強時程  學習型組織  標竿學習  知識工作者的學習  教育訓練計畫績效評估.
第二章 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学习目标 重要问题 1.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 主要观点及其对体育学习的影响。 2.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 主要区别与联系。 3.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各.
國際企業 之 麥當勞 第五組 蔡金樺 吳雪慈 李明倫 黃伊瑢 簡俊成老師.
嬰幼兒語言發展與保育. 語言的意義 語言是一種人類思考的符 號系統,透過語言,傳達 思想、感情,表達想法, 與人溝通的一種方式。
第四临床医学院2013年 “友谊奖教金”获奖教师简介
上次课的内容要点 (二)数学学习与“尝试错误” 一.桑代克的迷箱实验 1.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探索 二. 学习的本质 过程:
第六組 獎懲與體罰 指 導 教 師:蘇國榮 老師 學 生: 陳昭莉 魏淑美 姜淑菁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一、主要理论内容 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
教檢成功經驗分享 新北市竹圍國小 孫 羽 教師 (教育系99級畢業生).
Throw wide the gate and let the world come in.
高中新课程实验: 过程性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中学 叶延武.
基督徒生活八要 ‧敬神愛人‧天天讀經‧常常祈禱‧殷勤聚會‧樂意奉獻‧領人歸主‧服務社會‧維護生態 2013種籽教會門徒培育研習營
咨询心理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普通心理學第六章 學習歷程.
日期: 100年7月12日 指導老師:詹惠雪教授 導讀組員: 口頭發表、 彙整--羅君玲、黃婉琪 資料整理、彙整--黃淑利、林盈昀
第十章 需要与情感.
精神醫療基本概念 張介信
第十三章 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 于丽丽 山东中医药高专.
第六章 學習、記憶與消費行為.
走向教育行动研究 曾继耘 北京师范大学 博士 山东师范大学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儿童教育关键期理论 学前教育 徐 鸿.
安东诺夫卡苹果 [俄] 伊凡-蒲宁.
中关村东区新坐标—— 乐工场 中国卫星通信大厦.
數位學習教學策略之初探 作 者:蔡瑜珍 (台南大學教育經營管理所博士研究生).
函稿樣張 & 分組主題 請同學先上網下載,修改文字 電子檔交老師核可,系助理編文號列印 樣張 怎麼辦? 我們想做的已經先被做走了!
我是誰?!.
企業併購與分割(上) 第一章 認識篇(上) 1.1 併購及分割定義 1.2 現行法令與規範 1.3 公司操作的策略運用考量
第六章       社会个案工作 社会工作的核心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一套因时因事而异的工作方法。它既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直接工作方法,也包括社会行政这一间接工作方法。
第二节 证券投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早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稳固基础理论
認識情緒病.
驚恐症.
課程計畫與教師角色 第二章.
儿童异常行为分析与辅导 张艳婷 广州市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
Bandura的 社會認知論.
第四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幼兒發展心理學- 大小便訓練.
第十一章 学习实验.
第六章 社会个案工作 教学要求: 了解: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 理解: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式 掌握:社会工作个案工作的过程与基本技巧.
常用的心理治療 理論與實務 洪栩隆.
幼兒健康與安全 中部地區幼兒電視收視行為與健康情形之相關研究
組員 : 黃嬿如、石上玲、曾晴、王慧雯、邱仕涵
关于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的教学反思 上海市中职英语中心组 沈毅.
韓戰.
ASD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s)
教育的理論基礎 教育學」究竟存不存在?是否稱得上是一門學術? 可否構成一學術領域?本課程試圖界定「教育學」
第二章 助人三階段模式之理論基礎.
第七章 行为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電子商業的導向— 顧客關係管理 CRM.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Depart. Psycho. Peking University
授課教師:葉玉賢博士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系博士後研究員
學習.
第十一章 幼兒社會情緒課程.
Designed by JinZhao 迷宫夺宝 Designed by JinZhao
女性的人生階段.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運用教育部UCAN平台促進 教學品保 ~以UCAN做為輔導學生的工具
教 師 效 能 課程名稱:教育概論 授課老師:田芳華老師 中文碩二 R 孫雅芳 中 文 五 E 楊粲俞
人力資源管理 - 激勵 指導教授:楊泰和 教授 組 別:第十組 組 員:呂怡蒨4990L032 吳佳樺4990L079
化身變焦鏡 數學課也有美麗風景 何耿旭 高雄市阿蓮國中.
张亚林 Zhang Ya-lin M.D & Ph.D 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社會學習論 林靜琦.
完全競爭的供給: 市場的成本端.
人際關係 信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生物與醫學的心理學 張利中 東海大學宗教所 副教授.
台灣國小國語文領域實施合作學習之研究 -以1997年至2007年博碩士論文為例
民意調查報告寫作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蔡佳泓副研究員.
板塊學說  板塊學說是20世紀 「地球科學」最重要的成就。 什麼是板塊學說? 〝地表有十餘板塊,不斷在水平移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節 行為學習論 p38 行為學習論中三種目前最為重要且對行為改變影響最大的理論,分別是: 由前述涵義與歷史淵源的分析可知,行為改變技術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行為學習論」、「認知學習」與「認知行為改變論」。 第一節  行為學習論 p38 行為學習論中三種目前最為重要且對行為改變影響最大的理論,分別是: (1)「古典制約作用」; (2)「操作制約作用」; (3)「社會學習論」。 前兩者雖然都是運用人以外的動物來進行實驗,不過其目的卻在於解釋人類的行為現象,而非接受實驗的動物行為。

一、古典制約作用─學習取決於訊號和關聯 (一)巴夫洛夫的實驗 「古典制約作用」最初是由俄國生理學家巴夫洛夫(Ivan P. Pavlov,1849-1936)所提出。巴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變化時,意外地發現,消化腺分泌量的變化與外在刺激出現的時間有密切關係。 按照巴氏的實驗設計,古典制 約作用的形成,取決於下列幾 個變項間的關係。

古典制約作用是一種漸近的過程,亦即制約刺激是漸進地獲得引發制約反應的能力,此種過程稱為「習得」。 (二)古典制約作用中的一般現象 1.習得(acquisition) 古典制約作用是一種漸近的過程,亦即制約刺激是漸進地獲得引發制約反應的能力,此種過程稱為「習得」。 依照兩種刺激出現的時間先後,有下列四種不同的制約類型: (1)「延宕制約」 (2)「同時制約」 (3)「逆向制約」 (4)「遺跡制約」

2.增強與增強物 3.類化與辨別 4.消弱與自然恢復 5.次級制約與高級制約作用

(三)古典制約作用的延伸運用 p44 1.系統減敏感與洪水法 「系統減敏感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是用來降低特定情境上的焦慮,因而最常被用來處理悲痛的異常(panic disorders)與消除恐懼害怕。 「洪水法」(flooding)則是重複放置個體在真正產生最大焦慮的情境中,直至制約的害怕被消失為止。

2.厭感原理(古典制約取向) 古典制約取向的厭感原理主要在於聯結厭惡性刺激──害怕或不舒服──與想要消除的目標行為在一起,諸如抽菸或酗酒等。 3.內隱制約原理(古典制約取向)p45 主要的古典制約取向的內隱制約技巧則是內隱厭感法,即讓個案想像要減少的目標行為,然後想像令人厭惡的後果。

二、操作制約作用─學習取決於行為後果 (一)斯肯納的實驗 p48 斯肯納是行為主義後期對學習心理學影響最大的心理學家。 斯肯納曾從事動物實驗(如白鼠和鴿子),來建構與驗證其操作制約學習理論,並設計一個自動控制的「斯肯納箱」。Skinner箱內之一邊有壓桿(刺激),壓桿下有食物盤,按動壓桿(反應)時,可在食盤中出現食物(行為後果)。實驗對象以飢餓的白鼠為主。經過多次實驗,每當白鼠按下壓桿,即可獲得食物,久之,這種壓桿反應而獲得食物(增強物),會對白鼠的反應產生「後效強化」的結果。

(二)操作制約作用中的一般現象 按照斯肯納的「操作制約作用」實驗研究,看似簡單,實則涵義相當複雜。這個實驗說明了個體一切行為改變(指學習),乃是由本身對環境適應的結果所決定的。此種現象已成為日後解釋人類行為的一般法則。 1.增強與增強物 2.增強時制 3.連續漸進與行為塑造 4.類化與辨別 5.消弱與自然恢復 6.次級制約作用 7.刺激控制 8.處罰作用

(三)操作制約作用中的延伸運用 1.厭感原理(操作制約取向) 2.內隱制約原理(操作制約取向) 厭感原理除了運用基本的古典制約程序來進行之外,亦可以採用操作制約取向的程序來處理。例如在抽煙或酗酒之後給予作嘔的藥物。 2.內隱制約原理(操作制約取向) 這種原理主要是要求個案去 想像目標行為和效果。

3.生理回饋(Biofeedback)P50 「生理回饋訓練」主要在提供人們控制其本身生理功能的方法,諸如肌肉鬆弛或腦波。它已被獲得證實在處理人們的頭痛壓力或過度的焦慮是有用的。 「生理回饋」法在於藉由監督生理功能及提供個體功能的回饋,而這正是操作制約作用的運用。

4.失眠自療刺激控制法 P53 就是根據學習理論(操作制約取向)來建立睡眠環境和睡眠發生的正向關係。 所以「刺激控制法的首部曲」在於只有想要睡眠時才可以上床,並且除了睡覺外,不要在床上做任何事情。 失眠自療「刺激控制法的二部曲」就是:如果無法入睡,就離開床鋪,直到想睡再上床。 運用上述方法,如果可以持續施行「失眠自療刺激控制法」兩個星期以上,往往對失眠狀況有相當大的助益。

(四)古典制約作用與操作制     約作用之比較

三、社會學習論──學習取決於觀察 (一)班都拉的實驗 P55 正由於斯肯納行為學習論觀點的缺失與限制,才會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產生了「社會學習論」。 (一)班都拉的實驗 P55 班都拉與其同事羅斯曾經進行一項實驗,來證明特殊攻擊性行為的觀察學習(模仿)歷程。 此一實驗充分地說明兒童會經由觀察他人所表現的攻擊性行為,而學習到該特殊的反應行為。

(二)社會學習論的要義 1.學習三元論 P57 班都拉強調除了環境因素之外,個人對環境中人、事、物的認識和看法,更是學習(行為改變)的關鍵。也就是說, 在社會環境中,環境因素、個人對環境的認知及個人行為三者,會彼此產生交互影響,最後才能確定學習到的行為。

2.學習的產生並非決定於增強 班都拉的「社會學習論」並不像斯肯納的操作制約作用學習理論,把增強視為構成學習(行為改變)的關鍵,而只是將增強視為個體對環境認知的一種訊息。 至於班氏所謂的「訊息」是指增強物的出現,等於告訴個體,他的行為後果將會帶 給他的是懲罰或獎賞。顯然, 這是認知的看法。

3.觀察學習與模仿 社會學習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班都拉採用觀察學習與模仿的概念來加以詮釋。所謂觀察學習是指個體只以旁觀者的身分,觀察別人的行為表現(如打球方式),就可學習到別人同行為。此外,只憑見到別人直接經驗的行為後果,也可以在間接中學習到某種行為。 班都拉曾提出下列觀察學習四個階段的歷程(Bandura, 1977): 「注意歷程」、「保留歷程」、然後為「再製歷程」、「動機歷程」。

第二節 認知學習 以下是幾個知名的認知學習的實驗: 一、領悟學習實驗 第二節 認知學習 以下是幾個知名的認知學習的實驗: 一、領悟學習實驗 德國心理學家Wolfgan Kohler對於行為學習論主張刺激與反應聯結的學習歷程,持反對意見。他做了許多有關領悟的實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1927年研究黑猩猩如何解決各種問題。 後來,美國動物心理學家Harry Harlow(1950)採用印度恆河猴為實驗對象,結果發現前幾次猴子選錯盒子。不久,猴子終於領悟到,食物只放在同樣顏色與形狀的盒子下方,而與位置無關。

二、方位學習實驗 美國心理學家Tolman亦認為學習是認知,而非經由刺激與反應的聯結歷程,他和同事進行老鼠跑「迷津」(maze)尋找食物的學習實驗(見圖2-8)。

第三節 認知行為改變論 一、認知行為改變論的發展與涵義 第三節  認知行為改變論 一、認知行為改變論的發展與涵義 行為主義始於20世紀的初期,卻支配了大半個世紀的心理學研究和思考,其所強調的嚴謹實驗及操作性定義,確實對於心理學的多數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然而,行為主義已由初期強調刺激-反應間的關係,進展到對於思想、知覺與複雜的動機歷程等主題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些學者認為自動物實驗所獲得的學習型態似乎無法全盤用來說明人類的學習和思想歷程。

何謂認知行為改變論? 簡單的說,就是結合行為理論和認知學習理論,也就是說,藉由影響個體的內在認知去改變外在的不適當行為。認知行為改變論者認為經由自己內在想法的改變,主動去修正外在的不適當行為,往往可使行為改變持續,不因外在增強物的消失或移除而中斷。

二、認知行為改變術 認知行為改變術則是藉著轉換認知過程來改變個體的行為,此種認知過程在矯正上包括:「知覺」 、「自我陳述」、 「歸因」、「期望」 、「信念」及「想像 或心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