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 悸 小组成员: 王杰 薛晓芬 杨文超 韦林 李明 李海军 李磊 王文春 查找资料: 王杰 薛晓芬 杨文超 韦林 李明 李海军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Advertisements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心 肺 肝 脾 肾 中 医 藏 象 学中 医 藏 象 学 五脏 系统. 第一节 脏腑 五脏 -- 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六脏 -- 经络学说 … + 心包络 【主要内容】: 1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等 的关系.
第 10 节 安神方.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 用,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统称安神 剂。 概念 实证 : 惊恐狂躁 虚证 : 心悸失眠 适应范围 病因 1. 外受惊恐 2. 心肝火盛 3. 忧思太过 -- 损伤心脾 耗伤气血 心神失养 — 属虚。 扰乱心神 — 属实。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定义】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为安神剂。
内伤发热.
第九章 脏 腑 辨 证 王明三 Tel
2017/2/26 心 悸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不寐 中医内科学.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第十四节 安神药 定义:凡以宁心安神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心神不宁病证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适应证:
不 寐 内科教研室 周迎春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东平县中医院妇产科—闫密桃.
第十五章 一、安神药 一、定义: 凡以镇静安神为其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之安神药。 精神活动与五脏中的心肝关系最为密切。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5 《伤寒论》主症和主脉辨证辨证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杨运高.
头痛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内科 谢 炜
第五章 脉诊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现在,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第七章第三节 痿 证.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第三节 补血药.
心 悸 内科教研室 周迎春
脉 诊 切而知之谓之巧。 脉诊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擅长候脉诊病。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王 付 制 作.
安神药 含义:凡以安定神志为主要作用,用治心神不安病证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第二十一章 安 神 药.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安神剂 【概念】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称为安神剂。.
下篇:内科病证 第八节 不寐 第八节 不寐 返回目录.
第十四章 安神药.
安神药 一、含义:以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 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的药物,叫安神药。 二、功效:宁心安神。 三、分类:重镇安神,养心安神。
气血同病辩证.
痉证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 杨少锋
汗 证.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王永霞
名师垂教 不寐.
安 神 剂.
心悸 概述 是指自觉心中急剧跳动,惊惕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常伴有气短、胸闷、眩晕、失眠、脉律失常等症。或阵发性或持续性。
失眠 第五节 失眠 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证。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引起医
第九章 脏腑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目的要求: 重点内容: ⒈了解惊悸、吐血、衄血、下血和瘀血的概念及合篇理由。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饮食物性与食疗养生 第八课:心、小肠、三焦、心包食疗方分析
第二节 不 寐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胃阴亏虚.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第七章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教研室.
慢 性 阻 塞 肺 疾 病.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内伤发热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痿 病. 痿 病 [概述] 一、定义 痿病系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导致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症。 又称痿躄。
病因辨证.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概述 心的解剖位置 心的形态结构 主要功能 联属功能 心的特性. 概述 心的解剖位置 心的形态结构 主要功能 联属功能 心的特性.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1 山西省远程视频会诊项目 病例与问题 兴县人民医院.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痉 症.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惊 悸 小组成员: 王杰 薛晓芬 杨文超 韦林 李明 李海军 李磊 王文春 查找资料: 王杰 薛晓芬 杨文超 韦林 李明 李海军 惊 悸 小组成员: 王杰 薛晓芬 杨文超 韦林 李明 李海军 李磊 王文春 查找资料: 王杰 薛晓芬 杨文超 韦林 李明 李海军 整 理:李磊 王文春 主 讲:王文春

原文: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一) 本条原文主要是从脉象上来阐述了惊悸的病 病机,同时也说明了惊悸的区别。

何谓惊悸? 《医林绳墨》中:惊者,默然遇惊 , 身心皆动而神不自守也。 悸者, 存想,心有所惧,惚然所伤。惊从外入, 《医林绳墨》中:惊者,默然遇惊 , 身心皆动而神不自守也。 悸者, 存想,心有所惧,惚然所伤。惊从外入, 自外以惕内也,悸自内生,自内以惊外也。

惊证:多由卒受惊吓,气血逆乱,而出现慌乱不安等神志失常表现,主要以惊恐状、精神不定、卧起不安、寸口(关)动脉

何谓动脉? 张仲景在《伤寒论.脉法》中说:“阴阳 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若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

为什么寸口脉动即为惊? 惊是由于卒受惊恐,精神不定,卧起不安为主要症状。惊则气血逆乱,心无所主,神无所归,因而精神不定,卧起不安。气血逆乱,表现在脉上,则见脉跳加快,上下无头尾,动摇不定,即为动脉。就像一碗平静的水,突然受到撞击则出现摇晃不定一样。

悸证:多指心悸,因气血虚弱,心脉不充,心神失养所致,主要是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寸脉弱为主症。

何谓弱脉? 李时珍的《濒湖脉学》中说:“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乃得,举之无有。弱来无力按之柔,柔细而沉不见浮。阳陷入阴精血弱,白头犹可少年愁。”

为什么寸口脉弱主悸? 仲景在《伤寒论.脉法》中说:尺脉弱,名曰阴不足。弱脉,乃气血不足之脉,气血不足,心脉失于充养,心神失养,故见心中跳动不安,即心悸。

心气无所依 神志不宁 卒受惊恐→恐则气血逆乱 故曰惊 心神无所归 脉则动摇不宁 治则:调畅气血,安养心神

脉细软无力 心血不足 →心脉失于充养,脉气乏力 故曰悸 心悸不宁 治则:补益气血,充养心脉

惊、悸的鉴别诊断 惊 悸 病因 外界刺激,卒受惊怖(邪从外来) 心气不足,心血不足(病自内生) 病机 气血逆乱,心无所主,神无所归 气血不足,心脉失养 虚实 实证 虚证 阴阳 属阳 属阴 临床表现 精神不宁,卧起不安,脉动 自觉心中跳动,不安,脉弱 治则 调畅气血,安养心神 补益气血,充养心脉

病 案 患者,女,24岁,学生,以见人紧张恐惧,心慌3月余于2010年8月20日就诊。患者3个多月前因受到惊吓而时常感到紧张恐惧,心慌,甚时有憋闷感,烦躁,乏力,易激惹,情绪不稳时易便溏,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细,左寸部弱,右尺部明显紧缩感。辨证为阴血亏虚、神魂失养。处方:沙参30 g,麦冬30 g,玉竹15 g,天花粉12 g,防风15 g,百合30 g,生地黄24 g,柏子仁30 g,远志12 g,五加皮20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7剂,症状消失。

  按:本案患者脉体较细,为阴血不足、脉道不充之象;脉左寸弱,为心虚而惊之象,《脉象统类》记载:“寸虚,血不荣心、怔忡、恍惚、惊悸”,《脉诀汇辨》认为“左寸虚者,心亏惊悸”;其右尺脉管壁张力高,呈现明显紧缩感,系患者平素对自己要求甚高,不愿与人交流,此次受到惊吓后,反复思虑,逐渐出现上述症状。针对此,以养阴补虚、益气安神之剂加以治疗,疾病向愈。

谢谢!